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莉/文
在青少年的成长阶段,离不开语言文化知识的教育和引导,同时也离不开美术教育所带给人的气质和情操。但根据现实中的实践情况来看,许多艺术门类并没有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得到充分的体现,不仅艺术价值没有得到彰显,也会限制教师的教学思路和手段,影响中学美术教学工作的进步和发展。
教师在开展中学美术剪纸艺术教学工作的过程中,运用核心素养的相关理论和原则,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美术专业素养,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和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本文主要围绕新课标要求背景下,中学美术剪纸艺术教学的开展策略进行详细的分析和探讨。作为教师不仅要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基础美术剪纸艺术的知识,也要让学生通过训练学会鉴赏艺术作品,培养学生良好的艺术情操。在帮助学生提高自己的美术专业素养之后,学生也能够在剪纸艺术方面别有造诣,发现生命和生活的魅力。
作为古老的中国民间艺术形式之一,剪纸艺术能够带给人们视觉上的艺术享受,常用镂空的效果营造出一种透空的感觉。从技法的角度来看,剪纸其实就是以不同颜色和材质的纸作为载体,在纸面上进行镂空剪刻,从而使其呈现出人们想要表达的形象。因此,会在剪纸之前提前设计好所要的图案,而这一艺术充分彰显了中国劳动群众的聪明才智,在长期的艺术实践和生活实践过程中,将这种艺术形式锤炼得更加完善。并逐渐形成了多种技法,类似于拼色、撕纸、烧烫、染色以及勾描等。由于所采用的材料和工具十分的简便,而且容易实现普及的目标,中学美术课堂也逐渐引入剪纸艺术,帮助学生掌握这种技法,同时也能够让学生了解这一艺术形式的发展历程和文化内涵。从古至今这一艺术形式都深得人民群众的喜爱,一方面代表着中国的民间习俗,是群众性创作活动的重要形式,另一方面,也能够成为人们情感依托的载体,对于陶冶人们的艺术情操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中学美术教学工作中,开展剪纸艺术教学,需要基于青少年综合素质发展的各项要求编写具体的课程内容。不仅要向学生介绍剪纸的概念和种类,也要带领学生了解剪纸艺术的由来和发展,让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我国建筑艺术的特征及特性,在课堂上可以借助自主探究和实践操作的方式,更深层次地领略我国艺术形式的魅力[1]。最终达到的教学目标,主要是让学生能够掌握剪纸的形式和技艺,锻炼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伴随着核心素养概念的提出,中学阶段的教学任务不仅仅是传授简单的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促进学生全方位实现更好的发展。要让学生能够重视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树立良好的民族自豪感,这才能让学生能够积极学习传统文化和民间艺术,在今后的发展路程中更好的培养自己的创新素养。从这个角度来看,剪纸艺术在中学美术教学中的融入是必不可少的。
剪纸艺术最开始源于劳动人民的民间民俗活动,是一种精神创造出来的文化成果,在农村逢年过节以及一些重要的仪式当中,人们也会常用剪纸来作为装饰的物品和材料。比如一些妇女常常会在衣帽和手帕上绣出一些花样,从而营造出浓厚的文化氛围,剪纸艺术积淀了数千年的民族底蕴,在不同的地区中呈现出了较强的地域特征。因此,在开展剪纸艺术教学工作的过程中,教师也要立足于当地的民族文化特征,才能够更好地呈现出剪纸艺术的欣赏价值和使用价值。民间剪纸融合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能力,并不带有任何功利性,在中学美术中进行剪纸艺术的讲解,有利于学生理解剪纸艺术的文化内涵。让学生能够明白和尊重地方民族文化,在增强了解的同时也能够积极弘扬民族传统文化。
民间剪纸在长期的文化积淀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和符号,在中学美术课堂中,帮助学生培养美学的概念,让学生能够了解每个形象符号所表达的含义,也能够借助这种艺术形式来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福。因此,教师要积极开展剪纸课题相关教学活动,带领学生系统化地了解和学习民族文化特征。在培养美学概念的同时,也需要转变传统的理论讲授方法,融入新型教学技术和手段,为学生给出正确的引导和指导。剪纸艺术取材范围主要是现实生活,具有一定的朴素和通俗的特征,帮助学生锻炼自己的脑力动手操作能力,也能够帮助学生爆发出无限的创新思维,对于学生今后的发展来说,有利于拓宽学生的创新渠道。
伴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剪纸形式和制作手段变得更加丰富和多样化,不同地区的剪纸艺术也呈现出不同的特色。教师在开展中学美术剪纸艺术教学工作的过程中,要注重体现出剪纸艺术独特的民族性、实用性、观赏性以及装饰性,合理设计校内课程内容。同时也要注重丰富教学手段,在核心素养的背景下,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充分挖掘学生的艺术创造方面的潜力,由此能够保障实现学生核心素养和审美教育的目标。
教师在开展中学美术教育的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绘画能力展开具体的教学工作,在课程安排方面需要遵循灵活多变的原则,才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在课堂导入环节,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向学生介绍民间艺术,其中就包含剪纸艺术的视频或者图片,让学生能够通过简单的图形,了解剪纸艺术的主要特征。在课程开展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能够了解和掌握剪纸的基本种类和常用纹样,并需要引导学生掌握剪纸艺术的表现形式。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的肢体能够得到有效的锻炼,提高自己的动手操作能力,在核心素养的背景下,教师也需要制定具体的教学计划,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在课程设置方面也要按照从易到难的顺序,帮助学生及时巩固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和技艺,而通过这种方式也能够让学生在课堂中有获得感。在课堂中,学生可以按照教师的要求裁剪出一些简单的图形,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动手操作能力进行拔高训练,让学生进行梯度练习,设置难度较高的剪纸课程,帮助学生在课堂上巩固所学的知识。
