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儿童健康服务业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建议

2022-08-23 13:50:24李娱佳
科技和产业 2022年8期
关键词:医疗卫生服务业儿童

庄 琦, 李娱佳

(1.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 政府管理学院, 北京 102488; 2.西北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 西安 710127)

2016年 10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要以“普及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完善健康保障、建设健康环境、发展健康产业为重点”,到“2030年中国健康服务业总规模达到 16 万亿元”[1]。自2016年国家实行全面二孩政策以来,中国的人口出生率迎来小高峰,2016年中国全年出生人口达到1 786万人,其中二孩及以上占比超45%[2]; 2019年中国全国出生人口达到1 465万人,其中二孩占比57%[3]。随着消费升级、“三孩”政策红利的释放,儿童作为重点及特殊人群,其健康服务业的发展应得到足够的重视。

在健康中国战略指引下,儿童健康服务业发展迅猛,产业细分市场初步形成,产业规模日益壮大,产业集聚效应逐步显现,但也面临着产业发展不平衡、资源配置不合理、经济社会效益不显著等问题,仍需大力扶持,走向高质量发展之路。

1 儿童健康服务业内涵

健康服务业(healthcare industry)是以维护和促进健康为宗旨、以全方位全生命周期为目标、以医学知识与技术为基础,向人民群众提供所有与健康相关的产业链和产业体系。按照《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健康服务业主要包括4个部分,即医疗服务、健康管理与促进、健康保险以及相关支撑产业。

具体到儿童健康服务业,它是以儿童为具体服务对象,以促进和维持儿童健康为发展使命的产业体系,是健康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儿童健康服务业以消费性儿童健康服务业为核心,以生产性儿童健康服务业为支撑,主要包括四大部分,分别是以提供儿童医疗卫生服务为主体的儿童医疗卫生服务业,以儿童基本医疗保障和儿童商业健康保险服务为主的儿童健康保险业,提供儿童健康体检、儿童健康教育、儿童心理健康咨询、儿童卫生保健等服务的儿童健康管理和促进业,儿童智慧健康服务等与其他产业融合而成的新兴儿童健康服务业及相关支撑产业。

2 中国儿童健康服务业指标体系与发展水平

近年来,中国儿童健康服务业快速发展,产业链逐渐完善,产业集群的市场规模发展迅速,卫生健康资源配置趋于合理。一是在儿童医药行业中,儿童医药及医疗器材批发主营业务收入呈逐年递增的趋势,行业发展前景表现出向好趋势;二是在儿童医疗行业中,政府对医疗行业的投入稳步增长,以医疗机构为主体、卫生服务中心和商业保健机构为补充的医疗及健康服务体系逐步成形;以妇幼保健为先导的医疗服务开拓了全人群、全周期的医疗及健康管理市场;三是在儿童健康产品行业中,内容单一与消费活跃并存,市场升级速度较快,未来仍有较大上升空间,但亟须行业规范和有序发展;四是在儿童健康体育行业中,内部结构清晰,发展势头良好;五是“互联网+儿童健康”服务模式涌现,未来发展将倾向多元化、市场化、社区化。

2.1 儿童健康服务业指标体系

按照国家统计局《健康产业统计分类2019》,本文将儿童健康服务业分为:儿童医疗卫生服务;儿童健康事务、儿童健康环境管理与科研技术服务;儿童健康人才教育与健康知识普及;儿童健康促进服务;儿童健康保障与金融服务;儿童智慧健康科技服务;儿童药品及其他健康产品流通服务;其他与儿童健康相关服务8项大类。包含22个中类和40个小类,见表1。

表1 儿童健康服务业指标体系

2.2 中国儿童健康服务业发展水平

在行业整体发展方面,儿童健康服务业处于服务内容持续扩展、产业链持续延长、服务水平持续提升的快速发展阶段,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

在儿童疾病治疗与康复护理服务方面,卫生健康人才建设成效显著,治疗与康复护理服务质量不断提升。2010—2018年,中国新生儿死亡率逐年递减,截至2018年,中国新生儿死亡率降低至4‰以下(图1)。到2025年,有需求的残疾儿童和持证残疾人接受基本康复服务的比例达85%以上[4]。但仍存在资源分配不均、服务效率待提高等问题。

图1 2010—2018年监测地区新生儿死亡率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在儿童公共卫生服务方面,卫生费用筹资结构和数量不断优化,甲乙类传染病得到有效控制。2010年,中国甲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率为人238.69/10万人,2011年这一数据达到近20年的峰值,为人241.44/10万。通过近些年的严格管控,2019年中国甲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率降至220人/10万[5]。此外,检验检疫和抽检流程严格规范,也持续保障了消费环境的健康和安全。在“毒奶粉”“地沟油”等影响恶劣的商品不合格案件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后,特别是对儿童健康产生极大威胁后,中国逐年加大了对市场流通产品的监管力度,为消费者营造放心的消费环境,同时也尽量遏制不合格产品流入市场。2008—2018年中国国家监督抽查情况见表2。

