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终奋斗在强军路上
——写在中国兵器工业集团西北机电工程研究所成立65 周年之际

2022-08-30 12:07董文祥
国防科技工业 2022年8期
关键词:献给党强军机电工程

董文祥 /文

2022 年6 月1 日,中国兵器工业集团西北机电工程研究所迎来了65 岁生日。六十五年峥嵘岁月,六十五年艰苦奋斗,一代代兵工人践行使命、履行责任,凭着对使命的坚守、对祖国的忠诚、对事业的执着,踏着首任所长吴运铎同志的光辉足迹,在“把一切献给党”的精神指引下,艰苦创业、开拓创新,谱写了一曲强军报国、忠诚奉献的历史长歌,见证了我国火炮武器装备跨越发展的辉煌历程!步入新时代,这样的初心与使命在新一代兵工人身上延续,科技创新生生不息、红色基因薪火相传,他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步履铿锵、昂首前行,用奋斗点燃强军报国的梦想,用行动践行强军报国的担当。

坚持履行强军首责提升行业“引领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西北机电工程研究所始终把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任务,不折不扣贯彻落实习近平强军思想,心怀“国之大者”,围绕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主动站在国家安全战略、集团产业布局和行业发展规划高度,确立了“建设世界一流火炮研发中心”的发展愿景,聚焦履行强军首责,牢固树立科技创新在发展全局中的核心地位,以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双轮”驱动,全面开启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主动融入集团公司科技创新体系,积极履行引领行业发展使命,以提升行业领域创新能力,为军队提供高质量一流装备和尽快形成战斗力为目标,联合系统内外优质创新资源,牵头组建行业研发体系,打造行业科技创新“国家队”,带动全行业良性发展。聚焦引领行业发展的重点项目,凝聚体系力量,推动某新一代项目成功立项、某国家重点项目立项取得重大进展。成功设立了吴运铎创新中心,实现了行业领域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零”的突破,对加快武器装备技术创新发展,强化基础研究,推动科技攻关和自主创新,聚集一流人才服务国防事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研究所上下齐心,大力推进型号项目立项与研制,全力支撑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转变思路,跨领域立项研制实现历史性突破;军贸装备实现了从单体配套到系统抓总的转变。两型装备参加了建军90 周年阅兵,展示了新时期装备建设风采。

坚持科技创新改革提升发展“驱动力”

创新是实现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西北机电工程研究所严格落实集团公司“科技创新30条”,聚焦主责主业、强化资源整合,以系统思维健全科研管理体系,制定出台了一系列科技创新改革举措,积极构建分工明确、高效协同、运行顺畅的技术创新发展格局,持续激发干部职工创新活力,持续培育发展动能。

强化各军种领域开拓、技术创新和项目管理,形成以科研计划部门为统领,四个装备发展部门为专项支撑的科研管理模式,做到“让专业人干专业事”,全面提升科研管理效能。优化资源配置、理顺管理关系,成立系统部,引领装备体系论证;建立吴运铎创新中心所内机构,成立五大总体部,强化装备总体技术研究;建立重点实验室,成立六个专业技术室,提供专业技术研究支撑;成立装备建设与保障事业部,促进科研试制高质量完成和科研生产高效协同,不断优化信息反馈和维修保障机制。在巩固传统技术基础上,布局信息化、无人化、智能化等未来发展方向,做到“项目与技术协同创新”,全面提升核心竞争能力。务实推进科技创新机制,陆续推出“创新支持计划”“揭榜挂帅”和项目风险金政策,拓宽科技创新支持渠道,激发科研人员自发创新活力。体系化推动科研管理、科技成果转化、竞标项目管理、科研岗位绩效管理等制度优化,提升整体快速响应能力,为“十四五”科技创新提供机制保障。

通过系列改革,科研主业进一步聚焦、专业力量进一步整合,制度流程大幅简化优化,管理内耗减少,管理效率提升。项目研发效率大幅提升,研发设计试验成功率达到100%,重点产品一次交验合格率达到99.6%以上,更好地完成装备建设与保障任务。

坚持培养创新人才提升核心“竞争力”

人才是科技发展最关键的因素,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性资源。西北机电工程研究所以全面提升人才队伍价值创造能力为目标,以培养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为重点,进一步完善人才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环境,不断满足新时代装备发展需求。

