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平,谭 燕,李强年
(兰州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甘肃 兰州 730050)
“一带一路”倡议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已成为中国对外合作的重要纽带。甘肃省位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核心战略地带,是中国东部、中部通向中亚、西亚、南亚乃至欧洲的陆地通道。在“一带一路”背景下,甘肃建筑企业走出去承揽国际工程业务不但可以带动甘肃成套设备、技术和劳务出口,而且可以带动相关产业集群出口,综合效益显著。此外,随着国内建筑市场的逐渐饱和,建筑企业“走出去”在国际工程中寻求新的发展机遇已成为建筑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制定甘肃建筑企业“走出去”高质量发展战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持续推进下,建筑企业“走出去”发展已成了学术界的研究热点之一。卜小龙[1]和栾茵[2]分析了在“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对外承包工程企业面临的机遇与风险;胡俊超和王丹丹[3]研究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国别风险;程中海和南楠[4]分析了“一带一路”框架下东道国的制度环境;黄河和邹为[5]研究了中国建筑企业在参与国际承包工程时,基础设施投资面临的政治风险及相应的风险管控措施;罗晓斐[6]实证分析了中国对沿“丝绸之路经济带”建筑企业“走出去”发展的影响;何凡和曾剑宇[7]系统分析了双边关系对我国建筑企“走出去”发展具有的正向推动作用。目前的研究主要关注机遇、风险、影响因素、管理模式等,也有学者对单个省份的建筑企业“走出去”发展战略开展研究,但对甘肃省建筑企业“走出去”战略缺乏相应研究。本研究结合甘肃省的特殊情况,客观分析“走出去”所面临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并提出与之相适应的发展战略。
SWOT分析法又称态势分析法,由麦肯锡最早提出,广泛应用于组织战略选择。其中,S 是研究对象所具有的优势(Strengths),是组织机构的内部因素,包括:较好的竞争态势、充足的财政来源、技术力量等;W是研究对象的劣势(Weakness),是组织机构的内部因素,包括:竞争力差、管理混乱、缺少关键技术、资金短缺等;O(Opportunities)代表机遇,是组织机构的外部因素,具体包括:新市场、新需求、外国技术和市场壁垒解除等;T代表威胁(Threats),是组织机构的外部因素,具体包括:政策变化、不利的技术、经济环境等。
SWOT方法被广泛应用于企业的战略环境研究,其发展战略随内外部环境变化而定。当S和O并存时,采用扩张型战略;当S和T并存时,采用多元化战略;当W和O并存时,采用扭转型战略;而W和T并存时,采用防守型战略。
2.1.1 区域优势
“一带一路”倡议将西部地区视为改革开放的前沿地带,而甘肃省处于内陆西北位置,从位于东南部的天水到最西端的敦煌,东西长达1 650 km2,堪称丝绸之路在中国境内的精华地段。此外,甘肃是大西北的十字路口,是东进、西出和通向大西南的重要交通枢纽。2019年9月5日,第十七届中国建筑企业高峰论坛在甘肃永靖召开,在此次论坛中将甘肃省定义为一带一路发展战略中的“黄金段”。
2.1.2 劳动力资源优势
据国家统计局信息显示,甘肃省2019年常住人口2 647.43万人,其中农村人口1 363.69万人,占全省人口比例52.53%。此外,甘肃省人口比重中15~64岁的人口占70.97%,劳动力相对充足,具有一定的劳动力优势,见表1。
表1 2019年甘肃省年末人口数及其构成
2.1.3 良好的工业基础
甘肃省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为深入实施工业强省战略,省政府陆续颁布了《甘肃省振兴装备制造业行动计划》《甘肃省装备制造业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等产业政策,甘肃已经发展为西北地区规模较大的装备制造业基地。甘肃装备制造业的发展,为全省支柱产业的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等做出了重要贡献,拉动了全省工业的经济发展,也将为甘肃省建筑企业“走出去”发展提供良好的工业基础。
2.2.1 龙头建筑企业较少
龙头企业是“走出去”实力的重要体现,甘肃省龙头企业与其他先进省份存在较大差距,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18年全国建筑企业利润总额为7 974.82亿元,而甘肃省建筑企业2018年的利润总额为55.15亿元,仅占全国建筑企业利润总额的0.69%。此外,2020年全国建筑业特级企业698家,甘肃仅有7家。因此,甘肃以中小型建筑企业居多,龙头建筑企业较少,国际工程施工总承包能力相对较弱,为后期走出去发展带来了阻碍。
2.2.2 资金短缺,融资能力不强
国际工程项目业主一般采用里程碑式支付方式,施工过程中导致承包商垫资压力较大。国际大型承包商BOT、PPP 项目占比达40%~50%。尽管中国企业已开始重视以投资带动总承包、BOT 及PPP等高端商业模式,但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甘肃建筑企业多是中小型企业,资金实力较弱,融资渠道单一,采用的方式通常为银行贷款或民间融资,而银行贷款往往由于标准高、流程繁琐等原因,申请难度大,民间融资又存在利率大、风险多的问题,如果处理不好,必将给企业带来严重损失。
2.2.3 缺乏国际工程专业人才
任何战略的实施与政策的推动都离不开人才培养,甘肃省国际工程人才储备难以满足市场需求。与发达国家及国内大型建筑企业相比,甘肃建筑企业现代化管理水平不高,企业内部缺少统筹规划与协调推进的专业团队,尤其缺乏精通国际业务、懂管理、会外语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
2.3.1 “一带一路”沿线建筑市场需求巨大
