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之涵
2020年,我国人均寿命为77.3岁,《“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日前已制定目标,在2030年将人均预期寿命提升至79岁。因此,确定行之有效的方案,增强全民身体素质,已成当务之急。
针对欧美人群的研究表明,抽烟、喝酒、缺乏运动等不良习惯是导致慢性疾病、增加死亡风险的重要原因,而更健康的生活方式与预期寿命的增长具有一定关联性。
换言之,“抵制不良习惯,拥抱健康生活”或为潜在的延寿利器。
然而,截至目前,综合生活方式对中国人口预期寿命的影响仍不明晰。为填补空白,由北京大学、中国疾控中心专家组成的研究团队,综合分析了“中国嘉道理生物库”(CKB)、“2015年疾病、伤害及风险因子全球负担研究”(GBD,2015)以及“2015年中国营养与健康监测”(CNHS,2015)3个数据库中近50万人的信息,首次量化了国人生活方式与预期寿命之间的关联性,并在近期公布于《柳叶刀—公共卫生》。
他们确定:5种生活方式,能将国人在30岁时的预期寿命延长8~9年(其中男性8.8年,女性8.1年)。它们在论文中被划定为“低风险因子”,具体包括:
◆ 没有烟瘾。从不吸烟或主动戒烟(因患病而戒烟的情况不包括在内)。
◆ 不过度饮酒。无规律的饮酒习惯或仅少量饮酒(男性每日摄入酒精少于30克;女性每日摄入酒精少于15克)。
◆ 積极运动。在特定年龄组以及性别组中,运动量高于平均水平。
◆ 健康饮食。每天都吃新鲜果蔬;每周中1~6天摄入红肉,4天及以上摄入豆类,1天及以上的饮食中含有鱼类。
◆ 体型适中。BMI(身体质量指数)在18.5~27.9之间;男性腰围小于90厘米,女性腰围小于85厘米,没有中心性肥胖(腹部肥胖)。
对比而言,只符合0~1个条件的人,男性在30岁时的平均预期寿命为71.7岁,女性为77.3岁;若完全符合以上5个条件,男性在30岁时的预期寿命可达80.5岁,女性可达85.4岁。
为什么?研究团队进一步分析了“长寿”背后的原因。数据显示,生活方式的优化(即“低风险因子”的增加),降低了人群因罹患以下疾病而死亡的概率:心血管疾病、癌症和慢性呼吸道疾病(如哮喘)。
与只符合0~1个条件的人相比,同时满足5个条件者的心血管疾病死亡率降低了63%,癌症死亡风险降低53%,慢性呼吸道疾病致死率降低70%。总体而言,后者的全因死亡风险仅为前者的38%。
综上,研究者认为,借助适当的生活方式干预,我国的人均预期寿命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他们也建议,往后可将“生活方式健康程度”评估纳入体检,分数在0~5区间,根据低风险因子数量划定。得分越高,预示一个人的生活方式越健康,越大概率长寿。
值得一提的是,在CKB和CNHS数据库中,同时满足5个条件的人屈指可数,比例均不及5%。可见,在“健康生活,延年益寿”这件事上,我们依然任重道远。
◎来源|科技宣传文化资源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