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温书宇 李 冰 穆星妍
当前我国人口老龄化形势日益严峻,如何满足不同阶段老年群体的养老需求,成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关键。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老年人养老需求也在发生变化,逐渐从物质生活照护的单一需求,向休闲娱乐、社会参与、人力资源开发、融入当下社会生活等多元需求转变。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线上与线下融合的教学模式成为一种新的老年教育模式,帮助老年人跨越时空限制,降低入学门槛,深受老年群体的欢迎。为了增进老年人的福祉,党和国家高度重视老年教育的发展。2019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将创新发展老年教育作为构建老有所学的终身学习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2021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特别强调要“将老年教育纳入终身教育体系”,“依托国家开放大学筹建国家老年大学,搭建全国老年教育资源共享和公共服务平台”,为我国老年教育事业发展明确了主要依托载体与发展任务。
自2015年国家开放大学成立老年大学以来,开放大学体系老年教育发展迅速。开放大学举办的老年大学与过去传统意义上的老年大学相比,更多地融入了开放教育理念、发挥了远程教育优势,不仅体现了新时代的特色,也为未来老年大学的发展方向提供了参考。本文将开放大学举办的老年大学定义为新型老年大学。这类新型老年大学一直致力于老年教育的实践探索,充分利用技术资源与优势,打造优质资源平台并在社会广泛推广,积极探索线上与线下相融合的老年教育新模式。
然而,回顾这类新型老年大学的多年实践,也发现了诸多问题,如办学定位不清晰、管理机制不一致、师资队伍不规范等,制约了实践的深入发展,限制了办学质量的提升。国家开放大学作为老年教育的主要依托,有必要也有责任在基础建设、课程资源、教材编写、师资队伍、管理体制等方面设立规范化标准,以便于对接或整合社会资源,更好地服务老年群体。
然而,从已有文献和政策文本来看,国内外鲜见关于这类新型老年大学建设标准的研究。为此,本研究基于国家开放大学体系内老年大学的实践经验,试图从政策、实践、理论层面探索这类新型老年大学建设标准的依据,搭建新型老年大学建设标准的指标体系,尝试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新型老年大学建设标准。
老年教育政策对于老年大学建设标准的意义在于提供价值理念与基础框架。梳理新世纪以来老年教育的相关政策发现,未见具有指导性的老年大学建设标准政策,仅有少数的老年大学为自身规范化建设而制定的零星规定。
回顾“价值理念”相关政策,可以清晰地看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理念和发展思想贯穿始终。2003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正式提出“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直接影响了老年教育政策,“以老年人为本”的发展指导理念更加贴近老年群体的学习需求与发展需求。2010年,国务院审议并通过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老年教育是“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的重要环节,自此确立了老年教育在我国教育全局中的位置。2011年9月,国务院印发的《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则在前述政策文本的基础上,完全以老年人学习需求为出发点,提出要创新老年教育体制机制,探索老年教育新模式,丰富教学内容。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老龄工作高度重视,中共中央、国务院先后发布《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将老龄事业发展纳入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由此,我们完全有理由认为,我国老年教育事业的价值观,乃至我国老年大学建设标准的价值理念应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相关标准的建设应更加有助于老年人构筑美好生活愿景,有助于其增强获得感与幸福感。
