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宪法教育必须做到五“字”登科

2022-08-31 05:21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射阳湖镇中心初级中学徐兆宏
青少年法治教育 2022年7期
关键词:宪法法治思政

文/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射阳湖镇中心初级中学 徐兆宏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加强青少年宪法教育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时代关切与责任担当。依照《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的要求,笔者认为符合青少年年龄特征和实践需要的宪法教育创新模式,必须做到五“字”登科。

一、在溯源历史中扎实宪法教育的“根”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定维护宪法尊严和权威,推动宪法完善和发展,这是我国宪法保持生机活力的根本原因所在。”①习近平:《更加注重发挥宪法重要作用 把实施宪法提高到新的水平》,《人民日报》2018年2月26日。要对完善和发展青少年宪法教育这一时代命题书写出完美的答案,就必须引导广大青少年在溯源历史中真正理解现代宪法的本真,让宪法精神厚植于他们的内心。

新中国第一部宪法诞生于1954年,也被称作“五四宪法”。现行宪法即“八二宪法”,于1982年颁布,是对“五四宪法”的继承与发展。“八二宪法”颁布之后,我国又分别在1988年、1993年、1999年、2004年、2018年对其进行了修正,相继产生了五部宪法修正案,最新一部修正案即《2018年宪法修正案》,对我国现行宪法作出了二十一条修改,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写进了宪法,增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国家工作人员就职时应当依照法律规定公开进行宪法宣誓”“国家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内容,对中国革命和建设发展进程以及爱国统一战线和民族关系的内容进行了充实完善,并且修改了国家主席任职期限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专门委员会的有关规定。实践证明,只有不断吸纳新经验、新成果,作出新要求、新规范,才能使宪法具有先进的时代性和旺盛的生命力。

因此,我们要真正弄清楚以下几个问题,才能帮助青少年更好地理解我国现行宪法与广纳民意深得民心的1954年宪法在一脉相承中所不断进行的完善和改变。这些问题分别是:一、人民与国家的关系的问题;二、人民如何行使国家权力的问题;三、公民的基本权利与基本义务相统一的问题;四、国家基本制度以及国家机构的相互关系的问题;五、国家总体与局部之间的关系的问题。从这些问题不难看出,宪法虽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但它却不是不可亲近的高深理论,宪法如同空气和水一般,时时刻刻在我们身边。

宪法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和不可替代的作用,“宪法法律至上”,有利于牢固确立领导干部的法治思维,有利于切实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水平,有利于宪法法律在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积极的作用。①顾功耘:《宪法法律应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探索与争鸣》2015年第1期。青少年的价值取向关乎国家的未来,所以,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2月24日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四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坚持从青少年抓起,把宪法法律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引导青少年从小掌握宪法法律知识、树立宪法法律意识、养成遵法守法习惯。”②习近平:《更加注重发挥宪法重要作用 把实施宪法提高到新的水平》,《人民日报》2018年2月26日。这对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具有重要意义。

根基不牢,地动山摇。青少年宪法教育必须溯源历史,使青少年充分认识宪法的最高法律地位、法律权威和法律效力,深刻体会宪法在国家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诸多方面发挥的规范、引领、推动和保障作用。

但如何帮助青少年溯源宪法历史呢?笔者认为,可以有以下做法:一是精心制作宪法历史短视频,通过青少年喜闻乐见的卡通动画或漫画的形式,直观形象地向他们展现我国近七十年来在宪法建设上所取得的辉煌成就;二是编印《走进“宪法”》阅读教材,帮助青少年了解宪法、亲近宪法、尊崇宪法;三是引导青少年从宪法中寻找“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这三大终极问题的答案,调动他们对宪法不仅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的追问反思、探索求知欲。当然,这需要视青少年学段的不同,灵活选择相应的内容和方法对其进行教育。

二、在课程思政中铸牢宪法教育的“魂”

就学校而言,课程思政中的宪法教育是必不可少的内容。从2016年起,教育部就将义务教育小学和初中起始年级《品德与生活》《思想品德》教材名称统一更改为《道德与法治》,且将小学六年级上册和初中八年级下册设置为法治教育专册,使“道德与法治”课程成为开展青少年宪法教育的重要载体。正如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民进中央副主席庞丽娟所说:“要加强对儿童、青少年的宪法教育,让宪法真正进课堂、进教材、进脑入心,让他们从小就树立宪法的意识。”“道德与法治”课要承担起开展青少年宪法教育的职责与使命。

2022年4月21日,教育部对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修订情况举行了新闻发布会,在新颁布的《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课程目标”第一部分“核心素养内涵”章节强调了“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观念、健全人格和责任意识”五个方面的学科素养关键要素,每一个要素都渗透着宪法教育的因子。如,政治认同主要表现为“政治方向、价值取向、家国情怀”;法治观念主要表现为“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权利义务相统一”等;责任意识主要表现为“主人翁意识、担当精神、有序参与”。学科核心素养视域下要求加强宪法教育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一目了然。

