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iteSpace 的高血压中医外治法相关研究的可视化分析

2022-08-24 07:45王瑞祥宋咏梅
中国医药导报 2022年20期

王 宁 王瑞祥 宋咏梅

1.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山东济南 250000;2.山东中医药大学管理学院,山东济南 250355;3.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文献与文化研究院,山东济南 250355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高血压患病率逐年升高[1]。而血压水平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及死亡风险之间,因果关系密切[2]。近年研究证明,外治法是外施于体表或病变部位进行治疗的一种方法,治疗高血压疗效可靠,《理瀹骈文》中曾提到:“外治可与内治并行,而能补内治之不及。”本研究基于CiteSpace 软件,对该领域进行可视化分析,深入挖掘研究现状和热点趋势[3],直观展示研究动态,为今后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数据来源

主题词分别设置为“外治法”or“耳穴”or“针灸”or“足浴”or“贴敷”and“高血压”,在中国知网、维普、万方数据库检索建库至2021 年11 月的文献。

1.2 数据筛选

文献纳入标准:①中国知网、维普、万方数据库公开发表;②研究对象为原发高血压;③治疗方法为中医外治。排除标准:①与高血压外治法相关度较低;②科普、会议文章,征稿,报纸文献等;③重复发表;④年份、作者、机构、关键词不全。

1.3 软件参数

时间分区:1993—2021 年,以年为单位。图谱修剪:选择pathfinder、Pruning sliced networks、Pruning the merged network,其余参数为默认。节点类型:分别选择作者、机构、关键词。

2 结果

2.1 年度发文量统计

共纳入文献504 篇,检索得到的第1 篇纳入文献为1993 年发表。绘制年度发文量折线图(图1)。分析文献发表情况,发文量总体呈上升趋势:1993—1999 年年均<3 篇,2000—2008 年发文量整体平稳增长,2009 年至2021 年发文量增长迅速,2020 年达峰值42 篇,2021 年因未全部纳入统计,因此暂时下降。

图1 高血压外治法年度发文量折线图

2.2 作者统计

统计纳入文献作者,生成作者共现图谱(图2),统计发文量前10 位的作者(表1)。其中发文量最高者为郭栋,共6 篇,图中字体大小反映发表文献数量差异,节点间连线表示合作关系。

表1 发文量前10 位作者

图2 作者共现图谱

2.3 机构统计

合并含义相同机构,将科室、学院、分部并入机构总称,如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和山东省中医院,生成机构共现图谱(图3),统计发文量前10 位的机构(表2)。其中发文量最多者为山东中医药大学,共37 篇。

表2 发文量前10 位机构

图3 机构共现图谱

2.4 关键词统计

2.4.1 关键词共现 合并相似关键词,如“穴位贴敷&穴位敷贴”“耳穴压豆&耳穴压籽”,生成关键词共现图谱(图4)。统计中介中心性前10 位(表3)。其中中介中心性前3 位为穴位贴敷、耳穴压豆、中药足浴,以关键词为节点,节点大提示词频高,连线粗提示共现关系紧密。

表3 关键词中介中心性前10 位

图4 关键词共现图谱

2.4.2 关键词聚类 将关键词共现图谱进行相似归类,得到聚类图谱。聚类规模与编号大小呈负相关,统计聚类规模前10 位(表4),并生成聚类图谱(图5)。其中聚类模块值=0.7995,Q 值>0.3 提示网络社团结构显著,聚类平均轮廓值=0.9450,S 值>0.5 提示聚类结果合理。

图5 关键词聚类图谱

表4 关键词聚类

2.4.3 关键词时间线图谱及突现词 基于关键词聚类结果,按时间顺序将关键词分布显示得到时间线图谱(图6);探测时间段内出现的前15 位高频关键词,生成突现词(图7)。

图6 时间线图谱

图7 关键词突现

3 讨论

本研究以1993—2021 年11 月中国知网、维普、万方数据库收录的高血压中医外治领域504 篇文献为研究对象,分析发文量:该领域处于发展快速期,这与外治法不良反应少、临床起效快[4]等优势有关。

分析作者共现图谱:仅有少部分学者形成稳定团队,以郭栋、魏思宁为首的团队主要研究穴位贴敷、艾灸、耳穴压豆治疗高血压的效果观察[5-6]。以邱定荣、陈笑银为首团队,主要研究邓铁涛浴足方治疗高血压的效果观察[7-8];以黄琛、钱海凌为首团队主要研究自拟足浴方辅助治疗高血压[9]。

分析机构共现图谱:机构间合作较少;中医药大学及附院是研究的中坚力量;研究阵地集中于经济发达地区,地域发展不均衡。

分析关键词共现和聚类图谱:目前高血压中医外治领域热点涉及以下几个方面,包括①高频外治方法。穴位贴敷、耳穴压豆、中药足浴等。其中穴位贴敷常取穴位为涌泉、神阙,常用药物,如吴茱萸、怀牛膝[10];耳穴压豆常取神门、皮质下[11];中药足浴常用内服剂化裁的自拟方,常用药物为怀牛膝、夏枯草等[12]。②常见症状及危险因素。眩晕、肥胖、血脂为聚类前3 位。眩晕是高血压主症之一[13],研究发现[14]吴茱萸贴敷涌泉穴、耳穴按压对缓解高血压眩晕症状疗效显著;血脂异常、肥胖是高血压的重要诱因[15]。③中医体质。痰湿质和气虚质为最易患高血压体质,其中痰湿质常用外治方法为太冲、曲池穴针刺或埋线[16]。④重点人群。老年人,围绝经期妇女。半数>60 岁的老年人患高血压病[17],并具有收缩压增高明显、压差大、靶器官损害等特点[18]。研究发现[19]天麻、钩藤、吴茱萸等药物贴敷神阙、内关、涌泉等穴,可有效降低老年人血压水平,缓解临床症状;围绝经期女性受内分泌影响,发病率为绝经前的2 倍[20]。研究发现[21],针刺五脏背俞穴对围绝经期高血压患者不但有降压、改善临床症状等作用,还有调节情志状态、缓解焦虑的作用。⑤重点证型。高频证型为痰湿壅盛证,研究发现[22-23],用半夏、白术、天麻等药贴敷丰隆、曲池,刮痧督脉、膀胱经,艾灸丰隆、足三里等均对高血压痰湿壅盛证有显著疗效。聚类间联系紧密,临床上治疗高血压多联合疗法,如常规降压西药、中药汤剂联合外治法或多种外治法联用[24]。

分析时间线图谱及关键词突现:1993—2009 年主要关注常用药物如夏枯草、吴茱萸、怀牛膝,其中夏枯草突现最早持续最久,是中药足浴、穴位贴敷中最常用药物[25];2007—2017 年主要关注:①穴位如神阙、涌泉。②治疗方法如中药熏洗、穴位埋线、刺络放血、耳穴压豆等,但突现时间均较短,说明缺乏持续深入研究。2019—2021 年关注热点为针刺、艾灸、刮痧等方法的应用。提示对治疗方法研究贯穿发展历程,仍是未来的关注热点。

综上建议:①各学者机构多沟通交流,拓展研究的广度和深度。②加强基础研究,尤其是作用机制方面,为指导临床形成理论基础。③开展大样本量临床试验,为高血压治疗提供更具中医特色的诊疗方案和疗效评价标准。④基于异病同治理论加强外治法的特异性研究,提供更高效诊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