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2022-08-30 13:17刘春晖,张奎,郁晓梦
山西教育·管理 2022年8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心理疫情

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在新冠肺炎疫情肆虐的这几年备受关注。今年全国两会上,代表、委员提出了建立统一的预警和干预机制、大中小学心理健康一体化建设、将心理治疗纳入医保、加强心理健康师资建设等建议。从学校的角度来讲,建立反应及时、专业可靠、应对有效的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体系成为应有之义。那么学校在具体实践中,应如何切实有效建立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体系?如何有效应对近年来学生出现的心理健康问题?教师应在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中发挥怎样的作用?本期,我们邀请一些教育工作者,结合教育工作实际和近年来学生出现的心理健康问题,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认识进行笔谈。

家庭文化和班级活动为学生心理健康助力

文 刘春晖 张 奎

无论是居家学习模式还是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的一系列措施,都在一定程度上挤占了学生正常的学习时间,扰乱了他们正常的学习秩序,这些无疑会对学生造成一些心理上的干扰和影响。遏制负面情绪的乘虚而入,教师责无旁贷。

教师要善于引导,建设家庭文化。居家时间过长、生活方式枯燥、交往对象单一,很容易让学生产生厌烦、逆反心理,但这也正是学生“静下来”,回归家庭、感受家庭温暖的好时机。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同家长一起重温家训和家风,梳理家族的历史变迁和高光时刻,回忆成长中的家庭趣事,可以用卡片记录,也可借助手机拍摄视频与大家分享。做好这些“家文化”,能够有效地促使学生重新感受家庭的温暖和幸福,从而稀释和缓解居家学习的单一生活带来的负面情绪。

教师要善于筹划,筹划好班级活动。班级活动的意义在于能够及时缓解学生的紧张情绪。疫情期间,学校不少活动不得不取消,如果教师只关注学生的学习,而忽视了其学习压力的缓解,可能会引起学生学习效率的降低、对防疫要求的抵触甚至更多的心理问题。所以,教师要因势利导、顺势而为,在疫情防控中开展好班级活动,如开展口罩手绘大赛,在人人参与的绘画和讲述中,让学生认识到口罩对疫情防控的巨大作用;为鼓励学生在校长时间佩戴口罩,组织开展“口罩英雄”活动;组织召开“小小故事会”,讲述自己的郁闷和烦恼,引导学生及时察觉自己的心情、及时释放内心的压力。

相信这些方式能够为学生驱散阴霾、为心理健康教育助力。

(作者单位:山东省枣庄市市中区实验中学)

像苔藓那样生长

文 郁晓梦

新冠肺炎疫情出现反弹,学校紧急停课,学生重启了居家线上学习模式。

浚楚的父亲打电话告诉我说,浚楚很焦虑,厌学情绪严重,甚至有些抑郁。

我知道这一定是孩子的心理出现了问题。我告诉浚楚的父亲带孩子来学校一趟,我要当面跟她好好聊聊。

疫情之下的校园不能随便进入,我便安排她在学校门口见了面。

一见面,我们就开诚布公地进行交谈。我问她为什么不想学了,她回答说,学和不学没什么区别,学了也没有收获。她说她发现自己很笨,也没人关心自己学得如何。说完,她瞥了瞥在一旁的父亲,便停止了讲话。我把她的父亲支开,告诉她我愿意做她的“听众”,也愿意帮助她解决此时的困惑。她看了看我,点了点头,继续向我倾诉她最近的遭遇。

通过交谈,我才了解到,原来,她的爸爸和妈妈一直以来感情不好,经常吵架,最近离婚了。她说自己很卑微、很渺小,在家学习也很困难,很多题琢磨好多遍也不会,所以索性不学了,这样不仅能够报复自己的父母,还能让自己获得解脱。

我能看到她报复的眼神,当然里面也包含了更多的孤独和迷惘。

她的父亲在一旁尴尬地坐着,像犯了错的孩子一样不断地搓着双手。

听了她的话,我沉默了一会儿,带着她走到不远处的一处台阶下,顺着台阶往上走。我问她,看看周围,你能发现什么风景?她看了看四周,摇了摇头。除了光秃秃的水泥地,她似乎没有发现任何算得上是风景的地方。我俯下身子,指着阶梯的角落处,对她说,看看这个地方。

