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丹
先天性心脏疾病为大血管以及心脏于胚胎发育过程中出现的疾病,此种疾病为引发新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产前超声检查为筛查胎儿先天性心脏疾病的重要方式,近年随着超声诊断技术、计算机技术的持续发展,STIC 逐步被应用于临床,此种技术可有效降低心脏疾病筛查难度,是检测胎儿动态三维超声的重要方式,也可以帮助超声医师获得疾病诊断时所需切面。二维超声技术虽然可提升疾病筛查准确度,但对于复杂疾病诊断却较为困难。有学者提出,采用二维超声以及STIC 联合诊断时可有效提升疾病诊断符合率[1]。现选取本院孕妇为研究对象,分析二维超声“三切面”法联合STIC 的诊断效果,结果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 年6 月~2019 年11 月本院孕妇450 例为研究对象,其中年龄20~39 岁,平均年龄(32.54±4.28)岁;孕周21~39 周,平均孕周(30.08±3.16)周。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①超声检查时发现胎儿颈项位置有透明层增厚;②超声诊断时发现胎儿心脏有可疑性异常、心轴异常;③孕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2 排除标准 ①产后随访丢失孕妇;②近期接受类似检查孕妇;③抗拒检查孕妇。
1.3 方法 450 例孕妇均接受二维超声“三切面”法检查、STIC 检查。
1.3.1 二维超声“三切面”法检查 检查时主要设备为HDI 5000S ONO CT 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荷兰菲利浦公司生产)、ALOKA3500 彩超(ALOKA 公司生产)、PHILIPS HP(飞利浦公司生产),选择成人腹部探头,探头频率调整为2.5~7.0 MHz。检查过程中所有孕妇均需依照胎儿心脏超声检查程序操作,叮嘱孕妇取卧位或者侧卧位。首先为产科常规性检查,观察是否出现身体其他位置畸形。确定胎儿体位信息,之后从胎儿腹部横切面进行观察,主要分析肝脏、胃泡之间关系,观察完成后将探头平移至胸腔方向,尽可能避开脊柱充分显现胎儿四腔心切面,确定好心尖位置后观察右心室面粗糙情况以及左心室面光滑度,房室间隔是否为连续状,二、三尖瓣环位置,检测完成后心探头依照心尖方式顺时针旋转,进而获得第三个切面,即为左心室流出道平面。分别于3 个不同切面观察胎儿二尖瓣、三尖瓣以及心脏位置形态,并分析心室腔大小和心胸比例。同时也需对大动脉和心室连接状况、肺动脉瓣等启闭状况,形态结构等予以观察。当之上3 个切面内任何1 个切面出现异常情况则需建议孕妇检查胎儿超声心动图。
1.3.2 STIC 检查 主要采用GE Voluson E8 彩色多普勒超声探头进行诊断,依据美国超声医学学会产科超声检查指导方式予以常规性检查,之后1 名医师详细了解分析胎儿超声心动图状况,记录胎儿超声心动图状况和心脏疾病状况。主要通过STIC 收集各种心脏容积状况,为得到更为效的容积量,要求医师对具体参数进行收集,但在采集过程中需尽可能减少采集次数。有效容积数据在保存后方可使用4D View 软件脱机分析。在信息采集过程中需将时间降低为3 min 内,采集次数>5 次后即可判定本次信息采集过程失败。
同时要求至少有1 名医师进行随访,随访过程中需将胎儿心脏数据调出,编号打乱后分析,由1 名医生对信息进行独立分析,将两种不同超声诊断方式进行分析。通过阶段分析法离线判定,使用超声断层以及正交三平面方式进行疾病诊断,诊断过程中使用心动图学会的标准切面对于可疑性较强的进行成像、翻转方式辅助诊断。
1.4 观察指标 所有胎儿均在之后随访中被证实,心内膜垫缺损2 例、单腔心2 例、心脏位置异常1 例、左心室双出口1 例、左心室发育不良2 例、右心室双出口1 例、永存左上腔静脉8 例,复杂心脏畸形共17 例。对比二维超声“三切面”法、二维超声“三切面”法联合STIC 的胎儿复杂心脏畸形诊断准确率。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 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二维超声“三切面”法检出心内膜垫缺损1 例、单腔心0 例、心脏位置异常1 例、左心室双出口1 例、左心发育不良0 例、右心室双出口0 例、永存左上腔静脉4 例,胎儿复杂心脏畸形诊断准确率为41.18%;二维超声“三切面”法联合STIC检出心内膜垫缺损2例、单腔心2 例、心脏位置异常1 例、左心室双出口0 例、左心发育不良1 例、右心室双出口1 例、永存左上腔静脉7 例,胎儿复杂心脏畸形诊断准确率为82.35%。二维超声“三切面”法联合STIC 的胎儿复杂心脏畸形诊断准确率高于二维超声“三切面”法,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1。
