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2030:国际奥委会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实践探索与启示

2022-08-17 02:09赵军民刘冬华史国生周铭扬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2022年8期
关键词:奥林匹克运动国际奥委会奥林匹克

赵军民,刘冬华,史国生,周铭扬,卢 兰,高 芸,缪 律,范 翔,黄 涛

(1. 上海交通大学 体育系,上海 200240;2. 南京体育学院 党政办公室,江苏 南京 210014;3. 山东大学 体育学院,山东 济南 250061)

20 世纪60 年代以来,社会生产力和科技水平的进步推动了人类文明快速发展,但也带来了资源匮乏、环境污染、气候变化和健康贫困等问题。人类对发展方式的反思促成了对可持续发展的关注。随着1984年巴塞罗那奥运会商业化运作模式的成功,奥林匹克运动规模快速扩张并出现了“超大规模化”的趋势,举办一届奥运会耗费的自然、人造资源越来越多,奥林匹克运动在可持续发展上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为了化解危机、重塑公信力,国际奥委会自1992 年以来积极寻求新理念、新策略来推动改善,形成了一系列组织战略安排和具体行动。尤其是在2014 年,国际奥委会发布《奥林匹克2020 议程》(以下简称《议程》),为奥林匹克改革提供了方向和路径指引[1]。为确保《议程》落实见效,国际奥委会又颁布了《奥林匹克2020 议程:改革推进计划》《奥林匹克2020 议程:奥运会新规范》《奥林匹克2020+5 议程》,为在奥运会中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政策保障[2]。国际奥委会对可持续发展采取的系列举措引起了国内学界的关注和兴趣。相关研究或从文本内容探究奥林匹克运动的改革动向[3-4],或基于文本解析奥林匹克改革的中国策略[5]。2021 年,国际奥委会发布了《奥林匹克2020 议程:结案报告》,认为《议程》中88%的改革目标都已实现,《议程》实施以来成效显著。奥林匹克运动可持续发展的卓越表现为体育促进发展(sport for development)这一热门研究议题提供了新的案例支撑。基于此,本文梳理国际奥委会可持续发展的演变历程,分析其实践探索中的基本模式、内在机制和实现路径,以及产生的问题,探讨其实践经验对我国奥林匹克运动可持续发展的影响与启示。

1 国际奥委会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演变历程

结合重要时间节点,将国际奥委会促进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演变历程划分为酝酿准备期(1992—1995 年)、正式确立期(1996—2013 年)、持续探索期(2014—2020 年)和深化改革期(2021—2030 年)4 个阶段。

1.1 酝酿准备期(1992—1995 年)

1987 年,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发布了《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将可持续发展正式定义为“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这是人类推动全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基础。对于奥林匹克大家庭而言,首次接受可持续发展理念是1992 年6 月受邀参加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UNCED,又称“地球峰会”),这是联合国作为政府间组织首次正式提议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围绕环境保护这一首要议题,会员国代表一致通过并签署了《21 世纪议程》等倡议。国际奥委会作为特邀观察员组织参与此次大会,也全面获取了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倡议内容和设计议程[6]。自此,作为全球奥林匹克运动的引领者和决策层,国际奥委会开始全方位围绕可持续发展展开讨论并试行。1994 年,在挪威利勒哈默尔举办的第17 届冬奥会试验性地将“环境保护”作为赛事筹办和举办过程中的关键内容,组委会设计并执行了20 多个可持续发展项目,得到了国际社会和利益相关者的赞赏,此次赛事也在遗产总结阶段被评为首届“绿色冬奥会”。1994 年8 月,国际奥委会与联合国环境计划署签定合作备忘录,致力于组织间的合作,共同保护环境,从战略高度、政策有效性上增强了对环境可持续发展重要性的认识。国际奥委会借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的经验和做法,在1995 年成立了体育与环境委员会,专门负责奥林匹克运动发展中环境保护政策的研究和制定,此举标志着国际奥委会促进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工作转入政策设计与执行层面。

