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晓辉
(兰州建投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甘肃 兰州 730000)
混凝土材料为脆性材料,通常包括水泥、骨料和外加剂。不同的道路桥梁工程,对混凝土的质量标准要求虽略有差异,但需要控制在标准范围内,否则很容易出现混凝土裂缝。混凝土并不具备较高的抗拉强度,其极限拉伸值会受混凝土强度的影响,影响因素包含水灰比、骨料大小、含水量、配料材质等。举例来说,若混凝土的骨料质量未达标,则极易降低混凝土的强度。在搅拌混凝土的环节,若未能科学控制含水量,同样也会破坏混凝土的收缩性,增加后续施工环节产生塑性裂缝的概率。一些单位在混凝土材料入场时,未能检验各类掺和料与外加剂的质量,也很容易因化学反应生成混凝土裂缝。
直接应力裂缝和次应力裂缝都属于荷载裂缝。具体来说,直接应力裂缝的形成,主要是因为设计环节未能正确确定模型刚度,导致结构设计不合理。与此同时,对工程施工阶段可能出现的凿槽所带来的影响,也被设计人员忽略,这同样会产生较大的荷载冲击力,促使混凝土裂缝的形成。次应力裂缝同样和工程设计阶段相关,设计人员可能出现漏预算的现象,因而无法满足荷载预算的要求。除此之外,如果地表出现次应力,或者施工阶段在孔洞周围钻孔,也极有可能导致该处产生集中应力,形成混凝土裂缝。
具体来说,第一,混凝土的振捣需要持续振动,在振动相对剧烈处或承受剪应力较强的位置,通常容易出现混凝土裂缝。施工阶段可能会因为人为踩踏,增加钢筋混凝土保护层的承受力,降低构件的高度。此时,构件支撑边缘也会出现裂缝,裂缝的方向会和受力筋垂直。
第二,施工阶段未能合理控制混凝土的水灰比。当振捣混凝土成型后,混凝土泌水可能下沉,也会有较大概率出现裂缝。
第三,混凝土浇筑速度未能得到合理控制。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如果的浇筑速度超过规定,那么一旦浇筑的混凝土面积较大,就很可能令混凝土趋于沉降和收缩,降低模板的承受力,产生混凝土裂缝。
第四,混凝土振捣阶段未能保证振捣的密实性,导致混凝土内部出现大量孔洞,一旦遭遇外部应力,就容易产生裂缝。
第五,如果桥梁墩身属于双柱结构,且荷载超出平行力,也会有一定概率出现裂缝。
第六,在弯矩的最大截面处,如果施工受力较大,也可能产生垂直类型的裂缝,若不加处理,也可能向轴向方向进一步发展。
第七,若施工阶段未能合理设置主钢筋和抗剪筋,箍筋紧度过大也会产生混凝土裂缝。
混凝土在浇筑终凝前,内、外温度的温差较大,再加上水泥和各类集料都有热胀冷缩的特性,因此遇到气温骤降或混凝土内、外温差过大的情况时,就可能引发混凝土裂缝。举例来说,在混凝土凝结期间,水泥中的水分能起到降低热度的效果,若此时外部温度升高,混凝土就会受热膨胀,增加体积,产生由内向外的拉应力。若拉应力超过混凝土的抗裂强度,就会产生裂缝,对后续混凝土承载力造成较大影响。另外,混凝土施工后的养护工作至关重要,养护是降低混凝土内、外温差的重要环节,若养护不当,很容易令混凝土内部因高温热胀冷缩,进而增加混凝土的内部孔隙,引发较大应力,在表面生成裂缝。这种现象在道路桥梁施工中并不鲜见,值得施工单位高度重视。
众所周知,道路桥梁工程最终的作用是通车。若混凝土出现裂缝,就很容易对路基路面质量造成较大影响,使其无法承受较大载荷,对正常通车的安全性构成潜在威胁。从长远来看,还可能影响工程的使用寿命。
