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双
结直肠癌为临床高发疾病,是仅次于胃癌和原发性肝癌的临床常见消化道恶性肿瘤,随着人民饮食结构的不断改善,其发病率及死亡率逐年上升,早期症状并不明显,中期患者临床表现为便血、腹泻、排便形态改变等症状,晚期结直肠癌患者出现体重下降及贫血等全身症状,降低生活质量,严重的会危及生命[1]。手术是主要的治疗方法,但术后存在手术创伤、术中失血及应激反应等现象,易引起患者黏膜缺血,导致损害其黏膜通透性,进而危害其肠道菌群稳定性,术后复发和转移非常常见,因此,术后化疗和辅助给药就非常重要,可以降低其复发率和转移率。作为新型铂类衍生物的奥沙利铂,能通过结合烷基化结合物对DNA 产生作用,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但手术会对肠道造成严重创伤,导致肠道微生态失衡,术后仅给予奥沙利铂,易导致患者出现腹泻等并发症,影响预后[2]。且长期使用易产生依赖性,降低疗效。作为一种微生态制剂,作用于胃肠道的双歧杆菌能重建肠道微生态平衡及保护肠道微环境,减少发生细菌感染与内毒素血症,临床上应用广泛[3]。临床采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制剂能改善肠道环境,增强黏膜通透性。奥沙利铂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能有效改善预后,但联合应用的具体机制及其对患者免疫功能的意义尚缺乏相关报道。因此,作者选取60 例结直肠癌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中30 例患者给予奥沙利铂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分析奥沙利铂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对结直肠癌术后患者免疫功能的意义。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 年1 月~2020 年12 月在辽阳县中心医院肛肠科治疗的60 例结直肠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 例。对照组患者男15 例,女15 例;年龄44.29~79.19 岁,平均年龄(62.59±5.51)岁。试验组患者男16 例,女14 例;年龄43.32~79.54 岁,平均年龄(62.17±5.52)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经病理、临床影像学证实为结直肠癌,且接受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的患者;未接受化疗,且血常规、肝肾功能正常,预期生存期>12 个月的患者;无慢性腹泻和功能性胃肠疾病的患者;患者或家属对研究目的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2 排除标准 存在肠梗阻、肠穿孔,临床检查显示存在远处转移的患者;对本研究所用药物过敏的患者;孕妇或哺乳期妇女;近期使用抗生素等药物影响临床分析的患者;合并其他恶性肿瘤,肿瘤出现广泛转移、不能切除的患者;合并慢性肠炎、肠易激综合征的患者。
1.3 方法 两组患者均进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对照组术后化疗采用临床传统方案:给予奥沙利铂(浙江海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93487,规格:50 mg)治疗,130 mg/m2,静脉滴注3 h,奥沙利铂溶解在葡萄糖溶液中,避免与生理盐水和碱性药物混合使用;注射用亚叶酸钙(山西振东泰盛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45530,规格:200 mg)静脉注射,200 mg/(m2·d);氟尿嘧啶注射液(悦康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1020237,规格:10 ml∶0.25 g)静脉滴注,300~400 mg/(m2·d)。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上海信谊药厂有限公司,国药准字S10950032,规格:0.21 g×24 粒)治疗,4 粒/次,2 次/d。两组均治疗2 个月。
1.4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肠道菌群、炎症因子、免疫指标水平。
1.4.1 肠道菌群 肠道菌群包括乳酸杆菌、双歧杆菌、大肠杆菌、葡萄球菌。患者于治疗2 个月后取新鲜粪便,采取生理盐水稀释,接种在不同培养基中,厌氧菌用空气交换法培养,好氧菌在37℃有氧环境下培养,用半自动微生物检测系统进行鉴定。
1.4.2 炎症因子及免疫指标 ①炎症因子:治疗2 个月后采集两组患者空腹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6、C 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 水平,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操作。②免疫指标:治疗2 个月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患者CD4+、CD8+及CD4+/CD8+水平。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 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肠道菌群水平比较 试验组患者乳酸杆菌、双歧杆菌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大肠杆菌、葡萄球菌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肠道菌群水平比较(,lgCFU/g)
表1 两组患者肠道菌群水平比较(,lgCFU/g)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2.2 两组患者炎症因子及免疫指标水平比较 试验组患者白细胞介素-6、C 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CD8+低于对照组,CD4+、CD4+/CD8+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炎症因子及免疫指标水平比较()
表2 两组患者炎症因子及免疫指标水平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结直肠癌是我国常见的消化道肿瘤,是临床高发疾病,其又称大肠癌。我国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占癌症总数的32%以上,死亡率居世界第一位,对我国人民的生命健康安全构成严重威胁。近几年,我国老龄化问题严重,导致直肠癌发病率增加迅速。对于早期结直肠癌,手术治疗可达到根治的目的,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但其初期症状不典型,确诊后的许多患者都为局部晚期的结直肠癌,已经错过了最佳手术时机,发展到疾病的中晚期,该时期患者主要采用以化疗和靶向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是临床上首选的治疗方法。癌细胞在手术中可能发生扩散而引起癌细胞增殖,因此仅仅依靠手术不能达到理想的临床效果,对患者进行辅助化疗得到临床广泛认可。其是通过使用化学药物阻断癌细胞增殖和转移,将癌细胞杀死的一种全身性治疗方法,但由于化学药物选择性差,会损伤正常细胞而引起不良反应[4],因此临床在应用时应考虑化疗药物引起的副作用。肠道内微生物导致的全身炎症是肿瘤产生的主要原因,手术和饮食等限制会导致患者免疫力进一步降低[5-8]。作为第三代铂类抗癌药物的奥沙利铂能降低患者癌细胞定植处氧浓度以抑制大肠杆菌等病致病菌繁殖,通过改进厌氧菌环境来促进双歧杆菌等细菌的生长。奥沙利铂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能促进患者肠道细菌生物滤过性能,增强患者肠道黏膜的免疫屏障[9-11]。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乳酸杆菌、双歧杆菌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大肠杆菌、葡萄球菌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4+、CD8+和CD4+/CD8+血清浓度对患者免疫功能有决定性作用[6]。CD4+能激活淋巴细胞功能对抗炎症,其能分泌趋化性细胞因子[7];CD8+能抑制B 细胞抗体免疫应答,并能调节T 细胞增殖中免疫应答[8]。肿瘤坏死因子-α 是由活化巨噬细胞产生的一种重要炎症介质,可直接损伤患者的肠黏膜,而引起腹泻,在炎症因子中起主导作用;C 反应蛋白是预测机体炎症反应的敏感指标,当机体受到感染时的C 反应蛋白会显著升高;白细胞介素-6 是患者机体炎症反应指标,可以评价患者机体炎症水平[12,13]。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白细胞介素-6、C 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CD8+低于对照组,CD4+、CD4+/CD8+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奥沙利铂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能有效改善患者免疫功能,提高胃肠道巨噬细胞免疫能力,延长T 淋巴细胞寿命,抑制炎性因子释放,改善免疫功能。
综上所述,奥沙利铂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对结直肠癌术后患者效果显著,能够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免疫功能,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