在这不起眼的地方,有一抹绿色——在这里生长着矮小的青苔,在这一簇青苔中,抽出了长长的、细细的、长得酷似豆芽的茎,每一根茎上都顶着一个圆鼓鼓的孢子体,如果不仔细看,是不会看到的。

我对她说,这就是青苔。青苔,是很卑微的植物,它生长在见不到阳光的阴暗处,没有土壤,更没有人培育。可是,它却在努力生长,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它是一个生命,是生命就要释放自己,是生命就得“绽放”。一个可能会被任何人忽视的青苔都会努力生长,我们怎么能够轻言放弃呢?

听了这些话,浚楚居然流泪了,她告诉我,她想起来一首诗:“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吟诵完这首诗,她笑了笑对我说:“我也得努力生长,不能自暴自弃,因为我也是一个灿烂的生命!”

我很自豪,在学生无助、焦虑的时候,做学生的听众,给学生力量和光明,也许所谓的心理问题就是一个虚无的假想。

(作者单位:山东省枣庄市第十三中学)

做尊重孩子的倾听者

文 李 钰

每个人都渴望被看见、被听到、被理解、被关注、被认同。比如在一个家庭里,爸爸渴望被看见在外打拼的不易,妈妈渴望被看见照顾孩子的辛苦,孩子渴望被父母看见、被老师看见、被同伴看见。可以说,渴望被看见,是我们内心最深层的渴望。我们每个人一直都在寻求认同,这种满足感会让人的生命力增强,从而产生内在的力量,滋养人的心灵。我在平时的教学中发现,好多孩子之所以问题频出,很大程度上是为了“被注意”,深层次的原因是父母对他们的关注太少。

作为教师、父母,我们应该明确自己的职责。每个人都有倾诉的欲望,尤其是青少年,虽然他们处在信息发达的时代,但很多人都觉得知己很少,内心很孤单,在生活、学习等方面遇到问题后,不知道向谁倾诉,需要找到一个表达的出口。这时,教师和父母就需要变身为一个有容度的树洞,做最专心的倾听者。

此外,教师和父母要尊重孩子、包容孩子。心理学家阿德勒曾提及一个专业名词——课题分离。课题分离强调的就是每个人只能对自己的人生负责,而不是对别人的人生负责,也就是明确界限。这意味着我们一定不要过于干预别人的生活,我们对别人的人生有建议权,但是没有主导权。当我们明确这个原则和界限,或许就可以从亲子关系的困扰中走出来。对于孩子,我们可以引导,但是不能强迫,这是我们最应该做到的。

(作者单位:山西省阳泉市矿区红岭湾小学教育集团)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要树立“三种思维”

文 秦 超

当前,我国已经转入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阶段。此时,学校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尤为重要。怎样才能确保后疫情时代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落到实处、不流于形式呢?笔者认为,作为学校管理者,必须具备三种思维。

一是痛点导向思维。我们发现,一些学校之所以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展缓慢或是没有进展,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不正视问题,不明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亟待改进的工作是什么。这种缺乏发现问题的意识导致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很难做出实效。正确的做法是,学校管理层以痛点思维直面心理健康教育问题,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组织的架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规范、心理健康教育团队建设、心理健康教育考核方案等方面进行反思,总结梳理学校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形成实践性强的解决方案,营造平稳、开放、共赢的心理健康教育生态环境。

二是专业极致思维。后疫情时代,学生应对心理危机将成为常态。作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大背景下的教师,要想真正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就必须扎实学习心理学理论,同时,还要研究后疫情时代学生心理方面的新问题,找到解决学生心理问题的关键点。例如,在学校成立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发展中心,以问题式、STEM式开展学生心理问题专项研究,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做实做细。教师只有具备专业思维,才能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时,用最巧妙的方法化解学生的心理困惑。

三是多元评价思维。后疫情时代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绝不能停留在以心理学知识解决问题的层面上,还应该探究相应的心理健康评价机制,以评价促进学生对心理问题的自我察觉,从而消解隐藏的心理健康问题。例如,为学生全面建立心理健康记录表,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情况进行专业而细致的研判,将问题当成课题,不断研究并改进心理健康评价方式,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学校特色的心理健康测查量表,真正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作者单位:陕西省宝鸡高新第一中学)