“一带一路”沿线总人口超过40亿,约占全球总人口的63%,GDP 总量超过20万亿美元,约占全球总量的30%。根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的专题报告预测,2016—2020 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不计埃及)基础设施投资需求至少在10.6万亿美元以上。因此,“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未来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巨大,是未来中国对外承包工程企业的重要潜在市场。
2.3.2 国际建筑市场开放度增加
中国加入WTO以后,根据对等开放和市场互换原则,中国与其他国家发展双边关系,使得中国建筑企业更快进入国际市场并掌握更多的市场信息。此外,我国建筑企业从20 世纪70 年代开始,已逐步参与国际竞争,在国际竞争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为甘肃省建筑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提供了现实参考。近年来,在甘肃省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下,甘肃省与五大洲35个国家建立了51对国际友好城市,其中与“一带一路”国家建立17对国际友好省州和友好城市,进一步拓展了开放空间,对外交流合作取得了实质性的成果。
2.3.3 国内有利环境
为推动中国工程承包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大力开展国际工程承包业务,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与对外承包工程有关的政策,如对外经济技术合作专项资金、贷款财政贴息、保函风险专项资金、中国政府对外优惠贷款、对外承包工程项下外派劳务管理暂行办法等政策支持。
2.4.1 国家风险
国家风险是指国际工程承包活动中由于主权行为而发生的可能损失。国家风险主要包括5个方面,如政治风险、主权风险、经济风险、货币风险、地缘风险等,这些风险相互影响、相互转化,共同影响着国际承包工程的发展,其影响因素见表2。
表2 国家风险及其影响因素
2.4.2 全球经济下行风险
受新冠疫情的影响,全球经济呈现下行趋势,甘肃省建筑企业承揽国际工程压力不断出现,根据商务部国外经济统计分析,在对外承包工程方面,我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的57个国家新签对外承包工程项目合同304份,新签合同额450.8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29.4%(折合69.6亿美元,同比下降24.6%)。
2.4.3 国外承包企业的威胁
我国对外承包工程企业进入的多为低附加值的施工承包业务,主要优势体现在廉价的劳动力资源。随着我国劳动力成本的不断攀升,劳动力成本优势逐渐丧失,而其他发展中国家将以廉价劳动力优势对我国承包企业形成新的威胁。此外,发达国家的承包商无论是从资金、规模以及技术实力等方面都有着优势,牢牢地控制着西欧、北美市场。
甘肃省建筑企业与央企等超千亿元规模企业相比,在对外承包工程的资金、技术实力和管理经验等方面显得不足,难以与实力雄厚的国际工程承包商展开有效竞争。因此,政府部门可专门出台相关政策,鼓励、支持、培育省内有条件的大中型建筑企业以特定形式进行合作,逐步培育“联合航母”型龙头企业,避免“单打独斗”式参与国际工程项目的竞争,逐步形成具有甘肃特色的经营管理模式、自主知识产权、知名品牌和国际竞争力。
甘肃省建筑企业在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初期,与已进驻国际建筑市场的大型央企合作,做大型央企的劳务分包或以合作伙伴的身份进入国际工程市场,实现“借船出海”。这对于缺少国际工程建设经验、难以独自承担国际工程业务的甘肃省中小型建筑企业“走出去”发展尤为重要。此外,随着甘肃省建筑企业对国际工程市场不断熟悉以及自身实力增强,甘肃省建筑企业可以既通过与原来或者新的合作伙伴共同承揽国际工程项目,又可以以独立的单元承揽国际工程项目,逐步实现“造船出海”。
中小型建筑企业在甘肃省所占数量多,从业人员多,是甘肃省建筑市场中不可或缺的有机主体。中小型建筑企业独立承揽国际工程难度较大,但可利用甘肃省充足的劳动力资源,实施培养专业劳务分包队伍策略。中小型建筑企业通过规范化的知识教育和技能培养,提高劳务分包队伍的整体素质,积极参与到国际工程劳务分包市场中。此外,随着国内新型基础建设的推进,对劳动力需求的降低,而培养国际工程专业劳务分包队伍,有利于促进建筑行业失业人员再就业和解决贫困劳动力就业难等问题。
甘肃省建筑企业“走出去”发展,要逐步从单一的工程承包向项目投融资、产能输出、物资商贸等为重点的产业集群输出,鼓励装备制造、建筑材料、设计、咨询、监理等企业打造产业链联合体,通过统一协调,形成合力,实现产业集群输出。此外,甘肃省建筑业应当与多元主体和多种资本结合,改变原来单一企业单打独斗的发展模式,鼓励国内跨省、跨所有制多元主体海外合作,并积极吸收国际资本,拓宽业务范围,实现多元化发展。
甘肃省建筑业“走出去”,迫切需要两类国际工程人才:一类是通晓国际惯例与规则、具有较强的国际化经营能力、资本运作能力、跨文化沟通能力的市场型人才;另一类是既有专业知识又有管理经验、具有跨学科知识与多方面综合能力的复合型高端的管理型人才。在国际工程人才培养方面,政府层面措施包括:积极引导,发挥人才培养的战略决策作用、统筹规划作用与资源配置作用;推动对优秀人才的发掘,建立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有效激励机制;重视国际工程人才培养,依托院校力量完善国际工程人才培养机制。企业层面措施主要包括:树立完整的国际化人才培养理念,将人才国际化视为一项长期系统工程;建立健全企业内部多元化的激励机制;强化国际合作,引进国际人才,集聚人才优势;完善企业内部人才培养机制和人才储备机制。
随着国内建筑市场的逐渐饱和,建筑企业走出去在国际工程中寻求新的发展机遇已成为建筑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必然趋势。针对甘肃省建筑企业“走出去”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有针对性地选择符合本区域的发展战略,不仅能整合本区域优势资源,而且为推动本区域建筑企业“走出去”高质量发展提供现实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