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筹推进河南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的对策建议

2022-08-23 10:32
北方经济 2022年7期
关键词:高级化产业链河南省

陈 晨

产业基础高级化是基本产业基础(非熟练劳动力、土地、通用基础设施等)再提升和高级产业基础(“工业四基”、人力资本、创新资源、数字网络基础设施等)再培育的过程。产业链现代化则是运用科技和先进治理模式提升产业链整体竞争力的过程。产业基础高级化是产业链现代化的技术保障,直接决定产业链现代化水平的高低。产业链现代化是产业基础高级化的应用拓展,两者密不可分、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石。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既是河南全面融入新发展格局、扛稳中原更加出彩重任的基础和关键,也是落实河南省委工作会议、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的实现“两个确保”、实施优势再造战略的重要内容和必然要求。加快推进河南省产业基础向高端化、智能化、数字化、生态化转变,从而形成控制能力、创新能力、协同能力稳步增强的现代化产业链,对河南实现“两个确保”目标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河南省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建设的基础与优势

一是河南省工业基础雄厚。河南工业门类齐全,除其他采矿业外,41个工业大类占40个。工业总产值连续15年位居全国第五。河南的机械装备销往全球,深潜、探月、航天、高铁、天眼等国家重大工程都有河南贡献。

二是河南省产业结构持续优化。河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比重达到20%以上。建成装备、食品2个近万亿级产业集群,形成19个千亿级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建设国家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13个。中小企业数量增长到54.05万家,县域经济中非公经济占比超过95%。

三是河南省工业竞争能力持续提升。河南省通过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成功创建国家级农机装备创新中心,通过制定实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积极发展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提速换档培育新兴产业,加力加码推动数字赋能,持续壮大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四是开放合作持续加强。深化区域合作、部省合作、产学研合作、产融合作,成功举办中国(郑州)产业转移系列对接活动、豫沪产业合作对接活动、两岸智能装备制造郑州论坛,建立了京津豫、豫闽、豫粤定向合作机制。

二、河南省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的难点与制约

近年来,河南省优势产业基础保障能力不断增强,传统产业智能化、绿色化及企业技术改造取得明显成效,但仍然存在诸多难点和制约。

(一)基本产业基础优势提升难,对产业链现代化支撑力不足

一是劳动力增长乏力。自2017年以来,河南省第二产业就业人数持续下降,第二产业用工量所占比重降至30%以下,一方面,本土劳动力流失明显;另一方面,河南省劳动力外流由来已久,2020年省外输出达到1236万人。

二是工业用地资源紧张。河南省国土空间规划中耕地保有量与基本农田保护面积约占70.5%,扣除商住地、城市建设用地等,可用于工业开发的土地仅占3%。如漯河等一些地方因招商引资遗留问题导致较多工业用地闲置,进一步加剧了用地紧缺。

三是通用基础设施配套软实力提升慢。河南省依托“四条丝路”,在公、铁、机、网等硬件基础设施方面位居全国前列,但软实力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如航空货运配载存在短板,配载人员、安检设备不能很好地匹配货运量波动的吞吐需求。物流配套水平不高,大型物流企业数量不多,物流行业智慧度不高,交通覆盖率低,运输及保管成本较高。

(二)高级产业基础培育难,对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提升贡献不足

一是高端人力资本培育慢。一方面,高端人力资本存量少。具有引领作用的企业家数量不多,企业家整体素质不高,识变应变求变能力不足。研发人员数量较少,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另一方面,人才培育环境不优。河南省薪酬待遇、市场环境、配套福利等与一线城市和沿海地区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专技和研发人才引进难、留住难的问题较为突出,尤其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稀缺人才更是难以引入,不能满足产业链现代化发展的需求。如对产业基础高级化提升起关键作用的软件行业,省外大学毕业生不愿来豫,省内重点院校培养的软件专业学生约80%流向沿海发达地区。

