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陈佳慧
戴上抗噪耳机,打开卧室音响,走进播放音乐的咖啡店,步入声声入耳的高雅剧院……忙碌而单调的现代生活里,音乐是离不开的调剂。音乐是诗,而诗可以把我们带向远方,也可以让我们安然处于当下。
苏州的街头巷尾内,有音乐,就有音乐人。他们是聆听者,也是传播者,是创作者,更是传递城市精神的最佳“DJ”。
“良辰美景,谁人轻轻唱;烟雨街巷,换了新衣裳……”七夕,苏州首支古风情歌《爱会》在全网多平台正式上线,与这个传统佳节十分般配。
龚哲浩的音乐里,总有江南苏州的影子
这首原创歌曲有着鲜明的“成双成对”风格,它既采用了男女对唱的形式,又是普通话搭配苏州话的“双语模式”,呈现出古今相接的时空穿越感。它的制作、作曲以及女声演绎来自苏州本土音乐人吴佳一,而歌曲中吴语唱词以及男声演唱,则来自苏州本土音乐人Hiro孙悟空。
Hiro孙悟空本名龚哲浩,作为一名年轻的独立音乐人,已经有着12年的创作经验。由于喜欢看漫画《七龙珠》,他用了Hiro孙悟空作为“艺名”。尽管名字很日漫,但翻开他在网易云、哔哩哔哩等平台上的“频道”,会发现“孙悟空”的创作风格是地道的“苏州风”。随意点开一首歌曲,就会感受到,声音柔和儒雅的龚哲浩很适合演唱苏州话的民谣与古风歌曲。更何况在音乐创作和演唱上,他还有着评弹科班出身的功底和优势。
机缘巧合,从评弹学校毕业的龚哲浩并没有成为一名专业演员。他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上海市青浦区的陈云纪念馆当讲解员,在讲解的同时进行一些评弹表演。彼时,他已经业余开启了歌曲创作之路。
一开始,龚哲浩会对一些具有热度的流行乐与古风歌曲进行翻唱。如一首苏州话版的《野狼disco》在视频平台上大受好评,弹幕直呼“地道苏州人,牛!”
而他的另一首苏州话歌曲《姑苏小食客》成了苏州美食的最好宣传曲:“笃笃笃,卖糖粥,三斤核桃四斤壳。姑苏小吃名堂多,味道香甜软酥糯。生煎馒头蟹壳黄,老虎脚爪绞连棒。千层饼,蛋面衣,大饼油条豆腐浆,葱油花卷葱油饼,经济实惠都欣赏。香菇菜包豆沙包,小笼馒头肉馒头……”《姑苏小食客》是一首地道的苏州童谣,由龚哲浩与一位身在新加坡的苏州网友一起进行了编曲及演唱。怀念着苏式生活的网友觉得龚哲浩的声音很适合唱这童谣,为他重新做了伴奏。
龚哲浩说,自己作为土生土长的苏州人,自小听着父母讲吴侬软语,年年随着季节不时不食。苏州这座江南水乡之城,是熟悉的,亲切的,也是永远让他有兴趣去“挖掘”的故乡。
这些年来,龚哲浩一直在不断尝试将苏州元素融入现代音乐的创作中。如另一首《知否知否》的翻唱,采用的就是一段苏州话一段普通话的方式。曲艺功底在此时发挥了作用,他发现评弹只能作为现代歌曲的点缀,但是苏州话可以全段运用。苏州话偏软,少些抑扬顿挫,那就在曲风上选择民谣和古风。苏州话韵脚少,押韵上有困难,有些苏州话发音非吴语区的人很难听懂,那就选择评弹里更偏向古时官话的“文读”。一路摸索,一路创作,逐渐形成了他特有的风格。
作品多了,龚哲浩也常常在现场演唱
龚哲浩上传于网络平台的作品
一首首苏州味道浓郁的歌曲,为听者带来了享受,也改变着龚哲浩的生活。作为独立音乐人,音乐创作被归类为忙碌工作后的生活。他白天的本职工作是新媒体策划,从策划的制定,到执行过程中与客户的沟通,内容繁琐,强度也大。创作,成了放松身心和抒发情绪的渠道。
也正因为如此,龚哲浩的创作态度轻松,从不给过程施加压力。一个安静的房间,一把木吉他,一台普通电脑,一个简易的防噪声麦克风,就是所有装备。有时,灵感涌现了,一个小时就能把歌词和曲调定下来。“我不喜欢琢磨,越琢磨感觉会越来越不好,写歌不能较劲。”他说。歌曲完成后,拿起吉他弹个小样,发给编曲的朋友,再将和弦说明一下,很快就能得到成品。专辑封面也是自己动手,选择好照片,附上文字,完成后就可以上传网易云等平台了。
至于原创音乐的收入如何?就拿网易云来说,龚哲浩的粉丝有一万多,平台每月分账30多元。对他来说,创作的收获远不在于收入。独立制作的苏州话歌曲,很受本地媒体和平台的欢迎。苏州电视台会时不时邀请他参加节目录制,纪录片《君到姑苏见》第二季街巷内容的歌曲也是由他原创的。有时,亲朋好友还会在轨道交通等媒体听到他的作品,然后第一时间通知他:“这个歌词,这个声音,一听就知道是你的歌。”此外,龚哲浩还会偶尔受邀在现场演唱作品。他不驻场,但因音乐认识了不少驻场歌手。有歌手唱他的苏州话歌曲,他也欣然同意。
