提升知识产权金融服务能级路径的建议

2022-09-07 09:14侯晓红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上海200062
产权导刊 2022年8期
关键词:证券化知识产权融资

◎侯晓红(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上海 200062)

近年来,我国在知识产权金融服务方面的发展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目前其仍然处于试点阶段,还面临着知识产权资产评估标准不统一,知识产权交易规则不明确,知识产权证券化程序不成熟等众多问题。在国外,一些发达国家(如欧美)已形成了较完善的法律制度及配套中介服务体系,相关法律都对知识产权金融做了详细规定,如德国,就有风险基金、天使基金等多种手段。关贸总协定和乌拉圭回合制定的一揽子计划中,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问题,充分反映了各国对知识产权问题的高度重视。中国以创新驱动为出发点,首次将“知识产权强国”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从战略引领到政策突破,全面加速推动知识产权体系优化。该战略的提出意味着中国知识产权处在“从大到强”的转型时刻。

2022年6月25日,上 海 市委书记李强在中国共产党上海第十二次代表大会上提出:“今后五年,上海将推进‘世界影响力’能级显著提升。经济总量在全球城市中持续进位,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取得重大突破,城市核心竞争力全面增强。经过五年的努力,上海要更深地融入全球经济体系、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使更多的‘上海指数’‘上海价格’成为世界市场的晴雨表、更多的‘上海标准’‘上海方案’成为国际规则制定的参照系、更多的‘上海创新’‘上海品牌’成为享誉全球的金名片。”在此背景下,知识产权在经济活动中的重要地位日益彰显。如何结合上海全球科创中心、全球金融中心建设过程中的一系列政策支持以及上海金融产业、科技产业雄厚的基础,从而提升上海知识产权金融服务能级显得尤其重要。

一、知识产权发展状况

2021年,面对日益升温的科技竞争,全球竞争日益聚焦于科技创新,中国力图实现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创新驱动转型。在这一背景下,2021年《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十四五”规划》提出以“知识产权强国战略”为引领,“知识产权强国”被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全面推动知识产权提升质量、拓展影响力、支撑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

(一)知识产权保护状况

2021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肯定了我国在“强化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方面所取得的成就。继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见》及其推进计划后,2021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2035年)》,同年10月国务院印发《“十四五”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规划》,进一步对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作出部署。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方面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一年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先后在世界经济论坛“达沃斯议程”对话会、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六次峰会、第三次“一带一路”建设座谈会等多个国际重大场合强调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并在《求是》杂志发表重要文章,对全面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作出部署。李克强总理在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明确要求“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2021年,中国知识产权保护成效显著,得到国际社会和各国创新主体广泛认可。根据国家知识产权局的统计数据,知识产权保护社会满意度持续提高,满意度得分达到80.61分(百分制,不含港澳台地区)。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发布的《2021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显示,中国排名第十二位,较上年上升两位,连续九年保持创新引领积极态势。中国知识产权保护成效显著,2021年中国通过《专利合作条约》(PCT)途径提交的国际专利申请量连续三年居全球第一位。中国欧盟商会《商业信心调查2021》显示,认为中国的知识产权执法力度足够或非常好的欧盟企业首次占到受访企业的一半。

(二)知识产权金融创新状况

近年来,面向“强国战略”,知识产权金融在政策层面有所突破。涵盖知识产权转让转化、上市、保险等多方面的知识产权金融相关政策密集出台,推动企业不断提升对知识产权以及知识产权运营的重视和应用。在转让转化方面,国家集中力量推动高校科研机构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在审批权限、转化收益、国资程序、激励机制等方面形成了全方位规范,促成高校专利转化运用从体系上走上正轨。在企业上市方面,知识产权已经成为企业IPO的一个重要衡量因素。根据2018年修正的《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管理办法》规定,如果发行人在使用的商标、专利、专有技术以及特许经营权等重要资产或技术的取得或者使用存在重大不利变化的风险,且影响发行人持续盈利能力的,属于不具备发行条件。近年来聚焦科技创新的科创板和北京证券交易所陆续成立,更加强化了对知识产权证券化的要求,促使企业加倍重视知识产权工作。在知识产权保险方面,自2015年首次提出“推进专利保险试点”以来,截至2020年底,国家知识产权局先后批复北京、上海、南京等37个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建设重点城市。

