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毓禅 命途多舛守初心

2022-08-18 07:51韩小蕙
海峡姐妹 2022年8期

文/韩小蕙

她为了医学事业而终身未嫁,为中国培养了一批优秀的护理师资和护理行政管理人才,建立起完整的护理管理制度,被称为“中国从事高等护理教育领导工作的第一人”……她,就是聂毓禅。

01

聂毓禅1903年5月出生于河北省抚宁县,原名聂玉蟾。“玉蟾”是月亮的别称,父亲给女儿起了这么美丽的名字,可以看出里面盛满了浓浓的爱意。小玉蟾也是幸运的女孩,在20世纪初,中国的绝大多数女子还被桎梏在“无才便是德”的枷锁中,她父亲却是一位开明士绅,全家有三男二女5个孩子,她是中间的老三,自小就享受着并无重男轻女思想的父爱。

聂父认为当时社会上最大的弊病是贫、愚、弱、私,就拿出家里的钱,利用县里的庙宇办学,招收男女儿童前去读书。对自己5个孩子的教育,更是一视同仁地重视,选择好学校送他们去读书。聂毓禅自幼敬佩她的父亲,受其思想影响甚深,立志长大后要对社会有所作为。

从天津中西女子中学毕业时,聪明过人、学习成绩优良的聂毓禅被保送南开大学,但她却放弃了。原来,她立志要当一名医生,为摘掉中国人“东亚病夫”的帽子出把力。

她早就下了终身不嫁的决心,不愿做那种围着锅台和丈夫孩子转的家庭妇女,想要在事业上全心全意地发挥出个人的能力。因为抱定初心,虽然后来命运多舛,但她不坠青云之志,为中国的护理事业建功卓著,无愧一生。

02

1923年秋,聂毓禅被协和医学院录取。当时,林巧稚也在该校学医。

聂毓禅

入院不久,聂毓禅就向协和医学院教务处提出了从医学院转入护校的申请。原来,她接触到一些护校的同学,深有感触。特别是有一位手术室护士是她中学同学的母亲,这位阿姨经常向她介绍护理工作的重要性,述说整个国家护士比医生更缺少的状况,鼓励她转入协和护校学管理,这样将来会比当一个医生更有益于社会。受此影响,聂毓禅反复思考,觉得护理的确是卫生保健事业的一个重要环节,自己应该改学护士。

然而她的申请一连几次都未得到批准。当时护士的社会地位很低,工资也低,在许多医院里其实就是廉价劳动力。校方担心她是一时的冲动,几次劝诫不成,便提出必须经过家长的同意才能批准。

最终,聂毓禅在开明父亲的支持下,转入协和高级护校。当时的北京协和护校,也是一所与世界最佳护校同样水平的学校,培养的是高级护理骨干,除一门汉文课外全部用英语教学,对学生要求很高。聂毓禅在该校苦读4年,于1927年刚一毕业即被聘为协和医院病房的副护士长。

她在病房中努力做事,主动了解病人的情况,分析他们发病的原因。这些切身的工作,又一次促使她改变了自己,决心放弃协和护士的良好待遇和舒适的生活环境,去从事“防病于未然”的公共卫生护理工作。

在很多人眼里,这个美丽的小女子真是“疯了”,就连协和医院也不愿放弃这么一位优秀的护士长。但倔强的聂毓禅又一次坚持了自己贡献社会的愿望。

1929年,她获得了到加拿大多伦多大学进修的机会。1930年她又到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深造,学习“护理教育”及其他课程,于1931年获得理学学士学位。

学成回国后,聂毓禅担任了北平第一卫生事务所公共卫生护理主任,培养了中国早期的一批公共卫生护士,拓宽了中国预防医学领域。

1936年,聂毓禅不满意自己的学识水平,再次赴美深造,进入密歇根大学,1938年获理科硕士学位,并得到攻读博士生的奖学金。这时,国内抗日战争的炮火已经打响,她选择放弃奖学金,启程回国。

03

本来,她打算到北平看望老母亲后就奔赴战场从事救护工作。但聂毓禅回国的消息被协和医学院胡恒德院长获悉,力聘她接手协和高级护校校长之职:“协和医学院护校是国内唯一的高级护校,现在要把校长职务交给中国人。你接替校长职务,可以培养许多护士人才,她们可以到全国各地发挥作用,这不是更有意义吗?”聂毓禅被说服,1938年先作为校长助理协助工作,1940年正式接任护校校长职位。

学生的体育兴趣受老师教学手段的影响,因此老师要改变单一的教学方法,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丰富自己的体育课堂,让丰富多彩活泼灵动的体育运动激发学生参与的热度,比如,遇到恶劣天气不能进行户外体育活动时,体育老师可借助多媒体让学生观看体育比赛:世界杯足球比赛、篮球比赛、排球比赛等等,让学生感受比赛的氛围和运动员拼搏的场景,激发他们的体育热情和民族荣誉感。这种学习方式给看惯了枯燥的课本知识的学生注入了兴奋剂,把他们从紧张的学业中解放出来放松一下身心,同时体育竞技中的动作也使学生产生模仿的兴趣,观后老师再作一些适当的讲解,学生就能明白其中的道理,为室外的同项目训练做好良好的铺垫,也能激发学生的体育激情。