国际奥委会对可持续发展的认识逐步趋于清晰,积极吸收、借鉴其他国际组织在可持续发展上的经验举措,并将可持续发展理念转化为具体政策,重点对奥林匹克运动发展中环境领域的规划发展进行了指导和设计[7]。在这一时期,学习联合国的可持续发展理念与政策模式,做好奥林匹克运动与自然生态环境和谐共处的思想酝酿、制度化准备,成为国际奥委会可持续发展工作的主旋律。

1.2 正式确立期(1996—2013 年)

1996 年,可持续发展与环境的关系被国际奥委会列入《奥林匹克宪章》(以下简称《宪章》)。《宪章》是奥林匹克组织的“根本法”,可持续发展的纳入标志着促进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被正式确立,并融入奥林匹克运动的价值观。《宪章》就各国家或地区奥委会、奥组委、奥林匹克运动参与者及相关部门对环境保护的义务标准提出了明确要求[8]。在《宪章》的规引下,国际奥委会持续加大可持续发展政策的设计、发布以及执行力度和强度。1999 年,国际奥委会发布的《奥林匹克运动21 世纪议程》对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做出了若干承诺[9]。此后,国际奥委会发布的《体育与环境手册》《体育、环境和可持续发展指南》等文本针对申办城市生态保护、环境污染和地形地貌资源维护给予了说明和要求[10]。21 世纪以来,社会信息化和文化多样性发展加速了全球治理体系的改革[11]。奥林匹克运动凭借综合的社会效应,成为一种独特的社会文化现象。在国际奥委会的包装运作下,奥林匹克运动可持续发展的价值体系、组织体系和活动体系得到了升级[12]。国际奥委会促进可持续发展的焦点逐步从环境向社会、经济和国际关系等领域拓展(表1)。 2002 年盐湖城冬奥会被评为最具可持续性的奥运会,2006 年都灵冬奥会、2012 年伦敦奥运会在可持续发展上同样取得了良好效益,进一步巩固了国际奥委会促进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也标志着可持续化的原则与政策系统框架被正式确立、运作和执行。

表1 21 世纪以来国际奥委会促进奥林匹克运动可持续发展的领域与重点内容Table 1 Areas and priorities of IOC in promoting sustainable Olympic development since 21st century

1.3 持续探索期(2014—2020 年)

随着时间的推移,奥运会的可持续发展成效显著下降。Müller 等[13]设计并使用基于9 个一级指标的赛事可持续评价模型,评估了1992—2020 年16 届夏季和冬季奥运会的可持续性,发现奥运会的整体可持续性仅在“及格水平”,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下降,尤其是2014 年索契冬奥会和2016 年里约热内卢奥运会成为历史上“最不可持续的赛会”。这充分说明了国际奥委会面临的可持续化转型压力。2013 年9 月10 日,在布宜诺斯艾利斯举办的国际奥委会第125 次全会上,托马斯·巴赫当选第九任国际奥委会主席。经过短暂调研,这位律师出身的主席开始全面启动奥林匹克运动善治改革,尤其将可持续发展列为重点[14]。这一时期,国际奥委会颁布并实施了一系列政策文本,确保可持续发展工作取得实效。2014 年国际奥委会第127 次全会通过了《议程》,将可持续发展与青少年、公信力列为奥林匹克运动改革的三大支柱[15]。如果说《议程》奠定了奥林匹克运动可持续发展的基调,那么《国际奥委会可持续发展战略》(以下简称《可持续发展战略》)则将可持续发展提升到战略目标的高度。《可持续发展战略》提出,国际奥委会将在组织、主办和领导三大领域承担相应责任,到2020 年实现18 项可持续发展目标,展现奥林匹克运动的示范作用,并为全球体育树立可持续发展标杆[16]。国际奥委会以《议程》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为目标导向,明确了新时期奥林匹克运动可持续发展的方向。