近年来国家发布了多个相关文件,强调了信息技术与网络平台建设的重要性。2006年,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发布《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提出“因地制宜地办好老年电视大学、老年网上学校,倡导社区办学”。2016年,国务院发布《老年教育发展规划(2016—2020年)》,提出运用信息技术服务老年教育,加强数字化学习资源跨区域、跨部门共建共享,开展对现有老年教育课程的数字化改造,开发适合老年人远程学习的数字化资源,并向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的辐射。2019年4月,国务院颁布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养老服务发展的意见》提出建立全国老年教育公共服务平台,推进老年教育资源、课程、师资共享。2021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强调要加强老年教育事业发展,“依托国家开放大学筹建国家老年大学,搭建全国老年教育资源共享和公共服务平台”。这些政策文件倡导构建开放性老年教育资源与教学模式,推进了老年教育资源分配均衡发展。
综上所述,新型老年大学建设标准需要价值理念的引导。一是建设标准的制定要以人民为中心,立足老年人学习需求与发展需求,推动多层次、多样化、特色化的老年教育资源建设,帮助老年人实现自由与全面发展。二是在以人民为中心的基础上,建设标准制定应强调老年教育的适老化、时代化、社会化特征,帮助老年人重新融入社会找到自身价值,从而增强老年人的获得感与幸福感。
归结起来,上述相关政策从三个维度奠定了新型老年大学建设标准的基础框架。一是以信息技术为核心服务老年教育。推进课程资源的数字化改造,跨地域的资源共享,以及老年教育资源的边远辐射。这些都要依托老年教育的信息化平台建设,而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平台建设标准即成为基础核心的部分。二是强调老年教育资源的适老化改造,多层次、多渠道为老年群体提供便捷服务。这要求适老化特征成为建设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三是强调开放性的教育教学模式。加强老年教育资源共享平台与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强调老年教育教学模式的开放性,这就要求新型老年大学建设标准也要突出这部分特征。
相关教育实践是制定相关教育机构建设标准的重要事实依据。综合已有案例文献可知,国外这类新型老年教育主要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1.以英国和澳大利亚为代表的自助教育模式
该模式的核心是高度的“自主”“自助”。这一模式的发展可以追溯到1981年英国学者彼得·拉斯莱特和尼克·柯尼在剑桥地区成立的第三龄大学发展委员会(王旭,2011)。不同专业背景、技能与行业的教师、学员共同组成学习小组,组内成员既是教学者也是学习者,既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也是学习活动的接受者,这种形式使老年学员可以自主选择感兴趣的主题进行知识与经验的分享,容易获得共鸣,容易提升学习的热情。在2000年左右,英国和澳大利亚这一老年教育模式开始注重远程教育形式,设立“虚拟第三龄大学”,开设老年教育平台与虚拟互助网络,为受到地理位置影响、身患疾病或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提供帮助(马莉,2019)。老年人可以通过定期虚拟会议、论坛、电子邮件与他人交流与沟通。因此,新型老年大学建设标准设置可在教学模式上突出老年人参与的互动性、主体性与参与性,教学资源设计上适应老年群体的学习特点,充分体现适老化特征。
