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丽萍
近年来,松江区人大常委会坚持把协同推进基层立法联系点建设作为贯彻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实践载体,在市人大常委会的指导下,立足实际、勇于探索,全力推进设立在松江区泖港镇黄桥村的基层立法联系点建设。
黄桥村基层立法联系点是市人大常委会唯一设在村级的基层立法联系点。为推进联系点功能拓展、提质增效,近期,松江区人大常委会结合实际,研究制定了《关于进一步推进黄桥村基层立法联系点建设的工作方案》。
结合村级立法联系点的特点,区人大常委会在全区各街镇分别选择一个村(居)委会作为联系点共建单位(共16个),全面参与立法修法意见征询、调研采集等工作,并结合本社区的监督执法、促进守法、宣传普法工作,在加强社区管理、重大事项决定等方面不断拓展民主实践领域,形成区内“示范群体”。联系点还链接全区人大代表“家、站、点”,形成全区立法修法建议采集“1+16+X”网络。同时,建立区、街镇、村(居)三级协同推进机制,区人大常委会整合区内司法机关、法律院校、律师协会、法学会等资源,加强工作指导,各镇人大、街道人大工委做好辖区内民主实践共同体、人大代表“家、站、点”的工作指导。广大基层干部群众纷纷表示,老百姓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得到了更加充分的保障。
方松街道泰晤士小镇居委会、石湖荡镇东夏村村委会、叶榭镇大庙村村民委员会……一张覆盖全松江的立法修法建议采集网络构建起了基层村居组织参与立法实践的工作机制,更支撑起了松江区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四梁八柱”。
随着网络的构建,全过程参与立法的实践随之开展。今年以来,围绕市乡村振兴促进条例的制定,作为重点参与的单位,黄桥村基层立法联系点积极发动,16个共建单位和全区人大代表“家、站、点”广泛参与。围绕保障农民居住权益、促进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等重点研究方向,在区人大常委会的指导下,联系点设计形成2份调查问卷发放292人次,召开4场座谈会,参与人数达60人次。宅基地确权登记、宅基地资格权的认定、相对集中居住过渡期保障机制、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界定、规范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一个个农民和村级组织关心关注的问题被抛出、聚焦并得到热烈的讨论。
经过整理,这些问题通过立法建议的方式,由黄桥村基层立法联系点这个“直通车”传递到了立法机关,为市人大常委会起草市乡村振兴促进条例提供参考。
随着联系点工作的深入推进,越来越多来自基层人民群众的声音得到充分听取和全面反映,有效拓宽了立法修法意见建议的采集面,拓展了民主实践的覆盖面,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氛围日益浓厚。
在近期的市环境保护条例修正案、市消费者权益保护条例、市妇女权益保障条例等3部法规草案征求意见过程中,联系点有效发动、共建单位和“家、站、点”积极组织,共举行了362次宣传释法、问卷调查、座谈交流等活动,征询3194人次意见建议,汇总形成修改意见109条。其中,“网络游戏经营者对未成年人提供充值、购买道具付费服务时,应设置最高限额”“人民检察院在履行职责中发现食品药品安全领域侵害众多消费者合法权益行为的,可以依法提起相应的公益诉讼”等基层干部群众提出的意见建议被采纳。
“以前总觉得立法是市级部门的事情,和自己没有什么关系,老百姓只要遵守好法律法规就行了。没想到,自己也能参与到立法的过程中,基层群众的声音真的能够被立法机关听到。”得知自己提出的建议被采纳,一名群众高兴地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