混凝土裂缝是工程重要的质量病害,一旦出现,必须要返修,才能通过后续验收,保障工程的使用安全。为了修补混凝土裂缝,需要施工单位投入人力物力成本,同时还需要监理人员进行验收,这不仅会影响后续工序的正常进行,而且也可能对其他交叉施工的人员带来较大影响,影响工程整体的经济效益。
道路桥梁工程的质量是决定该区域交通水平的重要因素,与民生水平息息相关,若出现混凝土裂缝等质量问题,容易降低人们对整个工程的信任,对工程建设相关单位的社会效益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
混凝土表面的裂缝,极有可能是混凝土外部水分不足导致的。因此,应当重视施工环节对混凝土的保护,同时在混凝土施工后,科学覆盖混凝土,防止受到阳光直射。为避免其施工后开裂,应合理控制混凝土表面的洒水量,保证养护工作的质量。针对已经出现的裂缝,可以通过合理的修补方式实现质量的提升。修补材料主要为水泥浆或环氧胶泥,修补时应尽量均匀,以达到更好的修补效果。针对发生在混凝土内部的开裂现象,可以通过掺入骨料拌和并合理控制比例的方式进行控制,避免水化热持续释放,从而对混凝土的内部温度进行有效控制。
混凝土裂缝问题同样可以通过表面处理的方法达到修补的目的,通常会将树脂胶涂抹在混凝土表面的裂缝处。正式施工前,工作人员会通过钢丝刷对混凝土裂缝表面进行充分刷洗,处理完毕后,在裂缝处涂刷树脂,保证涂刷均匀性的同时,令混凝土的裂缝内均匀充满油状树脂。树脂风干后,再利用刮板铲平处理过的位置,避免裂缝造成较大影响。
若混凝土裂缝宽度超过0.3mm,则可以通过填充法达到修补目的。首先,通过切割机继续加深裂缝深度,切割出“V”字形沟槽,尺寸不低于20mm。其次,应用高压水枪,对裂缝进行持续冲洗,避免裂缝中存在杂物。杂物全部清除完毕后,在裂缝处放置灌浆嘴并完成灌浆处理,灌浆时应合理控制灌浆速度。当灌浆高度超过裂缝深度的2/3 时,可通过胶体进行密封。裂缝修补完成后,应对修补的质量进行检验,如果质量未通过检验,或者发现修补不完全的现象,应再进行一次填充。
施工原材料是影响混凝土施工质量的重要元素,值得施工单位引起高度重视。依照相关标准,施工单位应合理控制水泥质量,令水泥的强度达到要求。同时,施工中选用的水泥品种,应具备较低的水化热值,初凝时间应维持在45min 以上。水泥用量同样应进行科学控制,避免混凝土内、外温差过大,增加裂缝生成的概率。选择细集料时,其含泥量应低于2%,细度模数不能超过2.6。粗骨料以碎石为主,在保证碎石质地坚硬的同时,其含泥量应在1%以下,针片状颗粒含量不应超过总体的5%。
对于进场的施工材料,施工单位应核对材料的厂家、规格、型号、数量等,同时验收厂家提供的材料试验证明,明确材料质量是否符合工程质量标准。对于质量不符合要求的材料,应退回至厂家,要求更换新的材料。材料在存储时,应坚持分类存放的原则,避免发生腐蚀或潮湿的现象。以水泥为例,应准备单独的库房,且库房地面不能潮湿,防止增加水泥中的含水量,影响材料的质量。
混凝土材料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因此对其温度的控制是施工中的重中之重,以防止混凝土产生裂缝。因此,施工前应当结合工期要求,尽量选在非极端天气环境中施工,防止施工质量受温度的影响。与此同时,由于混凝土振捣和浇筑环节温度较高,为避免超出温度标准,应加强对温度变化实施情况的监测,若内、外温差较大,应第一时间调整浇筑温度。需要注意的是,温度不能出现骤升或骤降的情况,无论如何控制温度,都需要依照阶段性要求逐步进行。