心理咨询帮学生打开一扇心灵的窗户

文 陈 铁

近年来,学生心理问题不断增多,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有一个重要原因是现在的孩子一起玩耍的小伙伴少,父母与孩子的交流也少,孩子经常处于比较孤独的生活状态。心里有苦没法对人诉说,久而久之导致孩子的“心理变态”,健康状况堪忧。各级政府教育部门已经关注到了这一点,各学校相继建设了心理咨询室,配备相关设施,通过心理咨询来帮助学生疏导、干预其不良心理。

然而,学校心理咨询室建好了,而用好了的可不多。一是学生见了心理咨询室就避而远之,觉得到这个地方的学生是有心理问题的,担心同学笑话自己,说自己是“小呆子”。二是有个别学生去找老师谈心,但咨询室却无人。目前,大多数学校止步于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课,而忽视用好心理咨询室。

对学生不良心理的纠正,心理咨询是比较有效的方法。学校建好了心理咨询室,就要在“用好”上下功夫,发挥心理咨询的干预作用。首先,给心理咨询室取一个阳光的名字,并融入学校文化,使学生感到来这里不丢人,打消他们的一切顾虑。我校把心理咨询室取名为“阳光心雨小屋”,学生会感到,来这里是沐浴健康的,是一个时尚的地方。来这里的学生有心理状况不良的,也有心理阳光健康的,他们把这里当成了自己成长的乐园,而不是“看病”的地方。其次,“阳光心雨小屋”要安排老师轮流值守,做到全天有老师值班,特别是早晨、中午和下午放学时段。这段时间里去小屋的学生可以避开同学去找老师谈心,告诉老师自己所遇到的事情、问题,诉说自己的委屈,老师要细心疏导,点亮学生的心灵。再次,开通“悄悄话”电话。有些学生面对面不好意思说的话会在电话里讲出来,这样能在尊重学生意愿、保护学生自尊心的同时,使他们的不良心理得到疏导。

心理咨询是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重要手段,学校要充分利用好心理咨询室,帮学生打开一扇心灵的窗户,让他们沐浴阳光、快乐成长。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东县九总小学)

构筑学生心理健康防火墙

文 康绍芳

在目前全国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纳入学校疫情防控的整体部署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在长期对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的不断改进与完善中,我校构建了“五位一体”的心理健康工作体系,科学、合理地筑起了学生心理健康防火墙。

1.一学期一摸排。每学期开学初,开展一次全校师生心理健康状况摸排调查活动。从《小学生心理健康综合测量表》以及小组评价问卷调查等多项活动中,全面、细致地摸排师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2.一学生一档案。以班级为单位,为全体学生建立心理健康档案。针对摸排统计中学生所反映出的现实情况,经心理健康教师及班主任进行细致研判后,对不同的学生进行分类分级定档,同时认真做好后期的精准干预跟踪方案。

3.一教师一小组。建立以分管校长为领导、以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为核心、以班主任及各班的科任老师为主要队伍的学生心理健康监测机制。将每位教师与前期分级定档的学生进行结对捆绑,让科任老师对潜在问题学生进行随机关注,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用谈心、交友等方式对其予以适时的开导与干预。

4.一班级一专干。根据开学初进行的问卷调查结果,结合班内学生的平时表现,公开推选一名阳光积极、有爱心、有责任心的学生担任心理健康委员,对班内心理健康分级建档中确定的同学进行每日跟踪,对有突发性异常表现的同学进行关注,并将相应情况向班主任汇报。

5.一重点一帮扶。针对前期心理健康分级建档中确定的重点学生以及后期出现的有异常言行表现的学生,由心理健康教育老师协同结对老师,与家长第一时间取得联系,对学生的基本情况进行全面了解,并及时制定出一对一的专项干预引导方案,随后开展每日跟踪观察与帮扶,确保其早日走出心理阴影期。