表2 中国国家监督抽查情况(2008—2018年)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科学技术”栏目。

在儿童健康管理与促进服务方面,主要包括环境治理、儿科人才培养、儿童健康知识教育等。其中,环境治理投入最高,但水平仍较低;国民健康监控与管理主要通过儿童健康体检、儿童健康管理等进行。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逐年提升,儿童保健工作开展顺利。儿童系统管理是国家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对基层儿童建立访视、体检、健康检测、常见病防治等进行健康管理的制度。进行儿童健康管理,有利于保护儿童健康、提高人口素质。2009年,中国儿童系统管理率为77.2%,2019年达到91.9%(图2),覆盖到了大多数3岁以下儿童。

图2 中国3岁以下儿童健康管理率(2009—2019年)数据来源:《中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公报》“妇幼卫生”栏目。

在儿童健康保险与保障服务方面,目前已形成儿童基本医疗保障与商业健康险互补的保障体系,针对儿童的健康保险发展速度较快。儿童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城乡医疗救助制度,截至2020年底,全口径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13.6亿人,参保覆盖面稳定在95%以上,其中。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数10.17亿人[6]。

在其他与儿童健康相关的服务方面,以医药制造为代表的儿童健康产品流通业比较活跃,健康相关服务有法可依。2019年12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正式通过,自2020年6月1日起施行,中国基本医疗卫生健康事业走上了有法可依的发展道路。

儿童医疗卫生服务业占儿童健康服务业比重最大,它作为儿童健康服务业的主要支柱,既贡献了大部分的经济产出,同时也消耗了大部分的医疗卫生资源。对儿童医疗卫生服务而言,关系最紧密的是儿童健康保险与保障服务以及其他与儿童健康相关服务;对儿童健康管理与促进服务而言,部门内部的沟通性最强。总体而言,中国儿童健康服务业显现出较强的内部资源流动特征,但内部结构与发展潜力尚需改善。

3 中国儿童健康服务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中国儿童健康服务业的发展优势明显:市场广阔,制度保障有力,技术不断进步,体系结构不断完善;但同时也应注意到其存在的深层次问题,如未就儿童这一特殊群体进行清晰的定位;内部产业发展不均衡成为内在短板,重治轻防影响其功能发挥;儿童健康服务业人才缺失,服务与管理的专业化有待加强等方面。

3.1 儿童健康服务业的定位理念与内涵不够清晰,法律法规不够完善

儿童作为重点和特殊人群,其健康服务业的发展有其特殊性,但目前无论从其定位理念还是内涵把握均不充分,未将此群体与其他群体分开,未从政策层面上对儿童健康服务业的目标定位、发展规律、资源动员方式、规制与引导策略方面进行清晰、统一的界定与认识。这将会深刻影响到儿童健康服务业相关政策的制定与实施,会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儿童健康服务业的发展。同时,儿童健康服务业的准入条件、行业技术规范等标准缺乏,相应的法律法规不够完善,不利于政府有效监管,不利于切实保障儿童健康权益。 税收、金融、保险等吸纳社会资本投资健康服务业的相关配套政策尚不健全,为社会资本投资和经营健康服务业带来障碍。

3.2 医疗卫生服务业占比过重,内部发展不均衡成为儿童健康服务业发展的内在短板

通过上述数据分析可看出,目前中国儿童健康服务业发展仍旧是以儿童医疗卫生服务为主,而其他健康管理与促进、儿童商业健康保险及其他支撑产业等服务还相当不成熟。这与中国的国情紧密相关,中国除医疗服务之外的健康服务业发展起步较晚,国民对健康管理的意识还处在塑造培养阶段,同时对商业健康保险的补充作用认识得不够充分,仍依赖政府主导的基本医疗保险所提供的医疗保险待遇[7]。

3.3 重治轻防影响儿童健康服务业功能发挥

现代医学认为,最佳的健康服务模式是疾病早期预防、早期诊断,在健康服务“防、治、康”3个阶段中,“防”应置于首位。尤其是儿童阶段就重视健康管理与健康促进,对提升整个国民的健康素质都是大有裨益的,但目前中国儿童健康服务的发展现状是重治轻防,从国民到医疗卫生机构,从市场行为到政策制度都偏向疾病风险发生后的解决。重治轻防会间接地增加健康风险和经济风险,增加了个人和社会的医疗成本,并从整体上影响儿童健康服务业其他板块的发展,阻碍其他板块功能的发挥。

