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设计施工竞赛的乡村庭院景观营造实践
——以泉州市苏山村地块8为例

2022-09-01 06:25危静美
农业与技术 2022年16期
关键词:红砖山村庭院

危静美

(福建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园林系,福建 南平 353000)

《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的正式发布对建设环境整洁、生态稳定、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宜居乡村作出了重要的战略部署。乡村庭院一般指农村的房前屋后或住宅周边附属的空地,庭院是乡村的基本单元,是乡村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1]。乡村庭院景观设计,主要指的是在乡村庭院内进行布局、尺度、界面的设计,包括景观布局、空间围合、植物配置、硬质铺装、水景、景观小品等要素的布置[2]。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庭院景观的营造对村居环境的改善、地域文化的传承和村容村貌的提升都有重要意义[3]。为加快虹山乡乡村振兴步伐,改善乡村人居环境,融入全域旅游建设,结合苏山村实际情况,在省、乡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苏山村在2020年4—7月举办“石龙谷杯”虹山乡乡村美院创新创意设计施工竞赛。

1 研究区概况

1.1 苏山村概况

苏山村位于福建省泉州市洛江区虹山乡,地势高低不平,山地多,耕地少,属南亚热带季风雨林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年平均温度18℃,年总日照时数2100~2200h,年均降雨量1488mm,全年无霜期340~350d,四季如春,景色万千,是避暑度假旅游的好地方。

1.2 竞赛概况

本次竞赛在苏山村内设置10个乡村庭院试点地块,面积30~150m2不等,围绕“家乡情怀、乡村气息”的主题开展设计,要求庭院设计立足乡村自然环境,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充分考虑实用性、观赏性和便于管理等问题,立足乡村背景,围绕场地特征进行设计,达到经济、实用、美观的乡村美院效果。竞赛以团队方式进行,参赛选手根据比赛指定设计环境与造价预算,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庭院景观设计方案,提交图片格式的设计作品,作品包含设计说明、平面图、效果图和预算清单。评委根据提交的作品进行评比,每个地块确定一个设计方案入围施工。施工现场原则上就地取材或就近取材,购买材料金额原则上不得超过1万元。根据组委会提供的现场实际情况,依据相应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使用各类施工工具对乡村庭院景观进行制作、安装、布置和维护。内容包括识图放样,基础结构、园路、墙体、木作和水景等的制作以及植物栽植等。

1.3 现状分析

本次竞赛福建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参赛队抽到地块8,基址图见图1,基址现状见图2,附属于建筑的一块菜地,设计红线内面积145.6m2,位于村委会附近,属于村口较为重要的位置,地块北侧紧贴建筑墙角,较为潮湿,与建筑一层存在约2m的高差。南面临河,东侧连接另一块空地,西侧是排水沟,污水渗透到菜地中,长期积水,后期改造可用暗沟或埋设暗管的方式对污水进行引流,地势低洼处可填土作微地形处理,既增加地面起伏的美感,又不易积水影响植物生长。菜园内除了栽种少量蔬菜外,还圈养了鸡鸭鹅等家禽,雨天泥泞,总体环境脏乱臭。考虑到乡村有饲养家禽的需求,后期改造将会把圈养场地移至场地内部的尽头,并用植物进行遮挡美化。根据菜园主人的要求,将原有柠檬(Citrus×limon)和四季桂(Osmanthus fragrans var.semperflorens)保留。可将菜地南面的河流作为邻借之景结合到方案设计中,在靠近驳岸处设置一个花架平台,花架可供菜地主人种植瓜果植物,如百香果、猕猴桃或葡萄等;也可以种植观赏类爬藤植物如叶子花、炮仗花、凌霄等。花架下的平台可放置座椅供村民休憩闲坐之用。

图2 基址现状图

2 基于设计施工竞赛的庭院设计

2.1 主题立意

设计作品名为“蔬梦园”,以乡村振兴和美丽中国梦为背景,结合乡村美院的主题,在基址原有的鸡圈和菜地基础上,尊重场地原有的功能,将菜园与花园相结合,做到实用性和景观性相融合,营造“开轩面场圃”、“一畦春韭绿”的乡村庭院景致。同时,将老宅中废弃的红砖作为园中的主要铺装材料,留存历史的印记,传承地方红砖文化和乡村记忆,以期通过乡村庭院景观的营造为苏山村的乡村振兴和美丽乡村建设添砖加瓦。

2.2 设计原则

2.2.1 生态优先,和谐共存

乡村庭院景观建设应注重乡村生态环境的改善,与乡村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相协调,须形成乡村生态、经济、社会和文化可持续发展,以实现乡村环境建设的可持续发展[4]。

2.2.2 以人为本,尊重需求

乡村景观的建设归根结底是为了更好地满足村民的生活所需,从人本关怀的角度出发,乡村庭院景观在营造前应与庭院主人深入沟通,仔细了解庭院主人对功能的需求,从而对庭院做出更为合理的功能分区。

