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式家具腿足造型的功能基础及传承创新研究

2022-08-31 09:01牛晓霆NiuXiaotingZhaoYuan
家具与室内装饰 2022年7期
关键词:榫卯家具形式

牛晓霆,赵 圆 Niu Xiaoting &Zhao Yuan

(东北林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040)

腿足是家具的主要构件之一,它既是家具视觉形式的重要构成要素,又对家具功能起着较为直接的影响。腿足形式的丰富性变化,是为满足各发展阶段家具使用的基本功能需求及视觉效果彰显而发展形成的。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中国古代家具发展经历了由低向高的发展过程,家具本身高度的变化直接呈现了腿足构件高度的增减趋势。具体而论,席地而坐时期家具腿足的形式主要表现为直腿式、弯腿式、板腿式及箱体式,后发展到渐高型家具出现了片腿式与壸门式,至垂足而坐时期又出现了托泥式等其他新兴的腿足形式。明式家具腿足造型艺术达到了巅峰,不仅形式多样,而且还达到了实用功能和形式美感的完美融合。

就相关的研究成果而论,现阶段对于明式家具腿足造型的研究成果已有很多,如朱方诚分析了中国古代家具腿足演变的阶段,指出家具腿足变化的艺术特征及历史成因[1];李少宏、李天雯论述了其形态结构造型的比例关系,通过对不同形态马蹄足外形的量化统计比较,归纳出变化规律[2];李敏秀分析研究几种腿足形式的演变及结构方式[3];张楚指出,将明代家具的腿型进行深刻研究,取其精华,从而运用到当代家具设计中来不仅能够保留传统的文化特色还能够促进现代家居设计的蓬勃发展[4]等。这些前期的成果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思路和方法。本文从明式家具腿足的造型形式出发,归纳了明式家具腿足造型的功能基础及类型,提出了明式家具腿足的创新路径和策略,为其在现代家具产品设计应用的传承与创新中提供思路和方法。

1 明式家具腿足的类型及造型特征

明式家具非常注重腿、脚的造型和装饰。根据其使用功能及审美境界的不同需求,形成了具有明显造型特征的腿足类型。一件家具的器型、比例如何,往往首先看腿足的设计。腿足的艺术魅力在于其线型特征的表达。腿足的线型指腿足侧截面的线条形式,即沿腿足垂直方向由上至下进行切面,其在视线的水平方向所表现出的具有明显轮廓特点的造型形式。以线型特征进行划分的腿足类型,根据明式家具腿足以侧截面表现出的具体线型特点,可以将明式家具腿足的类型主要划分为三类:直线型、曲线型和曲直结合型。

1.1 直线型腿足的造型特征

直线型是指明式家具腿足侧面轮廓线型为直线的一种腿足类型。在直线型的大分类体系中,根据腿足线条的具体表现形式,将其划分为“I”式和“X”式;根据腿足的构造特征,将其线条分类外的其他形式划分为方框式和架几式。“I”式是指家具的腿部侧面造型为直线形,侧截面呈“I”形的一种腿足基本形态。其中,部分家具腿足足端与地面垂直接触,还有部分家具腿足足端与接触平面之间存在角度差,呈侧脚收分之势。“I”式多见于椅凳类和桌案类家具中,光素者居多,腿足本身无过多装饰,意在表现材质本身的纹理之美感。在“I”式中出现的主要有圆腿(足)、方腿(足)和外圆内方腿(足)三种。“X”式是指家具的腿部侧面造型为直线形,侧截面呈“X”形的一种腿足基本形态。方框式,是板腿中主要应用到的造型形式,其使用面以下两边独立的直杆状腿消失,由一个方框来代替,是案类家具中的一种专用腿型。架几式,是指明式家具中部分家具的腿足部分以架格、几腿式出现,以组合的形式与使用面连接成为一件完整的家具。