新时代、新形势赋予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新内涵、新意义。全面推进和深化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必须充分调动学校各方面的力量,构建全方位、多渠道,既分工明确又互相配合的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体系,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为中小学生学习与生活、成长与成才提供生态环境基础保障。

(作者单位:山西省娄烦县第四实验小学)

家校联手,做好乡村孩子心理防护

文 殷爱国

对于偏远乡村小学来说,今年虽未线上上课,可封村、“两点一线”的生活打乱了孩子们的正常节奏,星期天、放学后的结伴活动都成了奢望。尤其要求住校生没有特殊情况不准请假,家长也不得跨入校门,除吃饭外其余时间全程戴口罩……这种情况时间长了,会给这些未成年的小学生带来紧张、恐慌的情绪。一些孩子受疫情影响,懒于学习、不思读书,沉迷于手机游戏。

面对以上情况,学校、家长该如何做好孩子心理防护?

一要以身作则,做好自我管理。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一举一动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认知的形成。教师、家长是孩子成长的一面镜子,在行为习惯上,都需要保持理性,严于律己,起到表率作用。应科学把控自己的情绪,不能把悲观消极的负面情绪传递给孩子,要让生活充满正能量,给孩子带来温暖,传递战胜疫情的信心。

二要加强家校合作,适时开展心理疏导。应通过家长微信群、QQ群等平台加强与家长的沟通联系,及时了解学生在校、在家的学习与生活状况,引导教育广大家长合理安排孩子的生活起居。我所在的学校组建了教师家长合作“进言献策爱心群”,各班推举了家长代表,家长代表和校委会还建立了“齐抓共管奋斗群”,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把孩子的一切不良状况解决在萌芽状态。

三要加强宣传,引导小学生正确认识疫情。搜集打印适合小学生的图文并茂的宣传材料,通过家校合作群给家长介绍科学的防疫知识,教师家长共同指导孩子们正确看待常态化疫情防控中的心理状态,学习如何在疫情中提高心理免疫力,增强心理韧性,进行自我心理保健。

我坚信,科学的心理健康教育必能引导孩子们心理健康发展。

(作者单位:山西省大同市灵丘县落水河中心校)

班主任要在筑牢学生心理防线上下功夫

文 张明霞

什么是健康?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包括了体格、心理、社会适应能力的全面发展。作为班主任,不仅要关注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更要在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上下足功夫。要做好对学生的心理疏导和人文关怀,培养学生健康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让学生快乐地学习和生活。

班主任要巧妙引导,积极帮助学生应对心理恐慌。通过联合心理咨询教师和家长,做学生的思想工作,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正视自己的不良情绪;引导学生利用学习、听音乐、阅读、和同学进行互动等方式,进行情绪的自我调节。

班主任还可以寻找先锋榜样,引导学生树立勇敢迎接挑战的思想观念。在武汉疫情大爆发、全城危急之时,我所在的饶河县有5名医护人员主动请缨,义无反顾,驰援武汉。通过号召学生学习身边榜样的先进事迹,让学生在爱国主义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的感召下学会勇敢面对困难,增强心理承受能力。再如,年过八旬的钟南山坚持奋斗在抗疫第一线,无私奉献;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陈薇院士领衔的科研团队,克服重重困难,成功研制出重组新冠疫苗……种种感人事迹的学习,使学生树立信心,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筑牢心理防线,增强对突发事件的心理承受能力。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双鸭山市饶河县第一小学)

调试身心 积极面对

文 姜 泽

我国新冠肺炎疫情目前进入反复和不确定性并存的阶段,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受此影响,呈现出了一系列新的特点。作为教师,应从积极心理学视角帮助小学生调适身心状态,以良好的心态科学面对疫情。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积极自我调适,化解负面情绪

因为疫情,小学生的学习生活和交往方式等发生了变化。对疫情的焦虑和恐惧等负面情绪袭来,加之学业压力和人际关系等问题的笼罩,学生容易沉浸在消极认知中。

作为教师,要预判可能产生的后果,通过“察言观色”敏锐地觉察学生的心理变化,主动倾听学生心声,为他们提供积极的心理慰藉和人文关怀,为其负面情绪提供宣泄渠道。

例如,帮助学生从关爱自己的角度悦纳情绪变化,明确音乐、健身、朗读等活动都可以宣泄和排解自己的消极情绪,引导学生通过放松优化心理状态,增进和同学的交流,以朋辈影响力增强学生的情绪管理和调控能力。

