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师范大学东城实验学校 赵士芹
本单元是一个习作单元,语文要素是“体会文章是怎样表达情感的”和“选择合适的内容写出真情实感”。《匆匆》《那个星期天》两篇精读文主要是让学生通过阅读习得表达方法。
《匆匆》引导学生学习作者捕捉生活中司空见惯的平常现象,还有如何以小见大,通过反问、设问的表达方式领悟时间流逝对于每个人生命的急迫感,体会作者对时间流逝的无奈与惋惜,对前途的迷茫与惶惑,以及时不我待的遗憾和感慨。史铁生的《那个星期天》则选取星期天“我”等候母亲带自己出去玩这件平凡小事,运用大量的动作描写、环境描写、独白式语言等细节描写,真切地刻画出“我”在盼望中兴奋期待、焦急无奈、失望委屈等复杂心理感受。两篇文章都运用了将情感融入具体事物的方法,表达作者对时间流逝的细腻感受。根据单元语文要素,教学时除了引导学生感受作者的情感,还要体会作者是怎样来表达这种情感的,学生学习表达真情实感的方法,为单元习作做准备。《别了,语文课》《阳光的两种用法》作为习作例文,主要教学功能是帮助学生进一步积累表达范式,可以穿插在两篇精读课文之间,作为精读文本的补充。
本单元的写作训练要素是“习作时,选择合适的内容写出真情实感”。“情以物迁,辞以情发”,写文章就是结合自身生活经历,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从印象深刻的事件中选择一件事,回顾事情经过、当时心情,厘清写作思路;写作时,将印象深刻的内容写具体,并能从《匆匆》《那个星期天》中借鉴具体的表达方法,把自己的真实情感融入具体的人、事或景物中,写清楚自己的情感变化。在完成习作后,能够进行自评和互评,学会赏析优秀习作,修改完善自己习作中的不足。
在表达上,六年级学生已经初步具备完整叙述一件事情的能力,但在事物描写中如何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更好地融入感情,还有一定的欠缺。有的学生无话可写,有的学生不会选材,有的学生语言干瘪枯燥,平铺直叙,没有特色……作为习作单元,前期的阅读训练与最终的习作训练目标其实是相互关联的。二者的相互联系首先体现在共同的目标——“如何表达真情实感”,可以说二者的最终目的是一致的。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本单元的教学设计主要服务于如何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能仿照两篇文章学会运用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的表达方法将自己的真情流露笔尖。
1.有感情地朗读饱含真挚情感的散文,丰富情感体验。
2.明白可以通过描写人物、景物、事件等方式,间接抒发自己的情感;也可以直抒胸臆,直接把心里想说的话写出来。
3.根据情绪思维导图,回忆自己曾经历过的人和事,积极与他人分享自己在当时的情感体验及情感变化。
4.依托前期课文的学习,尝试运用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的方式把一件事条理清晰地叙述完整,让自己的真情实感流露于笔端。
重点:借助课文的学习,掌握情感表达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通过描写人物、景物、事件等方式,间接抒发自己的情感;也可以直抒胸臆,直接把心里想说的话写出来。
难点:尝试运用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的方式把一件事条理清晰地叙述完整,让自己的真情实感流露于笔端。
板块一:阅读导语页,明确要素
1.PPT出示导语页,关注文字:让真情在笔尖流露;体会作者是怎样达情感的,选择合适的内容写出真情实感。引导学生关注三句话的共同点——真情。
2.谈话交流:一个人没有情绪是几乎不可能的,情绪里面有正面积极的情绪,也有负面消极的情绪。你会想到哪些与情绪有关的词呢?(出示图片)
3.明确:本单元同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一样是习作单元,怎样让我们的真情也自然流淌在笔尖,成为文字记录下来呢?我们要向课文学习看看作者是怎么流露出真情的。
板块二:赏美文,初识表达
1.听配乐朗读《匆匆》,谈感受。
预设:时间过得很快,时间一去不复返……
2.自由朗读,说说你读出了什么?