实施“科学家培养计划”,建立从一线科研人员、技术团队首席、所级科技带头人、中国兵器首席科学家到“两院”院士的成长发展通道;针对40 岁以下总师后备人才“一人一案”,给有潜力的年轻科技骨干“压担子”,通过进项目、带团队滚动培养,每一个型号项目研制定型或重大基础研究项目结题,都要锻炼出一批科技创新骨干人才,实现科技创新人才梯队螺旋上升式发展。建立开放型产学研一体“育才引智”机制,依托重点项目和重点实验室,有计划地组建、培养技术创新团队,针对稀缺科技人才采取“一人一策”模式,实施个性化引才引智新政策,强化高层次人才引进。

目前,研究所拥有院士1 人、特聘院士3 人、特聘高级专家4 人,各类省部级及以上高层次科技领军人才50 余人,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基本形成。集中优势资源,打造集团公司级技术创新团队4 支,陕西省技术团队1 支,逐步形成高层次人才战略高地,以最强智力储备支撑科技发展。

坚持赓续红色基因提升文化“感召力”

红色基因记录着共产党人筚路蓝缕的奋斗之路。西北机电工程研究所坚持把传承首任所长吴运铎“把一切献给党”的精神贯穿于思想政治工作始终,为履行强军首责、实现高质量发展积累了深厚的思想基础、文化底蕴。

传承红色基因。研究所组建吴运铎研究会,深入挖掘、整理吴运铎英雄事迹,组织出版了《吴运铎的故事》《吴运铎人生隽语箴言》《吴运铎画传》等书籍;创作开发了《吴运铎与人民兵工精神》《看电影〈吴运铎〉、讲党性》《从优良家风看“中国保尔”的初心使命》等系列课程,深刻解读吴运铎“把一切献给党”的精神。95%以上党员干部现场聆听了吴运铎“把一切献给党”系列课程,感悟人民兵工精神。

讲好兵器故事。每年聚焦从集团公司首席科学家、兵器科技带头人、劳动模范等为代表的科研生产、经营管理、服务保障一线先进典型和优秀团队,组织开展“劳模面对面”“与青春对话”等现场访谈活动,让先进典型亲身讲述奋斗故事,分享成长感悟;多年来,“向先进学习”“身边的榜样”“最美兵工人”系列故事持续深入人心,进一步激发了职工创新奉献的热情。

展示文化自信。研究所注重发挥人民兵工红色资源优势,拓宽吴运铎“把一切献给党”的精神文化辐射半径。吴运铎纪念馆每年接待兄弟单位、大中专院校、中小学校、省市级企事业单位等各类参观学习团体200 余批次、5000 余人次,成为当地红色“打卡”地标。2021年,吴运铎纪念馆网上展厅入选国资委主办的“中央企业红色资源网络展览”,在人民网进行了推广。作为集团公司“把一切献给党”主题宣讲团成员,参加了由中组部主办的“弘扬央企伟大精神 提高党的建设质量”宣讲报告会,进一步提升人民兵工精神影响力和感召力。咸阳市电视台《新闻联播》栏目来所采访拍摄“奋斗百年路 起航新征程”专题片,讲述研究所传承吴运铎“把一切献给党”的精神,坚定履行强军首责,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奋斗历程,展现了干部职工守初心、担使命、强责任、开新局、创佳绩的精神风貌,进一步展示了优秀兵工文化自信。

潮平岸阔帆正劲,乘势开拓谱新篇。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西北机电工程研究所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加快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加快突破“卡脖子”核心关键技术,全面加强管理体系和管理能力建设,踔厉奋发、笃行不怠,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火炮研发中心,更好履行强军首责、引领行业高质量发展,为兵器工业加快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集团公司,有力支撑国防建设和世界一流军队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猜你喜欢
献给党强军机电工程
我的科技强军梦
唱支侗族大歌献给党
建筑机电工程施工管理能力优化提升策略探讨
强军战歌
“颂歌献给党——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主题文学征文获奖名单
喜鹊唱歌献给党
一曲歌儿献给党
全程管控在机电工程设备安装的实施
基于 LabVIEW 的高速公路机电工程检测系统模块化设计
机电工程施工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管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