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鹏
(贵州省公路局农村公路处,贵州贵阳 550002)
信息化技术极大地方便了农村人民的生产工作与生活活动,大大提高了农业的生产效益,在社会各个领域都进行了广泛的应用,有效推动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乡村振兴。信息化技术也应用到了农村公路管理中,运用计算机软件的高效计算特性以及与信息网络的快速交互功能,将农村公路在管理中产生的所有数据进行计算、汇总、共享,流程式的工作管理模式也成为农村公路信息化管理的最大特色,保证了农村公路能够以较高的养护质量正常运营,并养护了顺畅的农村交通运输环境。
从目前现实情况而言,农村公路工程监督管理站的观念都相对陈旧,技术创新意识淡漠,不能紧跟时代的快速发展脚步。因此,农村公路管理站虽然已经认识到了信息化工程的重要意义,但对它了解不深、认识肤浅,只是一味地认为配置计算机硬件才是信息化工程,其实,这是一个集数据生产、收集、分析等于一体的系统性综合工作。上述原因都制约着农村公路管理的全面信息化建设。
农村公路管理站缺少优秀的信息化人员,不少工作人员的年纪较大,而且文化程度也很低,无法熟练地运用电脑,对新技术和新科技的了解和掌握也不多,对于农村公路管理信息化建设来说,无疑是一个障碍。虽然农村公路管理职能部门为完成农村公路管理信息化建设,特地招募了部分信息化人员,不过他们往往并不掌握农村公路管理领域的知识,很难有效地完成工作。所以,政府对人才培养的缺乏关注以及管理人员培训管理机制的不健全,导致了农村公路管理信息化工程建设的迟缓,同时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
一切工作都必须有科学合理的系统加以监管与约束,农村公路路面养护的现代化建设工作也需要继续提升。但是在实际探索中,农村公路管理机构的体制构建不规范,制度制定不完善,工作结构不稳固、工作流程不清晰的现状,根本无法满足现代管理的需要。农村公路管理机构在设置系统中,不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开展工作,而且各工作单位间也没有必要的消息联络,工作项目总体规划不完备或不完整,造成了农村公路管理信息化项目的很多步骤都存在很大的问题,随机性也十分明显。
农村公路保养监管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需要大量经费的扶持,而农村公路保养监管信息化建设服务系统网络平台每年的基础设施建设花销又非常大,且目前各级政府的财政压力普遍较大,资金投入相对不足,因此造成了基础设施建设经费的紧缺,无法完成各项任务。
路况的数字化信息管理一般包括:农村公路面层概述,如一般公路的现状、级别和一般公路参数;路基概述,如公路的防护和现状;一般工程概述,又如隧道及桥梁等设施的概述;公路概述,如公路施工技术分级、横断层等;沿途的基础设施概述,如养护设施、社会服务设施等。在上述有关管理信息的材料中,有些是农村公路建设移交时的基本资料,必须逐项记录在信息化系统中,但部分资料信息必须在现场通过GPS卫星定位检测后再录入信息化系统中,使管理资料的信息更加准确。农村公路的生产数据主要来源于在项目建设、养护管理运营维护的各个方面,涉及政府多个部门、路政行政管理部门、路面及桥梁管护等。随着工作的推进不断采样,同时也对随机发生的事件进行记录,另外,还通过某些专题调研的方式进行收集。有些可以通过自动化手段直接进入数据库,有些则需要进行手工方式录入。
行政管理单位能够从农村地区公路管理养护信息化综合系统中下发年度实施计划,以及经过细化分解后的年度实施计划、月工作计划等,并能够按照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基层农村公路管理机构把日常的完成情况记录在信息系统中,并形成了信息库管理系统,由信息系统自动对消息库中的信息内容进行了分析,并生成报告。
日常养护信息化管理能够对农村公路病害信息上报、及时处理,从而简化了管理过程,有效降低了农村公路病害所造成的严重安全事故风险。而日常养护巡检的工作人员遇到农村公路需要修复时,利用手机终端记录道路病害点,将录入的资料包含病害的即时照片、相关桩号、受侵害范围说明、造成病害的主要因素等资料完整地记录在信息系统中。由工程建设监管机构、农村公路管理机构的人员进行核实,下达了保护工作告知单等流程之后,再由工程建设管理部门人员负责施工并对农村公路病害进行监督管理。对管理的资料、文件等计算和计量的核实、确定等都可以在管理系统中进行,计算结果可直接写入月度计划表,并生成财务报表。
一是对公路现状数据进行管理,二是对公路的实际使用状况做出科学合理的评估。将农村公路路面的主要评价指标纳入综合评估系统,如对路面的平整度、破损率等。定期对各类指标进行研究,并记录在综合评估系统中。系统根据所记录的各类数据加以整理,经统计分析后得出路面技术状况的综合评估指标,方便对养护工程质量的监督管理。