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作为知识产权领域相对成熟的融资方式正在高速成长,但总体规模仍然有限,且融资扶持精准度仍有待提升。根据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数据,2021年中国专利和商标质押融资金额达到2199亿元和899亿元,同比增长均高达42%。但相较而言,我国专利质押融资的体量仍然较小,在美国专利用于质押直接融资的占比超过55%,而我国仅为3%—5%。同时,小微企业通过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获取资金的难度仍然较大,据中国经济趋势研究院调查显示,能够获得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初创企业仅占被调查企业的10.15%,与高新技术企业、科创型中小企业日益增长的融资需求尚不能完全匹配。

在知识产权的证券化和保险等新事物领域,政策持续大力扶持,试点正在快速铺开。在证券化上,2020年,中国发行的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从5单迅速提升至24单,发行规模从24.6亿元提升至89.7亿元,增长高达265%。现有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和模式集中在广东、北京、上海等地区,尚未在全国范围内铺开。在保险上,知识产权保险试点工作主要围绕北京、上海、南京等37个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建设重点城市开展,2020年,我国知识产权保险相关保额突破200亿元,惠及4295家企业。

二、知识产权金融助力上海发展

近年来,知识产权领域正在日益形成一个健康、丰富、活跃的行业生态。科技创新企业和机构、代理、司法保护、金融服务等相关主体和业务活动持续快速增长,并积极探索各类知识产权金融产品多元运用。

在知识产权的转让、许可活动中,企业运用知识产权的能力和意愿快速提升。2021年,中国专利许可的备案合同金额达到120.3 亿元,同比增长达到34.3%,许可金额增速显著高于专利申请的增速,这也意味着企业在正在加速实践专利的商业化运用。

(一)知识产权金融助力上海国际科创中心建设

上海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基本框架体系已经形成,在2021年9月最新公布的《2021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中,上海位列全球“最佳科技集群”第八位,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正快步向形成核心功能跃升。

国家需求层面,上海建成国内首条8英寸硅光子中试线;在国际上发布首个满足学术研究与工业应用需求的决策智能开源平台;制造“思源号”全海深无人潜水器。

重点行业层面,上海落实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的“上海方案”;集成电路产业规模全国占比超1/5、集聚国内1/3人工智能专业人才;有效期内高新技术企业突破2万家、增长17.6%。科创类企业普遍具有轻资产、缺少抵押、高成长的特点,作为其核心竞争力的知识产权,却难以获得相匹配的融资支持。而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类金融服务可以帮助企业筛选出符合要求的、可用于质押的专利,并快速获贷款额度;同时在市一级和区一级不同程度的补贴政策下,使得企业获得融资支持的同时也能得到实际的财务支持。

(二)知识产权金融助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

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有助于科技创新型企业获得更广的融资途径。上海金融产业基础雄厚、金融市场要素完备、金融机构众多,科技要素和高新科技企业集聚、高端领军人才聚集,结合上海的金融资源优势,打造一套标准化,流程化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规范,形成成熟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系统将更好地服务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目前上海市知识产权局发布了《2021年上海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工作十大典型案例》。十大典型案例的发布是上海首次系统总结推广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工作的好经验、好做法,同时也标志着全市知识产权金融工作助力知识产权强市建设、助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新起点。

另一方面,上海成为国际金融中心离不开金融科技的支撑,而金融科技本身则有可能成为知识产权的客体,从而受到知识产权的保护。知识产权在知识产权金融产品的作用下融资,而支撑金融产业的金融科技可以受到知识产权法律的保护,相辅相成的促进效应,为上海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三)知识产权金融助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2022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发布,意见提出在全国范围内打造统一的要素和资源市场,具体到知识产权领域,提出“完善知识产权评估与交易机制”,全面推动我国市场由大到强转变,为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供坚强支撑。另外,该意见中多次提及知识产权相关工作,包括完善统一的产权保护制度、完善知识产权评估与交易机制、积极参与并推动国际知识产权规则形成,推进知识产权保护执法力量建设、加强对创新型中小企业原始创新和知识产权的保护。由此可见,在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过程中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建立知识产权资产评估平台,完善知识产权评估与交易机制具有重要作用。

三、全面提升知识产权金融服务能级路径的建议

知识产权金融的本质是知识产权资本化,由原始知识产权权利人、特设机构和投资者三类主体进行交易,以解决企业融资难的困境。全面提高知识产权金融能级,就是要全面开发知识产权金融产品,提升知识产权金融服务能力,包括知识产权资产评估、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知识产权证券化、知识产权保险等服务。