2.以美国、加拿大、新西兰为代表的旨在激发老年群体活力的社区教育模式
这一模式依据社区大学的办学经验开办社区老年教育,为老年人提供学分课程、老年寄宿活动课程、远程教学课程、学习讲座等系列课程。1986年美国推广SeniorNet项目,建设帮助老年人学习计算机技术的网络学习中心和在线社区,教授老年人如何使用互联网、在线聊天、参与分享以及其他计算机技术等(娄峥嵘,2012)。新西兰在全国成立了100多个SeriorNet学习小组,每个学习小组由1个管理团队负责,帮助老年人上网和了解关于通信和信息技术,属于一类社区网络教育培训机构(白炳贵,等,2020)。社区教育模式推广需要借助信息技术与学习资源平台,采纳创新的项目形式。落实到新型老年大学建设标准上,就是标准化的基础平台建设与实践项目创新。
3.以日本为代表的旨在提高老年人福祉的教育模式
这一模式强调老年教育应当促进老年人身心健康、提高生活技能、实现角色再社会化、发挥自身价值,最终提高生活质量与生命质量,进而提高老年人的社会福祉(赵如钦,2018)。日本老年远程教育在线上线下授课之外,还为老年人提供具有数字化环境和资源、覆盖全国的办学体系,并提供基于网络的“一对多”“一对一”的学习支持服务。由此,充分调动老年人的参与积极性,从而增强老年人的学习效果。这一模式不仅在教育模式、资源建设、传播渠道等方面体现开放性,更重要的是提供基于网络的开放式学习支持服务,及时促进老年人的学习进程,提高学习能力。在新型老年大学建设标准设置中,也需要体现开放式学习支持服务的内容。
近年来,随着老年教育政策的不断出台,国内开放大学举办的老年大学发展迅速,涌现出一些有益的实践案例。
1.在制度管理方面
武汉市黄陂区老年大学对学校原有各项管理制度进行逐一梳理,形成四大类、二十四个分类的规章制度并编印成册,通过教师动员会、听课制度、座谈会制度规范教学管理行为,通过对教材、备课方案、课堂授课和教学效果反馈严格把关,规范教师课堂教学行为。
2.在资源平台建设方面
天津老年开放大学在天津终身学习网的基础上升级打造天津老年开放大学学习平台,研发老年教育移动端,运用天津终身学习卡可进行学习积分的兑换。同时,建设了适合线上线下相结合进行学习的资源库、老年开放大学学习指南和各类课程教学大纲,指导各级老年开放大学开展教学。
3.在实体办学方面
湖州老年开放大学从适合老年人学习需求、加强教学工作保障的实际出发,通过制定学员管理、教学管理、课堂管理、安全管理等多项规章制度进行实体办学。严格过程管理,在日常教学、材料存档、安全设施、人性化服务等方面坚持流程化操作、规范化管理,深入推进老年开放教育。
4.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
内蒙古老年开放大学实施老年教师队伍建设专项规划,建设“老年教育师资库”,建立老年教育志愿者招募制度,探索建立适应老年开放大学教学特点的教师培训制度和评价体系。
5.在教育教学方面
东莞老年开放大学抓住老年课程建设研发这一核心问题,以老年学堂为实践载体,总结提炼经验教训,形成了《老年课程实施纲要》。在借鉴基础教育阶段“学科课程标准”基础上,它们吸收其基本指标和基本要素,并增加了“教学基本信息”“课程拓展材料”等大类指标作为补充,以适应老年教育的特点。
从国外各类老年教育实践发展经验来看,新型老年大学是传统老年大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不仅要将信息技术融入课堂教学和资源建设中,还要深入挖掘老年人的学习需求,激发自主、自助、参与、互动的学习积极性,深入影响老年人的生活。因此,新型老年大学建设标准在具体指标方面,不仅要凸显开放教育平台与教育模式的特点,还要为老年人提供开放式学习支持服务,为老年群体提供更好的学习服务与体验。
从国内开放大学举办的老年教育实践经验来看,新型老年大学建设标准应涉及教育过程的各环节,应是包含管理制度、资源建设、实体办学、师资队伍、教育教学等方面在内的规范统一、层次多样、结构立体的框架。在具体指标设置方面,需要在教学资源、师资建设、教学模式和实践创新方面进一步细化。例如,教学资源需要对课程体系、教材建设、专业设置等进行规范,体现开放教育和适老化特征,围绕老年人学习特点开展师资匹配与培训,等等。
