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立伟,王小安,陈 博,焦旭升
(1.定西市经济作物技术推广站,甘肃定西743000;2.甘肃中医药大学药学院,甘肃兰州730000)
款冬花为菊科植物款冬(Tussilago farfaraL.)的干燥花蕾,常用中药材之一,具有润肺下气,止咳化痰的功效[1]。现代药理表明款冬花对人类病原体和植物病原(细菌和真菌)具有较强的抗性,具有抗炎、抗过敏、抗肿瘤的作用[2-4],其主要药效成分为款冬酮、绿原酸、槲皮素等化合物[5-8]。款冬花主要分布在华北、西北以及江西、湖北和湖南等地区,主产地为甘肃、陕西、河南、青海、四川和内蒙古等地[9]。款冬花被列入甘肃省“十大陇药”,具有产量大、质量佳的特点。本研究通过实地调查,全面了解掌握款冬花在甘肃的野生资源分布、蕴藏量、采挖量及人工种植面积、产量、交易量、市场价格等基础信息,提出保护发展策略,为甘肃款冬花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甘肃地处中国西北,位于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和内蒙古高原的交汇地带,幅员辽阔,全省地形复杂多样,大多为山地高原地貌,海拔在1 500~3 000 m。甘肃具有典型的内陆型气候特征,其气候类型比较多样,年平均气温0~15℃。大部分区域气候干燥少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占全省总面积的75%左右,年降雨量40~800 mm 之间,降雨多集中在6~8 月,占全年总降水量的50~70%。复杂的气候环境下,适宜多种药用植物生长。
对甘肃全省款冬资源区域进行逐一调查,重点就其野生资源分布及数量变化情况、人工栽培面积、产量等进行了详细调查(表1)。
表1 甘肃省款冬调查数据Tab.1 Investigation data of Gansu Province′s T.farfara
续表
将调查获得的位点信息通过MaxEnt 模型及ArcGIS技术预测其生态适宜分布区域(表2),天水、陇南、定西、临夏、平凉等市州符合春冬季降雨量稍多、海拔900~2 950 m、夏季温和凉爽气候的区域为款冬生态适宜区;甘南州、陇南市、定西市、临夏州四市州部分区域,平凉市、庆阳市及兰州市部分区域为款冬次适宜区;全省其他地区为不适宜区,主要是因为上述区域气候更为干旱、早春初冬降雨量偏少、偏低或偏高的海拔等环境因素共同导致该地区不利于款冬生长。
表2 甘肃款冬生态适宜区域Tab.2 The ecologically suitable area for T.farfara in Gansu Province
调查发现,甘肃省除河西地区外,乌鞘岭以南的8个市州48个县区均有野生款冬资源分布(表3),主要集中在陇东黄土高原区、陇中黄土高原区、陇南秦巴山区、甘南青藏高原区四个区域。2020年甘肃省野生款花冬蕴藏量在300~500 t,作为野生中药材采挖收购量在20~40 t,采挖量约占蕴藏量的10%左右。与吕培霖等2008 年调查的甘肃款冬花蕴藏量约600 t、年收购量为60~100 t[10]相比,全省野生资源数量及采挖量呈下降态势。在经历了2010、2017年两波款冬花价格高涨期后,野生款冬过量采挖量导致资源遭受严重破坏,造成目前大多呈点状零星分布。
表3 甘肃省款冬野生资源分布县区Tab.3 Distribution of T.farfara wild resources in Gansu Province
据调查,2020 年甘肃款冬种植面积1600 hm2,其中定西市陇西县种植面积最大,另外天水市秦安县和秦州区、陇南市西和县和礼县种植面积也比较大(表1)。由于款冬花近3年连续价格低迷,导致人工种植款冬种植面积逐年减少,2020 年全省款冬种植面积比上一年减少30%,年产量约1 300 t;但甘肃省款冬供应量由本世纪初占全国款冬花总需求量的30%增长至80%以上,使得甘肃成为全国重要的款冬花产区。位于陇西县文峰镇的康美中药材市场是国内最大的款冬花交易中心和初加工基地,该市场款冬花价格是全国价格行情变动的风向标。
人工种植款冬每公顷可产鲜花蕾2 700~3 000 kg,烘干后约750~900 kg,收益约43 000~48 000元。款冬做种用的根茎价格低廉可不计入生产成本,种植中肥料、地膜、农药等农资投入费用约4 500元/hm2。由于款冬栽种、采挖、分捡均需耗费较多的人工,每公顷种植总成本仍在37 500~45 000 元左右,而烘干、运输均需要费时费力,在近几年销售价格持续走低的情况下,农户种植意愿显著下降。2021 年价格虽然小有回升,但如果没有一波大的行情,款冬种植面积预计还将进一步缩减,供应量继续下降。
种质资源对款冬栽培及野生种群的保护利用尤为重要,通过搜集、保护种质资源可发现款冬优良品种并深度开发利用[11]。建立种质资源圃是保护种质资源的重要手段,同样在保护款冬资源的过程中,种植资源圃显得尤为重要。可通过调查收集全国款冬种质资源进行引种,建立集资源保护、科研、繁育及展示于一体的种植资源圃。
为更好保护款冬野生资源,应在陇西、徽县、卓尼、永登、和政、秦州、宁县、灵台、华亭等重点县区设立监测点,每年监测上报本县区款冬资源数量及分布变化情况。由农业部门及乡镇政府联合开展跟踪摸底,及时掌握农户种植意愿和种植面积变化情况,对可能出现的价格波动提前做出安排部署,尽可能减少因市场变化导致的农民收入减少或野生资源遭到破坏等情况。
积极开展人工种植技术研究,改进款冬传统栽培方式,加强基础性研究,同时开展款冬仿野生栽培试验,减少化肥用量。加强款冬病虫害防治研究,筛选出针对性强的农药,做到农药使用精准、减量。改造更新款冬花烘干方法,提高款冬花药材品质,保障质量安全。
甘肃省是款冬重要的道地产区之一,野生款冬资源数量与前一年款冬花药材价格高度关联,也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药材收购点数量、野生植物保护政策有一定关系。从全省来看,在庆阳、平凉、天水、陇南、定西等地野生款冬资源经历了大幅下降后,2019 年开始由于市场价格下跌、农村人口数量减少等原因,目前保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如果不出现价格大幅上涨情况,采挖野生款冬做药用的数量将进一步下降,因此保护野生款冬资源也将面临较小的压力,款冬蕴藏量有望实现动态平衡后,出现平缓增长。
20世纪90年代末,定西市陇西县从河北引种款冬成功,通过发挥耕地多、人工成本低等优势,加之依靠陇西文峰这一西北区域中药材销售核心市场,经过20多年发展,种植区域已从最早的陇西辐射到秦安、秦州、漳县,乃至礼县、西和、和政、康乐等周边县区。随着种植范围的扩大,种植技术不断创新,逐渐发展出一套适合半干旱地区的款冬种植技术[12]。至当下,款冬产区也由最初的全国广泛种植向西北部集中,形成今天款冬的主产区在甘肃、河北、山西、内蒙古等省区的格局。
综上所述,甘肃省款冬野生资源丰富、人工种植已形成规模,成为全国重要的款冬道地产区。但因价格变动而导致不规律的采挖给当地野生资源造成了较大的压力,因此款冬野生资源的保护与抚育尤为重要,而推广人工生态种植对款冬资源保护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于款冬野生资源,应需采取野生抚育、轮采与封育相结合的方式,以保持其种质资源[13];仿野生栽培等生态种植方式是实现中药材优质、可持续的重要途径[14],款冬花种植过程中须推广生态种植方式,对款冬花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