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婷婷,丁祥胜,徐紫菡
(1.安徽医科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2.安徽医科大学 公共卫生学院,安徽 合肥 230032)
2020年,教育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将加强“四史”教育作为“加强政治引领”的重要内容。将“四史”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中是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的重要任务之一[1]。“概论”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核心课程。该课程的政治性、理论性很强,且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常将自己的主导作用转变成了主体作用,学生多为被动接受,导致目前此课程教学成效和育人功能与“立德树人”“铸魂育人”的要求还有差距[2-4]。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政课要增强思想性、理论性、亲和力和针对性”[5]。这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地位,要发挥主导作用,围绕最终的教学目标,在教学理念、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上,采用多元化方式,保持课堂教学的鲜活性,做到形散而神不散,实现育人效应的最大化。问题链教学法即是在教学中以问题为中心,通过持续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逐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和创新能力的多维互动教学方法[6]。运用问题链教学法能否提升“概论”课程“四史”教育的教学效果有待验证。鉴于此,本研究于2021年3月至2021年6月开展调研,以某医科大学为例,在“概论”课程中运用问题链教学法进行实证研究,为如何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亲和力和针对性”提供参考依据。
2021年3月至2021年6月,面向安徽省某医科大学大二年级学生,开展整群抽样调查,对开设“概论”课的若干个教学班上的所有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本次共发放问卷860份,回收有效问卷844份,有效应答率为98.1%。将研究对象以教学班为单位随机分为问题链教学组(干预组)和普通教学组(对照组)。其中干预组416人,年龄17~20岁,平均年龄(19.3±0.4)岁;男201人,女215人;政治面貌为共青团员有395人。对照组:428人,年龄18~20岁,平均年龄(19.6±0.5)岁;男210人,女218人;政治面貌为共青团员有401人。两组在年龄、性别与政治面貌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1.问题链的设计:本研究采用问题链教学法,紧紧围绕三个“点”即“教材知识点”“学生关注点”“教学结合点”进行问题链设计,制作成“概论”课程问题链课件。《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2018年版)教材分前言和正文(十四章),一一对照课本章节,设计成十五个问题链章节课件。每章教学内容的问题链结合学生特点和当下实际,主要围绕“为什么—是什么—怎么样/怎么做”这三大类问题来设置,使问题体系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突出理论逻辑。如:前言中,课件的问题链设计为“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为什么选择马克思主义?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其理论成果有哪些?如何理解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关系?”;在正文第九章中,课件的问题链设计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是什么?为什么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什么?如何去实现中国梦?”。设计好问题链后,在每一章教学中,针对“为什么—是什么—怎么样/怎么做”三大类问题进行由浅入深的探讨,引导学生根据提出的问题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进行思考、分析、得出结论,并启发学生思考其对当下的意义。该教学方法针对学校大二年级开设“概论”课程的班级实施,实施时间为一个学期,大约4个月时长,贯穿“概论”课程教学始终。
教学内容设计过程中,在每章的每节开篇加入“史实引入”环节,采用原著片段引用、影片纪实等方式进行;每节中间插入“史实探讨”部分,引导学生对当时的历史状况、时代背景进行思考,激发学生理论学习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每节结束设置作业,如观看中国历史伟人影片、阅读中央重要文献(部分)、结合自身生活实际拍摄或撰写对国家方针政策落实的微视频、心得体会等,让学生对“四史”由感性认识逐步上升到理性认识。
