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贸区对安徽省对外贸易的影响

2022-08-20 05:03董海欣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22年18期
关键词:通关长三角安徽

□文/董海欣

(安徽大学 安徽·合肥)

[提要]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以下简称安徽自贸区)作为长三角三省一市中最后一个设立的自贸区,虽然成立时间较短,但对安徽省对外贸易的促进效果已初步显现。本文拟对自贸区的设立对安徽省对外贸易的影响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为促进安徽省对外贸易发展提出相应对策。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为应对区域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中的负面影响,中国自贸区战略应运而生。自2013年上海自贸试验区挂牌至今,我国自贸区七年间六度扩容,总数已增至21个,由沿海扩展到内陆,连点成线、连线成面,进入全面推进阶段。安徽自贸区,即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以下简称安徽自贸区),从2014申报设立自由贸易实验区到2020年9月24日正式挂牌成立,安徽自贸区的建立经历了近六年的准备。安徽自贸区主要涵盖合肥、芜湖、蚌埠三个片区,合肥片区重点发展高端制造、集成电路、人工智能、跨界电商等产业;芜湖片区重点发展智能网联汽车、智慧家电、航空、机器人、航运服务、跨境电商等六大产业;蚌埠片区重点发展硅基新材料、生物基新材料、新能源等产业,打造世界级硅基和生物基制造业中心、皖北地区科技创新和开发发展引领区。作为长三角地区最后一个设立的自贸区,安徽自贸区已经设立了一年有余,自贸区政策对安徽省对外贸易发展有哪些影响,自贸区政策能否促进安徽省对外贸易发展?对于上述问题,本文将通过对安徽省2020年1月~2021年8月的面板数据的研究,就安徽省自贸区的设立对安徽省对外贸易的影响进行分析,得出结果,并给予一定的建议,以期为后续的自贸区建设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文献综述

对于自贸区建设的研究分析,大多数学者都表示自贸区对于经济增长、对外贸易以及贸易结构优化有着积极作用。陈琪、刘卫(2014)先是以日本等自贸区为例,表明自贸区可能会对区域内产业集聚起到较大的助推作用,随后以服务业集聚理论与制度经济学为基础分析研究上海自贸区,表明上海自贸区对上海金融、航运、贸易以及中国社会经济存在巨大推动力。蒋荣干、刘荣茂(2015)以中国-瑞典自贸区为例,指出自贸区有助于强化双边贸易、促进产业升级、拓宽国际市场、创建良好投资环境。张幼文(2016)从扩大开放模式、外贸外资升级、发展推进方式等七个方面论述了自贸区对于建设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和实现改革开放发展新目标的战略意义,指出自贸区在促进开放模式转型、推进贸易投资便利化、推进市场系统化建设、提高创新能力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叶恒毅(2018)等学者对上海及多个自贸区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自贸区有助于扩大对外贸易规模、促进进出口贸易发展、优化对外贸易结构、促进物流发展。孟静(2018)在提出了安徽省自贸区建设的可行性后,从区域发展、政策力度等四个方面指出了安徽省自贸区建设所面临的问题。杨莲娜(2021)指出应当持续推进长三角国际贸易与安徽省自贸区深度合作,实现协同发展。白仲林、孙艳华、未哲(2020)使用广义合成控制法对自贸区设立政策的区域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升级效应进行了实证检验,表明自贸区能够显著促进域内经济增长以及产业结构升级,但政策效应存在区域差异性。

以上学者均表明了自贸区对于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升级、优化贸易结构等具有积极作用。对于安徽省对外贸易发展研究的文献综述,多数学者表明安徽省对外贸易在逐步发展,并且不断优化贸易结构。李颖(2007)运用国际市场占有率、贸易竞争指数、出口商品结构转换率三个指标对安徽省外贸出口竞争力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表明安徽省出口科技水平较低,产业结构不合理,加工贸易发展滞后。杨红益(2008)构建了安徽省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回归模型和模糊评价模型,发现安徽省的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能力属中等水平。对于安徽省的对外贸易,两位学者都指出了其中的不足。李颖认为安徽省应当加大引资力度,加大科技投入,促进加工贸易升级转型以提升安徽省出口竞争力。杨红益则提出安徽省对外贸易的进一步发展应当优化贸易商品结构,提高产品质量,拓展贸易空间,尽早实现出口市场多元化,以及积极扩大进口,促进贸易平衡发展。从安徽省的对外贸易商品结构的变化方面来看,张丽琼(2013)指出安徽省已经向资本技术密集型方向进行转变,但是优化幅度较小,出口仍然集中在初级产品与劳动密集型产品;刘成莹(2015)指出,虽然安徽省对外贸易规模在不断提升,但是安徽省对外贸易发展水平还很低,经济外向度远低于全国水平,开放型经济发展缓慢,对外贸易结构依然不合理,且对外贸易依存度低;金丹妮(2017)等学者指出安徽省应该抓住在“一带一路”沿线的区位优势、政策优势、资源优势,优化对外贸易结构,促进加工贸易发展。综合上述学者所言,虽然安徽省对外贸易依然存在加工贸易发展水平落后、对外贸易与投资水平较低、开放能力不足等问题,但自贸区可以优化贸易结构,推进贸易便利化,对于对外贸易有显著正影响。