1.2 曲线型腿足的造型特征

曲线型是指明式家具腿足侧面轮廓线型为曲线的一种腿足类型。在曲线型的大分类体系中,根据腿足线条的具体表现形式,将其划分为“C”式、“S”式和复杂花样式,前两者即马蹄腿与三弯腿的形式,是明式家具中最为常见且极具代表性的经典腿足造型,其应用广泛,常见于床榻类、桌案类及几类家具中;根据腿足的构造特征,将其线条分类外的其他形式归结为托泥式。“C”式是指家具的腿部侧面造型为曲线形,侧截面呈“C”形的一种腿足基本形态,是马蹄腿中的一种,属于内翻马蹄式。马蹄腿根据腿的弯曲弧度大小分为鼓腿和平腿。“C”式的腿足是弯度较大者,叫作鼓腿,其基本特点是膨出、外翻。因其牙子随着拱肩向外膨出,所以称为“彭牙”,随后向内而收,顺势做成弧状,足部成内翻马蹄形,与膨出的腿部合称为“鼓腿彭牙”;弯度较小的则叫作平腿。“C”式一般在方凳、炕桌、罗汉床、架子床及书格等家具中使用。“S”式是指家具的腿部侧面造型为曲线形,侧截面呈“S”形的一种腿足基本形态。复杂花式是指家具的腿部侧面造型为曲线形,侧截面呈多种不同弯曲表现的花样造型形态。托泥式,是指明式家具的腿足端下部的一个封闭的框架体部分。这个封闭的框架体就是托泥,其有承托之意。托泥式的腿都为曲线型,呈“C”形或“S”形,有的香几的腿形增加了几段式的花样弯曲,但因其底部托泥形式的独特性而归为此类中。

1.3 曲直结合型腿足的造型特征

曲直结合型是指明式家具腿足侧面轮廓线型为直线形与曲线形组合的一种腿足类型,在曲直结合型的大分类体系中,根据腿足线条的具体表现形式,将其划分为“X”式、简单线条式和复杂花式;根据腿足的构造特征,将其线条分类外的其他部分划分为方框式和托泥式。“X”式是指家具的腿部侧截面呈“X”形的一种腿足基本形态,因这种形式的腿足见于明式家具的交椅和交杌中,且都有踏床的存在,踏床的线条多为曲线形,腿形多为直线形,一曲一直,因此归类为曲直结合中。简单线条式是指家具的腿部侧面造型为直线形与曲线形结合的前提下,侧截面呈现出的多种不同弯曲线型所表现的相对简单的线条形态,根据其线形特点及腿足具体的构造特征,此形式主要包括内翻马蹄式与板腿式。内翻马蹄腿的腿部为直线型,至足端内翻成马蹄足。常见于椅凳类、桌案类、几类及床榻类家具中,或光素,或雕斫。板腿式属于片状腿的一种,在明式家具中较为少见,常见于条几、炕几中。复杂花式是指家具的腿部侧面造型为直线形与曲线形结合,侧截面呈多种不同弯曲表现的花样造型形态,与前者提到的简单线条式呈明显对比。复杂花式常见于桌案类家具中,根据其具体的造型形式,主要包括撇腿式、展腿式、剑腿式、蚂蚱腿式及其他式。

2 明式家具腿足造型的功能基础

腿足是明式家具整体构架的主要组成部分。其作为明式家具中的承重性部件,使家具的使用面与接触地面之间形成一定的高度差,以此来满足家具基本的承接功能;除作为结构性的构件外,腿足线型的艺术特征作为家具整体造型的一部分,扮演着装饰的重要角色,其作为明式家具整体结构的骨骼线,是最佳展示装饰艺术的客观载体,引导视觉落脚点的同时形成整体框架结构的主旋律[5]。“承载”的功能使腿足自身变得独立,丰富的线脚艺术与腿足自身独特的形态特征相融合,将明式家具整体框架结构的线性美与空间美如数展现。

2.1 结构传力的承载功能

腿足在结构功能方面起到承载的作用。根据家具整体框架结构造型的要求,将家具整体分为上、中、下三个部分,腿足处于中间位置,上连靠背、使用面等构件,下接托泥、托子等底座,在中间环节形成承载力的作用枢纽,通过多种结构形式实现与家具上部构件、下部构件的连接,并从中进行力的分解,以达到家具应用功能的要求。下面将承载力的结构功能分为有束腰结构的承载、无束腰结构的承载、四面平结构的承载和托泥式的承载四个方面进行分析。