(一)做好知识产权估值业务

知识产权估值是指借助资产评估方法对待评估对象——目标知识产权的价值进行评价与估值。评估的结论可以在知识产权转让、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知识产权证券化等知识产权金融活动中商定交易价格时供交易双方参考,从而促进双方协商并达成价值合意。知识产权资产估值是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知识产权证券化等知识产权金融产品的必要前提。估值的准确性、客观性和科学性也将直接影响到知识产权金融产品的风险大小。因此,做好知识产权估值业务,完善知识产权评估与交易机制是加强知识产权金融能级的第一步。

发挥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的平台优势为知识产权金融赋能,首要目标在于针对知识产权不同客体分别运用适当的评估方法形成起具有权威性、客观性、公正性的知识产权资产估值报告。

早在2007年12月6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财政部等六部门就曾联合发布《建立和完善知识产权交易市场的指导意见》,旨在促进知识产权交易市场规范发展,构建市场主导与政府推动相结合、重点布局与协调发展相结合的多层次知识产权交易市场体系。可是目前国内知识产权交易仍存在市场不活跃、成交量不大、业务拓展困难等问题。在估值方法层面,目前对于知识产权的评估主要采用无形资产评估方法中的“成本法”“收益法”和“市场法”。但由于知识产权以及知识产权客体的特殊性,在评估其价值大小时需要考虑更为复杂多样的因素,而评价结果也更具有可变性和模糊性的特点。因此现有的任何知识产权资产评估方法、知识产权价值评估报告中的评估结论都无法做到精准无误。相比于目前各地正在积极探索的数据交易建设,发展我国知识产权交易市场,可以观察和借鉴美国、英国、德国、新加坡、日本、韩国等国家的知识产权交易市场实践经验。

(二)推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工作

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是指知识产权权利人将其合法拥有的且目前仍有效的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等作抵押向银行申请融资的一种融资方式。2021年,上海银行全年专利质押和商标质押登记总体数量和金额在上海地区同业中均稳居首位,并成功落地了质押融资评估金额和授信金额最高的纯商标质押知识产权贷款,首创的专利许可收益权质押融资模式入选《2021年上海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工作十大典型案例》。

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在实践中有多种模式,国外的知识产权金融模式有:美国的市场主导型模式,德国的风险分摊型模式,日本的半市场化模式,韩国的政府主导模式。国内企业的质押融资模式也可以大致分为两类: 一是市场主导模式,典型代表是“我的麦田”“青岛模式”;二是政府模式,典型代表是“浦东模式”和“深圳模式”。其中政府引导模式由于风险分散并能调动各主体积极性,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和推广意义,其基本结构为“银行+企业专利权/商标专用权质押”。

(三)推进知识产权证券化工作

知识产权证券化指发起人将其具有可预期现金收入流量的知识产权作为基础资产,通过一定的结构安排对基础资产中风险与收益要素进行分离与重组,转移给一个特设载体(SPV) ,由后者发行一种基于该基础资产所产生的现金流的可以出售和流通的权利凭证,据以融资的过程。知识产权证券化是资产证券化的创新发展。发达国家的知识产权证券化已经广泛发展,而在我国知识产权证券化的实践由于制度和法律的限制,正处于起步阶段。2014年11月中国证监会发布的《证券公司及基金管理公司子公司资产证券化业务管理规定》使基础资产的类型大为扩展,知识产权及其相关权益被包含在可证券化基础资产中,知识产权证券化的合法性问题得以解决。

目前知识产权证券化的交易流程大致如下:第一步,对要证券化资产进行打包,构建知识产权资产池;第二步,创建SPV,将知识产权资产池真实转让给SPV;第三步,信用增级;第四步,证券评级;第五步,发行证券;第六步,对资产进行管理,建立投资者还款账户;最后,按期还本付息。知识产权证券化的模式选择应该以专利作为主要的基础资产,信托是适合现实的SPV设立形式,以外部增级为主要的增级方式,以政府为主导的模式发展知识产权证券化。科技型中小企业一方面要积极利用知识产权优势资源,与有关知识产权证券化机构协同开展证券化融资业务;另一方面,在进行知识产权证券化的过程中也要有针对性地对权利资产进行优化,不断提升其内含价值,提高进入组合资产配置的概率。

猜你喜欢
证券化知识产权融资
Mesenchymal stromal cells as potential immunomodulatory players in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induced by SARS-CoV-2 infection
融资
融资
对不良资产证券化实务的思考
7月重要融资事件
实践 挑战 建议——交通运输PPP项目资产证券化的探索与思考
交通运输行业的证券化融资之道
重庆五大举措打造知识产权强市
不良资产证券化重启一年
关于知识产权损害赔偿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