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灏昕,周孝明
(兰州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甘肃 兰州 730050)
半干旱区与干旱区约占我国面积的68%,此类地区的国土资源开发合理性直接影响地区生态。2018年10月,“西北生态保护屏障和绿色家园建设” 座谈会中提出利用西北地区独特的自然条件,坚持高质量发展,绿色惠民,筑牢生态安全屏障,推动西北地区绿色发展。2019年5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 提出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将主体功能区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城乡规划等空间规划融合为一,实现“多规合一”,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1-4]。
甘肃省庆阳市是西北地区能源生产、原油生产的重要节点城市,是中国第一大油田长庆油田的诞生地。在甘肃省城镇体系和生态环境战略格局中,庆阳市是陕甘宁三省经济交流的重要节点,也是甘肃省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支点。现阶段,庆阳市正面临着有限的资源承载规模与更大强度的社会经济活动,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全面把握区域资源环境承载状况,力求为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提供支撑,是当前的重点任务。
本研究通过对甘肃省庆阳市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进行评价,分析全市区域资源禀赋与环境条件,研判国土空间开发利用问题和风险,识别生态保护极重要区(含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极重要区和生态极脆弱区),明确农业生产、城镇建设的适宜空间,为编制国土空间规划,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完善区域主体功能定位,为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和国土综合整治重大工程提供基础性依据,促进形成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
庆阳市地处甘肃省东部,位于陕甘宁三省区的交会处,辖7县1区。全市面积27 117.42 km2,地形复杂多样,包括高原、沟壑、梁峁、河谷、平川、山峦、斜坡等地貌。市内有马莲河、蒲河、洪河、四郎河、葫芦河5条主要河流穿过。
庆阳市属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1月平均气温约-9 ℃,7月平均气温约26 ℃。冬季常刮西北风,夏季多吹东南风,冬冷常晴,夏热雨丰。降雨量南多北少,全市年降水量350~650 mm,降雨多集中在7—9月。气温南部高于北部,年平均气温9.5~10.7℃,无霜期140~180 d。年日照2 213.4~2 540.4 h,太阳总辐射量125~145 kCAL/m2,地面平均蒸发量为520 mm,总体呈干旱、温和、光照足的特点。
(1)行政界线数据。庆阳市自然资源局提供的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项目使用的市、县、乡边界。
(2)地类覆盖数据。庆阳市自然资源局提供的全市各县区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初步成果数据,用于提取耕地、林地、草地、建设用地指标等。
(3)地形地貌数据。由“地理空间数据云”网站下载的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 Evaluation Model,DEM),精度30 m×30 m。
(4)保护地数据。各类保护地数据由甘肃省自然资源规划研究院提供,包括国家公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湿地公园、沙化封禁保护区、森林公园等。
(5)地质灾害相关数据。庆阳市自然资源局提供的《庆阳市地质灾害规划2016—2020》。地震数据来源于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数据库,活动断层数据来源于甘肃省1∶100万断裂分布矢量数据。
(6)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数据。网上下载2018—2020年的Landsat反射率数据。
(7)沙漠沙化数据。中国西部环境与生态科学数据中心1∶10万沙漠空间数据;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科学数据中心1∶25万土壤侵蚀空间分布数据。
(8)生态保护红线。收集甘肃省生态红线划定矢量数据。
(9)土壤质地数据。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科学数据中心1∶100中国土壤质地空间分布数据。
(10)气象数据。降水量数据来源于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科学数据中心。
