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民,陈军,黄思博
(惠州学院 网络与信息中心,广东 惠州 516007)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深入,教育技术能力已成为衡量教师职业素质的一项重要内容。如何掌握和运用好现代教育技术已成为广大在职教师必须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作为教师职前培养主体的高等师范院校,如何有效地培养师范生现代教育观念,强化他们的教育技术能力,以使他们适应飞速发展的信息化社会对未来教师教育技术素质的要求,使之毕业后能很快适应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提高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能力,是迫切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师范院校对教育技术的教学、培训工作高度重视,全国各省市建立了中小学网络研修平台、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采取多种方式实践、探讨教育技术的教学工作,旨在提升学习者的信息素养和教育技术动手能力,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但总体而言,许多平台资源相对分散、陈旧,实用性、针对性不强,广大农村中小学校存在教育技术培训场所、设备以及师资不足、工学矛盾突出等问题,师范院校教育技术教材严重滞后于新理念、新设备、新方法,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脱节等诸多原因,使学习者效果特别是应用动手能力大打折扣。
结合惠州学院—惠州市教育局共建国家教师教育实验区建设工作,我单位通过召开座谈会,发放问卷调查表等形式对惠州市县区中小学教师和惠州学院在校师范生分别进行调研,了解他们信息技术基础、实际应用情况和培训需求,针对实际情况和需求,特别针对实操培训的难点,组织力量建设专门针对师范生课程学习和在职教师培训均适用、线上线下结合、可根据需要不断完善更新的基于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提升的实训平台,确定思路和建设内容,聚焦新理念、新设备、新方法的应用和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工作的深度融合。满足培训内容与个性化学习的匹配,提升本地区教师和师范专业学生对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综合应用能力。
实训平台建设主要包含线上实训课程建设、线下实训环境建设、教学资源建设和学习支持服务等方面。
平台建设主要包括线上实训课程建设和线下实训环境建设两方面。
1.1.1 线上实训课程建设
依托超星泛雅教学平台和我校现有资源,构建教育技术在线开放学习课程,进行了相关的课程资源建设,本课程共9个模块,以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应用为核心,采取模块和并行案例方式组织内容,针对教师教学方式观念转变、教育技术新工具、新设备以及教育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为重点介绍。课程每一模块均配有相应的实践任务、案例和学习课件,让学习者能够在体验教育技术的环境下学习教育技术。该平台融合了PC、Web、手机等多种交互方式,能够实现不同终端间的无缝链接。同时可与惠州学院教育技术综合技能实训室、高清互动录播室等实训场所相结合,通过线上平台+线下实训中心相结合的方式,实现对新技术、新方法的展示和实操学习,满足不同层次学习者的信息技术教学、培训需求。本平台相关线上实训课程首页如图1所示。
图1 本平台相关线上实训课程首页
1.1.2 线下实训环境建设
实训平台建设依托我校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惠州学院教师教育综合技能训练中心建设和完善,主要包括教育技术综合技能训练室、微格教学实训室、数字化三笔字训练室、普通话测试室等实训环境。其中,教育技术综合技能训练室共有交互式电子白板、交互式智能一体机、纳米黑板等交互式多媒体教学设备7台,高清录播设备2套和微课制作设备2套,可为学习者提供学习掌握各类流行和最新的交互多媒体教学设备现场实际操作方法和课程制作方法。
高清互动录播室共有高清互动录播室2间,其中,有管理工作站1台、转发工作站1台、图像处理器1台、常态化云课堂主机1台、推拉式无尘互联黑板1个、教学工作站1台、智能云课堂主机1台、广播级专用摄录一体机2台、专业摄录一体机2台、在线编辑工作站1台、巡课工作站1台、管控工作站1台、资源管理云教学平台1台等设备,可实现本地精品课程录制、编辑;作为主讲教室,在线授课下传至20间常态化云教室;接入其他主讲课室远程听课;两点或多点校际互动教学等。
通过将在线课程与实验室实训环境结合,使学习者可进行混合式学习的实操训练。
在线上实训课程建设过程中,通过课程信息资源(包括课程简介、标准)、教学文本资源(电子教案、课件、作业、习题答案等)、教学活动资源(授课视频、作业库、试题库、在线测试)等方面内容的建设,丰富了课程的教学资源,同时收集、展示了大量的中小学教学资源,包括省内外名师教学案例视频和本市基础教育一线教师课堂教学视频,管理人员和使用者可以在平台上即时对自己的教学案例在线编辑、完善,并上传到资源库中,进一步丰富资源库内容,为师范生和其他在职教师提供示范和引领。基于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提升的线上+线下实训平台建设框架如图2所示。本地中小学教学资源库界面如图3所示。
图2 基于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提升的线上+线下实训平台建设
图3 本地中小学教学资源共享
基于混合式学习的线上学习和线下学习相结合的角度,利用互动录播室的实时视频功能以及超星平台的工作坊建立有效学习支持服务体系,为在校师范生和惠州市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提供全面、系统的支持与服务。
平台密切围绕近年来师范专业认证和教育信息化2.0的要求,以师范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为指导探索本课程教学内容优化,通过组织项目教学团队建设完善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课程平台,结合新媒体、人工智能等技术应用不断更新平台应用,为学习者提供相关的新方法、新技术、新应用的理论和教学实践内容,提升教学、学习效率,优化评价方式,并组建学习团队,参与相关的国家级、省级学科竞赛获得优异成绩,培养了学生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教学的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
本平台研究特色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线上实训课程有较好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随时可补充、更新、完善课程内容,学习者可通过简便的操作实现教学视频的编辑并立即传送到资源库中,既是平台者使用者、受益者又是平台资源的贡献者。
(2)通过交互功能,实现师生网上教学实时互动、交流的要求;同时利用高清互动室可实现校本部与20个实习基地的视频交互,使指导教师在本部现场查看、指导师范生在实习学校的教学实习工作。
(3)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突破传统课堂教学的时间、空间局限性,较好解决课时压缩导致学时数不足,特别是理论与实操脱节的问题,进一步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效率,也有效解决在职教师工学矛盾和农村中小学老师教育技术培训场所和师资不足的困难。
目前我校师范生利用平台开展课程学习和实训,平台相关课程及实训资源等访问量超过30万人次,本校各师范专业学生到互动录播室、教育技术技能训练室完成实训2 000多人次。特别在2020年疫情期间网络教学工作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学校把互动录播室、教育技术技能训练室纳入惠州学院—惠州市教育局创建教师教育创新实验区建设工作中,并开展与本地中小学教学实践基地的远程观摩课、远程互动课堂等互动教学,发挥了实验区的示范引领作用,使师生对如何应用信息技术辅助和提升教学有更深刻的理解,效果显著。
满足校内中青年教师、本地区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课程教学需求,利用项目建设的在线教学平台和交互多媒体操作实训室,2019年来为本校中青年教师和惠州市各县区20个基地学校教育技术人员提供培训500余人次。
教育部评估中心相关师范专业认证专家组来我校考察,表扬了该平台建设工作;在广东省创建教师教育创新实验区中期考核中,省教育厅专家组对我校互动录播实训室等实训场所给予了充分肯定。
随着信息技术和教育技术的发展变化,利用在线教学平台,可不断更新线上课程的内容,使学习者及时了解和掌握新理念、新技术和新方法。实现教育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同时,在线课程的建设需要长期持续的优化,为了不断优化教学资源,未来还将进一步加大教学名师、特别是本地区教学名师的教学案例收集整理应用工作,使培训效果更为有针对性和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