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视域下美丽乡村村域规划设计研究
——以河北省馆陶县为例

2022-08-24 07:52
城市建筑空间 2022年7期
关键词:村庄规划

薛 磊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城乡规划院,北京 100013)

0 引言

本次规划范围为河北省邯郸馆陶县某村庄(以下简称“某村”),村内生产以农业主导型经济为主,外出务工人员较多,村庄发展有待进一步提高。某村产业发展、社会公共服务设施等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提升。规划将对某村村域内中心村和自然村作合理的村庄布点,配套完善专项基础服务设施,引导产业联动发展。

1 村域概况

1.1 村域基础现状

某村村域用地以村庄建设、农林用地为主,用地类型包括村庄建设用地、农林用地、水域、对外交通设施用地,村域范围内的主次道路与连接各自然村的道路共同组成村域交通骨架。村内公共服务设施总体比较齐全,部分设施与镇区共享,村部、文化站、图书室、小学、健身活动场地、卫生室、农贸店、超市等结合村口集中布置;村内基础设施比较完善,通水通电;现状雨水污水通过沟渠的方法排入周边池塘和农田。卫生室、小学等公共服务设施需要依托周边村庄满足使用需求。此外,村庄部分供水主要来自自来水厂,仍有部分农户使用井水。村域内部沿路边设置雨水盖板涵,现状盖板堵塞严重。村域内用电基本来自馆陶县电厂,线路为110kV架空电力线。有线电视已经实现村村通,电话、宽带实现全覆盖。

1.2 村域产业现状

某村现状耕地面积约4 500hm2,以传统种植业为主,包括稻谷、麦子、豆类、玉米、棉花等。现状产业特色不明显,优质经济性作物缺乏。现状大部分土地已经流转,现代规模化种植已初步形成。一产与三产关联不强,没有与镇区相互结合发展周边旅游产品。依据现状调研分析,某村农民收入的主要方式为种植业和外出务工,年人均收入8 000元左右。

某村交通便利,区域位置靠近镇区;村庄产业集中,种植有大片同类农作物,适合规模化、机械化生产;周边旅游资源丰富。村庄处于休闲农业游憩带,大片麦田、稻子等集中种植的农作物在不同季节展现出不同的田园风光。但农民思想保守,自主创业难度大。田园景观缺少系统的整理和梳理,没有形成规模。

1.3 村域自然资源

某村物产丰富,地理区位优越。有田:地上万亩圩地土肥水美、粮草丰茂,为鱼米之乡;有山:福泉生态山庄烟岚云岫,风光明媚,山地间是富饶的果林;有水:黄破湖芦苇葳蕤,烟雾朦胧,是绿色水产养殖的理想之地;矿产资源储量丰富,拥有地下铁、高岭土、紫砂、铜等资源;境内交通网络交错,合铜公路、合铜黄高速及合九铁路临境而过,顺黄泥河而下直达长江,来往十分方便。通过对某村综合现状的全面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1)该村民居建筑布局散乱、规模大小不一,且分布比较零散,存在建设用地浪费问题。

2)村民经济收入较低,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为外出务工或农耕种植;以传统农作物种植为主,产业结构单一。

3)过境道路以沥青路面为主,村庄之间联系道路基本为水泥路面,路况一般,交通有待提升。村庄内部道路存在少量碎石路、泥土路;现状公共服务设施虽然较为齐全,但部分配建设施、健身活动场地、污水处理设施等需规划完善。

2 规划理念

1)以人为本,公众参与 在规划审批前,应执行流程,召开居民大会、征求村民小组意见并进行公示。在规划编制过程中,应多方面、全方位地征求居民意见与建议;规划依法审批后,张榜公布的同时需要加大宣传力度。

2)城乡统筹,注重协调 依照“反映科学发展观、突显独具特色优越性、达到无缝拼接、加强空间监管”的要求,整体规划应在满足其上位规划的前提下与其他有关专项规划相衔接。

3)生态优先,宜居和谐 坚持持续发展、生态优先原则,大力改善生态环境,打造宜居、和谐的美丽村庄。

4)因地制宜,节约用地 合理用地、节约用地,各类基本建设应相对集聚,依据村子实际不搞大拆大建。灵活运用原有土地,新建、扩建工程及村民住宅建设尽可能不使用农用地和林地类。

5)传承文化,体现特色 要根据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发展水平和村子状况,重视、保护、充分利用乡间自然民俗文化,不损坏村子原有肌理,将乡间自然风光与居民日常生活相结合,体现当地特色。

6)统筹规划,分步实施 将本地社会经济发展趋势、居住环境综合治理和村庄环境整治提升有机结合,剖析村子建设的优势与劣势,确定规划实际总体目标与内容,并逐层贯彻落实,分期安排变施。

3 规划方案

该村发展以传统农业和种植业为基础,同时引入现代农业产业示范点,结合水产养殖、经济果林种植,将其打造为乡村旅游环线服务站。通过对某村现状基本情况调查研究和分析村庄整体风貌,可以把某村的建设模式定为“整治保护型”,将其打造成一个村容村貌更加靓丽、生态环境更加宜人、公共服务设施更加完善、产业蓬勃发展的新时代美丽乡村。