二是产业数字化程度提升难。一方面,河南省用云量增长难。由于省级财政缺少专项补助、地市政策支持力度参差不齐、企业积极性不高、对上云后的数据安全普遍存在顾虑等原因,河南省用云水平和成效偏低,根据《2020年数字中国指数报告》,河南省用云量指数全国排名第15位且呈现下降趋势,城市用云量前20名中,仅郑州一市入围,且位列20名。另一方面,工业发展“重硬轻软”问题突出。河南省对工业企业发展中的研发设计软件、信息管理软件、生产控制软件等关注不足,工业互联网、物联网发展不充分,阻碍工业转型发展步伐。

三是“工业四基”短板补齐难。目前河南省在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先进基础工艺、关键基础材料、产业技术基础“工业四基”方面较为薄弱。首先,战略新兴产业中许多关键技术、关键零部件自给率低,受制于人。其次,基础配套发展滞后。智能终端配套企业基本处于产业链中低端,集成电路和显示器配套空白,计算机终端缺少核心技术,主要从事产品组装。河南省基础工艺整体水平相对较低,与高端制造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

(三)产业链水平不高、韧性不强,与产业链现代化的要求存在较大差距

一是产业层次不高、产品附加值低、绿色化水平低。河南省产业大多处于产业链前端和价值链低端,例如河南省手机产量较大,但设计、研发等高附加值环节都在域外,河南省多数企业位于加工、组装等价值链低端。同时,绿色化生产水平不高,仍有较大转型升级空间。

二是龙头企业的协同引领作用和产业带动能力不强。目前河南省链主企业不多,缺少能够批量带动相关配套企业供应生产的龙头企业。此外,行业内龙头企业与中小企业之间紧密度与联系度不足,缺乏分工协作。

三是许多工业开发区作用发挥不明显。开发区产业联动弱,尚未普遍形成优势产业集群。开发区内重“规上企业”、重生产环节的倾向性明显,对中小配套企业布局以及服务增值环节关注不足,从而导致开发区内部产业链条不完整,本地配套率低,存在以“堆”代“链”的现象。

三、统筹推进河南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的思路与对策

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结合,以产业规划为引领,以“工业四基”水平提升为重点,以产业链群发展为关键,以先进制造业集群建设为抓手,以提升支撑力、控制力、影响力为目标,统筹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发展,重点突破制度链、价值链、企业链、空间链、创新链、要素链中的难点与制约。

(一)强化制度链构建,以产业规划为引领,创新体制机制

一是聚焦重点产业、重点领域制定专项规划,提升统筹发展水平。制定河南省产业基础高级化与产业链现代化专项规划,组建专项行动领导小组。细化专项规划目标要求,转变大而全的工作思路,绘制产业链发展图谱,大力推行产业链链长制、产业联盟会长制、龙头企业产业链链主制“三制”结合模式,着重在具体点、线上谋划发力,有所为有所不为,避免四面突击。

二是明确政府权责,创新体制机制。以企业和企业家为主体,进一步深化权责清单制度改革,畅通企业监督、反馈渠道,建立面向企业的一流政务环境。转变并创新对企业支持的思路方法,将以往选择性、扶持性、倾斜性的支持方式转为功能性、公平性、普惠性的支持方式,为不同规模及不同性质的企业营造平等市场氛围,从而有效激发市场活力。

(二)提升产业链水平,以“工业四基”为重点,大力推动产业基础再造

一是在工业制造领域着力支持向处于产业链上游的核心基础零部件、关键基础材料等中间产品延伸。大力发展电子器件、模具、精密锻铸等基础零部件和尼龙新材料、新型铝合金、碳基新材料、特种金属材料、钨钼钛合金等关键基础材料,分阶段退出加工、组装等低端环节。加快推动先进基础工艺和基础技术的工程化、系统化和产业化,提升产业基础制造和协作配套能力。

二是聚焦新型基础设施,推动工业互联网、物联网建设。加快推动5G技术与产业融合,运用5G技术深度赋能产业转型;大力推进工业互联网建设,构建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培育“5G+工业互联网”应用生态,夯实工业领域“万物互联”基础设施;加快工业核心软件研发与引进,积极加入工业云和智能服务平台,实现科技与实体经济在行业间的跨界融合。

三是重点培育优势产业链条,提升产业链竞争力水平。聚焦河南优势产业,集中力量重点打造1-2条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链条,有效推动产业基础优势向产业链优势转变。

