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5月17日在京召开“推动数字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专题协商会,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汪洋出席并讲话。他强调,要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数字经济的重要论述,科学研判形势,增强发展信心,辩证看待和统筹把握发展和安全的关系,不断做强做优做大数字经济,使之更好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近百位全国政协委员参加会议,29位委员、专家在会上发言,140多位委员通过委员履职平台发表意见。委员们认为,中国数字经济发展大国地位稳固,未来发展前景广阔。要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把发展数字经济自主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要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引导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充分挖掘工业互联网发展潜力,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为设备赋智、为企业赋值、为产业赋能。要厘清数据所有权、使用权、运营权、收益权等权利,在保障国家网络和数据安全的基础上激发企业创新活力。要鼓励数字经济国际合作,积极参与全球数字治理进程。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鹤出席会议并讲话。他指出,全球数字经济正呈现智能化、量子化、跨界融合等新特征。要努力适应数字经济带来的全方位变革,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支持平台经济、民营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支持数字企业在国内外资本市场上市,以开放促竞争,以竞争促创新。全国政协副主席张庆黎主持会议,中共中央、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单位负责同志到会听取意见建议,与委员协商交流。
5月1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召开5月份新闻发布会,发改委政研室副主任、新闻发言人孟玮在会上既谈到对当前经济形势的看法,也介绍了对未来发展工作的部署,明确了下阶段稳就业、稳物价、稳外资的工作安排。对于当前形势,孟玮指出,中国经济新的下行压力有所加大。她同时强调,目前,国内疫情反弹得到有力处置,各项政策靠前發力、政策效应逐步释放,相信正常的经济秩序将快速恢复,经济运行会很快回归正常轨道。孟玮表示,发改委将加大宏观政策调节力度,全力扩大国内需求,精准发力扩大有效投资,推动实施一批既利当前又利长远的重大项目,稳住市场主体,推动企业在做好疫情防控条件下尽快实现复工达产,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稳住宏观经济大盘。对于稳就业,孟玮表示,下一步,国家发改委将进一步加大就业优先政策实施力度,落实落细稳就业各项举措,重点推动四方面工作:一是通过保市场主体保就业。二是通过促创新创业带就业。三是通过抓重点群体稳就业。四是通过人才培训强化就业支撑。
对于稳物价,据孟玮介绍,发改委将做好全力做好大宗商品保供稳价工作:一是做好粮食保供稳价工作。二是以煤炭为“锚”做好能源保供稳价工作。三是做好矿产品保供稳价工作。四是持续加强市场监管。
5月16日出版的2022年第10期《求是》刊登银保监会党委撰写的《持之以恒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一文。文章透露,金融稳定保障基金基础框架初步建立,首批646亿元资金已经筹集到位,存款保险制度得到加强,保险保障基金和信托业保障基金管理办法正在修订完善。文章称,防范化解金融风险长效机制逐步夯实。金融系统党的领导不断加强,现代企业制度建设进展明显,金融市场成熟度日益提高。推动建立健全职业经理人市场机制,坚持“政治强业务精”、“银行家办银行”,金融人才库启动运行。中央和地方金融监管机构和体制持续完善,地方党政同责,压实各方责任逐步落实。常态化风险处置机制建设不断推进,金融稳定法立法进程持续提速。同时,银行业保险业风险抵御能力持续增强。2021年年末,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和拨备覆盖率都较5年前显著提高。保险业平均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达到232%。
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2022年4月份金融数据显示,4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6454亿元,同比少增8231亿元;4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9102亿元,比上年同期少9468亿元;社融同比增长10.2%,低于前值的10.6%;4月份M2同比上涨10.5%,高于前值的9.9%。4月新增社融9102亿元,同比少增9468亿元,大幅低于市场预期,除疫情冲击外,内需不足为主要原因。4月新增人民币贷款6454亿元,同比少增8246亿元,其中居民住房贷款、消费贷款、经营贷款分别减少605亿元、1044亿元、521亿元,显示居民4月不仅贷款购房意愿疲弱,同时消费及经营贷款需求明显下降,缩表迹象明显。此外,企业中长期贷款增加2652亿元,同比少增3953亿元,企业融资扩张动力明显走弱。疫情冲击下4月信贷社融全面走弱,反映经济形势严峻,稳增长加码紧迫性再度提升。基建方面,4月中央财经委与政治局会议已定调全面加强基建,基建定位从“托底经济的工具”上升至国家发展与国家安全的战略新高度,5月两办发文加强县城城镇化,为基建投资谋划新方向。央行表示“要积极主动谋划增量政策工具”,后续不排除发行特别国债、建设专项国债或推出新政策性金融工具,对基建投资提供进一步支撑。地产方面,上周长沙、苏州、东莞、南京等多地出台地产销售支持政策,央行及银保监将首套房贷款利率下限降低20个基点,政策信号意义重大。地产政策宽松逐步走到落地阶段,支持基本建设逐步企稳回升,预计后续在政策的促进下,企业融资需求持续下降的情况或有改善。