《可持续发展战略》一方面衔接《议程》,制定并细化了可持续发展阶段目标,对可持续发展起到巩固作用,如针对《议程》中的“将可持续发展理念引入奥林匹克运动的日常运行以及奥运会的方方面面”,《可持续发展战略》提出,国际奥委会应在组织领域遵循可持续性原则,将可持续性纳入日常工作;在领导领域参与并协助奥林匹克运动相关利益方,将可持续性纳入组织和运营;在主办领域确保国际奥委会在奥运会举办的各个方面发挥积极的领导作用。另一方面对接联合国发展峰会发布的《2030 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中的17 项可持续发展目标,面向2030 年部署了各个责任领域的发展战略,把握可持续发展的方向[17]。国际奥委会认识到可持续发展对不同领域都发挥着价值导向作用,对照《可持续发展战略》中提及的基础设施建设与自然用地、采购与资源管理、流动性、劳动力和气候5 个重点领域,将可持续发展理念延伸到发展中的各个领域[18]。与此同时,国际奥委会定期发布《国际奥委会可持续发展报告》和《活动品牌和标牌解决方案的环境影响评估总结》,评估各领域可持续发展的阶段效果,以便后期调整政策,更好地应对内外因素对奥林匹克运动发展造成的影响。

在此阶段,国际奥委会对可持续发展进行了积极的持续推进和探索,国际奥委会发布的官方文本中“可持续发展”成为仅次于“运动员”的高频词汇,可见其重视程度。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等突发事件,国际奥委会积极联络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等组织,开展国际协作,还加强了奥林匹克电视频道与各国官方广播公司以及主流媒体的合作,通过在线宣传和网络教育的形式增强奥林匹克赛事和主义精神的传播力,号召人们关注奥林匹克运动对人体健康与社会和谐的作用,维护了奥林匹克运动的团结稳定[19]。这一时期,国际奥委会促进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不仅更加立体,而且得到了升华。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代背景下,可持续发展不仅涉及纵向发展目标,而且涉及横向领域渗透[20]。为避免奥林匹克运动及相关领域的可持续发展伴随奥运会闭幕而陷入停滞,国际奥委会专门发布了《遗产战略方针》,以促进奥运会后奥林匹克运动与体育、经济、社会、文化、环境、城市和区域等的持续融合[21]。

1.4 深化改革期(2021—2030 年)

国际奥委会在促进可持续发展方面已取得不少成就,并获得了联合国、诸多国家和国际体育组织的认可,但其行动并未减缓。国际奥委会认为,到2025 年甚至未来更长的一段时间内,都“必须保持对变革和创新的开放态度”。国际奥委会可持续发展和遗产委员会 主 席 摩 纳 哥 阿 尔 伯 特 二 世(Prince Albert Ⅱ of Monaco)在2021 年发布的《国际奥委会可持续发展报告2021》(IOC Sustainability Report 2021)卷首语中指出:“尽管新冠肺炎疫情对奥林匹克运动产生了重大影响,2020 年东京奥运会和残奥会都史无前例地被推迟,但加速到来的气候危机才是国际奥委会未来几年面临的最大挑战。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IPCC)2021 年8 月发布的第6 份评估报告也证实了这一点······气候变化和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影响着整个社会,包括人们的生存和生活方式。健康的人和健康的星球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是显而易见的······我们可以坚定地说,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价值观,已经牢牢地融入国际奥委会和奥林匹克运动,并将参与更广泛的奥林匹克运动。”

对此,国际奥委会提出了一系列新的突出议题,包括更深度的团结协作、促进数字化、信守可持续承诺,并加强体育在社会可持续化中的作用。这些面向未来的建议将在后新冠肺炎疫情时代为奥林匹克运动发展提供充分的指引。国际奥委会还总结了2020 年以来利益相关者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典型案例,测试可持续发展政策的稳健性,验证自身提岀的“17 个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达成情况。同时,在推动全球体育赛事碳中和方面,国际奥委会强调所有的赛事所有权方(国际单项体育联合会、各国家或地区奥委会和国家体育协会等)都要综合运用多种举措,实现赛事相关碳排放净零,推进全球赛事碳中和化。国际奥委会先从自身做起,响应联合国《体育促进气候行动框架》等公约,发布《IOC 奥运会碳足迹方法》等一系列标准,从生命周期理念设计碳排放计算、减少、消除与补偿的管理框架,提出“到2024 年成为气候积极组织,到2030 年直接和间接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少50%,2030 年以后的所有奥运会都必须实现赛事全周期‘碳中和’,并显著减少碳足迹”,回应利益相关者更广泛的关切和期望,为全球体育赛事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参考管理方案。

