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湖泊湿地利用转型的实践路径
——评《湖泊湿地利用转型研究:以洞庭湖湿地为例》

2022-09-02 07:49
粮食科技与经济 2022年2期
关键词:洞庭湖湖泊利用

李 周

人类最初只是生态系统中的一个并不起眼的物种,作为一种杂食动物,并不在食物链的顶端。人类同位于生态系统食物链顶端的物种相比,既没有显示出特别强大的力量,也没有对生态系统施加更为重大的影响。此时的经济系统总体与生态系统总体相比是微不足道的,经济系统可以完全依赖于生态系统。这种状况延续了很长时间。伴随着农业的产生与发展,经济系统依赖生态系统的阶段逐渐被经济系统与生态系统相容阶段所替代。在人类的需求主要是食物且人口密度很小的历史阶段,农业生态系统对自然生态系统的替代是小尺度的,尽管出现了小尺度的相斥现象,而且这种现象具有点的增多和量的扩张的态势,只是相斥现象尚处于量变积累阶段,尚未引起质变而已,所以从总体上看,经济系统和生态系统处于相容阶段。如果说农耕文明时期经济系统的量级扩张极为缓慢,是经济系统与生态系统总体上保持相容性的主要原因,那么到了工业文明时期,经济系统的量级伴随着现代科学的迅猛发展而急剧扩张,经济系统与生态系统的相容性逐渐被打破了。经济系统与生态系统的关系由相容转为相斥,是一系列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当然,人类决不会一意孤行,更不会容忍地球毁灭在自己的手中。随着生态问题不断地显露出来,人类开始反省,开始采取拯救地球的行动。同理,经济系统与生态系统的关系由相斥转为融合,也是一系列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产业生态化和生活生态化、经济系统与生态系统融合化、制度和技术生态化这三方面的共同努力下,出现了经济和社会发展模式创新,使得经济增长与生态保护融合,使得经济系统与生态系统由互竞互斥转化为互利共生、互补共赢。由此可见人与其他物种最大的不同,是跨越了完全依赖于生态系统并根据生态系统的变化做适应性调整的阶段,先是按照自己的意愿利用和干预生态系统,又在意识到这种做法的偏差后根据生态系统的内在要求调整自己的行为,努力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最近40年,中国经济保持了持续40年的快速增长。这种增长一方面使中国由一个低收入的发展中国家经由下中等收入发展中国家、上中等收入发展中国家,逐步逼近高收入国家的门槛,另一方面对生态环境造成了较大冲击。为了消除它的负面影响,中国主动调整发展目标,从培育生态文明体系和推进发展方式转型两个方面,将单纯的经济增长拓展为经济增长与生态建设互促互进,将人与人的和谐发展拓展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践行绿色发展的主动性显著增强,参与绿色发展的个人、家庭、企业、机构和组织越来越多,并取得了显著成效。更重要的是,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改革持续深化,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改革全面启动,主体功能区制度逐步健全,资源总量管理制度趋于完整,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范围增大、主体增多和标准提高,绿色发展绩效评价和责任追究制度日益严谨。退耕还林、 天然林保护、退牧还草、生态补偿和绿色金融发展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显然,我国取得的绿色发展成效,是经济增长对自然资源依赖性愈益降低的结果,是由被称为全要素生产率的技术、组织、制度、生态等非物质生产要素驱动的经济增长模式替代能源、资源等物质生产要素驱动的经济增长模式的结果,是越来越多的企业和社群愿意遵循环境友好的行为规范的结果,倡导生态文明建设,追求经济再生产与生态再生产相融合或物质文明与生态文明相融合,是为了使这个结果早日到来。

关于人类与生态系统的关系,我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6月出版的《中国天然林保护的理论与政策探讨》一书中就森林利用会随着森林资源比较优势的动态变化,由肥料利用、燃料利用、材料利用、原料利用跃迁到生态利用做过一点探讨,但只是点题而已。为了进一步深化研究,我建议邝奕轩把论证人类与湿地生态系统关系的变化作为博士论文选题。湖泊湿地是重要的自然生态系统之一,是人类和经济社会赖以发展的宝贵自然资源,湖泊湿地资源体系则是一个庞大的、复杂的、动态的、相互影响和相互联系的体系。人类今天所关心的湖泊湿地资源只是这个极为复杂体系中的某些部分。任何试图单独改变这个体系中的任何部分都会引起该体系中其他部分的改变,因为人类对这个体系的了解是有限的。但是,人类不能回避这个问题,人类要努力探索如何有效地管理和最大限度地利用湖泊湿地资源,因为人口的数量和资本的累积是不可能永远增长的,在某个点上数量性增长必须让位于质量性发展以作为进步的途径。近几十年来,伴随着经济的增长,我国湖泊湿地保护事业逐渐起步,湖泊湿地生态环境保护建设不断加强,但也客观存着部分湖泊湿地生态系统功能退化的事实,显然,深入探索湖泊湿地利用转型具有积极意义。