2.1.1 有束腰结构的承载

有束腰结构大多数用于明式家具的桌案类、床榻类及香几类中,作为承重性部件,是较为常见的结构形式。束腰部分的存在,实现了腿足与上部构件之间基本的连接,作为力的承载,发挥着其本身的承重性功能。同时凹进腿足与面板平面的造型形式,增加了家具的整体层次感。有束腰家具主要采用抱肩榫的榫卯结构进行腿足与束腰、牙条之间的结合。腿足上施银锭形的挂销,牙条和束腰开相应槽口。牙条、束腰通过挂销与腿足相连。牙条与腿足通常采用45°格角相接,嵌入的牙条与腿足构成同一层面,束腰与牙条多一木连做。这样能有效保证束腰与牙条之间出现长条的拼缝,同时也有效保持构架的坚实性,挂销与抱肩的里应外合,将腿足、面框和牙条三者紧密连接为一体,在层次感的基础上更为加固了束腰结构的整体稳定性。

2.1.2 无束腰结构的承载

无束腰结构,是指家具的腿足、牙板直接与面板相接,且腿要缩进桌面的结构形式。无束腰家具延续了建筑大木梁架的结构精髓,腿足如立柱,侧脚收分者多,常直接落于地面,没有马蹄,也不在足端安装托泥,有的足底造成鼓状,模仿柱础。由于木建筑的柱子多为圆材,因此无束腰家具的腿足也大都是圆的。有的为了与横向的构件联结上的方便合理,将朝内的弧面改为方形,但外面仍作圆形,出现外圆内方腿的造法。

2.1.3 四面平结构的承载

四面平,是一种将简洁运用到极致的传统家具形制,由于其自上而下四面皆平直,故曰“四面平”。四面平以粽角榫为特征,它的内部结构控制各个方向的受力,四足略窄,稳稳挺立,造型内敛而不张扬。四面平结构无论从正面、侧面、背面及上面看,均为平面。从视觉上呈现简约质朴之感。

2.1.4 托泥式结构的承载

托泥式结构造型中有两种形式,一为托泥式,二为托子式。在明式家具中常见于桌案类、椅凳类及几类家具中。曲线型腿足的数量最多,曲直结合型腿足次之,直线型腿足数量最少。托泥式结构在曲线型腿足家具中常见于几类、凳类家具中,几类主要是香几和花几,凳类主要是圆凳、方凳和鼓凳,其他类主要指宝座、画桌。腿足形式有“S”式和“C”式。“S”式腿足的数量最多,有圆形封闭式托泥、圆形透空式托泥、方形封闭式托泥、方形透空式托泥和多边形封闭式托泥五种形式,有的带小足,防止托泥直接接触地面损坏。透空式托泥者的腿足为光素,封闭式托泥者的腿足为雕斫,填漆描金或嵌螺钿作装饰。腿部曲线多变,与托泥板正独立的造型形式呈坐落式结合,拉高家具整体的挺拔之势,束腰与托泥结构的存在将中间位置的腿足凸显,实现造型本身的功能表现。“C”式腿足次之,有圆形透空式托泥和方形透空式托泥两种形式,有的带小足,透空者腿足多数为光素,与家具整体融合,也有腿足带雕刻装饰,满雕花纹图案,与家具本身满雕同理融为一体。托泥式腿足数量最少,腿足呈“C”形,样本选取为体型硕大的画案,与接触地面之间安装横木托子作承接,打破案面以下部分的沉闷感,托子光素,腿足满雕纹饰,富丽华贵,增强支撑功能的同时满足装饰的视觉功能。

2.2 追求线性美的装饰功能

明式家具腿足除承载力的结构功能外,其线脚的运用也为其自身的艺术魅力加分不少。明式家具的制作材质以木材为根本,木材是纤维组织结构,具有弹性和塑性,因此由木材制作的明式家具在使用过程中因力的承载和分解而使家具腿足表现得更加挺拔和具有视觉张力[6]。根据家具整体构架结构受力和形式美要求,造物者会在腿型的上、中、下三段不同部位作装饰处理,实现形式与功能的统一。腿型的上段部分是指腿足上端与面框、牙板的相交处。这一部分涉及牙条、腿足边部阳线的接线处理,也有在腿足与牙条外侧表面施以纹样装饰,丰富型面变化;腿足的中段部分是指腿足的中间位置,常根据腿型的造型变化做装饰处理,起到上下相应的过渡作用;腿足的下段部分则是指腿足的足端。明式家具腿足足端作为形体的结束部分常进行巧妙的装饰处理,化力于虚空,将腿足的力量之美推向高潮。

2.2.1 腿足与牙子结合的形式美

在明式家具框架结构中,牙子部位是必不可少的装饰部件。其功用有二,一是起到承重、构架节点加固的作用;二是牙子具有丰富多样的装饰功能,对家具装饰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7]。牙子形式多样,腿足与牙子的结合中,主要有角牙、挂牙、站牙、牙头及各种牙板。

