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郑敏
因为我崇尚军人,看完庆祝国庆50周年阅兵和朱日和沙场阅兵后,对中国军人的敬慕之情更加浓厚,闲暇之余悄悄地去影楼拍了几张军装照,希望自己离军人近一点,再近一点。
一直以来,我心里就有一种解不开的军人情结。爷爷和父亲都是当过兵的人,爷爷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父亲曾是铁道兵。他们身上散发出的军人气质,让我从小神往。
青少年时期,军旅题材的影视剧是我的最爱,每次看完《和平年代》《女子特警队》《中国仪仗兵》等电视剧,军人的形象都是我所青睐的。于是,我们一群大大小小的孩子就会模仿着影视剧里的人物,在操场旁的柴草垛之间玩起“打仗”的游戏,过足了做军人的瘾。那时,每逢“打仗”,表哥都被奉为“司令”,我总是跟在他的屁股后面,俨然是他的“勤务兵”,心里觉得特风光。
记得高中二年级时,遇上1998年抗洪抢险,全国一片拥军的气氛。那时,对军人的敬仰,激荡在校园里。我记得曾和同学联名给抗洪一线的解放军写信,字里行间充满了崇敬之情。
中学里,读了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当兵的梦想愈加强烈,但因为视力的原因,梦想终究没有实现,成了遗憾。所幸的是,中学和我要好的朋友在高考时考入了山东烟台飞行学院,我在心理上也多少有了点军人情结的寄托。然而,这点寄托并没有持续太长的时间就倾圮了,他毕业分配到广西桂平后,在一个周末因公外出车祸而亡。第二天,我蘸着眼泪,写了一篇祭文《遥远的天堂》,悄悄地烧给了天堂中的他……
在浓浓的军人情结里,并不完全是遗憾,因为我真正走进过一次军营。在福州一中读书的军训是完全按照部队正规标准进行的,好歹也算是补了一课。
就在这次军训中,我结识了我们的教官赵玉振。那时,我觉得自己与军人是最近的,就在军训联欢总结会上,我创作并深情地朗诵了诗歌《教官,送您一只纸船》:“……细细折叠的痕迹/是军训时的悲欢/那船舷上密密麻麻/深刻着您的叮咛/和我的祝福//纸船呵/你小小船舱能否/承载得住/沉重的思念……相隔是一条水路/相连是我的纸船……”后来,和赵教官的联系常常是书信和电话,他曾经告诉我,当兵很磨砺人,这种经历会成为你一生中的财富、豪迈和荣耀。
第二年,赵教官退伍时,我赶到他所在的福州城门海军部队,远远地看到一队队军人在训练场上训练,顿生羡慕和崇敬之情。来不及多想,找到赵教官的营房时,他已打好背包。当我们并肩走出营房时,我看见他的泪水涌出眼角,那是一种怎样不舍的军营情怀啊!送他到福州火车站,踏上回乡的列车,我挥挥手和他作别,没敢回头,只怕泪流……这一别竟失去了联系,按照赵教官留的地址写过几次信,但都没有回音。
2015年6月,我按照他留的地址,在百度“河南浚县吧”里发了一个帖子 “寻找浚县的赵玉振,我是您1996年带过的军训学生,福建福州的,希望赵玉振本人或知道他的朋友们,与我联系……”帖子发出去3个多月也没有消息,就在我将要完全失去希望时,一个自称是赵教官二哥的人留下了赵教官的电话,我迫不及待地打了过去,果然是赵教官!听着那熟悉的声音,我百感交集。这份与赵教官的军人情结又得以美好地延续……
在福州参加工作后,我跟随领导参加军事日活动,曾身着绿军装有过一次真枪实弹的打靶经历。当我把枪握在手中时,一股强大的军人荣誉感在我心中激荡。虽然射击成绩不理想,也算是圆了我一个国防绿的梦想,至今回忆起来还激动满怀。
也许,没有当过兵是我的终身遗憾,但我始终坚持着内心深处的军人情结——不抛弃,不放弃。这也是看过电视连续剧《士兵突击》后给我的震撼,这六个字适合于我们现实中的每一个人。不管在什么时候,不管对什么事,生活、工作或者是感情,在最绝望的情况下,如果尽了最大的努力,那么我们就能把握住最大的希望。
看《士兵突击》的时候,我内心深处的军人情结被触动,不禁热泪长流——这泪并非单纯为剧中的某个人或某件事而感动,而是为剧中时时处处闪耀着的一种精神所感动。
军人在我的心里是高大的,是伟岸的,因为军人从来就没有让我失望!山呼海啸中有军人挽起的臂膀,天塌地陷时有军人挺起的脊梁,万里疆域里有军人筑起的钢铁长城,蓝天碧海中有军人巡航的雄鹰战舰……我想,很多人可能都有这种军人情结,这种情结不仅仅源自军人外表的英武和潇洒,更源自于内在的信念和责任。
如果有来生,我一定要把自己最美好的青春年华献给绿色军营,当一名优秀的女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