“道德与法治”课培根铸魂,以法正心,以德润心,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要想培养青少年的家国情怀、道德与宪法修养、职业精神、主人翁意识,就需要在“道德与法治”课中更加注重培养青少年自主发展、合作共进、创新实践的能力,并根据不同学段青少年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认知规律对教师的教育方式进行改变。如,在小学阶段,应多采用图文并茂的形式为学生讲授宪法知识,辅以实地参观、情景再现等活动强化其感性认知;在初中阶段,应多采用以案说宪、参与体验等方式帮助青少年加深对宪法的理解,激发其对宪法实践活动的参与热情;在高中阶段,则应多采用议题式教学、项目化学习等创新教学模式,帮助学生辨析宪法问题,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其他学科课程以及与宪法教育联系密切的德育课程、校园环境课程、校本法治课程也都需要寻找行之有效的宪法知识、宪法意识、宪法信仰教育路径,让宪法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中融入青少年的日常生活。目前,全国统编的中小学语文教材、中小学历史教材中也有对青少年进行宪法教育的内容和教学要求,“道德与法治”课教师可以对语文教材、历史教材中这些与宪法相关的内容进行整理、拓展与延伸,推动宪法教育与学科教学互融,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宪法的理解。

“一切法律之中最重要的法律,既不是铭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铭刻在铜表上,而是铭刻在公民的内心里,它形成了国家的真正宪法。”①[法]卢梭:《社会契约论》,何兆武译,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第10页。课程思政理念下,青少年的宪法教育不再是虚无缥缈的“空中楼阁”,而是踏踏实实地改变青少年思维、信仰和行为方式的积极、有效举措。

三、提升师资,稳固宪法教育的“本”

加强青少年宪法教育,需要提升教师法治素养,打造一支信仰坚定、业务过硬、善于钻研的法治教师队伍,这是青少年宪法教育固本求稳的长远发展之计。目前,中小学思政专职教师还比较欠缺,尤其是义务教育阶段的乡镇学校的思政专职教师,他们不管从数量还是从质量上都很难达到国家对发展宪法教育的要求。如今的现状是,不少初中为了应付中考在初三年级配备了一定数量的专业“道德与法治”课教师,但其他年级负责上法治课的教师大多是由班主任或其他任课教师兼任的。这种情况在小学更为普遍。

宪法中有大量专业术语,比如,公民与人民、权利与权力、制度与体制、国家机构与国家机关等,要帮助学生准确把握其中的科学内涵,教师的宪法法治素养必不可少。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才能把宪法知识正确地传授给学生,使之树立宪法法律意识,养成遵法守法习惯。

自2019年《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颁布实施以来,我们欣喜地看到各地教育主管部门开始集中力量,着手培养一支“政治认同感强、事业精进心强、育人基本功强”的“三强”思政教师队伍,由此形成“专职为主、专兼结合、大中小一体化”的思政育人格局,为全面开展青少年宪法教育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根据统计,现在全国不少地方制定出台了各自的思政教师专业标准,在帮助宪法课教师提升自身专业技能上起到了重要作用。特别是全员跟踪培训制度的不断完善,也让专兼职法治教师的知识水平得到了提高,法治素养得到了提升。在制定落实宪法教育“三进”(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原则的基础上,有些学校编写了自己的宪法教育校本教材,并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让专兼职法治教师准确把握小学、初中、高中不同学段宪法教育的目标要求。除此之外,思政课老中青教师的传帮带机制也得到了健全与完善,实行的捆绑制目标考核,促使青年教师尽快成长、成熟。不少地区还利用教育集团化办学模式的优势,充分发挥集团内优秀教师的示范引领与辐射带动作用,创新出不少立体多维的宪法教育新方法,并打破校际壁垒,实现多校宪法法治教育资源的线上线下互通互联。

随着我国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进程的加快,各地区为青年教师的宪法教育展示课、名优教师的示范引领课、大中小学教师同上的一堂宪法教育主题课搭建的平台日臻完善,其上加载的资源日益丰富。要引导广大教师充分利用平台上的相关资源,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在“3·18”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的“八个相统一”的指示精神,即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不断发挥思政课教师参与青少年宪法教育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创设出青少年喜闻乐见,愿意学、爱学的宪法法治课。

四、在活动拓展中把准宪法教育的“脉”

《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强调:“通过参观访问、现场观摩、志愿服务、生产劳动、研学旅行等方式走向社会,增进学生对国情、社情、民情的了解,增强爱国情感。鼓励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扩展自己的视野,提升自己的能力,学以致用,知行合一。”①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年版,第49页。

