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近期做好稳经济宣传引导的实践与思考

2022-08-25 10:30郑波
中国记者 2022年7期
关键词:经济日报舆论疫情

近一段时期,受国际局势复杂多变和国内疫情跌宕反复等超预期因素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全局,把握大势,作出“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重大战略部署。

在中国经济发展的关键节点,作为党中央、国务院指导全国经济工作的重要舆论阵地,经济日报完整准确宣传阐释习近平经济思想,客观辩证分析我国宏观经济总体态势和发展走势,准确领会中央对经济形势做出的重大判断,把握好经济宣传的基调和重点,充分做好经济形势宣传引导,展现各部门各地区各行业稳经济的进展和成效,及时回应社会关切,有力凝聚发展信心,做好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的宣传引导,发挥了中央媒体压舱石作用。

2022年4月份以来,经济日报策采编发全环节紧密配合,报网端微视全平台协同发力,连续刊发《全面辩证看待当前经济形势》《认清资本性质规律 充分发挥要素功能》《坚定信心迎难而上 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等数十篇重磅文章和深度报道,涉及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性、方向性的重要话题、热点焦点经济议题,具有鲜明的政策性、指导性和前瞻性,引导读者客观全面认识当前复杂的经济形势和经济现象,体现出高站位和宽视野,取得良好社会效果。

一、准确权威阐释中央精神

做好舆论引导,重在及时发声。尤其是在经济面临较大下行压力的情况下,更需要我们在众声喧哗中发挥好“定音鼓”作用,引导舆论、增强信心、稳定预期,牢牢掌握舆论场主动权和主导权。

评论代表媒体的立场。在推进稳经济宣传引导的过程中,经济日报坚持评论引领,通过及时、权威、客观、准确的阐释,让中央政策精神得到更准确、更清晰的呈现,增强市场主体对中国经济发展的信心。

4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强调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

第二天,《经济日报》即刊发本报评论员文章《防住疫情 稳住经济 安全发展》,第一时间对会议精神进行解读,提出“以坚持‘动态清零’防疫总方针不动摇防控疫情,以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不动摇稳住经济,以坚持系统观念不动摇统筹发展与安全,对精准把握防与放、危与机、近与远的辩证关系提出了更高要求。”随后,在头版连续刊发《稳就业需更多实招硬招》《着力实施好退税减税降费》《发挥各类货币政策工具效能》《千方百计促进消费持续恢复》等8篇金观平署名文章,从就业、财政、消费等角度深入分析,进一步凝聚共识。

围绕疫情防控热点话题,《经济日报》加强选题策划,突出评论引领。4月以来,以每天一篇的节奏,在“金视角”专栏连续刊发《“躺平”必将付出巨大代价》《疫情防不住,经济社会发展无从谈起》《疫情防控是一场没有旁观者的全民行动》《“动态清零”是最能有效应对疫情的制胜法宝》《疫情防控不能“松气歇脚”》等多篇评论。这些评论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紧紧围绕 “动态清零”总方针的科学性、必要性、紧迫性进行宣传阐释,旗帜鲜明批驳错误观点、澄清模糊认识,积极回应社会关切,凝聚各界共识,起到了统一思想认识、鼓舞士气信心的作用。

受俄乌冲突和疫情冲击等影响,4月以来一些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出现下滑,中国经济走势引发各方关注。经过反复酝酿、多次打磨,5月26日,《经济日报》推出长篇编辑部文章《全面辩证看待当前经济形势》,引发强烈社会反响。文章用大量扎实数据和典型案例,有力阐明中国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和光明前景,充分体现了经济日报的政治站位和大局意识,对稳经济大盘、促经济增长发挥了舆论压舱石的作用,《全面辩证看待当前经济形势》累计传播量3.6亿次,经济日报各新媒体平台累计传播量3.1亿次,微博设置话题阅读量超5000万次,337家媒体共转载678次。

二、聚焦热点问题及时发声

作为中央党报、财经大报,在推进经济舆论引导的过程中,经济日报始终坚持把正确政治方向放在首位,既关注宏观走势,更聚焦深层次问题,把握好时度效,努力做到及时发声、权威发声、专业发声,引领形成正确看待和引导经济问题的舆论共识。

当前,我国经济要保持稳增长、实现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的一点是全面提升资本治理效能,引导资本更积极、更有效、更安全地服务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在4 月2 9 日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八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对规范和引导资本健康发展、发挥其作为重要生产要素的积极作用进行了全面阐述。经济日报4月30日即在微信平台推出《规范和引导资本健康发展!如何看中央释放的这个重磅信号》;5月1日见报金观平署名文章《认清资本性质规律充分发挥要素功能》,对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进行权威阐释和解读。