预设:生命的短暂易逝,作者的惶恐、迷惑……
3.任务一:再读文本,体会作者是如何表达出这种情感的,圈点批注。
预设:(1)第一段的表达方式很特殊:有设问、追问、连问等一连串的疑问句。通过这样的表达方式,充分表达了朱自清先生对日子一去不复返的无奈、惋惜之情。这种表达方式直接抒发了作者的情感,让我们感受到他强烈的情绪,这叫直抒胸臆。
(2)第二段运用比喻,将抽象的时光形象化了,让我们看得见、摸得着。
(3)第三段用拟人手法,将抽象的时光形象化了,让我们仿佛看到了看不见、摸不着的时光正随着太阳挪移。
4.任务二:小组交流分享自己的观点。教师引导明确:
(1)作者选取生活中的具体小事,赋予时间以生命,生动具体地描写出了时间是怎样一点一滴在不知不觉中从我们身边流逝的。
(2)运用“连串设问法”,把心里想说的话直接写出来,抒发自己的情感。
总结:通过对这篇文章的学习,我们明白了要表达出我们的“真情实感”,可以借助具体的事物来表现情感,也可以借助一些具体的表达方法,比如拟人、排比、比喻等修辞来表现。
5.迁移运用。
在朱自清笔下,时光总是匆匆而过,悄悄从身边“溜走”,作者对此充满了惶恐和忧伤。请仿照《匆匆》的写法,抓住身边小事,赋予时间以生命,写一段话,让读者也能感受到时间是如何从你身边“溜走”的。
板块三:细读品味,体会情感
1.默读课文《那个星期天》,温故知新。
这篇文章的情节是不是勾起了你的回忆?跟我们之前学过的课文《盼》类似,那么两篇课文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预设:
相同点:两篇文章写的都是“盼”着去做某件事;都写了盼时的心情变化;都出现在习作单元。
严格教学组织管理,扩大互动交流机会 教师要对上课禁止使用手机做出严格规定,要求学生将手机关机,或将手机放入收纳袋、回收箱中,课堂上要对未按规定执行的学生进行批评教育,要求立即改正,规范学生上课行为,使学生养成上课不使用手机的良好习惯。另外,目前高校班额较大现象仍然存在,学校应积极推动小班化教学,一方面,教师可以开展个性化教学,扩大师生互动频次;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对教学组织管理进入精细化,不会顾此失彼,逐步养成学生上课不使用手机的良好习惯。教师通过设置课前预习汇报、师生互评、随机提问等多种形式的教学环节,来扩大与学生互动机会,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减少上课使用手机的行为。
不同点:《盼》中小女孩的愿望最后实现了,《那个星期天》里面小男孩的愿望没有实现;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围绕中心意思”去写,本单元的是“写出真情实感”。
2.再读课文,梳理行文思路。
任务一:根据示例,补充思维导图
3.细读品味,体会情感。
师:《那个星期天》作者史铁生在文中通过时间的变化写出了小男孩从早晨到下午,一直到天色昏暗下去,都在盼望母亲带他出去玩的情景。同时心情也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满怀期望——兴奋雀跃——焦急、无奈——失望、委屈。但是课文中却没有出现直接写情绪的词,你是如何发现的呢?