夏季奥运会是国际奥委会推进可持续发展的重点,巴黎奥组委承诺2024 年夏奥会使用已建或临时搭建的场馆占比将达到95%,相较于2020 年东京奥运会仅使用一半的碳足迹,并补偿其100%以上的残余排放量,致力于成为首届对气候作出积极贡献的奥运会。洛杉矶奥组委更加激进,承诺将在2028 年夏奥会上100%使用已有场馆,并在赛事全周期纳入可持续发展理念,为大型公共活动提供新标准。此外,国际奥委会还和合作伙伴、非政府组织、企业、体育机构,以及学者、专家和中国奥委会进行广泛合作,推进体育领域的可持续发展研究;利用奥林匹克研究中心和全球各地的奥林匹克研究院平台,开发大量与可持续性相关的教育指南资源,并举办研讨会;与国际认可的组织建立伙伴关系,全面深化双方在可持续发展领域的合作。展望未来,国际奥委会将继续深化改革,将所有的战略、政策和知识转化为切实的行动,并扩大其覆盖和影响范围。

2 国际奥委会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实践探索

伴随着国际奥委会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深入,可持续发展内涵不断融入新内容,为实践注入了新动力,推动可持续发展迈向更高水平。基于“基本模式—内在机制—实现路径”的分析框架,从3 个层面阐述国际奥委会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实践探索。

2.1 基本模式:从被动应对到主动创新

发展初期,由于国际奥委会内部治理结构尚未完善、资金保障不充裕等条件的限制,其多参考借鉴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以及其他国际组织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国际奥委会的促进可持续发展模式较为被动,即在出现问题后出台相关文件和举措进行补足。随着奥林匹克运动在全球范围内的快速发展,国际奥委会不可避免地出现了组织腐败和人治过度等问题,相关问题日趋严重引起了国际奥委会的重视。为保证奥林匹克运动的持续健康发展,国际奥委会开始主动创新求变,不再过度依赖其他国际组织。在国际奥委会的官方指导下,各国家或地区奥委会对照《议程》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在减碳、碳中和上采取了相应举措。国际奥委会总部“奥林匹克之家”的能耗比传统建筑低35%,绿色低碳标准获得了LEED 铂金级认证,而奥林匹克博物馆每年节能约3%,节能至少可持续10 年,这些都体现了国际奥委会改革的成效[22]。

2018—2019 年,国际奥委会与美国绿色建筑委员会(USGBC)、城市土地研究所(ULI)、洛桑理工学院(EPFL)签订了合作协议,一起为奥运主办城市、感兴趣的城市和候选城市提供建筑基础设施、土地使用和技术应用方面的知识共享。在“减量化、再利用、再回收”理念指导下,2020 年东京奥运会在场馆供电、汽车驾驶和奖牌制造等方面采取了零碳技术,2022 年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所有的比赛场馆均采用100%绿电供应,而2024 年巴黎夏奥会也将减少55%的碳排放。现阶段,已有170 多个国际体育组织积极响应可持续发展中的碳中和规划,表示将尽可能降低碳排放强度,推动奥林匹克运动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国际奥委会顶级合作伙伴也纷纷响应国际奥委会降低碳排放的建议,如可口可乐公司发起了塑料瓶回收计划,丰田公司则为奥运会东道主提供了多种零排放汽车。国际奥委会主动创新的发展模式不仅保证了奥林匹克运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国际奥委会的纯洁性和权威性,而且让各国家或地区奥委会和各单项体育协会开始思考如何探索适合自身长期持续发展的模式,加强了促进手段的统一与联动。

