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拟痛经汤联合艾灸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疗效观察

2022-08-19 12:34白洁邱锦云沈雨孙杰茹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2年13期
关键词:证候艾灸腹痛

白洁 邱锦云 沈雨 孙杰茹

痛经是妇科临床的常见疾病,中医亦称为“行经腹痛”[1]。生殖系统没有器质性病变者为原发性痛经,多发于青春期女性,痛经常呈痉挛性,通常位于下腹部耻骨上[2],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工作学习。在我国,痛经的发生率约为33.19%;19 岁未生产女性痛经者达到72.4%,重度痛经者可达15.4%[3],且易反复发作。现代医学研究其发病是因为女性来月经时会产生前列腺素,刺激子宫的平滑肌收缩,治疗上尚无明确的用药。祖国医学对痛经的研究最早见于隋代巢元方《诸病源候论》有“妇人月水来腹痛候”之描述。而临床多以寒证和瘀证为主。故治法当以温经散寒、活血化瘀止痛为主。作者根据多年临床经验对患者进行自拟痛经汤联合艾灸治疗,研究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 年7 月~2020 年12 月临床诊查确诊为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97 例为研究对象,年龄19~39 岁,月经周期(28±7)d。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8 例)和对照组(49 例)。治疗组脱落6 例,完成42 例,平均年龄(27.05±4.71)岁;对照组脱落10 例,完成39 例,平均年龄(26.64±4.94)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符合谢幸主编的《妇产科学》中痛经病诊断[2]。症状:以经期或经期前后,出现周期性下腹疼痛,剧烈难忍,以致影响工作和生活。妇科检查:盆腔无器质性病变。中医诊断标准:根据《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4]制定,经期或行经前后小腹疼痛,痛及腰骶等。中医证候学诊断标准:寒凝血瘀型痛经主证:经前或经期小腹冷痛、得热痛减;形寒肢冷。次证:经色紫黯有块;月经量少或错后;经行呕恶;④行径大便溏泄;⑤带下量多,色白。舌脉:舌质紫黯,或有瘀斑瘀点,或舌底络脉迂曲,苔白,脉弦、涩或沉紧。

1.3 纳入标准 ①符合原发性中、西医诊断及证候学标准者;②清醒状态、愿意合作者;③中医辨证符合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者

1.4 排除标准 ①经检查为盆腔器质性疾病、盆腔炎、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肿瘤、宫内节育器所致的痛经;②对本研究应用药物或艾灸过敏者,未按规定用药者;③合并心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疾病者,或精神病患者;④备孕的患者。

1.5 方法 治疗组采用自拟痛经汤联合艾灸治疗。自拟痛经汤组方:当归10 g、川芎10 g、白芍15 g、红花10 g、益母草15 g、蒲黄10 g、五灵脂10 g、乌药10 g、小茴香10 g、元胡10 g、香附10 g、羌活10 g、甘草6 g,此药物为颗粒剂,于月经前1 周开始口服,1 剂/d,分2 次早晚冲服,共服用7 d,并在月经前3 d加用艾灸灸关元、足三里、三阴交,20 min/次,2 次/d,连续治疗3 个月。对照组采用优思明治疗,于月经第1 天开始口服,1 片(每片含0.03 mg 乙炔基雌二醇和3 mg 屈螺酮)/d,连续服用21 d 停药,连续治疗3 个月。

1.6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两组患者均随访6 个月,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及治疗前、治疗3 个月后、随访6 个月后痛经程度、痛经证候评分、PGF2α水平。疗效判定标准:痊愈:治疗后经行腹痛消失,痛经症状评分减少≥90%,停药后3 个月经周期未复发;显效:治疗后经行腹痛明显减轻,痛经症状评分减少70%~89%;有效:治疗后经行腹痛减轻,痛经症状评分减少30%~69%;无效:治疗后痛经症状评分减少<30%。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痛经程度采用VAS 评分评定,0 分表示无痛,10 分表示极度疼痛[5]。痛经证候评分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6]中的计分方法,经期及经前小腹痛基础分5 分;腹痛难忍1 分;腹痛明显0.5 分;坐卧不宁1 分;休克2 分;面色苍白0.5 分;冷汗淋漓1 分;四肢厥冷1 分;需卧床休息l 分;影响工作学习1 分;用一般止痛措施不缓解1 分;用一般止痛措施可暂缓0.5 分;伴腰部酸痛0.5 分;恶心呕吐0.5 分;肛门坠胀0.5 分;疼痛在1 d 以内0.5 分,每增加1 d 加0.5 分。分别于治疗前月经第1~2 天、3 个月治疗结束后月经第1~2 天、半年后月经第1~2 天采集静脉血,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测定PGF2α水平。