协和高级护校的前三任校长都是美国人,聂毓禅此番接受校长职位,是该校的第一位中国人,当时她年仅37岁,同时还受聘兼任协和医院护理部主任之职。她每天早上6点半就到办公室工作,不仅注重护校的高水平教学,设置了社会学、教育学、心理学、生物学、化学等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课程,也十分重视对护士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亲自讲授护士伦理学。

她还制定了各方面的规章制度,全面激发师生员工的工作积极性。然而,1942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协和医院也不再是一片宁静的港湾了。

当年12月8日,聂毓禅照常在早晨6点半到达办公室,这天是三年级学生参加中华护士学会主办的三天毕业会考的第一天,如果考不及格,就不能参加后两天的考试,所以师生们都很紧张。

早上8点多钟,医院突然被日军占领!聂毓禅怕参加考试的学生慌乱,马上赶到考场,镇定地告诉学生们:“今天有日本军参观,这是不寻常的,大家不要慌乱,考试照常进行。”后来日军虽然窜进考场,但考试依然进行。最后,参加会考的学生全部通过考试,获得证书。

一个月后,日军命令各科室在一周内关闭,学生在两天内撤出宿舍。聂毓禅暗地里把学生分散到道济、同仁、妇婴、中和等医院实习,并借地方安排教师上课,使学生得以完成了学业,并参加和通过了隐蔽进行的中华护士学会的毕业会考;对教职员则发给证明,以便另谋工作。她在这极度困难情况下的负责到底的精神,使所有师生无不为之感动、感激。

1943年春,聂毓禅把师生们都妥善安置后,便奔赴成都,准备在那里恢复协和护校。当时华西大学正建筑新医院,支持她复校的行动。很快,聂毓禅就从成都各大学招到了已修毕护校预科要求的各学科学生,9月,在尚未全部竣工的新医院里,护校因陋就简地开学了。她还开办了一个两年制的师资进修班,解决护校教师不足的问题。

04

1945年8月,抗战终于胜利了!1946年,李宗恩受命恢复协和医学院,成立了由李宗恩、李克鸿、胡正详、聂毓禅四人代表中方参加的董事会,他们是协和教育和医疗系统的四个台柱,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四大天王”:李宗恩为协和医学院院长,李克鸿为协和医院院长,聂毓禅为协和高级护校校长,胡正详为协和医院副院长。

协和医学院决定把协和护校迁回北平。1946年4月,聂毓禅率领全校60多名师生,分别乘三辆大卡车,告别成都,踏上返回北平的征途。他们先到达陕西,换乘火车后经河南、安徽、江苏到上海,又改乘海轮到天津,最后再换火车到达北平。路上走了两个月,换了6次交通工具,行程长达1900公里,聂毓禅的劳心劳力可想而知。

协和的护士们

聂毓禅1940 至1954 年住过的北京协和大院31 号楼

05

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全国卫生工作会议决定停办高等护理教育,重点发展中等护理教育。1952年协和护校奉命停止招生,在校的学生改用中文授课;1953年协和护校停办。

1954年,聂毓禅被调入新建不久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301医院)担任副院长。她不愿意离开协和,几经推辞,最后还是服从了。

聂毓禅是非党人士,极强的事业心促使她“在其位必须谋其政”,一心想要推行她的护理方案,帮助医院改变落后的护理面貌。

1957年“反右”,她被污蔑为“美帝国主义在旧协和的走狗和代理人”,划为右派,革除军职,降级使用,下放到安徽省立人民医院“劳动改造”。

昔日的“中国护理之母”,年过半百,此刻却成为医院里的清洁工、勤杂工。幸亏院长十分同情她,也非常仰慕她,于1962年替她摘掉“右派”帽子,又专门为她建立了护理部。

聂毓禅只要能从事护理事业,就精神振奋,干劲倍增。在她的精心打理下,该院的护理面貌焕然一新,成为当地的翘楚。

然而还没等喘口气平静一下,十年浩劫又来了!院长被揪了出来,罪名之一便是包庇重用“大右派”聂毓禅。当时正患病在京休养的聂毓禅,被一伙“造反派”揪回合肥,吃尽苦头。

到1979年平反,聂毓禅已经是76岁的老人了。解放军总医院重新请她回京当副院长。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聘请她为护理部名誉主任。

她执教多年努力多年、奋斗多年,桃李满天下。她的学生以她的名义设立了“聂毓禅奖学金”。

聂毓禅活到了95岁高龄,终于看到1985年协和高级护校复校,并在全国10所医学院设立了培养高级护理人才的护理系,她感到无比欣慰。

1998年,她平静地逝世于北京协和医院——从20岁时候拎着简单行李前来报到、胸中充满报国之志的美丽少女,到躺在鲜花丛中,与几百名来自世界各地专程为她送行的学生们“告别”,这中间相隔的75年岁月。风云际会,她恰巧经历了中国现当代历史上的大风大雨。

一位协和大院当年的孩子、后来成为社会精英的仁兄,在网上写下了这样一段话,代表了大院几代“孩子们”的心声:“聂毓禅老前辈命途多舛而不坠青云之志,一生为国、为民鞠躬尽瘁,让人赞叹、敬佩!我们永远怀念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