推动广大农村公路养管现代化进程,农村公路管理机构一定要及时形成科学的管理系统。以养护设备网络的建立和使用为例,即以现代电子计算机为主要工具,以现代数据库管理系统为核心,以互联网为主要媒体,并结合利用发展现代化信息管理手段,以大数据分析集成的方式、以业务为核心,省、市、县三级部门共同使用系统,由省级牵头部门统一开发,市、县直接使用,有效避免了各地在信息化方面独立门户、重复建设、数据无法共享等问题。通过构建养护设备网络技术应用管理软件,以达到全中心养护设备资料的全面共享,进而达到设备管理工作的现代化、互联网化、标准化和科学化,推动农村公路设备的现代化管理。
可以运用现代化管理机制来强化管理人员队伍建设。一是通过相关业务培训提高人员的养护意识;另外,可以通过建立更加健全的监管制度来改善农村居民本身的护路养路意识。周边群众意识的加强和日常作业人员的业务能力提升,都可以促进广大农村地区道路养管工作效率的不断提升。而且,随着时间的推进,管理也要进行技术更新,吸纳国外先进的管理技术并根据自身发展与实际情况形成完善的管理办法,从根本上,为农村公路养护的管理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实现公路养护的信息化管理方式。
总结了相关技术和管理的经验,提升了农村公路管理效率,优化相关工作制度,这就是农村公路管理质量提升的途径。农村公路建设施工过程管理制度着重包括了改进程式、标准、政策措施、工程费用监督管理和考核绩效管理等方面具体内容,从而达到项目规模化、财务管理标准化,使效率得到合理提高。建立农村公路建设养护项目,规划、计划编制标准化工作制度,采用“自上而下又自下而上”的方式,各基层部门按照部、省编制原则和要求,依托农村公路电子地图,通过GPS 采集路线空间信息,与卫星遥感图片进行比对分析,确定项目起点和终点以及建设规模。通过手机APP 采集图片后,录入系统进行审核。计划编制人员审核图片后,纳入项目库,就可以大大减少现场复核的工作量,达到足不出户审核计划目标,确保“该修的一公里不少,不该修的一公里不多”,有效解决农村公路建设养护项目多,现场复核难度大,计划不精准的问题。
发展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必须积极地建立和培育人民群众的农村公路养护意识。因此,在农村公路的建设阶段,一定要对施工队伍的专业素养加以把关。而在农村公路的养护阶段,也要建立和培育养护人员的专业意识和人民群众的路面保护意识,这样才能保证施工人员认真进行路面日常养护作业。有力的推动农村地区公路养管工作向信息化方向提升,是农村地区公路路政行政管理可持续发展管理理念、管理体制跟规范化的科学管理思路与现代互联网技术的结合,是对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教学与培养各级计算机技术人才能力的进一步加强,同时也能够产生更大的社会经济效益,并且确保路政管理工作在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公路上迈出坚实的一步。在路政日常管理向信息化前进的过程中,确保路政管理工作要以业务车主为重点,根据信息化的发展规律,将路政业务与管理工作过程进行更加全面、精细化的管理,完善对各类型报告的分类功能,使之更具备技术先进性,使一线路政管理人员均具备对工作进展和工作状况评估的有关能力,也可以提供个人的意见和对策,从而增强了自身的参与管理以及制定政策法规的积极性。最后,迅速响应基层反映的技术上的问题和合理的方案,并由相关领域的专业和技术人员及时处理(见图1)。
图1 公路日常养护
目前制约我国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的一个关键便是费用问题,各级地方政府仍然秉持重建轻养的观念,农村公路的养护没有得到落实。首先,以建代养的粗放发展模式给我国农村公路的管理带来很多问题。为了确保稳定的养护资金渠道,应明确责任主体,督促地方人民政府落实农村公路养护主体责任。其次,对公路与路政管理工作相关信息门户网站功能进行优化,除了提交有关的立法规定、业务办事标准以及工作流程的相关信息内容外,还应增加关于车主及其本人的相关信息内容等(见图2)。另一方面,地方政府以及人民群众还应当承担起各自建设、养护以及管理责任,一直秉持“谁受益、谁管理”原则,以信息化技术来对公路养护采取分级实施,确保我国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的科学运行。
图2 重视建养
综上所述,农村公路管理信息化建设需要与农村的实际状况相适应,按照农村公路管理工作的不同特点,合理安排时间,分阶段地开展。如今,随着中国农村公路建设信息化的日益深入,应把信息技术资源开发与利用作为工作核心,以促进信息资源共享,提高技术人才培养,运用信息化技术提升养护行业的服务水平,切实进行现代化科学管理,最大限度地提升优质服务,以实现中国农村公路管理事业的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