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爱仙 郤玲亚
融合教育的发展为普通教育和特殊教育带来了巨大的挑战,特殊学校的教师面临思想转轨、能力提升的问题,普通学校教师面临接收更多特殊学生等新情况、新任务。本文以杭州市湖墅学校教师的专业发展现状为例,探寻教师专业发展的实施策略,从融合教育的角度,以职业生涯发展为突破口,聚焦教师应具备的迎接融合教育的核心能力,提出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内容,构建教师校本培训机制,为区域教师专业发展和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相关制度提供借鉴。
融合教育的发展,对教师专业能力提出了一系列要求,为满足融合教育发展的实际需要,教师要积极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见图1)。
图1 融合教育背景下教师专业能力构成图
融合教育要得到良好发展,首先,教师尤其是一直从事普通教育的教师,要热爱特殊教育,关爱特殊学生,具有爱心、耐心、细心、责任心等品质。其次,教师要认同融合教育教师的身份,有融合教育的理念并积极践行,相信好的融合教育环境可以为所有学生提供适切的教育。[1]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自己面对的学生是存在多样性和差异性的,要根据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因材施教,满足他们的教育需求。第三,教师要掌握特殊教育基本知识,如行为分析、知觉与动作训练、语言训练、康复训练、沟通与交往训练等。教师要熟悉特殊教育发展的历史,深谙特殊教育的核心理念,明白特殊教育发展的方向是融合教育,而且特殊教育目前已经进入大力推进融合教育的阶段,在认同并践行这个理念时主动学习相关专业知识,明确自己的工作职责,做融合教育的有力推动者。教师只有具备了融合教育的专业之心,才能胜任融合教育教师这一角色。
在杭州市拱墅区,特殊教育已从30 年前的单一、低水平的培智教育,发展成为 “零拒绝、全覆盖” 的融合教育。拱墅区建立了“以特殊教育学校为骨干、随班就读(普通中小学、幼儿园)为主体、送教上门(特殊教育中心)为补充、卫星班(在特殊教育学校与普通中小学设置)为试点” 的特殊教育体系,形成了 “普通学校随班就读、盲校聋校就读、卫星班试点融合、培智学校就读、送教上门” 的分级分类安置模式。以九年义务教育为基础,构建了学前康复服务、义务教育、高中(职业教育)三学段一体的15 年教育机制,构建了公办与民办相结合的多元服务体系,确保不让一个孩子被排除在教育之外。因此,教师要明确区域特殊教育的发展目标、工作机制及区域融合教育的现状,需要基于融合教育事业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树立为全区特殊儿童服务的意识。
个别化教育是特殊教育专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从事融合教育的教师要学会个别化教学、结构化教学,要掌握自闭症、脑瘫等康复训练知识,并能在实践中运用自如。
1.组建融合教育支持团队
当有特殊儿童被安置在普通学校就读时,要像特殊学校一样为该学生组建一个融合教育支持服务团队,成员包括班主任、分管教学的行政人员、所有任课教师、资源教师或巡回指导教师、特殊教育专家、康复训练师、校医、家长等。[2]支持团队要及时召开个别化教育综合分析、研判会,对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生活适应能力、各学科知识掌握情况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判,制订适合每名特殊学生的个别化教育计划。如果在制订计划时或在教学过程中遇到困难,可以咨询资源教师、特殊教育专家,与资源教师、家长一起评估计划的实施情况。班主任是支持服务团队的引领者与协调员,要根据需要对所有成员与活动进行统筹安排,组织召开每名特殊学生的个别化教育综合分析、研判会,做好与家长沟通等各项家校联系工作,更好地为特殊学生服务。
2.营造融合教育支持环境