通常情况下,施工会采取三阶段冷却法,令混凝土内、外温差逐渐降低,以达到控制施工整体质量的目的。具体来说,一期冷却的目标温度为21~23℃,降温预期幅度在5~6℃之间,每天的降温幅度应控制在0.5℃,降温时间超应过20 天;二期冷却的目标温度通常在18℃左右,降温预期幅度在3~5℃之间,每天的降温幅度应控制在0.3℃,降温时间应超过30 天;三期冷却的目标温度通常为12~14℃,降温预期幅度在3~6℃之间,每天的降温幅度应控制在0.3℃,降温时间应超过45 天。
除此之外,依照混凝土入模温度的要求,混凝土温度应介于25~30℃之间,超过35℃即属于高温操作。不过,如果在冬季施工,混凝土的浇筑温度则应控制在5℃及以上,在浇筑细薄截面时,应将其温度控制在10℃以上。施工阶段,混凝土浇筑、振捣工作需持续进行,不能随意停机。如果遇到特殊情况,停机时间应控制在半小时以内。
施工过程中,施工缝的设置应成为混凝土质量控制的重点。在分块时,应当依照温度裂缝的要求进行,这样才能平分施工阶段混凝土所受的荷载应力。在布置钢筋时,应尽量减小间距,并以小直径的钢筋为主,在变截面的位置增加钢筋的数量。同时,还应注意在混凝土中添加一定量的外加剂,提升其耐久性,防止钢筋锈蚀。
混凝土初凝和终凝时间间隔往往比较长,在此期间,若未能加强对混凝土的养护,则很容易令混凝土表面出现裂缝,导致质量事故。通常情况下,养护阶段应先由施工人员修复已经出现的质量问题,在拆除模板后,作业人员检查混凝土,令混凝土的质量符合标准。可采用纤维布粘贴、在开裂位置填充浆液等方式,达到修复目的,后续再进行养护工作。一般在拆除模板之后的12 小时内,即可落实养护工作。若工程在冬季,天气寒冷,则可采用暖棚法进行养护。
一般在混凝土施工中,会以HDPE 管为主要的冷却水管材质。该管材的适用性较强,可用于众多关键位置的混凝土浇筑。HDPE 管的主管外径应在40mm以上,内径应超过32.6mm,厚度应超过3.7mm;支管外径应在32mm 以上,内径应超过28mm,厚度应超过2mm。焊接钢管的主管外径应在48mm 以上,厚度应超过3.5mm;支管外径应超过25mm,内径应超过20.4mm,厚度应超过2.3mm。
管道的安装布设,应遵循以下原则:首先,依照技术的相关要求,合理控制管道的水平和垂直方向间距;其次,进出水口应在混凝土浇筑面之上,布设环节应以质量标准为原则;再次,应将水流调节阀门和测流设备安装在出水口的位置,布设时应错位和垂直布设;最后,应紧密固定钢筋骨架和冷却水管,防止水管出现脱落的情况。布设完成的水管应进行通水和通球试验,避免水管堵塞,确保安装质量。
混凝土用料应充分压实,但在压实过程中,应合理控制压实力度,防止力度过大。压实后,应保证其含水量接近2%,振动压路机应采取初压、静压等方式,保障混凝土的压实度。压路过程中,机械设备不能出现随意停止、转向的情况,同时还应合理控制压实速度,以达到更优的质量。
综上所述,混凝土裂缝会对道路桥梁工程产生较大危害,原因是多方面的,与材料质量、施工载荷、温度控制等因素息息相关。施工单位应结合施工质量要求,严格检查进场材料的质量情况,加强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的温度控制,排除混凝土振捣和浇筑的各项影响因素,重视养护工作,从而实现施工质量的进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