牙头部位,以平肩榫、夹头肩榫和插肩榫三种结构进行承载和装饰:平肩榫结构光素,牙子挂于腿足外侧,平口相接,常施以雕刻,如云头纹等,增加组合型面的丰富性,弥补牙子与腿足外侧横向割裂对腿足和牙子组合整体轮廓线条流畅性的破坏;夹头榫结构指牙子嵌夹于腿足中部的结构。腿足嵌夹牙条,顺势而上,与面子相接,形成三角形框架节点。其匠心有二,一为将面子承受之力通过牙子分散于四面腿足,二为弱化腿足与面子直接相接的唐突;插肩榫是平头榫与夹头榫二者的融合。腿足上端削成插肩,穿过牙子,二者外侧做成统一平面,用端部边缘灯草线、碗口线或腿足中部阳线将二者巧妙贯通。插肩之妙亦有二,一为安装方便,二为受力所需。

平直式牙板以光素者居多,以彰显木纹者为上品;壸门式牙板有光素和雕斫之分,其牙板造型有二,一种是牙板外形轮廓出现多层次的曲线变化,三段者多。牙板纹饰会随轮廓变化配以相应纹饰,由牙板外侧端部灯草线延伸出相交卷草,反向对称翻转,美妙自然;第二种是单层次简单的圆弧形直接内收于横向与竖向牙板交界处,再顺势而下与足端横枨相接;洼膛肚式牙板以横向牙板中部向下垂腹至最大处,再缓缓向两侧收腹,巧借边部阳线之力,先收后放,以纹塑型,匠心彰显。

2.2.2 腿足与枨子结合的层次美

明式家具中枨子形式多样,有直枨、霸王枨、罗锅枨、赶枨、管脚枨、十字枨等。直枨是指连接两腿足之间的平而直的枨子;霸王枨是指安在腿足上部内侧的斜枨,下端用勾挂垫榫与腿足接合,上端承托面板下的穿带;罗锅枨是指中部高起的枨子;赶枨是指为了椅子腿足的坚实,变换足端横枨、顺枨的高度,使榫眼分散;管脚枨是指贴近地面安装,能把家具腿足管牢的枨子,这种枨子使用于椅类家具中,多与赶枨结合使用。十字枨是指腿足间交叉如十字的枨子。其中有枨子上加矮老或卡子花的形式,矮老是指多用在枨子和它的上部构件之间的短柱,有双根矮老和多根矮老的形式。卡子花是指用在枨子和它的上部构件之间的花形镂空装饰,为双卡子花形式。明式家具腿足三种线型在与枨子结合的使用中,直线型运用到了直枨、罗锅枨、赶枨和管脚枨,直线的腿足线条本身平直,搭配平直素雅的枨子;曲线型运用到了罗锅枨和霸王枨,曲线的腿足线条弯曲灵动,搭配带弧度的枨子;曲直结合型运用到了直枨、罗锅枨、霸王枨和十字枨,曲线结合的腿足线条有曲有直,搭配曲直有度的枨子。多种枨子与腿足的结合,实现了枨子水平方向与腿足竖直方向上力的应用集中,加强腿足间的连接,不同枨子的上下分布格局更是为家具使用面以下的框架空间递进层次关系,中间穿插矮老和卡子花的装饰形式,在枨子与上部构件连接的空间中增加美的装饰性。

2.2.3 腿足至足端过渡的造型美

明式家具腿足在足端的造型装饰处理,其根本在于力的最终传递,以巧妙的形体变化来展示四两拨千斤的神韵[8]。因直线型腿足为直材直足,其足端由腿直下接触于地面,无脚部的造型变化,都为直足式,根据其腿的横截面形状分为圆足、方足、扁圆足、扁方足和外圆内方足。曲线型和曲直结合型的足端或光素或雕斫,表现出多样的造型,承接功能的同时也展现了别具匠心的视觉美感。

3 明式家具腿足造型的传承与创新

明式家具腿足造型以承载力与牢固性兼备的结构功能和视觉力与线性美互通的装饰功能为设计法则之根本。在全球化、本土化的设计思潮影响下,明式家具在这样的特定语境中探索多样化的现代融合方式成为创新的“新”之所在。从现代转译路径入手,对其造型的创新研究基于不影响功能效应的基础上以设计思路与方法为转移,通过造型与功能的优化、结构与使用方式的革新、材质的融合、工艺的拓展等路径,探究明式家具承载的文化价值与功能价值所适用于当今大规模序列化生产下的一体化新方式,从而满足当代人群对于生活美学的本质需求。