营造融合教育支持环境,首先,融合教育物理环境的建设。特殊学生的障碍类型、程度及所在普通班级学生的人数等,都会影响到融合教育物理环境的建设。[3]所以,学校要根据特殊学生的具体教育需求进行教室环境布置。如对自闭症学生,要根据学生特点设计结构化教学环境,让其明确学习和活动的各个流程,并有针对性的视觉提示。对于行动不方便的学生,要考虑减少其行动时的障碍,让其方便借助轮椅或扶手自主行动。对于有听力障碍的学生,要尽量安排在离教师比较近的座位上,让其通过残余听力聆听教师讲课。其次,融合教育心理环境的建设。由于目前还有很多人不理解融合教育及其理念,使得一些特殊学生在班级中受到不公平对待,如被冷落、歧视、隔离等。如何打破这种阻隔,是融合教育要克服的比较艰难的问题。一方面,学校可以通过开展主题班会、视频宣传等方式,让大家对融合教育有更多的了解,做到逐渐接纳特殊学生,开展融合教育;另一方面,要充分挖掘特殊学生的优点与潜能,增加学生之间相互沟通与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学会包容与相互尊重。
3.调整融合教育课程与教学
课程与教学调整是融合教育的关键环节,融合教育的理念、态度、价值观以及课程的设计与构想都要通过教学实现。[4]所以,教师要学会如何进行课程调整与教学,在工作中突破这个难点。教师还要根据班级中特殊学生的具体情况制订个别化教育计划,调整所教课程,如减缓教学进度、降低教学难度、减少教学内容等。同时,教师要因生而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如视觉提示、情境教学、个别辅导等,满足特殊学生的教育需求,并根据其学业水平和学习特点,检测长、短期目标的达成情况,合理评估学业成绩。
在融合教育中,教师的工作流程主要包括:一是了解特殊学生的基本资料,通过查看学生入学报名表和家访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主要包括学生障碍类型(孤独症、情绪障碍、语言障碍等)、障碍程度(轻、中、重度)、生长发育史、疾病史、学习能力、兴趣爱好等;二是制订学生个别化教育计划,建立个别化教育档案,召集个别化教育团队成员召开综合分析、研判会,制订学生发展的长、短期目标和学习计划;三是调整课程教学内容,各科教师在班主任的指导下,调整课程内容、教学策略、学业评价方式,使特殊学生能在学习辅导后,跟上班级教学进度。
教师要明确融合教育的各个流程,包括了解特殊学生的资料需要注意哪些原则,如何根据学生的情况制订个别化教育计划、在建立特殊学生档案时有哪些注意事项,协助召开个别化教育综合分析、研判会,与家长、学科教师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根据特殊学生的日常学习情况调整课程教学内容等。
杭州市湖墅学校以往的校本培训对象仅为本校教师,现在区域内负责随班就读的普通学校教师、资源教师也参与到杭州市湖墅学校的校本培训中,逐渐升级为区域的特殊教育培训。从融合教育的发展趋势看,有必要改变原有教师校本培训的观念,培训的对象应扩大为本区域内全体普通中小学校教师,如此才算真正实现了校本培训的全覆盖、全员化。
杭州市湖墅学校的校本培训每学年都结合教育发展实际,以前期教师校本培训需求为基础,科学合理地安排培训内容,包括培智教育的前沿理论及政策、先进实用的教学方法,更多的是针对实行融合教育后生源日趋多样的实际,调整教育教学内容。如自闭症学生的沟通与交流、情绪行为障碍学生的心理辅导,特别是康复医学知识是目前从事融合教育教师急需的。所以校本培训中设置了康复医学课程,聘请康复医学方面的专家、临床医生来讲授或提供现场观摩。[5]在对教师的培训实践中,针对特殊学生个别化教育计划中期、长期、短期目标的制订与实施,学业水平课程的评估,情绪行为的评估,语言与言语评估,问题行为矫正,感觉统合训练,运动与健康状况,个训与康复,特殊护理,急救等相关专业技能,都安排了高水平的专家、教师进行相应的授课与培训。另外,要根据智障学生的特点,对参训教师进行多媒体教学培训、康复训练培训,让参训教师了解医疗康复器械、康复仪器的功能与使用方法,并能熟练操作、使用。在对教师的培训实践中,还安排了与教育教学相关的科研课题研究、校本课程开发等内容。
1.专家引领,提升专业素养
根据教师的专业发展方向,组建沟通与交往、感知与动作、情绪与行为、音乐治疗等康复小组。每个小组聘请一位高校专家对参训教师进行专业引领,开展康复训练、课题研究、学术研讨。同时,组建学校骨干教师专业团队,当学校教师遇到问题时,及时跟进指导。专家组和专业团队还为参训教师提供科研、论文和课堂教学的指导。[6]
2.课题研究,提升实践成效
学校引导教师在常态工作中寻找有研究价值的问题,进行课题研究。学校聘请专家、导师在线上或线下指导教师撰写研究方案,积极申报课题。学校在绩效考核方案中,逐步增加课题立项、论文撰写、成果获奖的加分,鼓励教师在工作中多研究、多实践,形成更多的研究成果,以科研推动教学,促进学校内涵发展。
