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下《方剂学》教学创新的探索与实践

2022-08-19 11:54张艳安耀荣王虎平王宇李娟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22年14期
关键词:方剂学教学内容思政

张艳,安耀荣,王虎平,王宇,李娟

(甘肃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甘肃兰州 730000)

《方剂学》是中医学研究治法与方剂的配伍规律及临床运用的一门学科,是中医药各本科专业的基础课、必修课,也是联系中医理论与临床的桥梁课程。近年来,针对医学教育发展提出“加强新医科建设”的新要求,围绕“重视生命全周期、健康全过程”的大健康理念和“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直面教学难点,推进课程的教学创新,成为当代教师的责任和使命。

1 教学反思下的《方剂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为引导学生由“学会方剂”向“会学方剂”,由“要我学”向“我要学”的学习态度转变,实现在“授之以鱼”的过程中达到“授之以渔”的目的,诸多教学团队开展了教学改革和实践。有的从教学方式着手,将教学全过程分“示范讲授,授人以渔;问题导入,答疑解惑;角色互换,学生授课”三段进行[1]。有的以OBE 理论为指导,从《方剂学》“金课”的初心本质、内涵目标、实施策略和评价方法等方面做出了探索[2]。还有从中医药课程教学的在线教育方式角度,探讨了《方剂学》课程混合教育模式的具体应用[3]。随着教学改革实践的深入,面对教学技术的发展,针对学生获取知识途径多元化的特点,《方剂学》教学中仍然存在以下亟待解决的问题。

1.1 知识迁移多,创造知识少

由于《方剂学》的教学内容基本都是由某一具体方剂的“理、法、方、药”构成,在其教学过程中应用“方药融合思维导图”[4],或采取“方-药”一体贯通教学[5],以药带方、以方带药,环环相扣、逐层递进推衍解析方剂学中的知识。学生无须过多思考,即可认识部分病证,了解基本治法,继而实现相关知识的迁移,取得优良的成绩,但这样一来,学生自然缺乏创造知识的动力。教学设计中没有侧重建立方剂与方剂之间的联系,没有跨章节整合教学知识和跨平台整合教学资源,学生缺乏创造知识的平台。对于如何增强学生对教学内容理解掌握的深度和广度,如何开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训练,如何锻炼学生融会贯通、学以致用、解决临床问题的岗位胜任能力,实现课程的“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等问题的思考不够深入。

1.2 育人理念强,育人成效弱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中指出:“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学对“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有着重大意义。《方剂学》是中医药学专业的基础课之一,承载着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的使命。因此,《方剂学》教师要充分认识课程思政的重大意义、课程承载的育人优势[6]。然而,在实际教学中课程思政的建设目标并不明晰,构建课程思政情境的随意性强,课程思政的内容融入不足,教师立德树人的合力尚未形成,未全面实现对学生“真懂真信,能传善创”的价值塑造。

1.3 课堂教学氛围活跃,但缺乏实践体验

《方剂学》的教学活动以课堂为主,运用启发式教学、病案分析方法、雨课堂等多种教学手段,在活跃课堂,创设学生参与讨论、积极思考氛围方面取得较好的效果。然而,学生小组推选代表讲解难以体现学生的广泛参与,部分学生仍然处于被动学习状态。且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网络资源的不断丰富,面对依赖网络、思维活跃、追求多样的学生群体,局限于课堂的教学缺乏对学生的吸引力,更因为缺乏实践体验,难以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

2 以教学问题为导向,探索《方剂学》教学创新的路径

针对以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秉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教学理念,运用建构主义教学策略,围绕“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培养目标,从全程融入课程思政、全面整合教学内容、实施教学设计一体化等方面开展教学改革与创新,促进全程、全员、全方位育人合力的形成,积极探索提升学生岗位胜任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的有效途径。

2.1 全面整合教学内容,实现课程的“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

《方剂学》课程面向本科二年级学生开设,学生已初步建立中医整体观,对中医理法的基本理论、单味药有基本认知,但知识内容碎片化,尚未建立逻辑联系。学生期待在临床诊疗环节中体验选药处方,期待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相融合。同时,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也强调学习者通过反思、感悟与觉醒等意义建构的过程获得课程知识内隐精神和文化意义,强调学习者的能动性[7]。为此,创设能促进学生反思、感悟、觉醒的教学环境和教学内容就成为教学创新成败的关键。

课前:推进“线上+自学”教学内容的建设。充分利用信息时代“互联网+”的平台优势、资源优势和传媒优势,将传统的教材知识与诵读语音、讲授视频、链接释义、交互测试等高度协调融为一体,建设完成涵盖教学大纲、教学课件、教学视频、实测练习、课外资源、临床病案等教学内容的课程网站和云教材,为学生创设“时时可学”“处处能学”的自主学习情境,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同时,运用雨课堂线上线下辅助教学模式,发布课前预习、课前小测等,及时发现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的的共性问题,为增强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奠定基础。

课中:加大“教材+学习共同体”教学内容的整合。发挥好《方剂学》桥梁课优势,在课程中深化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的相关知识,为学生学习学习临床各科奠定基础。加强跨学科、跨课程、跨章节知识的整合,增强教学内容的关联度。同时,增加临床真实病案的模拟、学生自学作业点评及课程思政案例等,教师通过讲解、引导、点评创设“联系”“思考”“协作”的学习共同体情境,帮助学生自己去发现规律、纠正和补充错误的或片面的认识,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和意义的主动建构者。