1.7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4.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效果对比 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效果对比[n(%)]

2.2 两组治疗前后VAS 评分对比 治疗前,两组VA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 个月后,两组VAS 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 个月后,治疗组VAS 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VAS 评分对比(,分)

表2 两组治疗前后VAS 评分对比(,分)

注:与对照组对比,aP<0.05

2.3 两组治疗前后痛经证候评分对比 治疗前,两组痛经证候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 个月后,治疗组痛经证候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 个月后,治疗组痛经证候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痛经证候评分对比(,分)

表3 两组治疗前后痛经证候评分对比(,分)

注:与对照组对比,aP<0.05

2.4 两组治疗前后PGF2α水平对比 治疗前,两组PGF2α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 个月后,两组PGF2α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 个月后,治疗组PGF2α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治疗前后PGF2α 水平对比(,pg/ml)

表4 两组治疗前后PGF2α 水平对比(,pg/ml)

注:与对照组对比,aP<0.05

3 讨论

痛经为临床的常见疾病,该病发病率非常高,主要的发病原因多为寒凝、血瘀等,病机为冲任气血循行不畅,经络受阻。《长沙药解》卷一:“凡女子经行腹痛,陷漏紫黑,失任伤胎,久不产育者,皆缘肝脾之阳虚,血海之寒凝也”,指出痛经的病机与寒凝有关。《医学见能》卷三证治,妇人调经中有云:“经前腹痛,以及行经不利者,血分有瘀血滞也”,朱南孙教授认为,痛经主要是“内外相因,冲任瘀阻”所致,其主要原因为气血运行不畅,导致瘀阻冲任,“不通则痛”。故女性经期或产后,外邪入侵,以致气血凝滞不畅,故使痛经。

本文采取自拟痛经汤联合艾灸进行治疗,自拟痛经汤方用当归、白芍养血活血、敛肝止痛;现代研究表明当归对子宫有双向调节作用,其挥发成分既能收缩又能松弛子宫平滑肌[7-9],白芍能松弛和抑制子宫平滑肌的张力。肉桂辛甘热,温通经脉,使瘀血得温则行,得热痛止;五灵脂、蒲黄、红花、益母草活血祛瘀,通经止痛;香附是气中之血药,气机条达,则瘀血自去。现代研究可抑制血小板聚集及血栓形成;川芎行气活血止痛,走而不守,为血中之气药;元胡微温,行气止痛;现代医学研究显示其具有镇痛、抗炎抗菌以及镇静催眠等作用[10]。乌药、小茴香温经散寒,行气止痛,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小茴香挥发油具有雌激素样作用,对子宫平滑肌有解痉作用[11,12];羌活辛苦温,具有解表散寒、祛风止痛之功;甘草调和诸药,缓急止痛。甘草有效成分对前列腺素发挥调节作用,起到松弛平滑肌效果[13],全方共奏温经散寒、祛瘀止痛之功效。灸法是通过经络穴位的温性刺激,调畅气血运行而达到温经活血止痛的作用。关元穴属任脉,为足三阴经、任脉之会,一身元气之所在,能培肾固本、补气回阳、通调冲任、理气活血。局部取穴,可调冲任,温胞宫;三阴交可调节肝脾肾三脏之气血;三阴交为足三阴经交会穴,可调补肝肾、理气化瘀。丰隆、足三里有健脾除湿之效。足三里为胃经之穴,可调和气血,病痛乃除。《本草从新》曰:“艾叶苦辛,生温,熟热,纯阳之情,能回垂绝之阳,通十二经,走三阴,理气血,逐寒湿,暖子宫……以之灸火,能透诸经而除百病”。艾灸火力温和,经前使用可使冲任气血顺畅,从而缓解或消除来月经时的疼痛。

综上所述,自拟痛经汤联合艾灸可有效改善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血清PGF2α水平,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证候艾灸腹痛
萧山地区帕金森病睡眠障碍患者中医证候要素、复合证候及其危险因素研究
广泛性焦虑障碍中医证候、体质及其关系的研究进展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医证候研究综述
补肝汤治疗肝肾阴虚型慢性乙型肝炎效果分析及对患者中医证候积分的影响
艾灸保健知多少
预防艾灸上火,可舌下含服玄参片
请收下这份腹痛指南!!!
婆婆迷上了艾灸
千万“别”艾灸
针药并用治疗小儿再发性腹痛56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