二、拓展注意范围,学会积极应对

积极心理学主张研究个体对待过去、现在和将来的积极体验。因此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应创设安全、自由、平等的心理健康环境,为学生提供理性的思考与倾诉空间。例如,引领小学生转移注意力,关注生活和学习中的积极面,将注意力聚焦在美好的人和事上,回忆并讲述过去带给自己满足和愉悦的事情,关注并分享当下快乐的时刻。

三、寻求社会支持,提升人际关系

积极心理学认为,人际关系与我们的幸福感密切相关。因此,积极的社会支持系统和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利于促进个体幸福感的提升,更有益于心理健康。

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年龄特征决定了他们对于人际关系和社会支持的需求更为迫切。小学生的社会支持系统主要包括父母、朋友、同学和教师等,如果他们能从中获得情感支持,便会缓解心理压力,增强安全感,提高自身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同时,社会支持作为影响个体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也是有效化解心理危机的保护性因素。

为此,笔者认为,要为小学生积极构建有效的社会支持系统,创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具体来说,同学之间要主动交往,团结友爱,热心互助;家庭成员之间要换位思考,尊重彼此,成为朋友。作为教师,要通过家校合作帮助小学生构建良好的学校与家庭环境,促使个体与所在系统里的各个成员均发生良性互动,使之在社会支持系统中形成良性联结。

总之,小学生积极健康心态的构建有赖于教师和家长的支持,要引导学生主动调适,以积极的心态迎接生命中的挑战。

(作者单位:天津市河东区益寿里小学)

如何解决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文 宋允国

疫情期间,学生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对此,应从心理问题的形成原因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我是这样做的:

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形成自我约束能力

线上学习既没有老师的有效监督,也没有在校的学习氛围,加之孩子的自律、自控力差,于是他们便偷偷地“放飞”自我。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与学生一起制定了全天候的作息时间表,合理安排一天的学习和生活,每项学习任务与活动都实行打卡制度,养成当日事当日毕的良好习惯。最后在全班公示打卡结果,并作为班级评优树先的依据。这样不仅可以对学生进行有效监督,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还可以让学生学会自我约束,提高学习效率。

提供情绪释放出口,形成健康稳定的情绪

学生长期居家隔离,不能与小伙伴们进行日常的娱乐活动,极易出现烦躁、郁闷、焦虑、爱哭闹等不良情绪。为此,我们可以开设线上心理疏导课程,可以在课程中提供不同的解压游戏、互动内容、交流环节,教师、家长可以与孩子一起参与进来。还可以让学生通过各种方式把自己的想法、感受表达出来,如发私信交流、写童话小故事等。这些方法能让孩子们把不良的情绪释放出来,形成良好的情绪。

总之,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是顺利开展学习的保障,因此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要早发现、早解决。

(作者单位:山东省枣庄市山亭区徐庄镇中心小学)

积极提升学生心理防御能力

文 王金才

新冠肺炎疫情泛滥的两年多来,不少学生在学习或生活的过程中产生了诸多心理问题。如果教师对学生心理疏导不当,学生很容易出现孤僻、焦虑、缺乏自信心等成长烦恼。为此,我们需要在教育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心理调适,促进他们身心健康发展。

巧设教程,心心交流。我们精心设计了一套适合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如“负重的鸟儿飞不高”“在产生恐惧的时候”“告别焦虑”“面对危险和困境”“学会为他人着想”“友谊让我们携手克服困难”等等,通过讲座、角色扮演等多种形式,让孩子们学会自我教育、学会相互关心、学会积极地学习和生活,使他们在知、情、意、行等多方面得以协调发展。

开展活动,心灵之约。单纯通过讲座或者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不够的。所以,我们经常有目的地抓住一些有利时机,开展有针对性的演习活动。例如,早晨进校门的时候,有学生在测量体温时表现异常;在上课的过程中,有同学突然感到不舒服;在中午就餐的过程中,突然有孩子发生呕吐……抓住这些时机,让学生学习面对突如其来的危险时该如何正确、迅速地处理,让他们把自己所知道的“怎么说、怎么做”逐步内化,进而行为化。