邝奕轩研究员在湿地研究方面已经发表了大量论文。这本著作将洞庭湖湿地作为研究对象,把握住了时代的脉搏。洞庭湖生态经济区是国家级经济区,地处东部沿海地区和中西部地区过渡带、长江开放经济带和沿海开放经济带结合部,是国家战略发展的重要部分。域内洞庭湖是通长江的吞吐型大型淡水湖,为长江经济带、长江中游城市群和中部地区生态安全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防洪安全、生态安全等多个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守护一湖清水”是湖南湖北两省围绕打造长江经济带发展和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支撑、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聚力承担的职责,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守护好一江碧水”重要指示的关键抓手。

《湖泊湿地利用转型研究:以洞庭湖湿地为例》是邝奕轩研究员关于湿地研究的第二本专著。该书详细刻画历史时期洞庭湖湿地食品利用、水资源利用、围垦利用、环境功能利用和生态利用形态相比其他利用方式以及诱发的湿地资源变动态势,科学分析了洞庭湖湿地资源的动态平衡的科学内涵和外延,提出了洞庭湖湿地利用结构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转型的经济学命题,运用发展经济学的理论、方法和建构的基于洞庭湖湿地生态系统不同资源类型的演化模型,刻画经济发展过程中洞庭湖湿地利用的演化过程,阐释洞庭湖湿地利用结构的演变特征和演变机理,明确指出要应用历史的眼光来认识洞庭湖湿地资源动态平衡。洞庭湖湿地资源的动态平衡符合可持续发展观,但不是一蹴而就的,受限于特定历史环境和条件。洞庭湖湿地生态利用对于维系湿地生态系统稳定是有贡献的,但在人类社会早期及相当长一段时期,由于环洞庭湖湿地区域居民首要问题是解决如何生存和发展的问题,因此,这时期的生态利用更多的是考虑其经济效益,具有极强的功利主义色彩,只有当环洞庭湖湿地区域进入经济发展的较高阶段,洞庭湖湿地生态系统可持续性才逐渐成为焦点,生态生产才成为可能。在充分认知洞庭湖湿地利用转型与环洞庭湖湿地区域发展转型的耦合关系基础上,从环洞庭湖湿地区域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现代农业和生态建设四个方面探索了湖泊湿地利用转型的路径。为了验证洞庭湖湿地利用转型研究方法的普适性,邝奕轩研究员选择包括太湖、滇池、博斯腾湖等60个湖泊湿地作为样本总体,利用它们的横截面数据探讨了更大尺度的湖泊湿地利用转型问题。

纵观全书,我认为邝奕轩研究员凝练出的关于湖泊湿地可持续利用的理论、方法和具有政策含义的建议,对促进我国湿地利用转型研究,推进中国生态文明建设,会有积极的贡献。同时,也要客观地看到,尽管这部著作选择包括太湖、滇池、博斯腾湖等60个湖泊湿地作为样本总体,尝试探索湖泊湿地利用转型研究方法的普适性,但全国层面的湖泊湿地利用转型的比较研究还不够成熟,深度不够。当前,我国着力推进美丽中国建设,湖泊湿地作为重要的湿地生态系统,湖泊湿地利用形态向着生态、绿色转型,符合人类社会的根本利益。我国湖泊湿地类型多样,有永久性淡水湖泊湿地、季节性淡水湖泊湿地等多种类型,历史时期,活动在不同类型湖泊湿地周边区域的人类受经济社会条件的限制以及湖泊湿地资源禀赋的制约,对湖泊湿地资源的利用方式存在差异,因此,同一历史时期、不同湖泊湿地资源利用形态迥异,湖泊湿地资源数量和质量的构成存在差异。经济新常态下,湖泊湿地利用转型应成为学术研究继续聚焦的对象,需要进一步探索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同区域的湖泊湿地资源利用形态演变、湖泊湿地资源结构变动态势、影响因素及发展策略,需要进一步开展不同经济发展区域的湖泊湿地利用转型的比较研究。

当然,瑕不掩瑜,总体上这部著作有思考、有亮点,值得阅读,是本好书。希望邝奕轩研究员不要拘泥于已有的成果,要将这部著作作为深入开展湖泊湿地利用转型研究的起点,再接再砺,持续细化湖泊湿地利用转型研究的理论与方法研究,形成更多有新的逻辑体系更加完整的研究专著。邝奕轩研究员是我的学生。他做人老实,为人宽厚,做事踏实。在他完成的著作《湖泊湿地利用转型研究:以洞庭湖湿地为例》出版之际,写下自己的一点想法,是为序。

猜你喜欢
洞庭湖湖泊利用
浅谈洞庭湖渔文化(下)
浅谈洞庭湖渔文化(上)
利用min{a,b}的积分表示解决一类绝对值不等式
洞庭湖
湖泊上的酒店
利用一半进行移多补少
轻松松聊汉语 洞庭湖
利用数的分解来思考
Roommate is necessary when far away from home
“害羞”的湖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