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雅慧 缪 强
(1.杭州市余杭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站,杭州 311100;2.杭州市富阳区农技推广中心,杭州 311400)
三叶青学名三叶崖爬藤(Tetrastigmahemsleya-numDielsetGilg),是被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原始花被亚纲鼠李目葡萄科崖爬藤属多年生蔓生植物。又名:金线吊葫芦、蛇附子、石老鼠、石猴子、搜夹风、三叶扁藤、丝线吊金钟、金线吊马铃薯等[1-2],主要分布在我国浙江、湖南、江西、福建、广西、湖北、四川、广东、贵州等长江以南地区,生长于蔽荫度较高的阴湿山坡、山沟或溪谷旁林下,阳光直射处偶有生长但生长不良。三叶青是我国特有植物,全株均可入药,尤以块根药效最佳,是用途广泛的珍稀名贵中药材。据《本草纲目》记载,三叶青性味苦、辛、凉,具有清热凉血、活血祛风等功效;现代药理学研究发现,三叶青含黄酮类、酚酸类、三萜类、甾类、二苯乙烯类、多糖类和多酚类等生理活性物质,具有抗癌抗肿瘤[3-4]、抗炎、镇痛与解热[5]、保肝[6-7]等作用,且毒副作用小,是西药无法代替的“植物抗生素”。近年来,随着三叶青抗肿瘤等药用价值的不断开发,对三叶青野生资源的过度挖掘使之濒临灭绝,无法满足市场需求。2011年入选“浙江省首批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名录”,2018年入选“新浙八味”[8]。
文献计量学是以文献体系和文献计量特征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学、统计学等的计量方法,评价及预测科学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的交叉学科。文献计量评价通过分析研究某一领域科学文献产出的数量和质量,可对该领域的发展现状和水平做出客观评价[9],有助于研究者了解该领域发展现状、相关科研机构的科研能力、学科优势等,为相关领域研究人员更好地掌握研究动态与热点提供一定参考。笔者以中国知网文献数据库(http://www.cnki.net/)为数据源,检索自中国知网数据库建库以来至2020年12月收录的有关三叶青的研究文献,应用文献计量学分析方法,对检索结果从年度分布、研究机构、学科分类、期刊来源等方面系统地进行分析,旨在跟踪三叶青研究动态,为相关科研人员全面了解该领域发展情况提供参考。
信息来源于中国知网(学术期刊)数据库(含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检索范围包括自中国知网数据库建库以来库内收录的文献数据。
以主题、篇名、关键词为检索项,以三叶青为检索词,检索语句:“SU=三叶青 OR KY=三叶青 OR TI=三叶青”进行检索。利用中国知网的可视化分析工具,对检索到的三叶青相关论文按不同年份、不同研究机构、不同学科分类、不同期刊来源进行分类统计,使用Excel 2010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和图表制作。
检索限定时间为自中国知网数据库建库以来至2020年12月,获取有效文章570篇,其中包括期刊论文447篇、博硕论文57篇、会议论文13篇、其他论文6篇。1957年朱祖禄等[10]在《中级医刊》发表了第1篇三叶青相关的论文,1957-2002年间,1957年、1977年、1979年、1983年、1986年、1989年、1997年每年有1篇文献报道,1998、1999、2000年分别有2、4、2篇文献报道,其他年份报道为0。从2003年才开始每年均有三叶青相关文献报道,发文量整体趋势呈上升趋势,2005-2009年的年均发文量为12篇,2010-2014年的年均发文量为27篇,2015-2020年的年均发文量为59篇,特别是2018年发表的相关文献达到最大值72篇,可见研究人员对三叶青的关注不断上升,详见图1。