(三)打造空间链格局,以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为抓手,拓展产业链现代化空间载体

一是聚焦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培育,拓展产业链现代化空间载体。高质量推进“一县一省级开发区”建设,立足主体功能区、国土空间规划等,聚焦区域比较优势,打造区域性先进制造业集群。加快组织编写河南“十四五”时期培育国家级和省级先进制造业集群专项规划,明晰产业链现代化的时间线和路径图,统筹全省产业布局,形成区域互补、联动的产业发展格局。完善省市县协作培育机制,探索跨区域、跨层级企业联合培育模式,用足用好政策资源,形成企业培育合力。

二是充分发挥开发区空间载体作用。进一步加强省级层面规划引领,针对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三类开发区分类编制规划纲要,统筹谋划各级各类开发区主导产业布局。积极提升开发区产业能级,推动主导产业集群向智能化、绿色化、集约化、数字化方向发展。持续创新运营机制,推行“管委会+公司”管理模式,以制度改革提升开发区空间载体活力。

(四)推动创新链构建,以前瞻性基础研究为方向,多主体、高强度、全方位推动创新研发进程

一是以创新主体有效培育为导向,积极构建创新链。多元化培育创新主体,全方位推动创新研发进程。以企业研发机构为核心,以高校等科研院所为依托,以社会性研究院所为补充,多层次培育创新主体。其中应突出企业创新的主体地位,依靠龙头带动,协同攻关,实现从创新能力提升到成果有效转化再到共建创新创业平台的完整创新链条,进而有效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的深度融合。

二是强化规上企业创新地位,完善企业创新能力评价及激励体系。推进规上企业创新全覆盖,支持规上企业牵头组建产业研究院、创新联盟、创新联合体,带动“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围绕产业链中薄弱环节,集中力量攻关。探索建立规上企业尤其是产业链主导企业创新能力评价激励体系,不断激发创新创业的动力和活力。

三是以前瞻性基础研究为方向,进一步提升创新投入强度。在研发方向上,加强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同时重视前瞻性基础研究,优化科研布局,集中力量突破一批优势产业关键技术。在研发经费上,争取使研发经费支出规模、研发投入强度、科技经费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例三项指标进入全国前列。在研发方式上,应积极推动开放式创新,实现自主创新与开放合作协同互促,有效集聚国际国内资源要素,为合作创新提供基础与条件。

(五)打通要素链阻碍,统筹做好人才、土地保障,强化产业基础高级化与产业链现代化的要素支撑

一是创新高水平人才引育模式。一方面以柔性引进与过程管理为重点,创新高水平人才引育模式。积极推动国内外知名学府及研究院所分支机构落地河南;根据科研特点建立完善各阶段(前期、中期、后期)人才引进计划;精准引智,紧盯优势产业紧缺人才,开展针对头部企业、研发团队、领军人物等多层次人才的柔性引进措施。另一方面探索“双元”人才培养机制,优化专业技术人员培养模式。充分利用河南省高校数量与生源优势,调整相关专业设置与培养方案,积极推进应用型技术大学建设,通过校企联合培养,形成校企“双元”人才培养机制,推广“订单式”“实习式”人才培养与输出模式。

二是探索实施土地弹性租让模式。在土地出让方面,借鉴上海经验,试行“弹性年期出让”模式,根据产业政策和项目类别采取先租后让(项目落地3-5年内仅缴纳租金,项目正式投产后再完成出让交易),缓解土地供给成本较高的问题。同时,也可试行“差异化年期出让”模式,对出让土地时间进行弹性调整,进行分期出让或者20年以内中短期出让,根据企业发展情况及时出清或重新入驻,以解决土地供给不均衡和土地资源紧缺等问题。

猜你喜欢
高级化产业链河南省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关于推动机械工业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的指导意见
《关于推动机械工业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的指导意见》编制说明
城镇化对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影响研究
“饸饹面”形成产业链
产业链条“链” 着增收链条
中部地区产业结构高级化测度及效应分析
产业链春之奏鸣
骗保已成“地下产业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