3.1 线形塑造下的造型抽象外化

3.1.1 造型形式的拓展

明式家具腿足讲究线条转折的节奏感和韵律感,体现中国传统造物的思想观,整体形制上方圆规制齐整、曲直对比变化层次丰富。如今随着时代工业化生产模式的发展,传统明式家具的造型式样已不适用于批量化生产模式的主导,其造型美学正逐渐脱离现代人的审美情趣。因此明式家具在造型及功能方面正逐渐转译,最直观的变化是造型形式的简化设计,如线条的有效利用。如图1所示,U+设计的“宽椅”系列,以明式官帽椅的造型特征为启示进行简化与创新,造型上小下大,整体腿形侧脚收分,四根柱脚逐渐向上收拢,沉稳而挺拔向上。同时其对家具的构件进行了删减,去除掉了牙条、牙板等部分,间接地摒弃掉了多余的结构线条,化繁为简,呈现极为简约的造型形式。靠背板的曲线形变为直板直线,全方材的拼接组合,使传统的曲直线条结合转译成硬朗干练的直线线条,横竖向的纤细笔挺感,优化复杂结合的面,让整个造型张弛有度,视觉感饱满。

图1 明式四出头官帽椅与U+“宽椅”系列作品

明式家具视觉元素符号的转化应用,也是造型形式拓展的途径。明式家具有着独特的视觉符号体系,包括家具外在的形态、材料、结构、装饰等物质形态,其中线性美的线条搭配组合为主要特点,如官帽椅的搭脑、马蹄足、三弯腿、椅圈、扶手或多种吉祥纹样等,以此从视觉上区别其他家具风格,使其具有认知性、普遍性、约束性和差别性的符号信息[9]。如图2所示的牛角椅,沿用了明式家具官帽椅的搭脑设计,在其基础上进行牛角形的抽象化处理,满足搭脑造型功能的同时具有仿生的设计意图融汇其中,其次靠背处榫卯结构的花样接合设计也是这把椅子的一大亮点。除物质形态外,还有精神层面的元素符号体系,如对称中正、挺拔隽秀、内敛含蓄等,隐喻时代文化背景下社会、哲学与宗教伦理意识的信息反映。

图2 明式官帽椅与牛角椅

3.1.2 功能偏向的转化

造型的抽象外化,在家具的功能上也发生了改变,开始强调形式服从于功能与需求,逐渐注重人体工程学和结构、比例、尺度的问题,以此提高使用者的舒适度体验。如图3、4所示,传统经典明式家具圈椅与“The China chair”中国椅对比图,由此我们可以看到设计师借鉴了圈椅天圆地方的造型构造,去除掉了椅座之下的四条赶枨,使得椅子下部分“方”的空间大为加强,扩大脚的活动空间,这种开放式的设计与中国人思想中的相对保守与规矩性和西方人思想中的开放式这种本质性的区别有一定的关系,更为重要的是舒适度的考量。古代人受到伦理观念的束缚,映射在明式家具的造型制作上讲究“高坐”,表现为权势地位的一种象征,注重家具的仪式感。而现代人对于家具的索求方面,人体工学上的舒适度远远高于这种“尊严”的需求。如图5所示,在比例尺度上,“The China chair”整体高度从传统明式家具的 1030 mm 降为现在的790 mm,座面的高度由原来的520 mm降为420 mm,更加符合现代人的坐姿习惯。在扶手的造型设计上,圈椅的扶手较长,从侧面看是突出到椅面之外的,这个突出部分被人盘玩得最多,因此古代工匠们投其所好,将扶手设计成了垂珠状。而瓦格纳的椅子中将圈椅的月牙扶手改良成符合人机的L形曲线扶手,由此在整体造型中椅圈由明式圈椅造型的上大下小重新设计成了上小下大的形式,弥补了视觉上的不稳定性。另外将鹅脖往内推移,使坐面的前端部分更宽阔。同时在构件的体量设计上十分考究:前腿、鹅脖上靠近椅面一端较粗、另一端则细;上下一体的后腿则中间粗、两端细,粗细变化的处理使圈椅更加挺拔有力[10]。