在国内外已有文献中鲜见新型老年大学建设标准的理论研究,因此本研究只能从相关的老年教育理论研究中寻找新型老年大学建设标准建构的理论依据并建立相应的逻辑框架。
综合国内外文献,老年教育理论的研究基本上回答了“谁要学”“为何学”“学什么”三个核心理论问题(李洁,2020)。具体而言,是在多学科与研究范式下讨论老年教育的逻辑起点、价值理念与实践模式,这些文献对新型老年大学建设标准的研究具有启发意义。
1.从根本上审视“谁要学”的逻辑起点是新型老年大学建设标准设计的逻辑起点
国外学者拉斯雷特的“第三年龄”和斯罗威提出的“第四龄”(刘颂,2018),都突破了年龄单一维度的界定,将不同年龄和身体情况的老年人都纳入老年教育的行列。国内学者李洁(2020)从生物医学范式和心理学范式出发,认为老年受教育群体需要从身体表征、精神功能和社会功能多方面定义,而不能仅从生理年龄上来衡量。叶忠海(2013)则认为随着对老年群体的认识由弱势、被救济转向自由、睿智、具有独特作用的社会活跃群体后,老年教育也从养老教育、休闲教育转向潜能开发教育和参与适应教育。可见,老年群体的学习能力不能以年龄作为衡量标准,而应该由老年群体学习的主体性与积极性决定。老年教育应从被动接受的“老年教育”转向积极主动的“老年学习”(李光,2021)。这是新型老年大学建设标准设置的逻辑起点。
2.在批判与融合中探讨“为何学”的价值理念是新型老年大学建设标准的设置理念
从根本上说,老年教育的价值理念分为两个部分:促进老年人自由与全面发展,进而推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叶忠海,2013)。但伴随老年教育的发展,不同学科与研究范式之间存在争议,其焦点是老年教育的价值定位,即如何使老年人通过教育融入社会发展,体验到精神上的终极关怀。孙烨超(2021)等总结了国际老年教育理念的差异,按照其演变逻辑将其概括为功能主义、批判主义与人文主义三种取向,指出批判主义挑战了功能主义“衰落与损失”的研究范式,强调了老年群体的自我调整,批判主义内涵的赋权理念与人文主义自由发展的理念融合,揭示了老年教育价值理念的多重性。李洁(2020)从行为主义、认知主义、人文主义、社会或情境主义四个研究范式融合性探讨了老年教育的价值理念,指出老年教育可以帮助老年学习者被社会重新认知与接纳。老年教育的价值理念在发展中突破,历经从消极福利到积极教育(甘永涛,2020),从教育赋权到社会增能(董香君,2020),从被动教育到主动学习,一步步揭示了老年教育的本质。老年学习者“为何学”也从侧面揭示了老年教育“为何教”。老年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让老年人融入社会发展,重新得到社会的认可与接纳,这也是新型老年大学建设标准的设置理念。
3.在发展视角中探讨“学什么”的实践经验,为新型老年大学建设标准内容设计指明方向
随着对老年群体的认知和老年教育价值的转变,老年教育的内容与方法也要随之调整(梁艳,等,2020),主要集中在老年群体的学习需求与老年教育的内容。在满足老年群体学习需求方面,学者麦克拉斯基在其余力理论与马斯洛需求理论基础上将老年教育的需求分为五类(应对需求、表达需求、贡献需求、影响需求和超越需求),认为老年教育需要激发老年学习者的潜能,提升自尊、智慧与能力,完成老年群体的自我超越(张飞等,2020)。老年群体生命历程发展阶段对于学习的不同需求,需要从心理、生理和社会三个层面来把握,需要提升参与动机和学习动机(李洁,2020)。程仙平(2019)从公共服务的视角阐释了老年教育终身学习需求的内容,即要精准化定位需求动机,将需求定位提升到服务之前。在老年教育内容方面,颇具特色的教学不断涌现。例如,“1+X”的教学内容编制将办学与研究能力和特色地域文化相结合,丰富老年教学内容(沈芝燕,2020);分布式领导理论指导老年教育内容建设,推进老年共同体学习(江颖,等,2020);通过精准供需匹配推进老年教育资源优化配置(程仙平,2020)。以上这些实践经验为新型老年大学建设标准设置的具体内容指明方向。
因此,从逻辑起点来说,新型老年大学建设标准要明确办学宗旨与定位,以服务老年群体为理念,以培养能动性的老年学习者为目标,在教育服务与信息服务中提高老年群体的学习主体性地位。从价值理念来说,新型老年大学建设标准需要与老年人适应社会的需求紧密结合,尤其是帮助老年群体跨越信息技术的鸿沟,更好融入现代社会发展。在实践方面,新型老年大学建设标准要结合我国老年教育的实际情况,与时俱进凸显老年教育资源的多样性、个性化与时代特征,并体现老年教育的本土化特色。