心语信箱,连接你我。有些孩子的“心理问题”,用他们自己的话说就是“我心中的小秘密”。为了尊重他们的隐私,我们开设了“心语信箱”,让他们把心中的焦虑、恐惧、烦恼和忧愁以邮件的方式发送到信箱。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每天都会打开电子信箱及时研判学生的“心理问题”,适当的时候还会进行“会诊”,然后仍以邮件的形式回复给学生。自开设“心语信箱”以来,学生的参与热情很高,通过吐露心事,将不良的心理问题扼杀在摇篮中。

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克服对于未知事物的恐惧与焦虑,当孩子们从未知走向已知、从手足无措走向从容应对时,他们的心理防御能力就会在潜移默化中得以提升。此外,教师也要成为孩子勇敢抵御外来风险的榜样,像董仲舒在《春秋繁露·玉杯》中所说的那样:“善为师者,既美其道,有慎其行。”只有这样,才能不失教育者的身份,发挥积极的育人功效。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安市曲塘镇章郭小学)

感知情绪,成为阳光少年

文 王亚坤 申 华

作为大同市心理健康教育协同创新中心、大同市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辅导站,我校在2021年有针对性地开展了八年级学生“阳光抗疫——感知情绪”的心理课程活动,力图在中小学生心理健康辅导工作上取得实效。

在导课环节,学生男女分组,以双簧的形式快速通过动漫视频学习“七步洗手法”,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明确了在疫情防控常态化下,要听党话,做讲卫生、守公德、遵法纪的好少年,完成“责任担当”教学目标。

在新授主题课部分,教师询问学生居家抗疫的感受、在后疫情时代的心理变化,总结常见的心理应激反应,如焦虑、忧郁、强迫和多疑等心理,学习情绪的调节方法。观看视频《伟大的抗疫精神》,在视频后“抢马扎”分享体会,引导学生认识到,这些心理不仅会在突如其来的疫情中产生,在生活和学习工作中遇到突然变故或巨大压力下也会产生,所以需要平时加强情绪的调节和管理,增强心理承受力,在各种应激情境下做好心理调节,减少心理伤害。通过观看视频,学生形成对伟大抗疫精神的认同感,完成“价值体认”的教学目标。

之后,伴随着背景音乐,组织学生在“融化的雪人”活动中体验身体的紧张和放松。俏皮大胆的孩子会摆出各种意想不到的肢体动作去更加深入主动地参与活动,掌握适合自己的调控情绪的方法,完成“问题解决”的教学目标。

这样的心理健康课程活动有助于学生感知情绪,释放压力,提振信心,帮助他们成长为阳光少年。

(作者单位:山西省大同市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

心理健康教育,班主任队伍很重要

文 李荣福

连续几年的疫情反复,扰乱了正常的教学秩序,线上教学引起中小学生的不适应。有的学生准备不足,没有头绪;有的学生觉得新奇,正好有了“正当理由”占用手机,早早计划上了玩游戏。抛开疫情不说,如今的中小学生由于娇生惯养、抗挫能力差、学习压力大、家庭变故多等因素的困扰,成长过程跌跌撞撞。一句话,孩子们的心理健康出了问题,时代和形势呼唤心理健康教育进学校、入课堂。

于是,学校开始建立心理健康辅导室、订购心理健康教育教材、制定心理健康教育方案、招聘专职心理健康课教师,一切朝专业化、规范化的目标前进。这种决策布局无疑是正确的,但有一支队伍,我们不能忽略,那就是班主任。

首先,班主任是与孩子们接触最多的老师,通常最了解孩子们的整体状况和个性特征。孩子有许多不愿跟父母交流的事情,却愿意告诉班主任,而班主任也最有办法抚慰孩子们的情绪,所以,班主任最有先决条件参与心理辅导。离开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局面不易打开,效果也要差很多。