2.2.3 立足乡村,紧扣主题

乡村是乡村庭院景观营造要紧扣的主题,方案设计要立足乡村背景,结合不同的功能需求,将乡土元素、乡土文化和乡土植物等要素融入庭院景观设计中,才能营造出功能合理、景观协调,观赏价值较高的乡村庭院景观。

2.2.4 文化融入,注重特色

营造乡村庭院景观要充分挖掘和融入当地的乡土文化,运用乡土元素,突出乡村风情和地方特色,提高乡村环境质量,打造富有地域特色的庭院景观。

2.2.5 因地制宜,经济适用美观

根据场地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设计和改造,以乡土素材为主,节约建设成本,营造出经济适用美观的庭院景观。

2.3 景观方案设计

“蔬梦园”的总体设计分成西侧花园和东侧菜园2个部分,入口处紧邻小花园,铺设小平台作为园外向园内的过渡空间。以错落放置的汀步衔接花架平台,汀步搭配置石和微地形,体现自然野趣,微地形的堆叠改变了地势低洼的现状,同时以植物组团强化地形的起伏变化,通过乔灌草的搭配,丰富空间的立面层次。花架平台处视野开阔,凉风徐徐,为乡民们茶余饭后提供一个集闲坐、畅聊、赏景于一体的活动空间。规整的菜畦以红砖砌边,变杂乱为整齐,园中路面以砖块铺底,整洁美观,同时砖块间留有一定大小的缝隙,让雨水快速下渗,雨天不泥泞。蔬梦园平面图见图3,效果图见图4。

图3 蔬梦园平面图

图4 蔬梦园效果图

2.4 植物景观设计

以苏山村的气候和自然条件为前提,选择适应当地生长、观赏效果较好,具有一定经济价值的植物进行搭配,组团内以果树龙眼(Dimocarpus longan)作为构图中心,搭配山茶(Camellia japonica)、红花檵木球(Loropetalum chinense var.rubrum)、海桐球(Pittosporum tobira)、叶子花(Bougainvillea spectabilis),结合原有的柠檬和四季桂,形成春、秋赏花,夏、秋品果,冬季观叶的植物景观。沿河的驳岸砌石生硬而粗犷,将在岸边种植蔓马樱丹(Lantana montevidensis),利用悬垂的枝叶对驳岸进行柔化装饰,植物配置详见图5。

图5 蔬梦园植物配置平面图

结合乡村背景,选用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植物,如可食用或药用的龙眼、四季桂、雷竹(Phyllostachys violascens‘Prevernalis’)、黄花菜(Hemerocallis citrina)、紫娇花(Tulbaghia violacea)、迷迭香(Rosmarinus officinalis)、朝雾草(Artemisia schmidtiana)、麦冬(Ophiopogon japonicus)等植物。季相变化上,选用不同季节开花的植物,并结合细叶萼距花(Cuphea hyssopifolia)、叶子花等花期四季的植物,延长整个植物组团的观赏期。色彩搭配上,花色有白、黄、粉、紫等,叶色有绿色、紫红、银白等,丰富多彩。

3 庭院施工与成效

设计作品入围后,即组织施工人员进场施工。在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原则下,根据当地条件和现场环境对施工材料进行灵活调整,为了节约成本和旧物利用,从当地购得废旧红砖用于菜园铺路和菜畦收边,既让菜园变得整洁美观,也让见证过历史变迁的废旧红砖得以二次利用,传承乡村记忆。

为了丰富蔬梦园的立面景观层次,将溪边捡拾的石块与小花园中的植物配置相结合,形成自然野趣的效果。汀步直接交由当地的石材加工厂制作,既遵循了竞赛要求的就地取材原则,又节省了运输成本。植物栽植过程中,根据现场配置的需求,临时更换了部分植物,将当地田间地头随处可见的海芋(Alocasia odora)引用几株到小花园中,增加植物的形态变化,并将树形较好的植物栽种在小花园入口,起到装点门面的作用。

菜园经过施工改造后整体干净、整洁、美观,不仅满足了原场地的蔬菜种植、家禽圈养的乡村场地普遍的功能需求,还拓展了休闲空间,提升了景观效果,庭院主人对菜园改造后的使用功能和景观效果认可度高,蔬梦园也在本次竞赛中获得创新创意奖。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在乡村振兴和美丽乡村建设的背景下,苏山村以竞赛的方式吸引各大高校、景观企业参与到乡村庭院景观的建设中,本次竞赛10个地块施工完成后,都呈现出较好的景观效果,使村容村貌有了明显的提升。这是一种值得参考和借鉴的乡村景观营造模式,不仅可以助力美丽乡村建设和乡村振兴,促进创园设计与施工水平的提高,同时还可以促进高校相关专业的交流,以及园林景观从业者之间的交流,共同提高景观设计与施工水平。

庭院景观是乡村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应高度重视这一“点”型空间的景观营造,以“点”带面,改善乡村风貌,提升乡村景观的整体品质。当前乡村振兴建设中,具有普遍需求的乡村庭院景观设计的基本特征也有了很大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乡村庭院的功能需求、景观效果、植物效益、乡土特色、乡土文化等方面,传统的庭院功能满足最基本的居住及务农的需求,而居住在现代乡村庭院中的人们对休息方式和居住环境的舒适度也有了更高的追求。不少乡村根据自身特色开发了乡村游,不仅要改善乡村庭院的景观效果,同时对植物效益的提高、乡土特色的展现、乡土文化的呈现都提出了新的要求。