课后:加强“拓展资源+实践学习”教学内容的整合。除基本的单元测试外,以提升学生岗位胜任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为目标,增加执医考试大纲、考研大纲、典型临床医案赏析、科技创新成果评析、课程思政案例等教学内容,在学生学习结束后,为其创设“多样化”“可操作”的真实任务情境,指导学生整合多项内容或技能,实现知识创新。

通过课前、课中、课后内容的全面整合,逐步增强教学知识的挑战度,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由低阶发展为高阶,在类比分析中提升思辨能力和创新能力。

2.2 全程融入课程思政,实现课程的价值塑造

《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明确提出,遵循“思政”“专业”相长原则,结合《方剂学》课程的育人优势和特点,围绕“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深化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的建设内容,着力培养学生“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医者精神,明确提出“增强学生对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的理解,坚定文化自信,树立传承中医药文化的使命感”,“形成依法行医、尊重患者,善于沟通,敏于应急的职业精神”的课程德育目标。

从课前诵读、家国情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法治精神、社会责任、人文素养等方面不断充实、优化课程思政素材,随着专业培养目标不同而各有侧重地融入课前、课中、课后。课前5min,教学团队设计了“方剂学一课一诵”集体诵读,在传统“汤头歌诀”诵读的基础上,增加历代医家崇尚医德的格言的诵读内容,使学生“领略医学之韵律,感悟医者之美德”。课堂中,通过“专业培养目标+课程思政素材”的有效施教,构筑友好、融洽的师生互动氛围,提升学生对课程思政的认同感。课后,利用雨课堂平台发布了“一方一家一法”主题征文活动,组织开展“我为名方代言”微视频大赛等,促进课程思政由第一课堂融入第二课堂,构建了“教研室+党团组织”全面覆盖、相互支撑的课程思政体系。在学生运用已学习理论知识阐释方剂的实践过程中,激发了学生学思悟道的兴趣,促进学生自主延伸学习,实现了学生人人参与。

2.3 创新学生综合评价体系,促进课内课外教评合一

随着线上课程资源的不断丰富,雨课堂、SPOC 课程等教学手段的不断成熟,通过课前预习检测可直接促进教学内容侧重点和教学策略的及时调整,通过课堂弹幕、课堂小测、随机点名等管理功能可使教学评价与反馈更及时。课程贯穿学生学习全过程,以构建“形成性+终结性+附加值”多元化、系统性的评价考核体系。

如图1所示,为了使《方剂学》教学与学生职业化教育相衔接,根据国家执业医师考试大纲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标准(试行)》,在《方剂学》终结性考核(期末测试)设置10%的衔接考试内容,更加注重能力的训练和培养。将学生参与课程思政主题活动纳入平时成绩计算,将参加课外科技活动作为附加项目考核,并采用生生互评、教师评价、学院评价、社会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一则保障相关教学设计和教学活动得以有效实施,二则使得学生评价更具多元化。

图1 《方剂学》课程评价考核体系

3 以学生为中心,评价课程教学创新实践效果

课程教学创新的实践效果不仅是学生客观考试成绩的评价,还包含学生后期临床课程深化学习评价,乃至毕业后继续学习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的综合评价,也可体现学生态度、情感、道德、品德等,由于其影响因素多、主观性强,教学评价标准不易制定,效果难以被观察和评估。但是,学生对专业课程的接受程度,对课程思政融入教学方式的满意度等,仍然是优化教学内容和方式的导向。因此,在《方剂学》总论阶段教学结束之后开展“初识方剂学”主题调研,结果表明学生有效参与率达到94.3%。通过《方剂学》课程的学习,更加了解所学专业的占76.2%,认为有效加强了对中医基础理论、中药学、中医诊断学等相关知识理解的占82.5%,认为《方剂学》学习非常重要的占95%。课程教学创新的实践和改革在增强学生文化认同和职业责任感方面取得了明显效果。学生在参与“一方一家一法”主题征文、“我为名方代言”微视频大赛、创新创业大赛等课外实践活动中,认为活动有效帮助自己建构丰富、完备的方剂学知识网络,并学会解析具体经典的方剂,挖掘经典方剂的临床运用,对医者产生情感共鸣,激发医者的责任感。

4 结语

《方剂学》教学贯彻“以学生为中心”,把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贯穿于《方剂学》教学的始终,既有利于培养学生析方、用方、组方的能力,更能培养学生终身学习方剂的能力,特别是学生成功解决问题的成就感激发了他们学习《方剂学》的兴趣和自觉性,实现了由“我要教”到“要我教”的转变。

要针对实现课程的“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加强团队教学研讨,持续构建完善贯通基础与临床的教学内容体系。要加强教育教学技术的学习,持续改进线上教学资源,提升与线下教学资源的契合度,深化线上线下教学创新。要加强对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和整理,促进课程思政体系的形成。

猜你喜欢
方剂学教学内容思政
《中药学》与《方剂学》教材课程体系比较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如何提高学生方剂学的学习兴趣
针对中职院校针推专业方剂学教学改革的若干思考
基于中药学通用人才培养的《方剂学》教学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