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慧娇,沈铭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福建有限公司厦门分公司,福建 厦门 361008)
SDH(同步数字传输体制)作为传送网的主流技术之一,在联通、电信及移动等运营商都建立大规模网络,承载着政企、金融及部队等重要业务。随着业务逐步朝IP 化和大带宽的方向发展,原有的SDH 技术已无法满足承载需求。同时SDH 设备老旧,在网时间长,故障率变高,但国内一些主流设备商已逐步停止SDH 设备供货及相关服务,SDH 网络承载的业务面临技术服务风险。
随着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赋能行业的快速发展,建立大带宽、低时延、高可靠性的专线网络已迫在眉睫。在现网SDH 仍有大量存量,承载重要政企专线的前提下,如何结合现有传送网络,采用新技术新网络迁移SDH 网络所承载的业务,并使SDH 网络向PTN/SPN/OTN 等新网络平滑割接演进,已成为运营商亟需解决的技术难题。
针对上述现状,课题组通过对比分析,制定SDH 业务迁移方案,发现基于VC-OTN 技术的政企专网承载方案,具备架构简化、带宽可调、时延可视、快速调度等优点,不仅推动SDH 业务迁移,而且满足新增专线用户个性化需求,实现网络演进同时为运营商带来新的增值服务,催生新的赢利点。
近年来,移动业务发展迅猛,城域传送网除了承载2G基站、专线业务外,新的智能管道、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5G 行业应用,对传送网提出更高的要求,推动着各种接入和传送技术不断发展,以下对目前主流的接入和传送技术做简要介绍和分析。
PTN(分组传送网)采用分组包交换技术为TDM、IP等业务提供端到端专线级别的传输管道。具备全IP 业务承载能力,通过PWE3(伪线仿真)实现传统电路业务的兼容性,具有便捷的OAM 和网管能力、端到端的业务配置和端到端QoS 带宽及流量管理工程。通过T-MPLS(传送多协议标签)和PBT(运营商骨干传送)技术体制实现分组传送,两者均支持端到端、双向点对点的连接,基于50 ms 的电信级业务保护倒换能力,均可用来实现SDH 向分组交换的转变。
OTN(光传送网)是基于SDH 和WDM 的传输网络技术,结合SDH 和WDM 的技术优势,实现电/光层子波长交叉,具有SDH 技术字节、网络维护和管理能力等。以光交叉OTN 网络为基础,利用G709 规范的封装规程映射,在光层实现波长级交叉调度和信号传输。它不仅提供通信协议的完全透明,而且为WDM 提供端到端的连接和组网能力,为ROADM 提供光层互联的规范并补充了子波长汇聚和疏导能力。OTN 能力支持单波长20 Gbit/s 和超过10 Tbit/s 的系统总容量,是真正面向未来的网络。
SPN(切片分组网)是面向5G 承载的新一代传输网络,可实现大带宽、低时延、高效率的综合业务传输,完全兼容分组网的带宽统计复用,并通过FlexE 接口和SE 通道提供低时延、硬隔离的切片通道。FlexE 接口采用时分复用方式,提供通道化隔离和多端口绑定能力,实现了以太网MAC 与物理媒介层的解耦,构建端到端刚性管道。SE 在FlexE 技术基础上,对高速率接口进行精细化划分,即兼容以前以太网络,同时避免报文经过L2/L3 层存储转发,将以太网切片从端口级向网络组网扩展。
下面给出了上述各类传送网技术优缺点对比,如图1所示。
图1 传送网技术优缺点对比
基于上述主流传送网技术的分析比较,研究构建了以下两组SDH 业务迁移方案,并对其效果进行了充分对比。
2G 基站一般使用2Mbit/s 电路,可通过接入层到核心层端到端的PTN 网络承载:
(1)2G 基站IP 化改造后,2G 基站可全部迁移到PTN系统上,采用传输PTN 三层方案。与LTE 的承载方案一样,L2/L3 节点和L3 节点口字型组网配置L3VPN 业务,L2/L3 节点与接入侧网元配置双归业务,配置PW APS 和MC_LAG 保护。
2G 基站业务承载方案,为VLL+静态L3VPN 方式,采用独立Tunnel 和L3 VPN,规划单独IP 地址和VLAN,双归到现网L2/L3,但采用不同的VPN 同LTE 隔离,落地侧新增L3 同BSC 对接,采用主备路由方式对接。
基站侧Abis 接口从当前的TDM E1 接口升级改造为ETH IP 接口,BSC 同PTN 之间采用IP 接口对接,BSC 到移动核心网MSC 之间的接口和承载方式不变。
(2)未完成IP 化改造的基站业务,PTN 接入设备需增扩2M 接入板,2G 基站业务才能割接至PTN 接入设备中,BSC 侧需与PTN 进行SDH 光口对接。