3.1 村庄布点规划

随着城镇化的推进,该村总人口数量有所下降,自然村的居民开始向中心村不断靠拢,中心村人口数量增多。村庄建成用地规模约为7.28hm2,重点整治村庄现状问题。

3.2 配建设施规划

根据美丽乡村建设标准配置基础设施。保证本次建设中刚性配置的公共服务设施项目,弹性配置项目可以分期进行。

1)道路交通规划 道路交通以改造提升现存道路、完善静态交通设施为主,从方便村民出行、生活和生产需求出发,村域内道路系统由主要道路、次要道路组成,在村域规划布局时,延续村域原有道路系统,并结合相应的规划产业和“一个中心村,六个自然村”的村域布局进行规划。对于公交站及停车场,保留中心村1处公交站牌,新增2处公交站点(见图1),方便村民出行。适度考虑部分占道停车,例如健身场地在不影响其功能的前提下,可以作为临时停车位置。各自然村的停车需求可以结合宅院分散布置。

图1 中心村和自然村公交站牌设置及路径

2)供排水规划 供水方面需按照河北省村庄编制最新标准,安全饮水普及率100%,村民人均日用水量标准不低于70L。在供水主管道两侧各1.5m的空间内,禁止堆填、挖坑挖土、碾压和修建永久性建筑物、构筑物,即禁止进行危害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活动。排水方面需完善雨污分流设施,雨水采用雨水管道,完善现有管道系统;污水经化粪池处理、污水管网收集后接至污水处理设施。中心村和自然村的污水处理率应达到100%。在村庄夏季主导风向的下风向、村庄水系下游安排污水处理设施,同时接近水体或农田灌溉区。新建农房和既有农房应同步配建无害化卫生厕所,推荐采用三格式化粪池进行改造。

3)电力电信规划 根据乡镇供电规划、配网接线方式及负荷分布、配电电压等级情况,合理规划变配电站在村域的地理位置。线路采用架空线方式。保障村庄中心村和自然村有线电视、广播网100%全覆盖。统一规划有线广播电视杆线与村庄通信杆线,同杆架设。有条件的地方提倡地埋敷设电力、电信等线路。

4)环境保护规划 村庄清洁工程包括生产与生活垃圾收集和处理、公厕布置、医疗废弃物收集等。设置合适的垃圾处理装置,生活垃圾收集和处理坚持“减量化、资源化”和“便民、实用”原则,10~15户设置1个,服务半径不超过70m,防止二次污染。每天的垃圾及时清理干净。依据入口规模合理布局公厕,中心村布置1处。此外,还应根据国家有关环境保护标准,严格控制各种污染源超标排放。近期,村域污水处理率达到50%,中心村污水处理率达到80%以上。加强土地资源保护,严禁乱砍乱伐行为。对村域内主要交通干线两侧,执行GB 3096-2008《声环境质量标准》,昼间 70dB、夜间 55dB。发展绿色、有机食品基地建设,控制使用农药、化肥,严格控制开采地下水。对新建、扩建和技术改造的开发建设项目,污染排放必须满足有关标准。推行清洁生产、清洁工艺、清洁能源等,实现绿色发展。

5)防灾减灾规划 对于抗震设计,规划中所有新建建筑以及构筑物必须严格按照国家《房屋建筑工程抗震设防管理规定》要求设计、建设;地震烈度按照6度标准设防。对于消防设计,应该遵守现行国家标准和农村建筑防火的相关规定,村庄干道、乡道为消防通道;当管架、栈桥等障碍物跨越道路时,净高不应小于4m;中心村消防水源为村内水塘;灭火器、消防斧、消防钩、消防安全绳等消防器材需要配置于卫生室等公共服务中心内;村庄应制定防火安全制度,建立消防安全组织,定时进行消防安全检查,开展消防宣传教育,提高村民消防安全意识,提升农村抗御火灾能力。对于防洪设计,以“10年一遇”为防洪标准;排涝结合当地调蓄、排水条件,以24h暴雨地面不积水为标准。

3.3 产业发展规划

培育“一村一品”,依托村庄现代种植业及旅游资源培育特色。推进构建现代精品农业示范村建设,依托现有农业规模化,引进技术、特色发展,将某村打造成河北省乡村旅游服务站。以中心村为核心,将其作为特色田园游的吸引点,逐步完善旅游服务设施,提升乡村旅游品质,打造中心村特色旅游服务区。

4 结语

美丽乡村规划必须贯彻上述规划原则,统领全局村域规划。在村庄布点规划方面,村民居住核心发展区是村庄的主体部分,居住发展区是乡村的重要骨架肌理,通过合理分区,形成人口相对集中的居住区。在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规划方面,以中心城综合配套网为支撑,建立医疗、商业、教育、休闲等配套产业,构成公共配套脉络。在产业布局规划方面,促进一、二、三产业联动互融,通过各个产业的彼此融合,发展度假旅游、农耕体验、农副产品生产等,从而建立开发、生产、包装、销售的可循环发展模式,将传统单一的农业和农产品加工发展为现代休闲产业。

在美丽乡村建设中,要将村庄规划结果惠及落实到每个村民,切勿走城市路线,要维持原生态的乡土特色,用特色发展产业,用产业带动发展,真正让农村面貌焕然一新。

猜你喜欢
村庄规划
“城中村”改造与规划的思考
香格里拉村庄
村庄,你好
规划·样本
规划引领把握未来
China’s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evolution
村庄在哪里
激活村庄内部治理资源
村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