图3 明式黄花梨麒麟圈椅

图4 “The China chair”椅

图5 明式圈椅与“The China chair”椅对比图

3.2 分散力学下的结构融会贯通

3.2.1 模块组合的简化

明式家具腿足与其他构件的连接源自传统建筑木构架中的榫卯,其结构科学严谨,工艺考究,使家具构件之间严密扣合,以保证家具构件之间的连接牢固性及整体造型框架的稳定性。随着工业化大批量生产的进行,传统榫卯结构构造复杂,没有统一的标准,导致精细复杂的榫卯结构不适合大规模生产的要求,明式家具的模块化组合特性也就不能在组装与接合方面发挥优势,因此,通过对榫卯结构进行简化可以很好地发挥工业化的生产效率和产能。如图6所示,Y椅,以明式家具圈椅和交椅的部分结构为原型,扶手和椅子后腿为一体化结合,减少了连接工序但又确保了牢固性。椅子的每一个构件进行了结构的简化删减,包括对于对接口的尺寸、对接口的形状和对接方式也做出了适用于标准化和一致性生产线的考量,最基础构件之间的连接与明式家具模块化设计的特点相结合,使家具便于拆卸、组装及受损零部件的更换,缩短生产周期,降低人工成本,开发更多系列化的产品来扩大使用人群。

图6 Y椅

3.2.2 榫卯结构的外露

推动结构件向标准化过渡的同时,榫卯结构也不再隐藏于家具的内部,开始裸露于外。结构外露的设计,古来早有之。其匠心在于使相连接的构件结合处裸露于外,既增强了家具部件的连接强度,又具有装饰的功能。千年的榫卯文化彰显于外,巧妙的吃线压线技术渗透于内,从而使部件造型创新设计拥有了更多新意。如图7所示“The Chair”(总统椅),靠背板与扶手部分采用其三段式的榫卯接合,但不同的是其采用了“Z”字型结构,既简化了榫卯结构的制作,又突出了椅子设计的精细情感表达,又增添了几分高雅,几分深邃。如图7-c所示的例子是当今榫卯结构外露应用比较常见的一种形式,除连接本身的功能外,视觉上的装饰性能也得到很好的提升。此外,这种外露的表达还可以通过几段式连接中木材的色彩及纹理的不同而显现,椅圈的中间段与两端部分采用榫卯接合的方式,但在色彩上的选择将中间部分突出,从而榫卯的接合形式也间接起到了装饰的效果。

图7 结构的外露示意图

3.2.3 接合方式的再设计

接合方式的再设计主要是指基于以上两种创新途径的再设计,表现为榫卯结构材料的变化。其一为榫卯结构可以用金属材料替代,如图8-a所示,高技派圈椅在结构上并非单纯的沿用传统榫卯,而是通过改良方材丁字形接合榫卯,保留其精髓的同时改变接合的方向,同时为加固其牢固度,当腿足穿插经过座面时,使一半结构藏于椅面内,一半将榫头外露于椅面,并在两者相交的横截面上选用金属榫进行卡接,进而合理科学地实现金属和木材的结合。整体构件结构将 Y 字形构件与腿足、扶手之间相互连接支撑,使 Y 字形椅背完全不经过椅面,在视觉上形成虚实相生的互补视角关系[11]。如图8所示,榫卯结构也可以采用木材与金属结合的方式,结构与装饰功能并存。其二为3D打印技术的发展与明式家具构件接合的创新应用。明式家具在现代家具创新设计中其结构节点处可通过3D打印的方式进行再设计,形成模块化的标准构件,以达到功能和形式完美统一。