2.2 内在机制:从单一零散到系统全面

在促进可持续发展初期,国际奥委会的工作机制呈现出单一零散的特征。考虑到奥林匹克运动可持续发展与生态环境存在密切的内在逻辑关系,尊重生态环境是统筹协调奥林匹克运动与环境关系的必要前提,因此,践行生态优先环境保护成为奥林匹克运动的核心理念之一。1995 年国际奥委会与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合作举办了第一届“体育与环境大会”,国际奥委会也将环境问题纳入申奥城市的问卷。同年,国际奥委会还专门设立了“体育与环境专门委员会”。1988 年汉城奥运会利用系统性的综合治理手段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硫与粉尘的含量,达到净化水质、优化环境的目的。1994 年利勒哈默尔冬奥会为了保护天然湿地和北极鸟的栖息地,将运动场馆建造在山腹中,推动了奥运会与自然生态的有机结合。总体而言,国际奥委会在促进可持续发展初期占据了管理工作的主导地位。尽管国际奥委会强调对自然环境的保护以及奥林匹克运动与自然环境的有机融合,营造出和谐共生的发展样态,但单一的管理主体难以在实际工作中形成有效合力,容易产生资源浪费等问题。

随着国际奥委会促进可持续发展进入深化改革期,国际奥委会加强了与各国和地区的教育、体育、文化等部门的联络,希望构建多元的参与主体,激发可持续发展的活力。重视可持续发展、提升奥林匹克公信力和发展青少年体育这三大支柱相互支持,构成了奥林匹克运动改革发展的稳定局面。公信力反映了奥林匹克运动的现状和问题,由于缺乏开放性讨论和第三方监督,人们对国际奥委会的信任度日益减弱,意见和偏见增多[19];青少年意味着未来和趋势,在青少年中推广体育是为奥林匹克运动的未来蓄力,与可持续发展存在间接联系;可持续发展以青少年为主,立足现在且面向未来,以解决问题、顺应趋势为核心:三大支柱构成了国际奥委会促进可持续发展的“统筹协调机制”。2020 年发布的《可持续发展更新报告》显示,截至2019 年,《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的18 项发展目标只剩2 项有待继续跟进(目标3、目标17)[23]。国际奥委会在2016—2019 年制定并实施了19 个可持续发展项目,通过分享这些项目,国际单项体育联合会在2018—2019 年针对气候和水、碳治理和塑料治理等领域设计并开展了78 个可持续发展项目,进一步扩大了可持续发展的覆盖面。国际奥委会围绕品牌框架下的可持续发展原则,聘请第三方组织独立展开相关评估、衡量和统计工作,以此保证长远工作的真实有效[24]。特别是“系统全面”地促进可持续发展机制逐渐在奥林匹克改革的诸多议题中脱颖而出,并从生态环境保护层面向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领域进一步延伸,成为引领推动各项改革的重要引擎。国际奥委会启动了大使计划,邀请奥运会帆船冠军汉娜·米尔斯、冬奥会雪橇银牌获得者克里斯·马泽尔等明星运动员为“限制使用一次性塑料”“清洁空气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可持续发展项目代言,增加了奥林匹克运动可持续发展的曝光度,提高公众对奥林匹克运动可持续发展的认同感。总体而言,国际奥委会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机制逐渐从“单一零散”向“系统全面”转型,围绕可持续发展建立的评估机制为推进可持续发展的常态化和规范化提供了重要保障。

2.3 实现路径:从顶层设计到落地推进

国际奥委会早期的可持续发展路径过度局限于顶层设计,主要通过《奥林匹克宪章》《议程》《可持续发展战略》等宏观目标构建,规范并推广奥林匹克运动的可持续发展理念。但正如Geeraert 等[14]所指出的,尽管国际奥委会20 多年来一直高度重视环境可持续性保护,但从实施效果上看,其打造的“以东道主国家、承办城市和奥组委为执行主体”的机制是无效的,因其未能改变奥运会组织者的激励机制并遵守环境可持续性等约束性规则。为促进可持续发展行动计划的落地推进,国际奥委会改变自身的角色定位,开始开发和编制操作性执行指南和标准化管理手册。经过与各国家或地区奥委会、国际单项体育联合会、奥运会主办国家和赞助商等多方协商,制定并发布了《奥林匹克运动的碳足迹方法》《可持续发展要素》《奥运会可持续采购指南》《运动的塑料游戏计划》《品牌和标牌材料的可持续采购指南》等系列文本,加强了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顶层设计。同时,也从自身机构可持续化变革做起,2019 年国际奥委会新总部奥林匹克大厦正式落成,其建造强调材料的循环再利用,屋顶安装太阳能电池板,设置收集和再利用雨水的节能装置。

