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院校《计算机导论》课程思政探索与实践

2022-08-31 01:03刘云翔李晓丹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22年17期
关键词:思政元素课程思政教学效果

刘云翔 李晓丹

摘要:课程思政教育是当前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举措,通过将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紧密融合,可以解决两者“两张皮”现象,真正培养出拥有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高素质专业人才。文章以《计算机导论》课程为例,阐述了开设课程思政的必要性;设计了课程各章节的价值引领与思政元素;以“人工智能”小节为例,详述了教学目标设计、具体教学过程与方法,对教学效果进行了总结和分析,并可持续改进。

关键词:课程思政;思政元素;人工智能;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22)17-0143-03

1 背景

2020年6月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就是要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是人才培养的应有之义,更是必备内容。”[1]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高等学府,绝大多数学生毕业即走向社会岗位,大学生作为“初出茅庐”的接班人,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将来的职业发展和人生之路有着深远的影响。因此,高校的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为人才培养奠定了的重要的基础。毋庸置疑,专业教育在各个高校中都是出类拔萃、精益求精的,但多数存在着和思政教育“两张皮”的现象,这正是当下课程思政建设的出发点和着重点。各个专业课程在建设过程中,深入挖掘思政元素,将思政元素潜移默化地融入课堂,在培养学生专业素养的同时,培养学生科技报国、努力钻研、实践创新的理想信念[2],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本文以我校计算机学院的《计算机导论》课程为例,详细探讨课程思政建设的必要性、思政元素设计、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方法等,希望可以为应用型本科院校导论课程的思政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思路。

2 《计算机导论》开展思政教育的必要性

《计算机导论》计算机相关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它是一门将基础知识和技术应用紧密结合的入门专业课程,是学习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石,涉及计算机学科的方方面面,与计算机相关的知识技术都离不开这门课程。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既可以打牢学生的基础知识和技术底板,也可以强化学生的专业认知和职业方向,更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责任担当。如何在本课程中合理设置和植入思政元素,对于学生专业入门、职业道德、职业发展都有良好的开端。

《计算机导论》课程的教学对象为“初出茅庐”的大一新生。虽然大部分学生已经成年但是还处于世界观的发育期,貌似有着自己的主见,但毕竟在此前的成长过程中关注的焦点就是学习课程知识[3],因此,需要在大学期间加强思政教育,使学生能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深入开展宪法法治教育,深化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1]。学生需要在大学期间完成专业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以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世界观[4]。如何将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协调统一进行设计,润物细无声,是每一门课程需要不断探索,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3 《计算机导论》课程思政元素设计

《计算机导论》课程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塑造三者融为一体[1]。本课程包含9个章节,分别从计算机的发展、计算机基础知识、计算机软硬件系统、常用工具软件、Office办公软件、互联网知识、Python程序设计基础等方面为学生做入门讲授,在多个知识传授环节深挖思政元素,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家国情怀、道德素养、创新精神、科技报国等潜移默化的教育和引导。

4 课程思政教学实践——以“人工智能”小节为例

本节以“人工智能”小节为例,详述本课程思政教学的实践思路与步骤。

4.1教学目标设计

知识传授:了解人工智能的发展简史,人工智能技术的演变历程;界定人工智能的概念以及定义;理解人工智能的发展阶段定位;掌握人工智能的基本技术,并且能够进行基本的知识操作。

能力培养:提高学生对人工智能正确认知的辨识能力;学生能够利用人工智能的技术来解决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智能技术问题;培养学生人工智能与技术前沿相结合的创新能力。

价值引领:培养学生想担当、敢担当以及能担当的责任意识;让学生在对中美人工智能技术比较中体会到科技强国的家国情怀,能够体会到新时代中国“强起来”需要过硬的技术本领;通过对人工智能前沿技术的分析与研讨,让学生具备探索创新和敢于迎难而上的精神。

处于人工智能时代,因学生对人工智能技术和知识充满了好奇心,也需要在人工智能应用场景的技术解码,一方面激发学生的人工智能求知欲望,另一方面在未来行业趋势、就业创业方向等方面进行引导学生,让学生对人工智能乃至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充满自信。

4.2教学过程与方法

4.2.1 教学前预习准备

提前3-5天安排班級学习委员,告知学生进行人工智能章节的课前预习;在雨课堂上上传人工智能章节的知识要点,并提醒学生可以结合知识点与身边的人工智能案例结合起来,也可以提出一些疑问。

4.2.2教学过程与方法

(1)问题导入

观看一段人工智能下围棋的视频,提出以下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学生观看了视频,有哪些感受?人工智能已经深入到我们日常学习、生活和工作的方方面面,也已经应用到工业、农业、商业、服务业等领域。人工智能的迅速发展,让人工智能专业也蓬勃兴起,那究竟什么是人工智能?目前,人工智能处于怎样的发展阶段?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共同探讨人工智能的前世今生。