在核心素养的背景下,教师也需要注重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促进民间艺术教育和教学方法之间的有机融合,从而能够更好的引导学生感悟民间艺术的魅力。为了促进剪纸艺术这类民俗文化渗透于美术课堂之中,教师也需要灵活采用以下三种教学方法:第一,任务驱动教学方法。主要是指教师在课前需要发布一定的任务,鼓励学生自主收集与剪纸相关的基础知识和理论,通过这种方式能够锻炼学生信息检索的能力,也能促进学生更加深层次的了解剪纸文化。第二,经验分享方法。主要是以小组为单位,围绕教师所给出的任务清单,小组之间可以进行经验的分享和交流,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自己成为知识的传播者,将自己认为有艺术欣赏价值的剪纸图片与其他同学进行分享,也能够从中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和情操。在此过程中,教师也需要鼓励学生尝试采用制作PPT的方式进行汇报,也能够帮助学生不断积累丰富的经验,提高自己语言表达和概括的能力。第三,实践教学方法。为了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意识,教师要增添锻炼学生的机会,让学生能够领悟剪纸艺术来源于现实人民生活。
近些年来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推广,许多教师也开始采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来开展具体的教学工作,不仅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同时也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起到课堂延伸的作用。作为一种常见的教学手段之一,教师自身也需要积极掌握白板投影仪等现代化教学仪器的使用方法,才能够更好地为学生讲解剪纸艺术的发展脉络,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在作品鉴赏环节,教师也可以带领学生共同欣赏艺术大师的剪纸过程,学生能够更直观地感受到剪纸艺术作品的具体技法。在此过程中,教师也需要与学生进行互动和交流,学生对于剪纸步骤的掌握情况能够及时向教师进行反馈,也便于教师能够制作针对性的微课视频,帮助学生解决练习和操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借助师生讨论环节,能够让学生更加真实地学习到剪纸艺术的具体操作方法,从而帮助学生加深对剪纸艺术文化的了解。对于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教师也可以采用逐步演示的方式,让学生能够跟随教师进行一步步的练习。
教师要注重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加深对剪纸艺术和文化的理解,同时也需要注重在课外环节丰富剪纸文化,帮助学生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以小组为单位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之间竞选小组组长,组织学生参与兴趣小组的一系列活动。为了提高学生对剪纸文化的兴趣,教师也可以邀请一些优秀的剪纸艺术家在课堂中进行现场授课和演示,能够带给学生更加直观的感受和体验,更能够促进学生对剪纸文化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剪纸文化的交流和讨论活动,以自己的家乡为例,收集家乡的剪纸图片和技法,并在作品展出环节交流作品的文化内涵。学校也可以定期组织一些剪纸比赛,根据学生的具体操作水平设置不同层次的选拔竞赛,也能够让每位学生都有机会进行锻炼。学生也可以将自己美好的期望融入于作品的创作过程中,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在此过程中,学生也能够以社会主义建设为题材,在作品中充分展示自己的愿望和志向,将有助于调动学生对国家和民族的荣誉感。
教师在将剪纸文化融入于美术课堂之中时,需要注重丰富课堂形式,更好地进行剪纸教学的延伸,比如可以借助一些重要的节日假期,鼓励学生积极进行创作。通过统一的网络平台上传自己的作品进行统一的评比和交流,通过这种方式也能够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让学生能够致力于研究节日和民俗活动之间的联系,推动学生积极传承传统文化。同时,学校也要注重鼓励学生借助剪纸艺术来打造独特的校园文化,每个班级都可以推出一些优秀的作品张贴在校园环境之内,进行校园环境的创造和创新。除此之外,教室内部也可以张贴一些剪纸形式的名言警句,不仅能够给学生起到引领示范的作用,也能够让学生自身的能力得到有效的展现。班级也可以设计出具有自身特色的黑板报,将学生的剪纸作品直接张贴在黑板上,从而让学生的创新性成果都能够得到机会展现。在潜移默化之中,也能够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情和兴趣,通过丰富课堂形式有利于学生将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转换于现实生活,创造出具体的剪纸元素和成果[2]。
综上所述,在核心素养的背景下,积极开发民间剪纸艺术的校内课程,将剪纸艺术嵌入到中学美术课堂之中,根植于传统文化和民间艺术,充分利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和技术,实现民间剪纸艺术与美术课程之间的有效融合。围绕核心素养的理念进行开展,有利于学生在自主探究和参加社团活动的过程中,积极进行文化的传承。在互动和交流中,提高自己的观察能力和审美能力,通过不断改善和优化教学环境条件,促进学生对传统文化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有利于学生在文化传承的过程中发挥自己的创新能力。■
引用
[1] 刘茜.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美术单元化教学设计实践研究[D].新乡:河南师范大学,2017.
[2] 马兰.核心素养在初中美术课堂中的体现.美与时代(中),2017(10):11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