新型老年大学建设标准是其办学的指导性与法规性的文件,是学校功能定位、教学组织与管理、专业资源建设等各方面的建设依据,也是评估新型老年大学建设的重要尺度,对新型老年大学的建设与发展至关重要。
新型老年大学建设标准应包括如下三个部分:①要具备普通高校的基本办学条件与软硬件设施,保障老年群体的基本学习条件;②要有其他类型老年大学建设标准,主要在管理体制、课程设置、资源建设、教学模式等方面更加适老化,实现既有的发展定位与价值理念;③充分体现“互联网+”教学模式的特点与优势,凸显互联网时代的教育特征,着眼于老年教育资源均衡发展与老年人力资源开发。综上所述,新型老年大学建设标准是由普通高校基础建设条件,其他类型老年大学(机构)的适老化教学资源,以及开放大学信息化技术与教学模式组成的综合性标准体系(见图1)。
图1 新型老年大学建设标准的组成部分
综上所述,新型老年大学建设标准框架由三部分组成:基础建设标准、适老化建设标准和开放大学建设标准(见图2)。基础建设标准是指支撑新型老年大学办学的基本条件,如办学定位、办学场地、办学规模等标准设定,是其他建设标准设置的基础。适老化建设标准是指充分结合老年人的学习需求体现老年人学习特点的教学与管理标准设定,决定了新型老年大学的教育质量。开放大学建设标准是指发挥开放大学网络技术优势,实现老年教育线下、线上相结合的教育与管理标准设定,用以规范新型老年大学技术平台并明确发展方向。
图2 新型老年大学建设标准框架图
综合前述政策文本分析和案例资料分析,并结合实践中老年教育的办学经验,新型老年大学建设标准又可以进一步设置为一级指标11个,二级指标21个。这些指标可分为三个层次:基础必要指标、适老化特征指标、开放大学特征指标(见表1)。
表1 新型老年大学建设标准的指标体系
1.基础必要指标
这部分的主要内容是办学宗旨与定位、组织体系、基础设施、发展保障和质量保障与监控。
(1)办学宗旨与定位
以在学习中享老为理念,以服务老年人为宗旨,坚持社会服务、教育服务与信息化服务的综合办学定位。具体可从三个方面深入:①基础条件,为老年教育提供基础保障;②适老化教育要求,为老年人提供易得、易学、有用的老年教育资源;③开放建设要求,依托开放大学在线教育优势,采用传统教学模式与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相结合的教育教学模式。
(2)组织体系
进一步理顺管理模式,在此基础上统筹完善管理机制与社会参与机制。需明确新型老年大学建设的主管部门,逐步完善领导体制、决策机制与激励制度等顶层设计,明晰相关部门在新型老年大学建设中的主体责任制。还应建立共建共享的社会化参与机制,有效整合社会资源共同参与老年教育,如建立老年教育发展联盟、协作会等组织,吸引更多的社会主体、社会资本参与老年教育。
(3)基础设施
这方面主要是指统一办学基础设施等必要条件,参照其他类型老年大学形成一定的标准规范。可依据当地社会经济与老年教育发展水平,建设能够支持日常办学和未来发展规划的基本设施设备,建设与专业、学科相匹配的教学环境,并结合老年教育与当地文化特征,开发老年教育创新实践项目,设立创新实践基地,配备专业多样化的设备与设施,满足老年人的特殊学习需要。这些设施设备与功能可以参照其他类型老年大学的基础设施建设。
(4)发展保障
要加强新型老年大学规范建设的政策保障,推动相关的立法与规划出台,尤其是建立经费筹集渠道与机制,完善经费投入机制和经费投入标准,保障建设经费充足而稳定。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老年人可支配资金也逐步提高,可以探索学习者分摊一部分办学经费的模式。与此同时,还要继续拓展经费来源渠道,探索建立社会捐赠等多渠道经费筹措机制。
(5)质量保证与监控
完善新型老年大学质量评价与质量保障体系,形成适当的评估、监督、反馈标准。新型老年大学质量评价体系可以分为国家、社会、学校、个人四个层面。在国家层面,依据全国大数据平台对新型老年大学教育过程与结果进行评价。在社会层面,聘请第三方评估机构进行评估,保证评估结果公正、公平和客观,提高评估效率。在学校层面,新型老年大学可对教育质量进行自我评价。在个人层面,老年群体既是教育接受者,又是学习的主体,在参与过程中也要反馈个人意见。
2.适老化特征指标
这部分指标主要包括教学资源、师资建设、教学模式与实践创新。
(1)教学资源