图8 结合方式的再设计示意图

3.3 纹型融合下的材质复合运用

3.3.1 材料的复合

明式家具选材考究,经典传统的明式家具多选择黄花梨、紫檀、红木、楠木等珍贵木材,其色泽柔和,纹理丰富,质地坚硬而细密,是明式家具制作的不二之选。但同时这种木材也存在许多的现实性问题,如珍贵木材的生长周期较长,生长环境受到限制,产量小且价格昂贵,不符合大众消费的综合水平;其次其木材使用单一,舒适度和美观性也受到一定的影响。随着现代材料技术进步,具有各种优越性能的材料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产品材质的选择也不再只限于传统的类型,开始向组合化的复合材料形式拓展。木材、金属、碳纤维等各种材料间相互搭配组合已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U+品牌设计的“一把交椅”,沿袭传统明式家具中交椅的形制,保留交椅中前腿与后腿交叉的造型,在材质上将木材与真皮结合使用,将坐面与椅背用真皮一体成型,皮质柔软,坐感更为贴合,整体造型踏实稳重,真皮带来的触感与视觉印象为作品带来了新的活力。如图9所示,同为U+品牌设计的一款沙发椅,是木材与布艺的结合使用,框架采用木材,保留明式家具圈椅的椅圈部分曲线形设计,沙发座身采用布艺,强化了使用者肌肤的触感。柔软的布艺材质与刚硬的木材材质刚柔并济,打破传统沙发的固化形制,提升家具设计的现代感与舒适度。木材与金属的综合使用,椅圈为木材所制,四根腿为金属材,腿部细直,金属材料的选择加强了其自身的承载力功能,表现线条极致化运用的设计意图。

图9 材料的复合示意图

3.3.2 色彩的搭配

明式家具的色彩应用尊重木材原有的纹理与色泽,稳重中体现素雅的内在气质。当其与现代家居环境空间搭配使用时,明式家具自身的色调很难与多数的空间环境相匹配,因此需要在色彩的外化体现上进行相对应的调和。既要保留住明式家具造型本身的素雅平静,又要融入适合于当代空间环境打造的清新格调。如图10所示,“大天地”五件红色退晕碳纤维椅组合,灵感来源于明式官帽椅,色彩上选择暗沉的棕色至明艳的红色到褪色后的橙色,将当下最为流行的高级色调应用其中,造型上保留了明式家具线条的素雅气韵,利用色彩的搭配增添几分活泼的趣味,从而满足不同人群的个性化定制需求。

图10 “大天地”五件红色退晕碳纤维椅

3.3.3 工艺的提升

明式家具制作工艺十分复杂,展现了千百年来的工匠智慧。其造型对制作工艺要求极高,要达到榫卯构件的高精度接合,耗材耗时又耗力,生产周期较长,这也导致了明式家具的生产效率极为低下,并不适合工业化的大批量生产模式。因此需要将明式家具结合现代先进的加工技术与工艺,通过简化家具的构件与装饰使其适应机床制作,从而达到节约木材、提高生产效率、简化结构和工艺、降低成本的目的[12]。图10所示的碳纤维椅就是其中的一个典型例子。椅子坐面只有7毫米,仅重2.7公斤,但却有着异常坚固与稳定的特性。原因在于在工艺处理上其选用质量比金属铝还小,强度却高于钢铁的碳纤维材料取代木材,碳纤维材质是一种高强度、高模量纤维的新型纤维材料,这种碳纤维既有碳材料的坚固特性,又具备纤维材料的柔软质地。如图11所示,椅面与四足连接处的镂空结构,借助一体化成型的工艺,呈现出圆润剔透的视觉效果,在优化力学结构的同时,增添了产品的灵动趣味。通过机械加工与手工打磨保证椅子表面的光润匀称,椅面覆盖西班牙进口头层牛皮,兼具舒适度和实用性[13]。

图11 “大天地”碳纤维椅

4 结语

本文从明式家具腿足的类型及造型特征出发,将其分为直线型腿足、曲线型腿足、曲直结合型腿足三类,并在总结每一类腿足的造型特征,从结构传力的承载功能和追求线性美的装饰功能两个角度,有束腰结构的承载、无束腰结构的承载、四面平结构的承载、托泥式的承载和腿足与牙子结合的形式美、腿足与枨子结合的层次美、腿足至足端过渡的造型美七个方面揭示了明式家具腿足造型的功能基础,并提出了明式家具腿足造型的传承与创新的3种方向,具体为线形塑造下的造型抽象外化、分散力学下的结构融会贯通、纹型融合下的材质复合运用和8类方法,具体为造型形式的拓展、功能偏向的转化、模块组合的简化、榫卯结构的外露、接合方式的再设计、材料的复合、色彩的搭配、工艺的提升。这对于明式家具设计理论的构建及明式家具本身所承载的传统文化之传承与创新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社会意义。

猜你喜欢
榫卯家具形式
榫卯结构在玩具中的应用研究
2022 年本刊可直接使用缩写形式的常用词汇
Master carpenter becomes a YouTube sensation 阿木爷爷成“油管”网红
家具上的“神来之笔”
现代家具创新化研究
融设计展·榫卯 和合而生
小议过去进行时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搞定语法填空中的V—ing形式
《榫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