其次,一个成规模的学校,一下配齐配足心理健康课教师,无论从资质还是从目前编制而言,都不现实。客观现实决定了班主任须担当起心理辅导的重任。作为学校的“老牌劲旅”,班主任是极其宝贵的人力资源,一定要用好,绝不可浪费。两眼盯在“专职”上,想“一步到位”,肯定不行。何况从教育规律来看,心理健康教育也是班主任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当然,鉴于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门相对独立的学科,对班主任老师来说,不可能完全靠经验来进行心理辅导,需通过先期培训、继续教育、学习交流等渠道,搞好专业知识“补鲜纳新”,提高自身专业素质,促进教育教学规范运行。

(作者单位:山西省阳泉市平定县教科局)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筑牢学生心灵防线

文 王志刚

中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特别是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他们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和升学等方面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因此,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更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一、学校主导,完善心理健康服务体系

学校要把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内容和路径,健全工作制度,包括心理辅导管理制度、心理危机预防及干预制度等;完善工作机制,形成“学校—年级—班级”三级工作网络,汇聚社会、学校、家庭三方力量,制定工作方案,构建完善的工作机制;配强师资队伍,建立一支按一定师生比例组成的专职心理健康教师队伍;保证基本配置,坚持科学、实用原则,建设心理辅导室,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效开展。

二、专业引导,创新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定期开放心理辅导室,帮助学生进行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针对不同类别心理特质的学生开展不同的团辅活动,为需要特殊关怀的学生设计个性化活动,构建教育教学、咨询服务、实践活动一体化的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

三、家校共育,构建家校协同育人机制

加强与家长的联系与沟通,利用家长学校、家委会、家校活动及家校微信群等平台,让家长切实了解学生成长环境、思想动态及校内表现,同家长一起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开设家长课堂,及时向家长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知识,通过提升家长的家庭教育水平,减少孩子的心理压力,预防孩子产生心理问题。

总之,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细致的、充满爱的工作,只有重视并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多方位推进、多渠道实施,才能最大限度保障青少年身心健康,为学生撑起心灵的保护伞。

(作者单位:山西省长治市屯留区第二中学校)

陪 伴

文 栗苗平

为了防疫,学生不得不暂别校园,居家支起手机,打开电脑,开始新的“旅程”——线上学习。有限的时空禁锢了学生的身心,负面情绪随之产生。面对学生的孤独、焦虑、恐慌,教师的陪伴是一剂最好的疗伤良药。

一、温暖陪伴,消除学生不适

现实,拉开彼此的距离;网络,搭建沟通的桥梁。疫情,给居家的师生人为设卡,将一个原本欢腾的集聚的群落打得四零八落。为帮助学生找寻联系纽带,教师应在尽职完成线上学习辅导的同时,做学生实实在在的陪伴者,如电话联系学生,进行三五分钟的谈心;视频连麦学生,“面对面”交谈。为了兼顾每一位学生,教师一定要做好安排和记录,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感受到贴心的陪伴。

二、引导陪伴,充实学生生活

学生长时间蜗居在小小的空间,听课、做作业,反反复复,涌上心头的是单调和枯燥。如何让学生的生活充实起来呢?教师作为陪伴者,就要适时地指导学生读有趣的书、听喜欢的音乐、看有益的电视节目、做适宜的运动、写美好的生活。读了,听了,看了,做了,写了,学生随时备好心得,教师安排特定的时间,通过网络连线,让学生展示自己,如通过“读经典书,做书香人”“我爱这首歌”“如果我是节目主持人”“掌握跳绳技巧我最行”“我会做饭了”等主题活动,让师生、生生互动,分享快乐,愉悦身心,充实生活。

三、探寻陪伴,坚定学生信心

这次抗疫战争,涌现出许许多多最美“逆行者”,他们舍生忘死,战斗在抗疫第一线,无不深深触动着学生的心。作为陪伴者的教师要紧抓这个契机,围绕“生命的意义”开展“倾听生命”“人生这样最灿烂”等线上主题班会活动,引导学生思考、探寻人生的意义,理解生命的本质,认识生命的价值,从而珍爱生命、尊重生命。

教师是学生的指导者,更是学生的陪伴者。教师要给予学生学习辅导,也要给予学生学习的动力,陪伴学生捡拾生活的美好和幸福,过好每一分钟。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心理疫情
战疫情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抗疫情 显担当
疫情中的我
心理小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