3.4 儿童健康服务业人才缺失,服务与管理的专业化有待加强

儿童健康服务行业的每个板块、产业中均存在人才短缺的现象,从医疗卫生服务业中的全科儿科医生到健康促进与管理产业、健康保险产业及其他支撑产业中的儿童复合型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能型服务人才均十分匮乏。同时技术专业水平不足,管理方式单一、落后均严重影响到儿童健康服务业供给能力。信息建设滞后、数据平台不统一等因素亦直接影响到儿童健康服务递送质量,使得儿童健康服务数据很难实现共享,信息利用价值低,儿童健康服务重复,浪费医疗健康资源。

3.5 缺乏区域间合作,儿童健康服务产业链未达到协同发展的程度

目前儿童健康服务业区域发展不平衡,区域间未建立畅通的合作共享机制与合作平台,产业链发展不完善,缺乏国际合作。目前中国儿童健康服务业仍处于起步阶段,产业发展基础薄弱,没有成熟的产业链,儿童健康服务教育培训体系、科研创新体系、服务衔接体系尚未完善,在科学的健康评估能力、完整的网络支持平台、业务合作扶持等方面都还存在不足。包括政府、学术界、企业、医疗保险、居民和社会组织共同衔接的全社会医疗服务及健康服务产业链尚不完整。

4 促进中国儿童健康服务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促进医疗服务和健康服务业发展需要坚持政策支持、技术创新、社会合作的发展思路,借助相关政策红利和大数据、人工智能及物联网等技术的发展,推动产业集聚,提升医疗服务和健康服务业有效供给能力。

4.1 明晰儿童健康服务业的定位与理念,明确政府与各参与主体的责任,完善法律法规

儿童健康服务业在健康服务业中居于基础性、战略性的重要地位,不断完善与发展儿童健康服务业,是实现健康中国战略的基石。发展儿童健康服务业需以大健康观为指导,以儿童健康需求为中心,明确政府主导地位,以人性化服务、全生命周期、全链条衔接为方向,以生物技术、工程技术和信息技术三大关键性技术群为引领,打造儿童健康服务业,鼓励多元主体积极参与。为此,要积极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特别是相应的金融支持和税费优惠政策,以鼓励多元主体参与到儿童健康服务业中来。出台《健康服务业促进法》及相关配套法律法规,使中国医疗服务和健康服务业在利好政策下有序、规范发展。

4.2 充分发展儿童健康促进与管理产业、健康保险产业的发展,加大培育新兴支柱产业的力度

积极开拓儿童健康服务业发展新领域,对重点项目实施专项支持,加强政策、技术、资金、人才、平台和产业基地等各类资源耦合;改善医疗卫生设施和设备条件,实现儿童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以重大项目和政策倾斜建设“高增值、强辐射、广就业”的健康服务产业支柱体系。

4.3 重视预防的作用,在儿童健康服务业的每一个环节都渗入此理念,提升整体性功能

转变观念,将预防的理念渗入到儿童健康服务业中的每一个环节,特别是健康促进与管理产业,以此为契机,将各个产业有机联系在一起,提升整体性功能的发挥。大力发展儿童健康服务业需要加强统筹规划,整合空间资源,结合区域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搭建生命健康相关技术、产业信息化服务、中介服务、人才网络等公共服务平台,促进技术演变移动化、智能化、社会化,推动儿童健康产业重点项目的建设和产业环境的优化。

4.4 重视儿童健康服务业人才队伍培养

坚持“培养与培训相结合”“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的原则,多途径、多层次的培养专业人才队伍,开展职业认证,加大急需紧缺人才和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力度,着力解决儿童健康产业人才供需矛盾和分配不均衡等问题。加强儿科全科医生培养和制度建设,鼓励医师多点执业;均衡医疗资源,加速实现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良性互动发展,为促进健康产业发展提供第一资源和动力。

4.5 打破区域间壁垒,畅通儿童健康服务业内循环与外循环体系

加快医疗健康产业薄弱领域建设,通过科学规划,推进产业布点、连线、扩面,补齐产业链条短板,完善产业体系。推进区域合作、打通市场壁垒,实现国内全域范围内产业、资金、技术、人才合理流动、协调发展,培育国内医疗健康服务业内循环市场与外循环体系。

猜你喜欢
医疗卫生服务业儿童
中国服务业开新局
经济(2022年10期)2022-10-12 05:28:26
为了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
人大建设(2018年12期)2018-03-21 06:00:30
服务业:从一二三到三二一
商周刊(2017年6期)2017-08-22 03:42:43
留守儿童
杂文选刊(2016年7期)2016-08-02 08:39:56
六一儿童
京津冀医疗卫生合作之路
中国卫生(2015年4期)2015-11-08 11:15:54
京津冀医疗卫生大联合
中国卫生(2015年4期)2015-11-08 11:15:52
中介服务业
江苏年鉴(2014年0期)2014-03-11 17:09:35
服务业集聚区
江苏年鉴(2014年0期)2014-03-11 17:09:35
内蒙古:建立首个省级“医疗卫生云”
中国卫生(2014年1期)2014-01-22 22:4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