这部分主要指完善课程、教材与资源建设,形成相对规范的教学标准,即:①完善课程体系建设和课程设置的标准,课程体系建设应以老年人学习需求调研为基础,通过调研结果来设置老年教育的课程体系与门类;②规范教材建设,利用信息技术制作微课、音像教材等,最大限度地满足老年人的学习需求,突出数字、信息与人工智能教育特色;③动态发展适老化专业体系,在适老化的专业体系设置方面发展较为成熟并与时俱进的老年教育专业体系。
(2)师资建设
规范师资队伍建设,有助于提升老年教育从业人员的工作质量。具体来说:①制定相关政策制度,建设优秀专职教师队伍,可以依据老年人口数量配置相应的教师和管理人员,同时创新老年教育教师职称(职务)的评聘办法,减少流动性,保证教师队伍稳定;②做好兼职教师队伍建设,探索建立老年教育兼职教师注册制度和岗位培训制度,提高各类学校教师参与老年教育的积极性,支持其专业发展;③广泛开展老年志愿服务活动,鼓励建立由离退休干部、专业技术人员和其他有专长的老同志组成的老年教育兼职教师队伍,实现老有所为(孙惠墀,2017)。
(3)教学模式
具体指规范线下教育与线上教育,开展多类型教育教学活动:①规范线下教学活动,在基础建设、教材建设、课程设置、专业设置、教学方法等方面,要依据老年人的身心特点进行设计,体现出娱乐、有趣的特点,提高老年群体参与的积极性;②规范线上教学活动,依据老年人身心特点对之进行设置,体现出更多的互动性和趣味性,避免形式化;③发展多种类型的教育教学活动,将课程与活动相结合,开展线上线下结合的混合教学方式。
(4)实践创新
主要指规范运作老年教育项目,提高项目创新性。探索老年教育发展新模式,是当前老年教育领域发展的创新点之一。在此以国家开放大学老年大学开展的“康养学游”老年教育项目为例,阐释老年教育项目的创新要求:①明确项目定位,即在“康养学游”项目中首先要明确“学”在老年游学中的定位,“学”通过“游”来实现,学习培训应该是主要目的,而“康养”则是强化“学”“游”的内容;②丰富课程内容及教学形式,在“康养学游”项目中游与学密切结合是老年游学与老年旅游的主要区别;③重视老年人安全保障与服务,对老年学员进行课前教育,强调游学纪律、安全纪律,国外游学还要特别注意外事纪律和政治安全。
3.开放大学特征指标
这部分主要由开放教育平台和开放式学习支持服务组成。
(1)开放教育平台
搭建和规范老年在线教育与学习平台,完善和统一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标准,保障老年人在线学习效果。
一方面要搭建和规范老年在线学习平台。开发“学习+应用+服务”一体化在线学习平台要致力于:基于克服数字鸿沟、让老年人拥抱未来的理念来建设老年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坚持“统分结合”原则,促进平台间“互联互通”;基于用户体验深化在线平台学习服务功能,引导老年学习、促进应用推广和满足教育服务;延长数字化资源供给的“服务链”,以云平台为依托,以老年需求的学习产品为导向,多途径更新升级数字化学习资源。建设“通识+专业+个性”为要求的老年教育服务平台(汪精海,等,2017)要致力于:基于老年核心需求建立老年教育的专业课程纲要,建立学科体系、专业框架,把握数字化环境下老年教育课程开发内容和路径;基于人体工程学原理制定老年教育数字化资源建设行业标准,明确数字化资源的技术规范和制作方案,实现数字化资源集约化生产,避免重复建设;建设数字化学习资源精准配送体系,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强化资源需求分析、学习追踪,实现供需精准对接,高效生产,统筹调配。
另一方面要完善和统一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标准。统一技术标准,对目前较为普及的网络课程、微课、H5课件、小课件、视频课等相关的学习资源建设的技术标准进行详细说明。强化管理规范,加强资源建设的过程管理,从资源建设需求出发形成自建、引进、共建等资源建设模式。重视资源评价规范,建议采用专家评价与用户评价相结合的方式(翟霞,等,2017),专家评价应兼顾技术型评价、功能性评价以及使用绩效的评价,用户评价应兼顾使用前评价和使用后评价(万力勇,2013)。建立老年教育学习资源共建共享机制,加强教育教学资源的整合和利用,逐步形成以国家开放大学老年大学为主导建设的通识类课程学习资源与地方特色和辅助性学习资源的相互协作共享的机制。组建老年教育专题学习资源库,了解老年群体的学习需求,组织专题资源,提供精准推送服务。