此外,国际奥委会和各国家或地区奥委会成立了联合指导委员会,在常态下定期对接奥组委,根据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办赛要求和本国特点提供协调和支持服务。例如,在2018 年平昌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筹办过程中,联合指导委员会通过沟通机制协助平昌冬奥组委制定了《平昌2018 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可持续性计划》,对环境(建立回收基础设施、使用自给自足的可再生能源、建立绿色交通网络、尽量减少碳排放、确保生物多样性和净化污水等)、社会(保持韩国的安全、遵守国际标准和促进可持续性发展活动等)以及经济领域进行了可持续发展的全方位指导。在紧急状态下,联合指导委员会主动与各国家或地区奥委会、举办城市奥组委和政府等进行沟通,提供必要的政策、资金保障。例如,2020 年东京奥运会因新冠肺炎疫情延期,联合指导委员会在延期后为东京奥组委、各国家或地区奥委会、国际单项体育组织以及1 600 多名运动员筹集了1 亿美元的援助资金,以保证参赛群体能从容应对奥运会的推迟。可见,为避免可持续发展政策悬空,国际奥委会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工作重心从顶层设计逐步转向落地推进,使得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真正落实到各个领域。

3 对促进我国奥林匹克运动可持续发展的启示

国际奥委会为促进可持续发展发布了以《可持续发展战略》为核心的系列政策。《可持续发展战略》衔接了联合国《2030 年可持续发展议程》,2 份文件在目标上的一致性避免了实践中“摸着石头过河”的做法,从“愿景—价值—使命—工作准则”4 个层面搭建了可持续发展推进平台。国际奥委会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实践探索对我国奥林匹克运动可持续发展有着深远影响,尤其是在后双奥时代为我国奥林匹克运动赋予了新的责任和使命。

3.1 加强发展战略对接,形成协同发展合力

进入后双奥时代,应继续加强发展战略对接,统筹推进我国奥林匹克运动发展与国家现代化建设。推动奥林匹克运动的可持续发展是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可持续发展要保持与国家现代化建设同步。中国奥委会应继续践行“绿色、共享、开放、廉洁”理念,同步推进奥林匹克运动可持续发展与全民健身高水平发展,让体育运动成为人民群众生活的重要形式。中国奥委会及相关组织要进一步推广奥林匹克运动,寻求政府等部门的政策倾斜,围绕奥运遗产创造性转化等制定实践指南,形成通过发展奥林匹克运动、助力我国体育事业改革的格局[25]。奥林匹克运动可持续发展要主动融入国家发展战略,中国奥委会及相关组织要思考如何让体育运动更好地服务于《“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进一步挖掘奥林匹克运动在国家发展中的综合价值,强化国家现代化建设的文化底蕴和内涵。深化奥林匹克运动与其他领域的融合发展,形成协同发展合力,深化战略融合,努力实现奥林匹克价值共享[26]。与此同时,国家现代化的本质和前提是人的现代化,我国在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的进阶过程中,体育的功能也从增强体质转向全面育人。中国奥委会及相关组织要深入探寻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共生,借助筹办、举办2022 年北京冬奥会的历史契机,促进冬季奥林匹克运动可持续发展与国家体育事业长期改革、教育事业改革、国家现代化建设有机结合,形成“以点带线、从线到面”的协同发展格局。奥林匹克运动的可持续发展囊括多个层次和多个维度,实现我国奥林匹克运动规模和效益上的可持续发展对于巩固体育和教育改革成果、实施全民健身国家战略和建设体育强国意义重大。