政企客户对网络安全性要求较高,要求提供可靠的刚性带宽、保证的时延以及物理层隔离。SDH 基于TDM 的传送方式,能为用户提供刚性管道、稳定可靠的带宽和时延保证。而PTN 网络因技术特点无法满足上述客户要求。当前VC-OTN 技术已兼容传统SDH 能力,大颗粒政企业务可通过OTN ODUK 承载,而刚性带宽的小颗粒政企业务,因颗粒小、对接设备复杂、电路数量多等,则可采用VC-OTN的方式承载。建设一张能为政企专线客户提供满意服务的传送网,实现网络平滑演进,是运营商重点关注的问题。
2.2.1 VC-OTN 技术介绍
VC-OTN 是具有VC 交叉功能的OTN 技术,融合OTN、TDM 和分组(PKT)三个平面的技术,能够综合承载分组业务、SDH 业务和OTN 业务。核心理念是“All in One”,采用统一线卡,集成PKT、SDH 和OTN 的处理模块,自由灵活地封装映射及分配带宽。通过定义VC 适配ODU帧结构,具有强大的交叉能力,根据业务属性提供不同粒度的处理方式,映射到最匹配的管道中,实现同时对多种业务的承载。与SDH 无缝对接、混合组网,实现业务梳理与整合,满足多业务发展需求。
目前国内主流设备厂家均有支持VC-OTN 的成熟设备及线卡,可大量使用VC-OTN 部署核心、汇聚层、接入层等各层级网络,投资相对经济且容易操作,因此VC-OTN技术是替代SDH 的首选方式。
2.2.2 政企专网网络架构
通过搭建VC-OTN 政企专网,满足政企专线低时延、高可靠性和高安全性等基本需求,同时VC-OTN 专线业务具备易发放、易维护,大小颗粒专线共存、刚性管道与弹性管道共存等特点,满足专线业务复杂混合场景承载需求。如图2所示,政企专网网络架构为:
图2 政企专网网络架构
(1)省核心机房部署两台OTN 设备,通过省干WDM/OTN 网络对接地市设备,采用OTUk 灰光接口对接透传,实现省干组网与地市组网的结构分层,对接速率根据需求可选用支持ODU0 小颗粒调度的OTU2 或OTU4,实现全省业务的统一调度。
(2)地市内分四层架构:核心层、骨干汇聚、普通汇聚及综合业务接入点。地市两个核心机房分别部署OTN 设备,分别与两个省核心互联,带宽为2×100 G,采用SNCP或LMSP 进行保护,负责本地跨区业务调度及跨域网络业务调度,同时兼做汇聚设备使用。
(3)地市核心到骨干汇聚下行配置混合10 Gb/s 或100 Gb/s 彩光线路板,用于向各汇聚节点分别开通100 Gb/s 波道承载业务,采用SNCP 或LMSP 进行保护。
(4)骨干汇聚OTUk 灰光接口对接普通汇聚,采用LMSP 进行保护,实现区域内业务调度。
(5)普通汇聚采用多点组环,10GE 环网内虚拟出SDH 逻辑平面,环上业务采用SNCP 保护,通过灰光接口板下挂接入型OTN 或CPE 设备,满足综合业务区业务接入。
(6)接入层按需部署,采用多速率多业务类型的接入型OTN 或CPE 设备,通过灰光接口上连到汇聚设备,支持EoS、EoO、EoSOO 等多业务承载方式传送业务。
以上各层级组网使用的灰光接口或彩光线路板均支持ODU、分组、VC 交叉功能。若现网已有OTN 网络,可在现网基础上搭建VC-OTN 网络,骨干汇聚层以上利旧光层和波道,只需增加VC-OTN 电子架和CPE,投资大大减少。
在网络演进过程中,若存在个别客户确实不愿意更换接入方式,可使用替代方案作为过渡。接入层设备仍沿用原有的SDH 设备,在核心汇聚层部署具有VC 交叉功能的OTN设备。
核心层可在原有OTN 设备增加具有VC 交叉功能的子架或单板,并将所有STM-n 端口割接到主架上。扩架可利旧原有SDH 设备或新增汇聚型VC-OTN 设备,所有以太及2M 业务在扩架上落地;汇聚层主架利旧政企专网的汇聚OTN 设备,将所有STM-n 端口割接到主架上,以太及2M业务在汇聚OTN 设备上落地。核心到核心、核心到汇聚使用1+1 LMSP 进行保护,汇聚及接入环使用SNCP 进行保护,分层分段进行保护,有利于政企专线抗多次断纤,有效预防异侧断纤。
如图3所示,SDH 接入环挂接至VC-OTN 汇聚站点,端到端将汇聚环业务迁移到OTN 上。对于穿通业务,在OTN 设备上进行交叉调整,将穿通业务绕过原SDH 设备,由OTN 的三混线路侧传输,实现穿通业务割接;落地业务,在OTN 设备上进行交叉调整,同时将落地端口割接到OTN设备上由OTN 的三混线路侧传输,实现落地业务割接。
图3 “S 改O”改造方案
本文对SDH 网络承载业务的迁移方案进行研究,着重介绍采用VC-OTN 技术搭建的政企专网网络架构、业务承载方式,旨在实现全颗粒业务调度,构建稳定可靠、灵活高效的网络。通过搭建VC-OTN 网络,融合S 改O 项目,专线业务承载多样化和保护方式多样化在网络部署建设中得到验证,有效推进SDH 业务平缓迁移及网络平滑演进。随着VC-OTN 技术在骨干传送网和城域传送网的应用,各种业务场景建设将会更加复杂,融合组网、自动开通、带宽自动调节及端到端业务时延地图可视,将是后续研究工作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