对570篇论文的发文机构进行分析,研究机构主要集中在高校和研究所,其中,发现发表论文数量最多的机构是浙江中医药大学共发表了48篇,其次依次是浙江医药高等专科学校(46篇)、福建中医药大学(34篇)、浙江省中医药研究院(28篇)、浙江大学(19篇)、浙江省丽水市农业科学院(18篇)、浙江省立同德医院(17篇)、浙江农林大学(15篇)、吉首大学(13篇)、福建农林大学(12篇)。从表1可知,发表论文数量前10家研究机构共发表文献250篇,占全部文献量的43.85%;前10家研究机构中7家位于浙江省,2家位于福建省,1家位于湖南省,这些省份也是三叶青的主要分布区,对三叶青的药效、化学成分等研究较早有关。
对发表文献涉及的相关学科进行统计,发表文献前10名的领域分别为中药学、农作物、中医学、农业经济、化学、肿瘤学、林业、有机化工、生物学、园艺,从图2中可知,在研究领域中,中药学领域的文献数量最高,达270篇,其次为农作物领域,为162篇,这两个领域发表文献数量占到了全部发表文献的75.79%,表明对三叶青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这两个领域,其他领域对三叶青的研究相对较少。
图1 2003-2020年三叶青相关文献的数量分布
表1 三叶青发文量排名前10位的机构地域分布和数量
图2 三叶青相关研究领域的文献量
三叶青研究相关论文引用频次排名前20的文献见表2所示,排名前20的文献发表于1989-2015年之间,总参考数为127,总被引数为1 338,总下载数为19 387,篇均参考数为6.35,篇均被引数为66.9,篇均下载数为969.35,下载被引比为0.07。这20篇引用频次高的文献绝大多数主题为中药学,其次为肿瘤学、化学,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三叶青的药理药效、抗癌抗病毒机制研究、化学成分测定等。
表2 引用频次较高的三叶青相关论文
我们第1篇关于三叶青的文献《用中药“三叶青”治疗麻疹并发肺炎的临床观察》于1957年发表在《中级医刊》上,这是研究者对该领域探讨的起点。1957年至2020年12月,在中国知网(CNKI)上检索到三叶青相关文献570篇,其中包括期刊论文447篇、博硕论文57篇、会议论文13篇、其他论文6篇。通过文献统计分析,从发表年度分布来看,我国对三叶青的研究从2003年开始持续发展,从2005-2009年的年均发文量12篇,大幅增加至2015-2020年的年均发文量59篇,特别是2018年发表的相关文献达到最大值72篇。从文献发表量和研究机构来看,我国三叶青研究的主要贡献机构来源于高校和研究所,其中,中医药院校、农业科学院的贡献更为突出,浙江省、福建省、湖南省等三叶青主要分布区的机构发表文献数量较多。从发表文献涉及的相关学科及引用频次分析数据来看,现在三叶青研究的主要领域集中在中药学、农作物、中医学、农业经济、化学、肿瘤学等相关学科,引用频次高的文献绝大多数主题为中药学,其次为肿瘤学、化学,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三叶青的药理药效、抗癌抗病毒机制研究、化学成分测定等,这为今后进一步进行三叶青中成药开发研究、活性成分提取鉴定等提供了良好的基础。虽有162篇文献所涉领域为农作物领域,但引用频次排名前20的文献未见该领域,可能是因为三叶青人工栽培起步较晚,研究还不够深入有关。
三叶青对生长环境的温度、湿度要求苛刻,且在自然条件下生长缓慢,对三叶青野生资源的过度挖掘使之濒临灭绝,野生三叶青无法满足现在迅速增长的市场需求;王志俊[11]、吉庆勇等[12]研究发现,人工栽培和野生三叶青均有增强免疫作用,人工种植三叶青总黄酮含量相当于或高于野生三叶青,两者含量没有显著差异。近年来,浙江省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紧紧围绕乡村振兴,大力发展以“一亩山万元钱”为目标的林下经济产业,林下仿野生种植三叶青不仅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林地资源,还可减少栽培管理人工成本,产出的药材品质也最接近野生三叶青,且产量较高[13]。在今后的研究中,除对三叶青药用价值进行进一步深入开发研究外,还应加强对三叶青优质种质资源选育、人工栽培标准化管理、林下栽培技术等方面的研究,为三叶青的综合开发利用提供理论、技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