近日,人民银行、银保监会发布《关于调整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有关问题的通知》明确,对于贷款购买普通自住房的居民家庭,首套住房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下限调整为不低于相应期限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减20个基点,二套住房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政策下限按现行规定执行。此次政策调整主要针对新发放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存量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仍按原合同执行。据悉,政策调整后,全国层面首套住房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下限,按4月20日发布的5年期以上LPR计算为4.4%,如所在城市政策下限和银行具体执行利率跟随全国政策同步下调,居民家庭申请贷款购买首套普通自住房时,利息支出会有所减少。中国房地产市场区域特征明显,个人住房贷款利率和首付比例确定遵循因城施策原则,并采用全国、城市、银行三层的定价机制。不过,在实践中,多数城市直接采用了全国政策下限,没有额外再做加点要求。其实,3月份以来,由于市场需求减弱,房贷利率已经历过一波调整,且主要是发生在银行层面。中国人民银行金融市场司司长邹澜介绍,全国已经有一百多个城市的银行根据市场变化和自身经营情况,自主下调了房贷利率,平均幅度在20個到60个基点不等。同时,部分省级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也配合地方政府的调控要求,根据城市实际情况,在全国政策范围内,下调了本城市首付比例下限和利率下限。人民银行表示,房贷政策调整旨在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全面落实房地产长效机制,支持各地从当地实际出发完善房地产政策,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近日,证监会针对药明康德股东上海瀛翊违规减持行为发出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系新《证券法》实施以来因违规减持被处罚的首个案例。证监会对此表示,2021年5月,药明康德股东上海瀛翊违规减持股份,违反了《证券法》《上市公司股东、董监高减持股份的若干规定》有关规定,证监会拟依照《证券法》第186条对上海瀛翊做出行政处罚。上市公司股东、董监高违规减持股份,破坏证券市场秩序,损害投资者权益,一直以来是证监会监管执法的重点。新《证券法》第36条专门对股份减持行为做出规范,要求不得违反证监会关于持有期限、卖出时间、卖出数量、卖出方式、信息披露的规定,并应当遵守证券交易所的业务规则,同时还明确了罚则。上市公司股东、董监高应当认真学习,严格遵守。违反上述规定的,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针对股东、董监高减持股份,《证券法》提出信息披露的原则性要求,《减持规定》坚持“以信息披露为核心”的监管理念,对事前、事中、事后信息披露做出具体、细化规定,例如,上市公司大股东、董监高通过集中竞价交易减持股份的,应当在首次卖出15个交易日前预先披露减持计划等。这是保护中小投资者权益的重要制度性安排,也是境外成熟市场的普遍做法。在减持股份过程中违反信息披露要求的,属于典型的违规减持行为。相关主体应当深刻理解规则内涵,充分认识违规责任,自觉遵守有关要求,促进形成良好市场生态和环境。下一步,证监会将切实执行《证券法》和中办、国办联合发布的《关于依法从严打击证券违法活动的意见》,坚决依法查处违规减持行为,引导股东、董监高规范、理性、有序减持,维护资本市场交易秩序。
5月17日,*ST游久(600652)、*ST明科(600091)、*ST中天(600856)、*ST中房(600890)、*ST昌鱼(600275)、*ST罗顿(600209)均发布公告称,上交所决定终止公司股票上市,将于5月25日起进入退市整理期,预计最后交易日期为2022年6月15日。6家公司均因触及财务类退市指标被强制退市。退市整理期间,公司股票将在上海证券交易所风险警示板交易,首个交易日无价格涨跌幅限制,此后每日涨跌幅限制为10%。退市整理期届满后5个交易日内,上交所将对公司股票予以摘牌,公司股票终止上市。此外,退市拉夏和退市中新,退市整理期已结束,将于5月24日被予以摘牌。退市新规精简了财务类退市的退市流程,是退市公司增多的原因之一。根据退市新规,第一年触及财务类指标会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第二年则交叉适用各项财务类指标,任一指标不达标都会直接退市。分析人士称,从近两年退市公司不断增多可以看出,优胜劣汰,激浊扬清的市场生态正在逐步构建。
北京时间5月18日,美联储主席鲍威尔接受《华尔街日报》的采访。鲍威尔表示,任何人都不应该怀疑美联储遏制数十年来最高通胀的决心,包括必要情况下将利率提高至中性水平之上。鲍威尔称:“我们需要看到通胀以明显且令人信服的方式下降,我们将继续推进。如果需要将利率提高到广泛理解的中性水平之上,我们会毫不犹豫。”并表示,持续加息是适当的,FOMC广泛支持在接下来的两次会议上各加息50个基点。鲍威尔驳斥了政策制定者在联邦基金利率达到中性后停下来“环顾四周”的想法。大多数人估计中性利率为2.5%,联储官员们表示希望在2022年年底前达到中性水平。但鲍威尔称:“我们不知道中性利率位于哪里,如果需要,美联储会毫不犹豫地加息至中性利率之上。”市场分析称,鲍威尔的此次讲话并没有传递出新的信息,但整体上比较“鹰派”,美联储将让通胀回落至2%的目标,并且在有“明确且令人信服的”证据表明通胀下降之前,不会停止行动。美国银行最新公布的基金经理调查结果显示,随着市场对全球经济增长的乐观情绪降至历史低点,以及市场对滞胀甚至经济衰退的担忧加剧,投资者正大举囤积现金,投资者现金水平触及2001年9月以来最高。投资者认为各大央行集体“转鹰”是最大尾部风险,紧接着是全球经济陷入衰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