二、自贸区的设立对安徽省对外贸易的影响

(一)促进对外贸易增长。近年来,随着改革创新的不断深入,虽然新冠肺炎疫情以及海洋运输费用的提高对于安徽省的对外贸易有一定的负面影响,但是安徽省的对外贸易总量总体上呈现上升趋势,如图1、图2所示。据合肥海关统计,2020年上半年进出口总额达2,429亿元,2020年下半年进出口总额达2,977.4亿元,增长19.2%。虽然受疫情影响,安徽省的月度外贸值呈震荡上升态势,但是从图1中可以看出,安徽省2020年下半年对外贸易均值明显高于上半年。根据安徽省统计局的统计,2020年9月安徽省进出口总额达71.4亿美元,2020年12月进出口总额达76.0亿美元,同比增长6.4%。2021年安徽省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达6,920.2亿元,比2020年增长26.9%。由此可见,安徽自贸区的设立对于安徽省的对外贸易增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图1、图2)

图1 2020年安徽省进出口额变化趋势图

图2 2021年安徽省进出口额变化趋势图

(二)推进贸易便利化。第一,长三角特殊货物检查一体化。合肥海关连同上海海关率先启动长三角特殊货物检查作业一体化改革,将原布控在口岸实施的查验作业改为实施跨直属海关的口岸和目的地分段、分类检查作业。合肥片区内专人专线主动对接企业,掌握特殊货物申报相关情况,提前清除高精密设备、原材料等特殊货物通关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堵点”,确保相关进口货物即报即查,尽快投入产线。每票货物平均节省通关时间5天,节约仓储费用4万元,有力支持了安徽集成电路、新型显示、人工智能等产业发展。第二,创新“跨境电商+中欧班列+定制包机”出口模式。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电商平台在欧洲用户群中的使用度大幅提升,中欧班列也成为了进出口货物运输最稳定的国际通道。2021年,合肥中欧班列累计开行668列,列数同比增长17.61%,服务范围也进一步扩大,现已基本覆盖欧洲全境,通达67个城市站点。合肥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将跨境电商9610与中欧班列相结合,运载跨境电商包裹前往欧洲,最快15天,消费者即可拿到商品,同时与跨境电商平台合作,货物通关效率也大大提升。第三,在合肥经开区综保区推行进出卡口“无感通关”。“无感通关”,即车辆在进出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卡口时提前申报,后台自动对比、自动抬杆、自动放行,最大限度减少人工干预,提高通关效率的通关方式。“无感通关”大幅减少了车辆和司机在场站停留等待的时间,缩短了交货时间,提升了车辆通关效率。据统计,无感通关卡口试运行1个月以来,重车通关平均用时由58.8分钟缩短至5.7分钟,空车通关平均用时由17.4分钟缩短至1.3分钟,效率提升非常明显。

(三)促进贸易方式转型,优化贸易结构。加工贸易是一种处于市场制造环节底端的贸易方式,通过生产加工将中间产品变成高新技术产品获得加工利润。这种通过简单劳务获得相较于最终产品微薄加工费的贸易方式,不仅不利于经济增长,还阻碍经济结构的优化和调整。如图3所示,安徽省的一般贸易出口额一直大于加工贸易出口额,在安徽省自贸区设立后,一般贸易出口额在总出口额的占比也越来越大,由2020年8月的74.8%提高到了2021年8月的78.1%;加工贸易出口额占比由2020年8月的21.8%下降到2021年8月的16.5%,贸易结构得到了优化。虽然加工贸易在初期的技术外溢会促进加工方技术进步以及有利于引进外资,但是由于人力资源等成本的不断提高,加工贸易反而会阻碍经济结构的调整与优化。(图3,资料来源于安徽省统计局)