围绕会议精神,按照中央部署,5月12日至5月16日,《经济日报》在头版连续刊发《依法规范和引导资本健康发展》《发挥资本的积极作用》《全面推动我国市场由大而强》《更好发挥资本市场功能》4篇金观平署名文章,对经济形势和资本问题进行全面剖析。评论文章站位高、分量重,论述精准,观点鲜明,向外界有力传达中央对资本的态度,取得较好的舆论引导效果。

经济日报的相关报道之所以产生较大的反响,很重要的原因是:从文章标题和立意上都体现出立足促进资本健康发展的鲜明导向,坚持正面引导。充分肯定资本积极作用,尊重资本、善待资本、保护资本,注重通过报道和舆论引导,提振信心、稳定预期,激发资本的正能量,激发各类资本的活力,让各类资本更好服务经济大局。不论是经济发展形势较好,还是经济增长压力较大,都要为各类资本发挥积极作用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对于一些明显不符合中央精神的言行,及时亮明观点,旗帜鲜明地进行批驳。

三、专业精准解读政策举措

评判经济报道核心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准是专业。面对复杂的经济形势、经济现象和经济问题,要把握好度,既要突出亮点、把成绩说够,又要实事求是、留有余地,不说过头话。

为应对持续加大的经济下行压力,今年5月底,国务院印发《扎实稳住经济的一揽子政策措施》。这套政策组合拳从六个方面部署了33项稳经济措施,涵盖财政、货币金融、稳投资促消费、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本民生等领域。经济日报加强分析研判,精心策划,调动骨干采编力量,对稳经济举措如何落实落细进行全方位、多维度、立体化解读,及时生动呈现各地区、各领域、各行业的最新工作进展和成效。

5月25日,《经济日报》一版刊发金观平署名文章《落实落细稳经济一揽子举措》,对33项稳经济举措进行系统梳理,并旗帜鲜明地指出落实落细是关键。该报道累计传播量超1亿;6月4日头版头条刊发综述《稳经济政策加快落地见效》,报道各部门积极落实中央部署,稳定市场主体、着力扩大消费和投资、推动政策红利加速释放;系列专题报道“稳增长看‘四度’之高度、力度、精度、温度”通过《统筹发力 稳住经济基本盘》《靠前发力 下好经济先手棋》《精准发力 夯实经济恢复基础》《持续发力 筑牢民生压舱石》,全面展现各地各部门的稳增长政策落地的初步成效;短视频报道《决定全年经济走势关键节点上,国务院召开重要会议,释放“稳住经济大盘”决心!》累计播放量超3000万。

随着国内疫情防控形势总体改善,5月份经济运行出现积极变化。经济日报及时对关键经济数据进行解读,推出《国民经济呈现恢复势头》,对月度主要经济指标进行专业细致的解读,并剖析了积极变化背后的深层次原因,指出“随着疫情逐步得到有效控制,各项稳增长措施落地见效,在各方面共同努力下,二季度经济有望实现合理增长”。

此外,《上下游价格走势更趋协调》《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提速》《资本市场融资更加精准》《经济景气水平有所改善》等分析文章,用不同领域的数据,呈现经济运行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

四、多元呈现经济形势亮点

经济话题一般都比较重,要突出新闻性和针对性,由事而议,借事说理,抓住小切口做出大文章,提高经济报道的锐度和深度。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上强调,基础设施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要统筹发展和安全,优化基础设施布局、结构、功能和发展模式,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打下坚实基础。

围绕中央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新部署,《经济日报》连续推出《基础设施建设离不开要素保障》《基础设施建设需算综合账》《基础设施超前建设要把握好度》等金观平署名文章指出,基础设施建设既要算“经济账”,更要算“综合账”,重视其对稳增长的重要作用;适度超前建设基础设施必须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气度,也要有“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

专题报道《各地重大项目建设热潮再起》针对各部门各地区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的积极进展,提出“积极扩大有效投资,不是通过实施大规模的基建投资计划搞‘大水漫灌’式的强刺激,而是聚焦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精准有序实施一批既利当前、又利长远的投资项目”。

《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提速》报道了今年以来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有序推进,展现了各地为应对新冠疫情不利影响,细化实化目标任务、健全工作推进机制的做法;《发挥好能源投资乘数效应》提出“应重点聚焦绿色低碳转型,通过大力发展低碳清洁能源,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更好地发挥能源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贵州打造算力保障基地》《河北张家口打造“中国数坝”》等及时报道了各地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最新进展。