只可惜,如今苏州话的音乐创作还是极少数,用方言演唱的本土乐队几乎没有。但龚哲浩有他乐观的地方:“我也只是摸索着往前走。我的参考基础是评弹,一定会有些局限性。但是如果后面有人想走这个类型呢?他听到了我的歌,就有了更向前一步的参考,说不定这个类型就能‘开枝散叶’了。”
如今的他,享受的是音乐创作带来的当下。正是因为音乐创作,让他通过歌曲比赛等活动接触到了新媒体的业内人士,促成他进入了这个行业。也正是因为创作音乐,在为客户订制短视频时,他能很快找到适合的音乐,提升产品的效率和质量。更有趣的是,有些客户会在沟通中一下子认出他的作品,双方的距离瞬间被拉近。
据了解,中山医院多学科的门诊诊疗形式由多学科特需门诊和整合门诊构成。开展多学科诊疗(MDT)门诊,根据患者病情为其选择最经济、最有效的检查手段以明确诊断,指导患者接受最适宜的个性化治疗方案,简化患者的就医流程,缩短患者从首诊到接受治疗的时间,避免了患者来回奔波和周折之苦。
关于创作,龚哲浩其实很佛系。“有时候再听到那歌,会想到那段时间的生活。跟收藏模型一样,看着模型,会想到读书时候的场景。如果不记录,有些人就忘了,平时也没有回忆的契机。”他说。创作是调剂生活的“良方”,而好的心态比什么都重要。在此,他的创作态度与曲风都再次与苏州人的精神性格契合在了一起,要懂得享受生活,享受随缘和安逸。
2017年,十全街出现了一家自带话题和流量的咖啡店,麻雀咖啡Sparrow Coffee,其简约中又彰显设计感的风格以及地道的咖啡,很快使其成为潮流年轻人的打卡地。
主理人华子将它命名为麻雀,或许是因为它只是普通的鸟,却自由自在,可以勇往直前地飞翔。
对于城市里的咖啡人群来说,在店里,与一杯咖啡搭配的,除了环境,还有画风相符的背景乐。无独有偶,音乐也是华子世界里的重要构成。
夏天的麻雀,快闪空间里传出潮流音乐
华子身上的“标签”很多,除了咖啡,还有骑行。大学时的暑假,华子就曾从山东骑车到苏州,之后,他常常骑着车欣赏沿途的风景,参加各类比赛。直到最近,他还时不时骑往东山和阳澄湖。一人一车的时间里,他会戴上运动款的智能音频眼镜,让自己也沉浸在音乐的世界里。
2018年,跟着音乐和黑胶圈内的朋友,华子也开始收藏黑胶唱片。他会听Jezz hiphop,也会听平克·弗洛伊德,更喜欢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经典,尽管收集的唱片不多,但有自己的门槛,比如作为设计师,他对唱片封面的要求颇高,能入眼了,才能入手。
孔子说“独乐乐不如众乐乐”。这句话直至21世纪依旧是真理。咖啡是分享风味与时光的城市公共空间,华子也想把好的音乐分享给大家。小小的咖啡馆内,摆放着复古的录音机和相关的专辑和杂志书籍。
华子会精心地挑选功放的音乐,他说,每天进店后,营业前要打开的除了咖啡机,还有音响。音乐,是咖啡店的重要部分;咖啡店,是都市里的音乐空间。
“音乐是很奇妙的东西,有时客人说这是他最喜欢的歌,于是无形中彼此就有了连接。”华子感受到的音乐的重要性,也开始对它进行新的拓展。
这个夏天,一档“音乐计划”的活动,由名为“大小电台”的播客策划而来。主播邀请了全国20家咖啡店,并根据他们各自的风格创作了一份咖啡馆歌单。在7月20日至31日期间,这20家咖啡店共同播放这份歌单,让咖啡师与客人们完成一次跨越空间的相遇。麻雀,就是其中的一家。在背景乐中,你会听到华子很酷地说了一句:“简单、平凡、自由,麻雀可怜孔雀的尾巴太多余。”
今年,麻雀也将隔壁开成了快闪空间。华子把家里的黑胶机器带过来,夜幕降临后,华灯初上时,时不时地在现场打碟,以随性自由的态度,将黑胶音乐带到咖啡店前的街头。
偶尔打碟的华子,以自由的态度享受着音乐
从初夏开始,十全街就呈上了一波又一波的潮流活动,麻雀门前的空地变成了人气爆满的市集。快闪空间成了品牌啤酒快闪店,而华子则把分享音乐的方式从打碟改成邀请驻场歌手现场表演,于是这些夜晚,少了几分燥热,多了几分都市的温柔。
其实,除了做咖啡和骑行,很少有人知道,华子还在默默写诗。他写苏州的生活,写自己的故乡。这些诗,并不都指远方。但即便很远又怎样,音乐能让人回到当下,音乐也使人没有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