3.2 挖掘中国特色亮点,加强经验交流互鉴

国际奥委会在实践探索中从加强顶层设计向顶层设计与本土化实践并重转型,一方面为奥运主办国家和地区落实可持续发展政策提供遵循原则,另一方面给予各国家或地区奥委会充分的自由操作空间,实现可持续发展规范化和个性化之间的平衡。新时期,立足我国体育事业改革和奥林匹克运动发展所取得的成就,中国奥委会及相关组织要持续挖掘奥林匹克运动发展实践中的特色和亮点,为世界贡献中国方案。中国奥委会及相关组织要进一步强化政策引导,注重奥运遗产传承保护和创新开发,推动体育与工业、文化、商业旅游等领域跨界融合,为我国体育运动持续开展搭建平台。北京是奥林匹克运动史上首个先后承办夏奥会和冬奥会的城市,奥林匹克运动的持续发展要兼顾夏季和冬季运动项目,围绕奥林匹克运动与全民健身、全民健康的融合展开后续工作[27]。中国奥委会及相关组织要积极联合国家体育总局、科技部等有关部门,围绕夏奥场馆改造成冬奥场馆、环保技术与低碳能源普及应用以及绿色建筑标准研究制定等加强研究应用,争取实现公共体育场馆的冬夏“两栖”和绿色环保,为我国群众参与奥林匹克运动奠定场地基础。当今世界正朝着人类命运共同体方向不断迈进,我国在奥运遗产、城市融合发展中取得的亮点成就将为奥林匹克运动可持续发展提供鲜活案例。

从输入和输出的角度看,我国在借鉴国际奥委会和各国家或地区奥委会的发展经验时,要立足于文化自信,借助奥林匹克运动这一载体向国际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中华体育精神、展示中国智慧。我国在国际奥林匹克事务中的身份经历了从“关注者”到“参与者”再到“引领者”的转变[28],奥林匹克运动发展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背后离不开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关心。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中国体育的国际交流,近年来我国先后与芬兰等国展开冬奥、群众体育、体育产业和体育文化等领域的合作互动,通过对域外经验的学习交流,我国体育运动走出了“起步晚、发展慢”的困境[29]。“以运动员为中心、可持续发展、节俭办赛”等理念与《议程》主题高度吻合,在赛前筹办和赛后治理过程中,中国奥委会及相关组织要进一步强化奥林匹克运动在我国地区、经济和社会长期健康发展中的作用。我国政府要坚持发挥举国体制的制度优势,将可持续发展理念落实到重大比赛的备战工作和国内外赛事的筹办工作中。

3.3 强化支持辐射作用,促进各类体育协同发展

可持续发展不仅是奥林匹克运动全新品牌框架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国际奥委会推动奥林匹克运动改革的关键支柱之一。增强我国奥林匹克运动的支持辐射作用,构建我国竞技体育、群众体育和学校体育协调发展的新格局体现了奥林匹克运动可持续发展的价值。中国奥委会及相关组织要推动奥林匹克运动可持续发展成果转化,以此为突破带动体育、教育、文化和旅游等领域的高质量发展[30]。以奥林匹克运动为代表的现代体育作为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在国家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尽管我国体育产业发展在过去十多年取得了不小进步,但从整体规模看,体育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远低于美国等发达国家(3%~4%)和巴西等发展中国家(2%),说明我国体育对国家整体发展的贡献度不高。以2022 年北京冬奥会为契机,中国奥委会及相关组织要进一步探索以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为核心带动冰雪产业创新发展的战略,形成奥林匹克运动可持续发展与城市建设、区域发展和经济提速等方面的互动。关注我国奥林匹克运动可持续发展工作的连续性、稳定性和有效性,重视以奥运遗产为代表的奥林匹克运动发展的扎实推进,加强《北京2022 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遗产战略计划》的后续实施和评估,争取实现体育、经济、社会、文化、环境和区域发展等方面遗产价值的最大化。

