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科四十九所:高擎起中国传感器发展的旗帜

2022-08-25 09:02
奋斗 2022年16期
关键词:空间站传感器

■ 本刊全媒体记者 王 沫

“5、4、3、2、1,点火!”

2022 年7 月24 日,随着指挥中心发出指令,搭载问天实验舱的长征五号B遥三运载火箭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发射,至此中国空间站迎来了它的首个实验舱。

和问天实验舱一起进入太空的,有来自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九研究所(以下简称四十九所)研制的近400 只传感器。传感器是感知环境参数变化的核心敏感器件,在空间站上的作用相当于人体的各个感知器官,可以感受空间站的温度、湿度、压力、气体浓度的变化,但传感器的感知远比人体的敏感器官更加精确,它可以准确提供周边环境的具体温度、压力等信息,而这是人类做不到的,因此传感器在空间站上的作用至关重要,它们为自动控制系统以及远程人工控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对实验舱内的环境稳定和在轨运行起到监测作用,同时能够保障航天员生理安全和各项任务的顺利进行。

军工使命 初心不变

作为国内唯一从事敏感元件和传感器研制开发生产的国家级一类综合性专业研究所,从1958年建立军工厂到1976年开始从事敏感元件及其应用专业研究,由步履蹒跚到阔步前行,四十九所坚定履行强军首责,立志在传感器领域做军工电子的主力军、网信事业的国家队,早日建成世界一流企业。

走进位于哈尔滨市松北区江安街与龙盛路交叉口的四十九所办公园区,迎面就是一座充满现代气息的灰色办公大楼,其低调大气的建筑风格呈现稳重肃穆之感,彰显了军工人的规矩和严谨。这座全新的四十九所办公园区高耸在哈尔滨新区之中,成为近年来四十九所事业蓬勃发展的生动写照。

“四十九所见证了我国载人航天从起初的摸索到现在的多人次载人出舱的全历史过程。”四十九所副所长刘成利自豪地介绍,四十九所是国内目前空间站载人航天传感器配套数量最多、品种最全、涉及系统最多的配套单位,整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为空间站的整体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

从航天员穿戴的生理背心到空间站的制氧系统,从飞船顺利升空到安全返回,四十九所的身影无处不在。在空间站建设方面,四十九所为相关的型号装备配套了多种产品,涉及空间站核心舱、问天舱、梦天舱,神舟飞船系列、天舟飞船系列、运载火箭系列等。产品主要应用于热控分系统、环控分系统、推进分系统、空间实验以及火箭的遥测、测控系统。测量参数包括压力、温度、湿度、振动、流量、氧气、氢气、电导、液滴、烟感、呼吸、心电、体温等多种信息,截至目前,四十九所为载人航天工程配套了共计200多种7000余套产品。

20多年来,伴随着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不断推进,四十九所人坚持守正创新,将红色基因融入血脉,一件件产品上镌刻着他们忠诚于党、忠诚于国家和人民事业的不变初心。

物联天下 传感先行

随着科技迅猛发展,当今世界已经进入万物互联的信息时代,而这其中发挥至关重要作用的就是负责核心信息采集的传感器。四十九所作为军用高端传感器领域的国家队,持续占领传感器行业发展高地,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四个面向”的要求,瞄准传感器前沿技术,以用户需求为导向,加速传感器技术溢出,实现科研项目成果转化。

“随着5G 技术的发展,到2035 年将有超过1 万亿个物联网器件能在云端保存传感器数据。”近日,在2022 世界5G 大会举行的传感器发展应用研讨会上,四十九所所长郭宏伟指出,在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为支撑的数字经济时代,智能制造产业中的业务数据化和数据业务化为智能传感器产业带来巨大商机,必将成为引领数字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走进传感器生产车间,工人们正在紧张忙碌地操作,这些年轻的产业工人们手里摆弄的看起来是一个个不起眼的小元器件,可是背后凝结的却是四十九所科研工作者深耕传感器领域多年革新图强的发展决心。

四十九所恢弘大气的办公大楼

工人们正在紧张忙碌地生产传感元器件

“近年来,我们所向MEMS(微机电系统)+HTCC(高温共烧结陶瓷)两大工艺平台的支撑能力聚焦,集中资源打造核心竞争能力。”四十九所科研部副部长王晓光说,“我们坚持做强做优做大具有四十九所核心技术的敏感器件和传感器,牢牢把握产业链关键环节,打造传感器产业生态圈。”

面向用户对高精度霍尔电流传感器需求,四十九所以“揭榜挂帅”方式推进霍尔电流传感器研发,解决技术、工艺、生产过程中的重难点问题,突破结构封装技术,成功研制出霍尔器件,并将首批次样品交付用户试用,实现霍尔器件全国产化替代,打破进口器件垄断。