(2)知识讲授、案例分析、思政元素嵌入、师生互动等

①人工智能的概念以及特点

内容:人工智能是什么?人工智能的概念介绍。

互动:2-3名学生列举一下日常生活中人工智能应用的案例。

内容:人工智能的特点是什么?人工智能的特点介绍。

互动:学生分小组讨论一下人工智能作为第四次科技革命的典型代表,与其他三次科技革命有哪些联系和区别。

②人工智能的发展简史及未来发展趋势

内容:人工智能的发展简史?从中美两国的发展阶段来进行分析。

互动:学生可以根据中美两国人工智能发展的比较,来探讨中国在人工智能发展的优势和劣势。

内容:人工智能的未来发展趋势体现在无人驾驶、家居服务、工厂车间等应用场景,以特斯拉为例进行技术展望。

互动:学生可以围绕人工智能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畅想发挥。

③人工智能所处的阶段定位

内容:人工智能分为三阶段,即弱人工智能,强人工智能,超人工智能。目前处在弱人工智能时代,弱人工智能与强人工智能区别在于对思维有无的探讨。

互动:学生们对弱人工智能的看法以及列举日常生活的案例。

讲解:像嫦娥五号,虽可以在月球上着陆、挖土、返回,但还没有思维,像同学们军训,如果教官不喊立定,前面遇到悬崖,大家也会停下来,因为你有思维。

如果是机器人可能就会跳下去,因为机器人没有思维,从无思维到有思维,引出邱少云烈火烧身不动。

大家想一下,邱少云烈火烧身不动,他是有思维还是没有思维呢?是有思维还是无思维,还是经过深入思维后决定不动,为了不暴露目标,决定不动,体现了担当精神,我们同学如何做当代的邱少云?如何敢于担当,勇于担当!

(3)课堂总结

提问:结合弱人工智能技术的学习,学生们有什么感想或体会?

总结:通过此章节,大家既掌握人工智能的前世今生,也了解人工智能三阶段的本质区别,更为重要则是通过弱人工智能技术的思维知识点,体会到当代大学生要像邱少云烈士那样具有敢于担当和勇于担当精神。

4.3 教学效果与反思

本节课主要是对人工智能进行概要性的讲解,着重讲解了人工智能的三个阶段,尤其是弱人工智能。教学效果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一是教师对人工智能课程知识点的把握,教师熟练了知识点,进行讲解,尤其是讲到弱人工智能思维与邱少云案例的自然结合,让学生一下顿悟出其中的道理。二是学生对人工智能充满了求知好奇心,教师讲解过程能够将知识点和案例相结合,能够深入浅出地让学生体会到人工智能并不是高深莫测的技术,而是基于大数据和程序算法的一种應用场景。三是课堂氛围十分融洽,师生的互动让一些人工智能技术生动形象地呈现出来,并且能够在原有的技术上进行创新,激发了学生的创新热情和创新活力。本节课既讲授了人工智能的重要知识点,也能润物细无声地引起出思政元素,深受学生的一致点赞。

本节课对人工智能进行了系统性讲解,可以说一个人工智能的导入。人工智能的知识点、概念较多,一些技术还处于初级阶段,对人工智能技术的知识点还需要进一步深挖出来,呈现给学生。人工智能的思政元素融入点较多,还需要进一步结合新时代的一些思政元素进行探讨。人工智能的应用场景较多,还要进一步让学生将日常生活的案例结合起来进行探析。

5 结束语

《计算机导论》课程是一门将基础知识和技术应用紧密结合的入门专业课程,课程知识点多,思政元素融入点也较多;而且,对于刚入学的大一新生来说,也是非常适合进行思政教育的。本文以应用型本科院校开设的《计算机导论》课为例,设计了课程各个章节的知识要点和价值塑造,并以人工智能章节为例,详述如何设计思政要素,如何实施思政教育,当然,也可以从更多不同的知识点切入,融入思政元素,并且思政元素也可以结合时事持续更新。本文抛砖引玉,希望可以予以启发,更好地上好《计算机导论》课程以及更多的专业课程。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 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7056/202006/t2020060 3_462437.html.

[2] 成艳.《计算机科学导论》课程思政的实施策略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1,20(12):125-126.

[3] 谢丽明,王飞飞.《计算机导论》课程教学中的思政教育[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9,15(4):138-139.

[4] 姜艺,朱俊武.计算机学科导论课程思政建设初探[J].电脑知识与技术,2020,16(33):128-131.

[5] 黄俊,季燎原.专业课教学中的课程思政实施方法——以计算机专业课程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20(9):32-33.

收稿日期:2021-08-21

基金项目:2020年上海市高校重点课程;2020年上海市本科重点教学改革项目;第六批上海市属高校应用型本科试点专业建设项目;2019年校重点课程项目;2021年校级课程思政专题研究与建设课题。

作者简介:刘云翔(1964—),男,吉林人,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人工智能、大数据;李晓丹,讲师,博士。

猜你喜欢
思政元素课程思政教学效果
思政元素融入《政治经济学》教学探索
提高病理学教学效果的几点体会
加强焊接教学质量提高焊接教学效果的探讨
抓好课的结束部分 深化体育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