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为指导推进课程思政高质量发展

2022-08-24 10:13温忠贵
老年教育(老年大学) 2022年8期
关键词:专业课程总书记育人

□温忠贵

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加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从全局和战略高度,深刻回答了事关教育事业发展和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为做好新形势下老年教育工作,深入推进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提供了科学指引,注入了不竭动力。办好中国特色老年教育,就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坚持把习总书记重要论述作为加强和改进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主线,引领课程思政改革方向,以“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为目标,增进老年学员对党的创新理论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而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提升育人成效,厘清“为什么要实施课程思政”“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联系和区别”“课程思政的责任主体”以及“如何根据专业课程的性质特点融入相应的思政元素”四个根本问题尤为重要。

一、深刻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重要论述的鲜明导向、价值追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就要不断增强其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要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这些重要论述既深刻阐明了立德树人的社会主义教育性质,深刻揭示了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全员参与、全方位推动、全要素协同的重要价值意蕴,也为老年大学发挥好政治功能,深入推进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注入了新的内涵,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加强老同志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的老年大学,贯彻落实习总书记指示精神,就是要在坚持思想政治理论课育人主渠道、主阵地作用不动摇的基础上,深入推进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改革,让所有课程都发挥育人功能,让所有教师都有育人责任,让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同向前行,协同育人,构建起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新格局。这是新时代赋予老年大学工作的新任务、新使命,是将意识形态工作责任落实到一线课堂的重要举措,也是发挥好老年大学政治功能,保持好正确的办学方向,培养与时俱进现代老人的必然要求。

二、课程思政是老年大学工作人员和所有教师的共同责任

思政课程是指学校为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而专门开设的具有鲜明政治属性的显性课程,而课程思政则是将专业课程中蕴藏的思想政治教育相关内容以一种潜隐的形式渗透在教学中,既强调课程的艺术性、专业性,又突显内容的思想性、政治性,在知识传播中强调价值引领,在价值塑造中凝聚知识底蕴,是让思政教育润物无声、潜移默化地滋养学员心灵,使之自然地产生情感共鸣、情感认同。这种专业课程里的“思政味”对老年人来说更容易接受,更容易产生好的思政效果。

推进课程思政建设,需要在宏观层面做好机制体制的顶层设计工作,在实践层面抓好推动落实工作,而设计者、推动者就是老年大学的工作人员和教师。课程思政的顶层设计工作,如制定教学大纲、建立激励机制、健全评价体系以及推动落实等工作自然主要由工作人员来承担。

传统的专业课程教学只要实现了本学科知识传授、能力提升目标就行,而课程思政则要打破原有学科教学的思维束缚,将育人放在课程教学首位,既注重知识传授,又强调价值引领,既有明确的知识传授、能力提升目标,又有鲜明的价值引领、课程思政要求,实现的是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的统一。这就要求工作人员和教师必须认真加以研究,深入挖掘各专业课程所包涵和蕴藏的思政元素、德育资源,积极探索思政教育与专业课程教学的切入点、结合点,使两者有效渗透、有机融合,这是实施课程思政至关重要的关键环节。

古人讲:“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就是说教师是传播道理、教授学业、解答疑难问题的人,因此,实施课程思政的承担者、执行者就是每一位教师。教师承载着传道、授业、解惑这三个层面的教学任务,这三个层面是教育的完整统一体,缺一不可,缺少任何一个都不可能完成教学目标和任务,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教师承载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就是传道,传播知识就是授业,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就是解惑,习总书记这一重要论述就是对传道、授业、解惑以及教师职责的最科学的诠释。老年大学是国家专门为离退休老同志设立的教育机构,是属于教育范畴的特殊学校,教育的价值不只是让老年学员增长知识、丰富生活,还要引导学员正确认识生命本质,升华生命体验,实现生命价值,所以老年大学的教师除了承担着传道、授业的教学任务外,更承载着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培养与时俱进现代老人的时代重任。

由此,我们能够清晰地认识到,课程思政是老年大学工作人员和所有教师的共同责任,这就要求我们的干部职工必须强化理论武装,锤炼过硬的政治素质,使自己的政治素养、个人修养与新时代赋予老年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新任务、新使命相适应;也要求我们的教师要有与教书育人职责相匹配的政治素质、育人能力,不仅要有较高的专业知识水平,还要有较高的思想政治教育水平,要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有高度的政治认同、文化认同,要把政治能力作为核心能力来提高,把政治素质作为核心素质来培养,真正做到明道、信道、传道,如此才能保持好自己的政治定力,把握好办学的政治方向,才能在老年大学的课堂教学上弘扬好主旋律,传播好正能量,唱响中国好声音。

三、根据专业课程的性质、特点融入相应的思政元素、德育资源

在专业课程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不能生搬硬套,不能牵强附会,也不能简单、直接地把思政课内容搬到专业课教学中,而是要在两者的结合点上,见缝插针、因势利导,顺势而为地自然融入。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文化自信、生态文明、积极老龄观、全民健康、网络安全、科技强国、美育教育、纪律规矩、集体主义、生命精神、民族精神等等,作出了许许多多的重要论述,为我们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赋予了行动指南,指明了实践路径。

在文化自信教育方面,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有坚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其本质是建立在5000多年文明传承基础上的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这些重要论述既深刻阐明了文化自信的深厚根基、重要地位,又揭示了增强文化自信的现实意义、政治意义。