面对高性能传感器的迫切需要,四十九所依托中国电科“强芯固基”引领工程,积极开展发动机测控系列传感器研制,实现满足用户需求的五大参数测控,重点解决六项共性基础技术难题,研制小尺寸、高精度、快响应的七大系列传感器,助推新一代某领域发动机的升级换代,实现发动机测控系统的核心器件全国产化。

除了军品生产,针对汽车电子等民品产业,四十九所实现了力敏、铂电阻、温湿压等以往转化项目产品的稳定销售,成功完成重点工程配套,通过放大效应和聚合效应,快速构建并提升科研攻关能力,加速科技成果有效转化,提高传感器产业制造领域整体创新水平。

“让创新成为一种精神,科技创新、管理创新就是我们的灵魂。”刘成利说。四十九所把创新作为企业的“蓝色基因”,并依靠它的领航在行业内劈波斩浪,扬帆远航。在四十九所工作了18 年的军工部副部长周博谈到企业近几年的创新发展,如数家珍:四十九所从神舟一号开始就已经为飞船做配套,除此之外执行发射任务的火箭系统中也都有四十九所传感器的身影,无论是发射空间站的“胖五”,还是执行载人任务的“长二F”,以及发射货运物资的“长七”,都配套了所里大量的压力、温度、过载等传感器技术,为火箭系统的顺利升空,提供了有效的参数监控保障。

为满足航天事业需要和数字化转型发展要求,四十九所构建数字化转型试点车间,用“三牛精神”打造“四规企业”,对表客户需求,努力成为行业领先者;坚守规矩制度,自觉防范和化解风险;尊重市场规律,工作中坚持按规律办事;深入谋划思考,既眼望星空又脚踏实地——这就是四十九所“规范、规矩、规律、规划”的集中体现。

人企合一 共赴未来

2019 年,因为办公场所的迁移,四十九所迎来了巨大的转变。也许是历史的巧合,这一年正是四十九所在江南的老所区办公整整49年。一个时代的结束,更是一个新时代的开启,它象征着四十九所厚积薄发,振翅腾飞。

花园式所区一角

车间内忙碌的“小蜜蜂”下班后成群结队、谈笑风生,没有渲染、无需掩饰,年轻员工们身上散发出的那种由内而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扑面而来。据四十九所党群工作办公室主任朱玉介绍,企业自新一届领导班子上任以来,办公地点由南转北,建设起现代化的健身场所、配备完善的住宿环境、优美的花园式所区……企业的面貌发生了改变,职工的精气神也跟着大幅度提升,每个职工的眼里都有了更多的光、更多的亮。这些都源于四十九所党委近年来聚焦主责主业,一体化推进党建与业务中心工作,使四十九所持续高质量发展,四十九所人更加幸福满足。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集体强不强,全靠领头羊。四十九所党委坚定不移贯彻落实“两个一以贯之”要求(即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是重大政治原则,必须一以贯之;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也必须一以贯之),发挥“把方向、管大局、促落实”作用,确保党建和改革发展任务落地见效。四十九所的发展有目共睹,现已被国防科技工业部门评估认定为军用传感器专业领军企业、中电元协敏感元件与传感器分会理事长单位。

创新型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创新人才的支撑。进入新时代,四十九所为引进留住人才,采取多种措施用事业留人、用待遇留人、用情感留人,有在外打拼多年的高科技人才因为对传感器事业的热爱和有感于四十九所蒸蒸日上的发展前景而选择回到家乡,投身振兴发展的火热事业中;有211、985 高校毕业生感动于企业的红色文化也选择留在黑龙江,把青春和激情挥洒在传感器事业的方寸之间,实现自身价值的同时肩负起党和国家赋予他们的传感器事业发展重任,为强军强国作出四十九所人的贡献。

斗转星移,风雨兼程。四十九所人以敢打硬仗、能打胜仗、来之能战、战之必胜的企业精神实现了中国传感器事业一个又一个突破,未来他们将契合国家战略需求和黑龙江省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部署,将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融入到企业创新管理,以“数据业务化+业务数据化”为传感器赋能,围绕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数字孪生、边缘计算、联邦学习、互联网、物联网等领域,通过军用传感器专业技术溢出形成集群效应,肩负起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重任,赋能传感器产业转型升级,助力黑龙江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

猜你喜欢
空间站传感器
首个第三代空间站——“和平号”空间站
制作二氧化碳传感器
基于速度感应系统的传感器研究
到中国空间站里上课!
自制空间站模型
空间站日记
舰船测风传感器安装位置数值仿真
氧传感器的基本检测
使用朗仁H6 Pro标定北汽绅宝转向角传感器
跟踪导练(三)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