表1 二维超声“三切面”法、二维超声“三切面”法联合STIC 的胎儿复杂心脏畸形诊断准确率对比[n,n(%)]
我国每年出生少部分婴儿都会出现先天性血管异常,给家庭、社会造成较大负担。现代医学认为,引发胎儿不良结局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有先天性心脏病,此种孕妇胎儿患心脏疾病几率可提升10%,但第1 个胎儿出现心脏畸形时第2 胎小儿患病几率则达2%,两次受孕之后得病率最高可提升10%。妊娠过程中孕妇服用药物也为出现婴儿畸形的重要原因,其中药物主要类型为苯妥英钠、类固醇[2-5]。妊娠过程中被辐射或者放射性物质影响也会出现畸形,主要为X 射线和同位素照射。病毒性感染致使胎儿血管畸形的原因也较为复杂,其中风疹病毒为引发胎儿心脏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同时流感和流行性腮腺炎以及疱疹病毒也会使得胎儿出现心脏疾病。当孕妇有不良嗜好,主动或被动抽烟均会使得胎儿出现心脏畸形。研究认为,吸烟女性胎儿心脏畸形发生率为不吸烟的2 倍以上[6-8]。酒后受孕也会使得胎儿染色体出现异常,使得胎儿患有先天性心血管异常疾病,此时强化早期诊断便为重要步骤。
胎儿复杂心脏畸形需尽早给予针对性诊断和治疗,不仅可确定胎儿是否正常生长,也可有效缓解孕妇负面情绪,继而提升孕妇生育信心[9]。同时也可通过早期检查胎儿疾病类型以及染色体状况,在患病早期确定胎儿心脏畸形程度和病变范围,继而制定针对性、有效的治疗方案。其中对于高龄、高危孕妇而言,尽早诊断为是否需引产提供理论指导,并可提升引产安全性和有效性。
现阶段主要采用心血管造影和CT、超声方式检查心电图影像,并将其作为检查胎儿心脏发育状况的判断依据[10]。二维超声“三切面”法将四腔心作为基本切面,便于清晰观察心脏情况以及缩短检查时间。同时此种检查技术也分析右心室流出道切面和四腔心切面、左心室流出道切面状况,进而判定胎儿是否出现先天心脏畸形。此种诊断方式虽然效果良好,但也有自身问题,检测时会受到环境和时间、样本等多种因素制约,同时研究过程中并未对孕妇年龄进行分析[11-13]。为弥补单一诊断方式的缺陷,诊断时需联合两种方式进行诊断。
近年随着临床医学诊断技术发展,四维超声STIC逐步应用于早期胎儿心脏畸形诊断中,且可获得较好的使用效果。STIC 可有效降低对超声医师的依赖性,提升孕早期胎儿心脏大血管畸形和复杂心脏畸形的诊断准确率。相比于传统二维彩色超声诊断技术,主要优势为STIC 成像更为形象和逼真,同时也可直观提供动态信息,有效弥补平面成像时的缺陷,更加便于疾病诊断和观察[14-16]。采用四维超声STIC 检查时数据储存更为便捷,同时在调出数据进行远程会诊时也更加有效,可有效降低误诊和漏诊发生率,进而有效提升疾病诊断准确度和有效度。最后采用STIC 诊断时相比于传统二维超声技术可提供图像重建技术,使得成像模式更为丰富,继而极大程度提升超声图像质量,也可缩短临床疾病诊断时间。
对比本次研究结果,二维超声“三切面”法诊断时漏诊问题较为严重,原因为:单独一种方式诊断时受到孕周限制,孕早期由于胎儿器官并未发育成熟,因此对于单腔心等问题的发现较为困难。当胎儿发育至孕中晚期诊断时则会受到肋骨遮挡的影响,因此也使得疾病诊断结果受到影响。但联合STIC 进行疾病诊断时,可有效实现四维呈像,有效避免中晚期遮挡问题,早期疾病诊断准确率也更高[17]。由于联合诊断时受到的外部影响因素更少,因此疾病诊断准确率也更高。联合诊断的主要意义为:由于为联合诊断且诊断准确率更高,检出时间更早,因此可帮助孕妇缓解紧张情绪。同时早期发现胎儿心脏畸形可为家属预留充足时间对胎儿染色体核型进行分析,进而决定是否继续妊娠[18]。对于终止妊娠孕妇也可保证其早期接受安全引产,孕妇接受度也更高。但本次研究样本数量较少,因此代表性不足。
综上所述,为孕妇进行胎儿复杂心脏畸形检查时采用二维超声“三切面”法联合STIC 可有效提升疾病诊断准确率,有临床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