现实中,受到课程、课时安排,师资力量等因素的制约,真正能够用于开展宪法教育的德育课常常十分有限,因此要活络宪法教育的经脉,借助丰富多彩的拓展活动开展宪法法治教育。具体做法如下:

首先,着力开辟宪法教育的“第二课堂”,这是强化青少年宪法教育的有效之举。至于“第二课堂”活动内容的安排,笔者以为,各中小学校既要有“规定动作”,如每年12月4日国家宪法日前后教育部组织的各项宪法主题教育活动;也要有独具本校特色的“自选活动”,比如,校级“宪法游戏做一做”“宪法知识比一比”“宪法征文写一写”“宪法板报展一展”“宪法辩论秀一秀”等活动。以上述活动新颖、活泼、趣味的特性吸引学生参与,使其爱学宪法、自觉遵守宪法、主动守护宪法,进而提高运用宪法解决日常问题的主动性、创造性。

其次,定期开展宪法教育实践体验活动。这样可以提升学生对学习宪法的参与感,效果也比课堂上的知识讲解、案例分析更直接、更持久,更能直击学生的心灵。比如参与每周升旗仪式,旁听法院案件审判,参观公职人员宪法宣誓仪式,组织模拟法庭活动,观摩社区人大代表选举,去当地法治文化公园游览,去司法机关采访司法工作人员等,都可以使学生们在体验活动带来的乐趣的同时,将宪法内容牢记于心。

再次,“青少年宪法大讲坛”也是开展宪法教育活动的有效形式,教师可以根据青少年的学段,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从宪法主题(课题)的选定到宪法主讲专家的邀请再到组织过程的细化,力求做到有的放矢,针对国家出台的最新方针政策、最新理论知识,社会热点、群众焦点、重大时政(如迎接党的二十大的召开)展开宪法视域下的解读。

最后,利用新媒体技术开展青少年宪法活动。当代中国处于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互联网+”时代,青少年宪法教育必须与时俱进,学校可利用新媒体技术,在班级微信群、QQ群、学校微信公众号、校园智慧网站等,定期向学生、家长推送与宪法教育相关的学习资源,充分利用新媒体传播便捷、互动方便的特点,将宪法教育与学生日常生活联系在一起。

五、在协同育人中激活宪法教育的“源”

2021年教育事业统计数据结果显示,全国中小学(含中等职业高中)在校生1.97亿人,近23万所学校。如此庞大的青少年学生群体是宪法教育的重要对象。要引导广大青少年学生理解宪法思想、体会宪法精神,领悟宪法在国家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确立的指导思想、根本任务、发展道路和奋斗目标等,就必须让宪法教育全覆盖、无死角地进入青少年的学习、生活领域,一个人也不能少、一个环节也不能漏。在党的统一领导下,学校、家庭、社会、政府正在形成高效互补的协同育人机制。

学校作为开展宪法教育的主阵地,在推动宪法教育“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进实践基地”的过程中,应按照新课程标准逻辑、学生认知逻辑、课堂教学逻辑,以及生活实践逻辑将宪法精神融入各学科学习之中、融入校园软硬件建设之中、融入校内校外教育衔接之中,使学校在宪法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得到强化,让普及宪法的相关工作步入规范化、系统化和持久化的良性运行轨道。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养人这一极其细致而复杂的任务。”说明家庭教育同学校教育一样,也能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2022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第二章“家庭责任”中第十四条第一款强调:“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树立家庭是第一个课堂、家长是第一任老师的责任意识,承担对未成年人实施家庭教育的主体责任,用正确思想、方法和行为教育未成年人养成良好思想、品行和习惯。”

因此,家庭也可开展宪法教育,但要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展开,比如围绕家长的监护权与孩子的隐私权、家长的管理权与孩子的个性自由选择权等,将抽象的宪法知识转化为生活中青少年常见的现象和事件,才能更好地帮助他们理解宪法。

政府主管部门在青少年宪法教育协同育人机制中也应积极承担相应的责任,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做好顶层设计,既要从依法治国的宏观方略上提出完善青少年宪法教育的意见或建议,也要从中观、微观的实践层面提出开展青少年宪法教育切实可行的办法和措施,由此强化协同育人的效果。此外,还要积极营造风清气正的宪法教育网络舆论环境,将优质宪法教育网络资源引入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为青少年学习宪法提供更多的方式、内容。

在上述各方通力配合下,青少年宪法教育的春天必将到来。

猜你喜欢
宪法法治思政
交通运输部举行宪法宣誓仪式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宪法解释与实践客观性
人大战“疫” 法治为要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尊崇宪法 维护宪法 恪守宪法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