3.学术研讨,把握前沿动态
学校每学年都开展学术研讨活动,康复组内开展言语障碍个案研讨、自闭症儿童干预研讨,学段内开展个别化教育研讨、积极行为支持的个案研讨。[7]学校同时组织本校教师与结对学校教师开展学科教学研讨,以把握教育发展的前沿动态。
4.采取多种培训方式,让自主学习与专业培训相结合
学校采取多种培训方式,让教师的自主学习与专业培训相结合。学校每学年为教师甄选自主学习的书籍,这也是校本培训的内容,要求教师把书籍学习与教学实践同步,做到理论指导实践、实践验证理论,更新教师的专业知识储备。同时,学校通过让外出培训的教师回校汇报学习成果、组织特殊教育教学专业主题培训、让教师参加各类教育教学与康复技能的专业考级、组织教师到优秀特殊教育学校或特殊教育基地实地考察4 大平台,对教师进行全员培训,以快速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让一批骨干教师脱颖而出。
以2019 年校本培训项目 “中小学特殊教育应用行为分析专题第一期校本培训项目” 为例,学校实行分层次、梯度化培训,以满足不同层次的教师需要(见表1)。在培训过程中,学校让教师参与培训内容设计及完善的全过程,听取教师对培训过程、内容、目标等的意见与建议,增强内容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教师的教学实践、反思能力,从而落实校本培训的目标。
表1 中小学特殊教育应用行为分析专题第一期校本培训项目表
学校建立并逐步完善校本培训制度,加强对校本培训的组织管理,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校本培训活动。由专人负责校本培训的考勤、记录、考核、总结等工作,建立教师培训档案,实施过程性、动态性和个别化的校本培训考核,促进培训学习与实践研究良性互动,使校本培训进一步规范化、制度化,形成长效管理机制。学校对校本培训实行动态管理,结合学校与学生的现实问题,通过专家讲座、理论学习与实践案例引领,帮助教师解决现实问题,同时使教师形成良好的工作习惯,提升教师的敬业精神。
纵观校本培训实践,学校逐步完善了融合教育背景下的校本培训制度,建立了教师专业发展机制,为区域特殊教育教师职后培训做出了示范。这对于推广融合教育、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有重要作用。通过一系列规范化的校本培训,探索出符合实际的校本培训策略,为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特殊教育师资发展规划,提供了经验与依据。
在融合教育背景下,杭州市湖墅学校作为区域特殊教育骨干力量,每学年的校本培训工作都根据学校的特殊需要和教师的发展需要有条不紊地开展。通过校本培训,教师的专业能力得到不断提升。每一位教师凭借自己的专业特长,给各普通中小学、幼儿园融合教育团队提供咨询服务,逐步成为区域内的言语康复、动作康复、自闭症康复、多重障碍康复等方面的教育专家。
同时,在日常教育教学中,每位教师完全拥有自己的专业自主权,可以选择特殊教育领域的任何方向,如自闭症研究、脑瘫康复、感统训练、心理测试、个案研究等,作为自己的主攻专业方向。学校给予全力支持,让每位教师努力实现自己的专业目标,最终成为特殊教育某个领域的专家。经过不断的培训学习与实践研究,学校培养了一批优秀教师,建立了多支教师专业团队(见表2)。
表2 杭州市湖墅学校教师专业团队表
随着融合教育的开展,学校积极探索教育教学新思路,以教学主题为研究内容,设计、组织、开展各种体验活动,逐步形成了 “教学与活动融合、环境与课程整合” 的教学特色。学校实行班级协同教学,教师以班级学生为纽带实行同伴互助研修,团队成员以学生为研究对象,强调聚焦每个特殊学生的具体问题进行合作研究,解决实际问题。学校实施以生活适应为核心的单元主题教学,以及个别化教育,取得了良好成效,获得了领导与同行的肯定,逐步形成了学校的品牌特色。
特殊教育的专业指导,主要是为区域内特殊教育与融合教育发展提供支持与指导。如何提升特殊教育教师的专业指导水平,加快特殊教育专业队伍建设,引起了教育界同行的关注。[8]在融合教育背景下,教师的专业引导是特殊学生享受有质量教育的核心因素,如何加快特殊教育教师和资源教师两支队伍的建设,有效开展随班就读研究,让教师的专业水平得到提升,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