2.问卷编制:编制《”概论”课大学生“四史”学习成效问卷》,问卷内容包括三方面,一是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和“四史”学习基本情况,其中“四史”学习基本情况主要为:因何原因去了解“四史”、是否参加学习“四史”的活动次数和类型、阅读过的“四史”书籍的数量等;二是“四史”知识掌握情况即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这四部分史实掌握情况,每部分历史所占题目数量相等,采用填空题和选择题方式进行,满分100分,将60分及以上定义为及格;三是对四史的“认知、信念、践行”情况赞同程度,依据主观意向分为非常赞同、赞同、不太赞同、不赞同四个选项,分析时将非常赞同和赞同合并为赞同,不太赞同和不赞同合并为不赞同。其中,“认知”情况主要考察学生通过“概论”课学习后,对“四史”中重大历史事件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的知晓程度;“信念”情况主要考察“概论”课学习后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认可程度;“践行”情况主要考察学生经过“概论”课学习后,对践行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勇担历史使命、实现“中国梦”的赞同程度。
运用SPSS 25.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四史知识掌握情况得分用均数±标准差来表示,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两组成绩得分差异;对“四史”知识及格率及认知、信念、践行情况赞同率的差异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组教学方法下四史知识成绩比较(±s)
表1 两组教学方法下四史知识成绩比较(±s)
组别 四史知识成绩 t值 P值问题链教学 72.28±17.99 12.748 <0.001普通教学 57.73±15.07 - -
从表1可知,对比问题链教学法和普通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链教学方法的学生四史知识的成绩得分高于普通教学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
表2 两组教学方法效果的比较
从表2可知,对比问题链教学法和普通教学方法,问题链教学组的学生及格率为78.84%,显著高于普通教学组的50.7%,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
从表3可以看出,问题链教学组的学生对四史的认知程度高于普通教学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问题链教学组学生信念、践行得分均高于对照组,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表3 两组教学方法对认知、信念、践行的影响比较
研究显示,问题链教学法显著提升了学生的四史知识的成绩分值,教学效果显著好于普通教学法,同时在学生对四史教育的认知程度上,问题链教学法效果也明显高于普通教学法。一是问题链教学法通过设置问题情境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也培育了学生正确的“三观”。二是通过设置一系列互相联系、环环相扣的问题由此及彼地持续引导学生主动去思考、去分析,在教师的不断启发中逐步明晰结果,从而将理论知识和正确观点内化于心。三是问题链设计时将“概论”课的理论解释与和医学专业领域相结合,充分考虑了医学生的思想实际、专业实际和当前卫生健康问题,使学生的思政理论学习不再枯燥、深奥,有的放矢,便于理解和掌握。
调查发现,普通教学组四史知识的成绩为57.73分,尚未达到及格的标准,问题链教学组四史知识的成绩为72.28分,虽然明显高于普通教学组,但仍未达到优秀(85分及以上为教学考核中优秀)的标准。学生对四史中的的基本常识、重大理论等基础层次的内容认知水平较高,但对一些微观具体层次的内容认知水平较低,这与古红梅[7]等对大学生党史认知现状调查结果一致。一是该门课程开设在大二年级,医学生学业压力加大,时间精力多花费在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上,对“枯燥抽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缺乏足够的新鲜感和学习动力[8],再加上传统的思政课程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使得教学成效不突出,学生无法将所学知识入脑入心。二是教学过程中“以论代史”的情况突出,多讲授宏大的历史过程,很少讲生动的历史故事,思政课上讲“中国故事”且要讲好“中国故事”。三是“概论”课程中学习的内容多,而教学目标没有明确地传递给学生,且传递的教学目标多为知识层面,能力目标和价值目标几乎没有传递,使学生无所适从[9]。
本研究分析显示,问题链教学法对学生四史的认知程度效果明显,但对学生信念、践行得分无显著提升,其一,问题链教学组干预的时间有限,仅为一个学期,其作用可能未能充分体现,具体效果如何有待进一步观察。其二,问题链的设置可能尚未充分地将知信行相统一,只是将知识范畴较好地传递给学生。选择的课堂案例结合当下不够紧密,史今结合不够紧密,没有让学生身临其境,未能激发学生从自身、当下所处时代去思考、去感受。其三,对接课外实践课堂不够,由课内向课外延伸不足,没有把“概论”课的课堂教学与“第二课堂”、假期社会实践、创新创业活动紧密结合,就案例讨论案例,纸上谈兵多,落实行动少,导致学生知行合一不够,对“四史”教育仅停留在知识层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