4.2 建议

通过本次对苏山村地块8的设计和施工,在平面布局、绿化种植、乡土元素和文化元素等方面的应用都进行了探索。同时,通过本次庭院景观的营造也对乡村景观的改善、乡村文化的挖掘和对乡村记忆的传承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总结本次苏山村地块8景观营造的实践经验,提炼出乡村庭院景观营造的5点建议。

4.2.1 立足乡村背景,满足功能需求

乡村庭院景观应当非常具有当地乡村的地域特色,与城市中的小游园、别墅庭院有很大的不同,作为接近大自然的乡村庭院,其更具有乡村田园风格[5]。乡村庭院传统的功能主要有满足休息、交往、种植时蔬瓜果、养殖家禽、农作物晾晒等,伴随乡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乡村生活日新月异,村民们对乡村庭院环境的舒适度、美观度、体验度等也有了更高的要求。

苏山村的庭院属于乡村庭院,在这个定位下,庭院景观应考虑如何结合功能的发挥、植物的配置、铺装和设施的选择,将这些要素融入庭院设计中,才能设计出既满足庭院主人的日常生活需求又能与周围环境相协调的庭院景观。苏山村地块8共有5个参赛队参与设计,从个别参赛队提交的作品和说明中可以看出他们将此地块设计成城市景观中的小游园或别墅庭院,脱离了乡村背景和乡村庭院的定位,设置了不宜放置在乡村庭院中的景观小品,彻底改变了场地原有的功能,忽视了庭院主人对种植蔬菜和养殖家禽的基本需求。

4.2.2 运用乡土植物,重视植物效益

植物是乡村景观营造不可或缺的元素,不仅能与乡村中的山、田、水、建筑、道路等元素共同构成乡村形貌,同时在调节局部气候,改善乡村生态环境和居住环境方面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促进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显著提升。乡村植物景观应以灌木和多年生宿根植物为主,营造低成本低维护的植物景观,同时还要注重植物经济效益的发挥。在植物选择上,以观赏、食用或药用兼具的乡土植物为主,结合植物的形态、色彩、质感、芳香等观赏属性进行合理搭配。合理规划村民房前屋后闲置的土地,根据村民的喜好种植时蔬瓜果,不仅可以保障村民日常的食物需求,还可以提升村民的居住环境[6]。

4.2.3 利用乡土元素,打造乡土特色

乡土元素,取之于乡村,用之于乡村,也更易融于乡村,是增强乡村景观地域特色的重要手段。乡土景观元素,具有浓郁的地域性特征,是使乡村景观延续当地历史文化,引发人们对乡村生活美好的回忆,激发人们对乡村景观的热爱和认同[7]。在庭院景观营造中,应根据乡土元素的不同特征进行分类处理,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智慧,通过挖掘与提取、重塑与创新等方式形成独具特色的低成本景观小品,使乡土元素充分融入到庭院景观中,让乡村记忆得到有效传承,带动乡村风貌的延续。本次乡村美院设计与施工竞赛中,大多数参赛队都有把当地的红砖、植物、石材等乡土元素充分运用到硬质景观和软质景观的营造中,打造具有浓郁的乡土特色景观。

4.2.4 挖掘乡土文化,唤起乡情共鸣

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庭院景观营造应怀着笃定的文化自信,勇敢的表达当地乡土文化,深层次的挖掘,合理的融入乡土文化,通过具象化和景观化的手段将富于当地特色的元素灵活运用到庭院景观营造中,让人们在看山望水时唤起对乡情的共鸣,激发乡土文化的新活力,强化乡村振兴的内在支撑。闽南红砖古厝,红砖红瓦,艳丽恢弘,尽显建筑之张扬,而内在则质朴端庄[8]。红砖汲取了中国传统文化、闽越文化和海洋文化的精华,成为闽南文化的重要体系[9]。本次乡村美院景观营造中,多个参赛队都对闽南的红砖文化进行挖掘,将红砖元素运用到景墙、花池、坐凳等的设计和施工中,让红砖文化与乡村庭院景观有了更深的融合。

4.2.5 融入体验元素,深化乡村记忆

对乡村庭院景观的体验不仅是视觉、听觉、嗅觉的直观感受,更是人们参与景观的动态体验,体验是人们感受乡村气息的重要方式,也能反映乡村景观的特色,给体验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尤其对于旅游型村庄而言,立足于对场地和现代乡村生活的理解,设置合宜的体验场景,融入体验元素,演绎和传递乡村的场所精神,可以增强人们对乡村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激发乡情共鸣,深化人们对乡村的记忆。

猜你喜欢
红砖山村庭院
山村日出
澳大利亚Tjuringa红砖之家
庭院中的童年
山村一天一个样
红砖白石五店市
红砖及砂浆强度试验方法探讨
沉寂山村崛起时
偏僻山村有个“五老”帮扶队
斑鸠飞落的庭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