图3 安徽省加工贸易与一般贸易出口额对比图

三、安徽自贸区的设立带来积极影响因素

(一)政策支持。作为国家创新发展新高地的自贸区,为了推动贸易高质量发展,加快科学技术创新,优化产业升级,推进制度创新,国务院及安徽省政府颁布了一系列政策支持推进安徽自贸区发展。安徽自贸区被赋予了更大改革自主权,深入开展差别化探索。在2021年4月21日颁布的《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实施省级经济社会管理事项清单(第一批)》中,省政府赋予安徽自贸区核准三亿美元以下的外资项目、5,000万元人民币以下内资项目免税确认,创业投资企业备案片区可直报省发展改革委,设站评审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等89项省级经济社会管理事项一定的自治权,有利于安徽自贸区积极引进外资,促进安徽省对外贸易发展,促进贸易便利化,以及引进培养高科技人才和技术性人才。在89项省级经济社会管理事项自治的基础上,安徽自贸区建立自贸试验区特别清单,坚持“赋权增服提效”一体推进,专门服务保障自贸试验区建设。目前,已建立包括权力事项、公共服务事项和中介服务便利化事项3类共212项的特别清单,3个片区全部承接实施。同时,安徽自贸区根据建设发展的实际需要,建立动态调整机制,适时拓展完善清单事项,不断深化安徽自贸区特别清单建设。

(二)优化营商环境。安徽自贸区设立后,在行政管理、规章制度、金融投资等方面不断创新改革,推进贸易投资便利,完善金融服务,自贸区内营商环境得到了持续改善。根据《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专项推进行动计划方案》,安徽自贸区深入推进实施“四送一服”工程,即送新发展理念、送支持政策、送创新项目、送生产要素及服务实体经济,努力营造有利于实体经济发展的良好环境。安徽自贸区推深7×24小时不打烊“随时办”服务,基于“皖事通办”平台及时便捷提供精准化、智慧化服务,促进形成新发展格局,更好服务高质量发展。安徽自贸区推行“跨境电商+中欧班列+定制包机”出口、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全省一单”清单等创新制度,同时优惠政策进一步释放。这些创新制度以及优惠政策促进了贸易便利化,降低了生产要素的流通成本,有利于引进外资,极大地改善了自贸区内的营商环境。

四、自贸区背景下安徽省对外贸易发展建议

(一)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精准实施优惠政策。中国现行的自贸区多为自由贸易试验区,即在自贸区内先试点,寻找符合中国国情的道路,取得一定的成就后,再复制推广到全国。安徽自贸区设立距今不到两年,已取得了一定的创新性成就,其中离不开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不过安徽自贸区成立时间较短,应当加大政策支持力度,赋予安徽自贸区更大的改革自主权,深入开展差别化探索,建立更高效、更便捷的服务和监管体制。给予高新技术产品研发补贴,推进科技创新;给予外商投资项目一定政策优惠,引进吸收更多外资;减免部分个人所得税,吸引创新技术型人才;优化海关进出口流程,提高效率,增加对外贸易额。

(二)积极引进吸收外资,提高科技创新水平。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增长,科学技术创新逐渐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科学技术提高意味着一定的投入量可以生产出更多的产品,提高现存劳动量和生产效率,同时推动技术密集型产业贸易的崛起,增强贸易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安徽省需要利用安徽自贸区的政策红利,简化外商投资核准手续,给予外商投资项目税收优惠,积极引进外商投资高端制造、人工智能、集成电路、量子通信、智慧家电、新能源等产业,积极引进优势企业以及行业领军公司,大力引进技术创新型人才,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来优化安徽省对外贸易结构,促进安徽省对外贸易进一步发展。

(三)学习长三角自贸区经验,与长三角自贸区协同发展。安徽自贸区作为长三角三省一市中最后一个设立的自贸区,虽然目前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对外贸易总额、创新成果等仍与长三角其他自贸区存在较大差异。上海、江苏、浙江自贸区,成立至今,已经发展成熟,安徽自贸区在后续的建设过程中,应当学习其经验,加快建设与长三角自贸区同等水平的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探索建立自己的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强化制度创新,建设贸易新高地。长三角自贸区各有长短,应当充分发挥每个自贸区的优势,找准各自的定位,协同发展,将自贸区中形成的大量制度创新成果互联互通,形成互补有序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安徽自贸区也应当充分发挥自贸区的虹吸与辐射效应,积极吸收长三角自贸区的改革举措、科技成果,持续推进长三角深度合作。

猜你喜欢
通关长三角安徽
开七窍的混沌大帝又活了:修辞通关①
通关英雄榜
紧扣一体化 全面融入长三角
“首届长三角新青年改稿会”作品选
通关游戏
安徽医改自我完善主动纠错
安徽药采如何“三步走”
安徽 诸多方面走在前列
安徽为什么选择带量采购
长三角瞭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