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保民营经济政策落地是重中之重

2022-08-22 08:51陈九霖
中国经济周刊 2022年15期
关键词:市场主体落地民营企业

文|陈九霖

今年上半年,受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影响,我国经济持续承压。民营企业由于总体规模偏小、抗风险能力弱等先天不足,直面经济下行冲击,部分第三产业小微企业甚至濒临倒闭。为稳住市场主体,推动经济发展,国家各部门、各地方政府紧锣密鼓地出台纾困政策,为民营企业下“及时雨”、送“雪中炭”,支持民营企业挺得住、过难关、有奔头。

4月29日,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对受疫情严重冲击的行业、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实施了一揽子纾困帮扶政策。5月24日,国务院印发《扎实稳住经济的一揽子政策措施》,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执行。“一揽子政策措施”包括从财政政策、货币金融政策、稳投资促消费政策等六个方面的33项措施,为民营企业送去“及时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推出10多项减税降费政策;国资委、文旅部等部门出台了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房租减免、促进旅游业恢复发展等系列政策措施;人社部、国家发改委等扩大阶段性缓缴社会保险费政策实施范围,各地方政府也纷纷出台落实通知的一系列具体措施。

一揽子利好政策对提升民营企业发展元气,助推民营经济运行快速恢复,可谓对症下药。然而,一些民营企业却反映,很多政策“只听楼上响,未见下楼来”,不少政策红利没有落到实处,民营企业获得感不强。

从企业角度来看,当下存在着两个主要问题:其一,民营企业本就存在着融资难、融资贵的先天不足,而疫情的冲击进一步加剧民营企业的现金流吃紧,助企政策落地慢、落地难,则有可能错过民营企业的救助窗口期,导致一些民营企业不得不倒闭清算;其二,促进民企发展贵在树立其投资信心,如政策落实不力,致使民营企业所急所盼得不到解决,则会打击民营企业的投资与发展信心,也会影响政府的公信力。

从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来看,7月份,我国制造业PMI降至49%,综合PMI产出指数为52.5%,低于上月1.6个百分点,总体经济景气水平不高,国民经济恢复基础还不稳固,经济复苏动力不足。这或从一定程度上说明,一揽子助企政策发布以来,市场主体获得的实际纾困力度仍有不足,好政策尚未能收到预期的好成效。

人民视觉

关键在于,“一揽子助企政策”须走好从“纸面”到“地面”的“最后一公里”,疏通堵点和卡点。

政策红包落地转化为发展动力的堵点在哪儿?

“一打的政策纲领不如一个行动”。制定政策的目的就是要让政策落地,没有落地的政策等于无。

从实践看,政策没有落地的原因很多,从执行层面来讲包括:

退税办理流程多。今年实施了空前规模的1.5万亿元留抵退税,规模体量大、覆盖主体多、工作链条长、涉及部门广,这在具体执行过程中,也导致办理流程多、审核周期长,政策落实的工作量大。部分企业对退税政策不知晓、不理解、不会办,退税业务的办理效率低,税费支持政策从“纸上”到“账上”的落地见效慢。

房租减免政策全面落地难。推出租金减免政策本来是帮助服务业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缓解房屋租金压力的重要法宝。但在具体操作中,由于量多面广,实操起来存在难度。市场主体的情况各不相同,要做到“应免尽免、应免快免”绝非易事。一些民营企业房东自身存在困难,不能或不愿意为租户减免;国有企业在落实租金减免政策的过程中,也存在部分“二房东”在转租、分租环节中哄抬租金的情况,甚至有的国有房产为商户减免房租后又加倍收取,结果不仅抵消了疫情期间房租减免政策红利,还加重了租户负担。

民企发展信心低。尽管相关政策明确要提高资本市场融资效率,稳定和扩大民间投资,然而,当前经济运行中不稳定、不确定因素较多,市场主体的困难明显增加,面临着原材料成本上升、产业链供应链不畅、市场需求不足等诸多难题,部分市场主体,特别是民营企业和中小微企业信心不足,民间投资不愿投、不敢投、不知往哪儿投,乃至无资金、无项目投。