3.4 构建共建共治体系,提升治理能力和水平

在2021 年7 月20 日召开的国际奥委会第138 次全会上,“更团结”(together)被写入奥林匹克格言。“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的呈现形式预示着未来奥林匹克运动内外互动的治理模式将尽可能团结全球各民族的力量,朝着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目标迈进。借鉴国际奥委会组织治理的经验和成果,结合中国奥林匹克发展特点和现实诉求,中国奥委会及相关组织在工作中要构建奥林匹克共建共治体系,提升中国奥委会及相关组织的治理能力和水平,实现奥林匹克治理效应最大化并将其转化为治理效能。共建共治与国际奥委会全权负责奥林匹克运动发展有所区别,它符合我国的基本体制和实际情况,为我国奥林匹克运动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治理逻辑,即建立和完善中国奥委会及相关组织和其他部门之间的关联,共同承担起奥林匹克治理体系构建的责任,保证奥林匹克治理结构的合理性和规范性。在多主体治理框架下,要提高奥林匹克治理过程的有效性,须在构建奥林匹克可持续发展治理体系时强调多主体配合,在治理过程中注重多主体协同。

进入后双奥时代,中国奥委会及相关组织与体育、文化、教育等部门构成的奥林匹克治理共同体是奥林匹克可持续发展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目前,中国奥委会及相关组织的专业工作人员少、工作负担重,群众参与奥林匹克现代化治理的意识薄弱,现代科学技术未在奥林匹克治理中得到充分应用。针对上述问题,中国奥委会可以:①采取加大物质和精神奖励等举措,提高工作岗位吸引力,明确奥委会工作者的职业发展通道,引导相关人员在北京冬奥会后进入奥委会,充实人才队伍,保证智力支持的持续性;②拓宽共建共治共同体,认真了解和梳理群众对奥林匹克运动的诉求,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让群众在共建共治中获得体验感,调动社会协同参与奥林匹克治理的积极性;③强化奥林匹克治理体系中的科技支撑,利用数字化和大数据进行信息整合管理,发挥数据挖掘在治理中的作用,沿着“发现问题—分析原因—解决问题”的逻辑,有针对性地开展治理决策制定和治理能力建设;④加强合作形成灵活高效的工作机制,协调解决奥林匹克发展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共同承担奥林匹克治理的责任,开展奥林匹克现代化治理专项合作,对系统治理、依规治理、依法治理和源头治理等策略与奥林匹克治理的关系进行论证,逐步提升治理能力和水平,为奥林匹克运动与其他领域的持续融合发展保驾护航。

4 结束语

国际奥委会围绕可持续发展这一命题在理念和实践中取得的成果不仅提升了组织自身发展的稳定性,而且为全球体育树立了可持续发展的标杆。其以2030 年为关键时间节点的承诺将为全球范围内的国际体育组织、赛事与活动提供绿色化发展参考。在国际奥委会的带领下,面向2030 的奥林匹克运动可持续发展呈现出以变应变的姿态,面对发展中的机遇和挑战能够主动进行调整,为全球气候治理提供积极的示范效应。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中国高质量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我国对国际社会的庄严承诺。北京是首个“双奥城市”,中国奥委会及相关组织在借鉴国际奥委会促进可持续发展经验的基础上,应结合国内体育的发展趋势和国家建设的现实诉求,探索可持续发展的本土实践,将体育促进可持续发展作为“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的一种方式,推动我国“2030 年前碳达峰、2060 年前碳中和”的目标承诺如期实现,并将中国经验反哺国际奥林匹克发展,进一步发挥我国在国际体育事务中的引领作用。

作者贡献声明:

赵军民:提出论文选题,设计论文框架,撰写论文;

刘冬华:指导撰写、修改论文;

史国生:设计论文框架,修改论文;

周铭扬:修改论文;

卢兰、高芸、缪律、范翔、黄涛:收集资料,校对文字。

猜你喜欢
奥林匹克运动国际奥委会奥林匹克
曾担任过12年国际奥委会主席的雅克·罗格逝世,享年79岁
我国冬季残疾人奥林匹克运动发展历程、挑战及应对
我国对冬季奥林匹克运动研究的热点与发展特征
两届奥运主办权同时揭晓
范扬国际奥委会体育作品展之瑞士行
范扬国际奥委会体育作品展之瑞士行
头脑奥林匹克
头脑奥林匹克
头脑奥林匹克
头脑奥林匹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