(2)开放式学习支持服务
规范线上学习交互模式,充分打造线上、线下互动学习场景,建设学分银行,保障老年人学习成果有效和可持续。第一,打造线上、线下的良性互动模式。通过课程教育提高老年人信息技术运用能力,增强老年人的数字化学习能力,充分利用人工智能、VR、大数据、5G等技术构建智能化老年学习的教育场景。第二,建设学分银行。对于存入学分银行的学习成果,可以根据个人需要兑换成相应证书、入场券或信用积分等,或根据地方终身教育体系、学习型社会建设机构制定的激励机制兑换相应奖励或终身学习项目费用,发挥学分银行的普惠性和激励性作用(赵宇红,2013)。
新型老年大学建设标准是基于一定框架与逻辑,并在此基础上构建起的指标体系。但这些标准与指标在实际运用过程中能否从根本上解决新型老年大学发展不规范与不统一的问题,还需要进一步从政策层面进行思考。以此为出发点,本文从制度建设、办学体系、发展保障、教育质量、科学研究等方面对新型老年大学建设标准提出发展建议。
国家层面应出台法律法规,明确老年教育发展要求,确立主导部门,多个部门密切配合、共同参与老年教育管理体制。可以探索设立老年教育管理机构,定期以联席会议等形式联合各相关部门研究解决老年教育发展中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
支持省、市、县(区)开放大学举办新型老年大学,依托其办学体系延伸到乡镇(街道)、村(社区),建立老年学习网点。加强与各级各类老年教育机构的交流与合作,鼓励组建区域性的老年教育联盟(集团)。推动各地尽快形成共建共享且较为完善的省、市、县(区)、乡镇(街道)、村(社区)五级网络体系。通过教材统一规划、教育活动统一组织、教育资源共建共享、跨越地域的互动交流等,实现整体性协同发展。
推动国家和地方老年教育立法,从法律形式上保障老年教育的发展。编制新型老年大学建设标准文件,在管理体制机制、办学标准、经费来源、师资队伍等重要方面有清晰、可操作性的文件保障。同时,从政策层面加强和健全社会组织参与老年教育的激励机制,鼓励社会资源参与其中。
新型老年大学办学经费来源渠道需要多元化。在政府财政投入与支持方面,各地需要在省、市、县三级政府层面进行资金统筹,并单列老年教育费用;减免老年教育机构税收,鼓励老年教育事业发展;工会会费也可以列出一部分经费用于老年教育。在社会资金投入与支持方面,积极鼓励各类组织参与老年教育事业,如社会公益机构、社区社工组织、养老机构、企业等,整合这部分组织的资金。此外,有条件和能力的老年人可以购买收费的学习项目,学校以此获得发展经费补充。
新型老年大学应当体现信息化、适老化特点。借助开放大学自身教育传统优势,结合现代信息技术,提高新型老年大学的智能化水平,实现为不同需求的老年人学习资源的精准推送,帮助老年群体跨越数字鸿沟,拥抱信息化时代。通过打造网络学习平台,提高老年人在信息社会生活中的基本技能。依据老年人自身的生理条件与学习特点进行课程资源分类,提高传统老年教育资源的适老化和可及性。
组建老年教育智库,开展老年教育基础理论研究、政策研究和应用研究,探讨和解决老年教育发展中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可以组织有关专家、学者和实践工作者,从老年教育的教学模式探索、教学手段创新、教学资源整合、教学平台搭建等方面开展科学研究,破解制约老年教育发展的瓶颈问题,丰富我国老年教育理论,指导老年教育实践。
在国家积极筹建国家老年大学的进程中,我国老年教育已经进入了“转型提质”的发展阶段,需要进一步提高老年教育质量,加快构建现代化的新型老年大学体系。新型老年大学建设标准成为新时代老年教育持续、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但由于新型老年大学建设标准的政策、实践与理论研究还比较薄弱,未来研究团队还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调研、论证,并将现有建设标准进行试点应用,为新型老年大学建设标准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参考与借鉴,也为推动我国老年教育规范化与标准化的理论发展与实践研究提供现实依据与有效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