五、及时回应民生关切热点话题

以人民为中心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根本立场,做好各项经济工作都要坚持以人为本。经济日报在推进稳经济宣传引导中,始终聚焦市场主体关切的热点问题,通过多层面、多主题、多形态的产品矩阵展开报道,做到既有力度、更有温度,让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感受到稳经济举措的暖意和实效。

面对跌宕起伏的疫情,复工复产复市的市场主体和劳动者更迫切需要稳定预期。6月7日,《经济日报》一版刊发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高培勇的文章《牵好市场主体这个“牛鼻子”》,对稳经济的任务、困难、路径等进行深入剖析,提出“稳住经济大盘,主要任务是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其间的基础和决定因素,又在于稳就业”“稳就业的关键当然是稳市场主体,只要稳住了现有的1.58亿户市场主体,就可以在相当程度上稳住就业”。

就业是民生之本。围绕人民群众最关心的稳就业话题,《经济日报》刊发评论《落实稳就业举措刻不容缓》,推出专题报道“稳就业就是稳大局”,围绕实现高校毕业生等重点人群就业、帮助失业人员缓解生活困难等具体问题进行深入分析。

做实做细助企纾困报道。“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专题报道持续推出《海南打造助企服务品牌》《广西创新惠企措施解难点》《新疆税费组合施策助企减负》《重庆稳企惠企集中攻坚》等,报道各地区各部门助企纾困的好经验好做法。

充分发挥经济日报深耕行业企业报道的优势,深入挖掘重点行业企业化危为机、发展向好的典型案例,为行业企业发展注入信心。企业报道《破解高精度产品“订单密码”》《联农带农推动产业融合》《创新激发“芯”动力》等,展现了不同领域企业创新发展、应变克难的经验。

六、经济领域始终是发挥舆论引导作用的主阵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做好党的新闻舆论工作,营造良好舆论环境,是治国理政、定国安邦的大事”。经济工作是党治国理政的中心工作,经济领域始终是发挥舆论引导作用的主阵地。做好经济形势宣传引导,是中央媒体当仁不让的职责所在。经济日报清醒认识自己的政治站位、职责使命,在推进经济形势宣传引导的过程中,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始终坚持党性原则和正确舆论导向,不断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在新闻采编实践中,需要着力把握速度与深度、高度与精度、力度与温度三组辩证关系。

首先,做好经济形势宣传引导,要着力处理好速度与深度的辩证关系,既要出手快,更要立意深。有速度,才可以在舆论引导中先声夺人;有深度,才可以在纷繁复杂的舆论场中脱颖而出,树立权威、准确、专业的媒体品牌形象。

其次,做好经济形势宣传引导,要着力处理好高度与精度的辩证关系,既要画好宏观经济“千里江山图”,又要生动描绘发展亮点“工笔画”。既要高站位,以做好经济工作的全局视角,理清时与势;又要“零距离”,真实反映各地区、各领域、各行业的探索实践和人民群众的真切需求。

第三,做好经济形势宣传引导,要着力处理好力度与温度的辩证关系,既要把握好舆论引导的时度效,又要贴近受众需求。要抓准热点难点,形成报道合力,又要创新传播形式,实现专业性与大众性相统一,增强报道的亲近感、吸引力、感染力。

近两年来,经济日报在经济领域宣传引导卓有成效,得益于较好地把握了上述三组关系的平衡,更根本的原因,则是得益于以“减量化改革 高质量发展”为目标的改革创新的不断推进。

——着力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经过一年多实战历练,培育了一批具有过硬政治素质、深厚专业积淀的记者编辑,做到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在面对经济热点、难点、焦点时,能够迅速作出准确研判和专业解读,推出高质量作品。

——不断完善采编工作机制。通过定期召开会议、建立台账制度、优化考评体系等一系列举措,言论评论、深度调研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有大的提升,构建起包括社论、编辑部文章、评论员文章、短评快评等在内的言论评论矩阵。

——探索形成灵活高效的策划指挥体系。各部门执行力不断增强,形成了有利于促进新闻生产力的工作运行机制,面对重大选题和热点新闻的快速反应能力不断提高。

近年来,在编委会领导下,经济日报采编人员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提高政治站位,坚持守正创新,突出经济特色,打造习近平经济思想宣传高地。经济日报将继续以政治过硬的使命担当、严细深实的工作作风、精益求精的质量追求,发挥好经济新闻舆论主力军作用。

猜你喜欢
经济日报舆论疫情
战疫情
抗疫情 显担当
疫情中的我
疫情期在家带娃日常……
阿桑奇突然被捕引爆舆论
《经济日报》整版报道:银光集团在军民融合中提升竞争力
今年财政补贴社保逾9741亿元
舆论引导中度的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