在五千年中华文明发展中孕育了丰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的伟大斗争中锻造了革命战争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这些文化都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价值取向、价值追求,都是文化自信教育的生动素材。老年大学开设的许多传统文化课程,如书法、绘画、剪纸、太极拳、民族舞蹈、民族声乐、民族器乐、民族戏曲等等,这些课程本身都蕴含着极其深厚的文化底蕴、艺术内涵,都根植于中华传统文化土壤中,具有鲜明的民族艺术特色。教学中,都可以有机融入文化自信教育,引导学员深刻感悟课程的独特美感、独特魅力和风格,深刻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无穷魅力,提高文化认同,增强文化自信,培育文化自觉。

在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方面,习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其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不仅是我们中国人思想和精神的内核,对解决人类问题也有重要价值”“要深入发掘中华传统文化的思想观念和精神意蕴,结合时代要求,不断传承和创新。”这些重要论述为老年大学在开设的文学欣赏、诗词鉴赏、朗诵艺术等课程中融入中华优秀精神品质教育提供了指导思想和根本遵循。以文学为例,中国文学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文学之一,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和载体,在优秀文学作品创造的艺术情景、艺术形象、生动情节中,都饱含着丰富的思想情感、道德情操、价值观念、价值追求以及审美情趣。经典的文学作品更是闪耀着圣贤思想的光辉,或蕴藏着浓郁的家国情怀,或蕴含着伟大的民族精神、无私无畏的高尚人格,以及勇敢、担当、奉献等高尚的精神品质,所有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思政资源,都可以用来进行文化自信教育、中华优秀精神品质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生命价值教育等。融入文化自信教育,强化学员对中国文学经典的认识和感悟,培育学员文化认同、文化自觉,传承文化基因,增强文化自信;融入中华优秀精神品质教育,净化和完善学员思想意识,提升学员精神境界、道德境界,增强民族自豪感、自信心;融入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学员从文学作品创造的艺术情境、生动情节中,深刻感受英雄人物、革命先烈的高贵品质、高尚人格,深刻感受他们身上体现出的无私无畏、机智勇敢、舍生取义的伟大民族精神、革命精神,激发学员爱国热情,增强社会责任意识;融入生命价值教育,引导学员从闪烁着生命光辉的文学经典作品中,从历史上身处逆境而奋发有为的无数例证中感受生命的价值和意义,让学员深刻感悟先人面对生活的失意、艰难,身处逆境,而执着到底、自强不息、奋发有为的顽强意志和锲而不舍的人生追求。引导学员正确认识生命本质,积极面对老年生活,合理规划退休生活,始终保持健康向上、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参与社会、服务社会、奉献社会。

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天人合一、道法自然”宇宙观,他指出:“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共生共荣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价值取向和价值追求”“我们应该遵循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理念,寻求永续发展之路”。这些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中华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道法自然”哲学思想的时代价值,也为老年大学在开设的传统文化课程中融入“天人合一”和谐思想教育指明了实践路径。在中国传统文化课程中,“天人合一”思想无处不在,不管是书画艺术、剪纸艺术、建筑文化,还是中医文化、摄影艺术等都受几千年中华文化哲学思想的影响,无论是文化的表现形式、审美取向,还是技能、技巧、技法的把握上,都蕴含着深厚的“天人合一”哲学内涵,遵循的都是“天人合一”文化法则。这些课程在讲到所遵循的法则、原则、审美取向等知识时,都可以自然地融入习近平总书记有关生态文明思想教育,让专业课程和思政内容无缝衔接、巧妙结合,引导学员增强环境意识、树牢环保理念,争做绿色发展理念的宣传者、践行者、推动者。

在积极老龄化方面,习总书记直面世界潮流,立足中国国情,心系人民群众,提出了“三个积极看待”和“三个有”的论断,强调“积极看待老龄社会,积极看待老年人和老年生活”“老年是人的生命的重要阶段,是仍然可以有作为、有进步、有快乐的重要人生阶段”。习总书记的这一重要论断赋予积极老龄化以鲜明的中国特色,深刻阐明了实现积极老龄化的实践内涵,也为老年大学在开设的所有课程中融入积极老龄观教育指明了方向。老年教育的本质是要通过教育教学让老年学员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是“学乐为”深度结合的一种为老服务,所以老年大学开设的所有课程都蕴含着积极老龄观教育的内涵,所有课程都可以有机融入积极老龄观教育,引导学员深刻领会习总书记提出的“三个积极看待”“三个有”深层次的内涵和要求,自觉融入社会,自愿服务社会,自动承担社会责任,在为党的事业发挥正能量的作用中,提升幸福指数,提高生活生命质量,让生命更有意义,让人生更有价值。

在美育教育、网络安全、科技强国以及弘扬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团队精神等方面,习总书记都作出了很多重要论述,都为老年大学实施课程思政指明了方向和路径,这里不再一一列举。专业课程不是直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却承载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文化内涵,无论哪个专业、哪个学科都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科学文化,都有很多前人的经典故事、典型事迹,而这些文化、故事、事迹中,又都蕴含着创新精神、工匠精神、团队精神,蕴藏着无私的敬业奉献、朴实的理念追求等等,这些都是优秀的中华人文精神,都可以凝练为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并融入教学中,引领学员去感悟、领会、体味人生真谛。

猜你喜欢
专业课程总书记育人
汽车类专业课程混合式分层教学模式的实践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高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高等学校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以汇编语言与接口技术课程为例
习近平总书记论守初心
把对总书记的深厚感情转化为工作动力
习总书记“下团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