市场消费需求弱。助企纾困一揽子措施发布以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企业经营压力,但民营企业面临供需两侧承压、利润空间缩减的环境尚未得到实质改善,这也阻碍了一些利好民营企业的政策落地和民营经济的发展。从需求层面来看,社会不确定性加剧,居民储蓄意愿提升,消费需求增长乏力,导致中小微企业订单萎缩,反过来影响企业发展信心,遏制了投资需求。从供给层面来看,当前各类成本压力攀升,压缩了中小微企业利润空间,专业人才供需缺口制约了中小微企业的发展,而企业规模小、信用评级低、抵押物不足,进一步加剧了中小企业的融资困难。

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

千招万招,不抓落实就是虚招。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关键在于对症下药,做到标本兼治,以“真金白银+真心实意”推动政策红利落地。那如何才能打通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呢?笔者在对市场主体进行充分调研后建议如下:

1. 通过大数据以标准化流程主动退税

国家税务部门,通过金税四期等大数据管控,对各个企业的情况了如指掌。因此,建议国家税务部门考虑取消现行的退税返税的申请环节,通过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制定标准化、自动化退税返税流程,实施无纸化办理、简化退税返税流程、缩减退税返税时间,提升退税返税速度,以更现代化的措施和工具助力企业优享快享。

2. 打通中梗阻,推动租金减免高效落地

为进一步打通房租减免政策全面落地的中梗阻,建议国家有关部门成立专项监察小组,摸清国有房屋的租赁情况,建立免租减租服务工作台账,把握重点,细化措施,做到初筛和细查相结合。同时,建立线上申报平台,推动实现跨区国有资产数据资源共享,建立限时办结机制,实现业务办理透明公开便捷高效;探索运用数字技术手段来监管房租减免工作,避免可能出现的骗减、骗免行为,守好落实好租金减免政策的“安全阀”;通过给予3年房产税减免、低息贷款、装修补贴等政策优惠,支持和鼓励非国有房屋出租人对服务业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减免租金。

3. 满足新兴消费需求,扩大有效投资

下半年疫情防控态势趋好,居民出行量提升,是释放居民消费需求的良好时机。建议加大信贷支持力度,提供短期低息消费贷、出行贷、延长还款期限、调整还款计划等关怀政策,激发市场消费潜力。同时,建议建立居民消费需求预测一览表,加强政府、民企、金融行业市场信息互通,用好政策和资金要素,引导民营企业投入居民消费热点领域,扩大有效投资,满足新兴消费需求。比如,为满足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内在需求,鼓励民营企业参与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投资;针对教育、养老、医疗、娱乐、乡村振兴等民生领域,建议政府联合市场机构出资设立“创新母基金”,鼓励民营企业和科研院所联合办企,培育一批示范性强的“专精特新”民营企业,引导和扩大高品质服务消费供给,满足大众个性化、多样化的消费需求。

4. 营造良好营商环境,提振民企发展信心

信心比黄金更可贵。建议适时召开高规格的“全国民营经济发展大会”,通过一系列的稳政策、稳预期、稳地位等政策措施,进一步提高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的地位,打造稳定透明、公平竞争、激励创新的制度规则和营商环境;发挥重大项目牵引、政府与民营企业合作投资的撬动作用,吸引民间资本参与市政、交通、生态环境、社会事业等补短板领域建设;做好社会资本投融资合作对接工作,发挥向民间资本推介项目长效机制作用,加强项目融资保障。推动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健康发展,盘活存量资产、形成投资良性循环,规范推进政府社会资本合作。积极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坚持纾困解难、强化帮扶与支持创新升级,激发各类市场主体的发展活力。

风雨过后见彩虹,寒冬消散是春天。上半年的政策红利是谋篇布局,下半年的政策落地是执行落棋,只要抓实抓牢助企纾困政策措施,为广大企业减负赋能,把政策红利转化为发展实效,中国经济就大有希望。

猜你喜欢
市场主体落地民营企业
小微市场主体快速增长折射发展信心
我国市场主体总量超1亿户
2018上海民营企业100强
美联储加息终落地沪指冲高震荡走低
午后
2016上海民营企业100强排行榜
关于我国民营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现状与对策的思考
难忘落地大摆钟
2014上海民营企业10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