任务二:细读文本,圈点批注,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是如何表达出来的。
预设:(1)第三段:“起床,刷牙,吃饭,那是个春天的早晨,阳光明媚。”环境描写,侧面衬托出“我”当时愉快的心情。
从第1句中的“起床,刷牙,吃饭”三个短而连贯的词可以体会出作者想出去玩的焦急心情——事情做得很快。
(3)第六段:“我蹲在她身边,看着她洗。我一声不吭,盼着。我想我再不离开半步,再不把觉睡过头。我想衣服一洗完我马上拉起她就走,决不许她再耽搁。”
(4)第七段:“我现在还能感觉到那光线漫长而急遽的变化,孤独而惆怅的黄昏到来……”“男孩儿蹲在那个又大又重的洗衣盆旁,依偎在母亲怀里,闭上眼睛不再看太阳,光线正无可挽回地消逝,一派荒凉。”
总结:融情于景,融情于事,融情于细节。
4.有感情地朗读,边读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板块四:唤醒记忆,表达情感
任务一:读读“交流平台”,圈画出关键句,总结情感的表达方式有几种。
预设:《那个星期天》融情于具体的人、事和景物中,这叫间接抒情。《匆匆》中将抽象的时间写具体,感受时间的匆匆,还运用了一连串的问句直抒胸臆,写出了对于时光流逝的伤感和惆怅。这是直接抒情。
总结:无论是哪种表达情感的方式,都遵循着一个原则——“情以物迁,辞以情发。”人的感情也跟随着景和物而变化,文章便是这些情感的抒发形式。写文章,真情实感才能打动人。
任务二:那些年,那些人,那些事(回忆我的小学生活)。
活动1:再次出示教材第三单元习作指导中关于情绪的思维导图。小组交流,图中哪个情绪词引起了你的回忆,哪种感受让你印象最深刻?
要求:发言的同学要说清楚事情的经过以及当时的心情,其他同学认真倾听,针对同学的发言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
全班交流:每个小组推荐一名组内交流中表现出色的同学,跟全班同学交流自己的情感体验。
活动2:选择你感受最深刻的那次体验,以思维导图的形式,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梳理情节及其情感变化。
教师随机指导,选出优秀的思维导图向大家展示、讲解。
活动3:回顾课文(重点回顾《那个星期天》),学习表达情感的方法:
(1)把情感融入具体的人(细节描写)、事或景中,在叙述中自然而然地流露情感。
(2)把心里想说的话直接写出来,抒发自己的情感。
任务三:迁移训练,牛刀小试。
根据前期所做思维导图,尝试写作。并出示评价要求
任务四:交流反馈,升格指导。
1.佳作展示,评一评。
评论要点:有没有表达出他的情感?你是如何读出来的?
2.问题习作展示,小组讨论,给出修改意见。
3.再次呈现修改后的升格作文进行评价。
任务五:修改提升,整理成册。
修改后再次选出优秀习作,汇编入班级文集。
本单元作为习作单元,分为单元导语、课文、交流平台、初试身手、习作例文和习作六个版块。导入的设计从单元整体和语文要素入手,从习作表达的角度引导学生在对文本的解读中关注作者怎样在平常的事物中流露真情,为下一步写作做好准备。考虑到单元特点,因此在进行单元设计的时候不以常规的课文学习为主,而是把《匆匆》《那个星期天》作为写作例文进行学习,后面的习作例文只作为一个补充。在《匆匆》教学中,要让学生在充分朗读、默读的基础上,用心体会文章表达真情实感的方法,并仿照课文第三自然段,用一段话写下自己对时光流逝的感触。
相比于朱自清的《匆匆》,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第二篇《那个星期天》,因为这篇文章比较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学生理解起来更容易。作者把自己的情感融入具体的景、事和人物描写中,这些方法的综合运用,才能让真情自然流露。因此,教学设计的重点是体会作者如何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为下一环节的写作做铺垫。
本次习作要求学生通过一件事情写出真实感受,要把印象深刻的内容写具体,把情感真实自然地表达出来。在设计习作教学时,融入了第六单元的综合性学习《难忘的小学生活》,把本单元表现情绪的词语与自己的小学生活关联在一起,引导学生回忆六年的小学生活中印象最深刻的情感体验是什么。进行关联的意图是在选材上为学生指明方向,并且可以为第六单元的综合性学习做一个铺垫。在进行习作指导时,引导学生运用思维导图,厘清自己的写作思路,在材料的取舍、详略的安排上提前做好规划,在写作时把写作评价表出示给学生,引导学生尝试运用不同的写作方法和修辞手法增强作文的生动性和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