(11)气象灾害相关数据。由甘肃省自然资源规划研究院部分提供,结合各区县提供资料,主要包括庆阳市气象灾害防御规划、庆阳市气象灾害研究文献资料。
(12)水资源相关数据。甘肃省水资源公报、2019年庆阳市水资源配置及用水总量控制方案、2019—2020年庆阳市供水量统计表、水系图等。
(13)交通数据。由三调数据库提取现状交通数据,主要包括公路、机场、站场数据。
(14)农牧业数据。包括畜牧业生产情况、粮食生产、林果业有关数据,数据主要来源《庆阳市统计年鉴2019》,根据公开的文献资料(庆阳市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资料)对部分数据进行修正。
本研究所使用数据获取时间为2019—2020年,按数据类型对数据分类整理。
以2019年6月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规划局出版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技术指南(试行)》为技术依据,评价公式依据技术指南,在此基础上加入安全一票否决机制。
(1)确定评价内容、技术路线及核心指标。开展实地调研、部门走访、专家咨询等,广泛收集相关资料及已有相关研究成果,统一规范评价底图与基础数据。
(2)开展单项评价。依据技术指南和地区特点,分别开展生态、土地资源、水资源、气候、环境、灾害、区位等单项评价。其中,优先开展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评价、生态敏感性评价;在生态保护极重要区域以外,分别开展农业生产、城镇建设功能指向的土地资源、水资源、气候、环境、灾害、区位等单项评价,技术路线图如图1所示。
图1 技术路线图
(3)开展集成评价。基于单项评价结果,优先识别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和生态极敏感空间,确定农业生产适宜性和城镇建设适宜性。表1为庆阳市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
表1 庆阳市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
(4)开展综合分析,支撑庆阳市国土空间规划决策。在评价基础上,进行资源环境禀赋、问题和风险识别、潜力分析等方面综合分析,并总结提出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的建议。
庆阳市生态保护极重要区是指具有重要水源涵养、生物多样性维护、水土保持、防风固沙等生态功能以及在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等生态脆弱程度高的区域,需要根据不同生态功能和生态脆弱程度实行差别化的保护政策和措施。重要区和一般区是指除上述区域外市域内的其他区域,这些区域提供了基础的生态系统服务和人民群众所需的生态产品。
根据生态保护重要性评价结果,庆阳市极重要区、重要区、一般重要区占比分别为23.79%、69.17%、7.03%。生态保护的重要区及以上区域面积为25 209.73 km2,约占全市面积的92.96%。其中华池县最高,为98.63%;西峰区最低,为70.06%。表2为庆阳市各区县生态保护重要性评价结果。
表2 庆阳市各区县生态保护重要性评价结果
5.2.1 种植业生产适宜性评价结果
庆阳市平均降水量和地表水呈现南多北少特点,故种植业适宜性由南至北依次递减,全市农业适宜区为15 423.70 km2,主要分布在庆阳市的南部地区;农业生产较不适宜区和不适宜区主要分布于庆阳市北部大部、西北部和东部地区。在耕地生产现状超载的地区,应着重分析限制因素,优化农业空间土地利用结构,加强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表3为各区县种植业生产适宜性评价结果(扣除生态极重要区)。
表3 庆阳市各区县种植业生产适宜性评价结果
5.2.2 畜牧业生产适宜性评价结果
庆阳市是全省重要的肉类生产基地,畜牧业优势产区在7县1区均有分布,生猪、肉牛、肉羊生产规模都较大,根据评价结果,农业种植业适宜区都是畜牧业生产适宜区。
根据城镇建设适宜性评价研究结果,经扣除生态保护极重要区后,庆阳市城镇建设适宜区面积总计为2 638.20 km2,占全市总面积的9.73%,主要分布于西峰区、镇原县、正宁县、宁县地形坡度平缓、供水条件好、地质灾害风险小、区位优势度明显的黄土塬区和川区。城镇建设不适宜区面积总计为18 003.55 km2,占全市总面积的66.39%,城镇建设不适宜区分布范围广,面积大,主要分布在地形破碎、坡度大、地质灾害风险性高的黄土沟壑区域,具体分布在华池县、环县、庆城县大部分乡镇、镇原县北部、西部黄土沟壑区。
各区县适宜于城镇建设的土地供应量严重不足,在长期的发展中无法满足各区县城镇建设发展的需要。在未来的国土资源规划中应对适宜性较好的潜力区域进行适度的城镇化和均衡发展的工业化开发,优化人口空间布局,引导人口向条件较好的区域集聚,对人居环境不适宜、自然灾害高、易发等生存条件恶劣的地区实施综合整治或易地搬迁。表4为庆阳市各县区城镇建设适宜性评价结果。
表4 庆阳市各区县城镇建设适宜性评价结果
结果表明,庆阳市国土资源开发状况较好,在未来具有一定的发展空间。全市各区县中西峰区的发展最好,镇远县和正宁县相对发展不佳,在未来还需进一步提升。同时,应积极抓住十九大核心内涵,推动进一步转型发展,在农业生产、城镇建设、生态保护等方面谋求更长远的发展,实现人民生活质量的稳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