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劳动对教师课堂管理效能感的影响:情绪衰竭的中介作用

2022-08-16 12:13:18王光强曾国权
教育观察 2022年20期
关键词:深层表层效能

王光强,曾国权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北京,100875)

一、引言

教师课堂管理效能感(CMSE)是教育心理学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20世纪70年代,班杜拉提出“自我效能感”概念,认为那是指个体对某项行动达成的能力信念,是一种个人对自己能力的主观判断。[1]教师自我效能感是教师在教学情境中对自己教学能力与自己能对学生产生影响的一种评价或信念,主要包括教师课堂管理效能感和教学效能感。[2-3]教师课堂管理效能感是教师对其组织和维持课堂秩序所需行动的能力的信念[4],更多体现为教师对自己是否有能力在教学中管理好课堂秩序的一种主观判断,深刻影响着教师的专业信念和专业技能发展。

(一)情绪劳动与教师课堂管理效能感

情绪劳动的概念最早由Hochschild于1979年提出,她把情绪劳动看作组织中的社会互动,认为员工不仅须按要求完成任务,付出精力和生理努力,而且被要求在工作中控制自己的情绪。[5]Morris等人则把情绪劳动定义为员工必须进行努力、计划和控制,在人际交往中按照组织的要求表现出情绪的活动。[5]由此可知,情绪劳动是一种不同于体力劳动的新的劳动形式,是劳动者通过管理和表达情绪实现组织目标的劳动形式。根据情绪劳动理论,情绪劳动在与顾客面对面、声音对声音的互动中完成,情绪表达要用来影响他人的情绪、态度和行为,情绪的表现要遵循一定的规则。[5]教师是典型的情绪劳动者,教学实践是需要教师在与学生、家长或同事等互动过程中管理和表达情绪的劳动实践。教师在“关爱伦理”的专业规范和情绪劳动的交换价值影响下遵循情绪劳动的规则、表达适当的情绪,并通过情绪劳动形式维持教学秩序、实现教学目标、收获学生表现优异等精神报酬或工资等物质报酬。[6-7]为了按时完成教学任务,维持正常的课堂秩序,教师经常采用一些情绪劳动策略如假装生气、失望、沮丧等,而教师管理自身情绪的方式影响他们的课堂管理。情绪劳动策略一般分为表层扮演和深层扮演两类,表层扮演是个体在情绪表达规则的要求下单纯塑造适当的外部情绪表达,而内心体验没有丝毫改变,呈现内外矛盾、表里不一的特点;深层扮演是个体由内而外地遵循情绪表达规则做出合适的情绪反应,具有内外相适、表里如一的特点。[8]表层扮演与焦虑、挫折等消极情绪呈正相关,深层扮演与消极情绪呈负相关。[9]已有研究表明,教师职业倦怠与教师情绪劳动存在显著相关关系[10],教师的情绪体验与课堂管理效能感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11],而深层扮演能够提高个体自我效能感,深层扮演策略能够显著提高教师的工作满意度、增强教师的职业幸福感[12-14]。综上,本研究提出假设H1a:表层扮演与教师课堂管理效能感呈负相关。H1b:深层扮演与教师课堂管理效能感呈正相关。

(二)情绪衰竭的中介作用

情绪衰竭是指员工因为太过严厉的工作要求和强大的工作压力消耗情绪资源的慢性状态。[15]根据资源保存理论,个体进行情绪劳动时需要消耗大量的情绪资源,而表层扮演比深层扮演要消耗更多的情绪资源。已有研究表明,表层扮演与情绪衰竭是一种正向关系,深层扮演与情绪衰竭是一种负向关系。[16-17]这是因为进行表层扮演时的个体多处于被动状态,更容易出现情绪疲惫和情绪衰竭,而深层扮演则是个体主动调整自身情绪状态的过程,出现情绪衰竭的情况较少。因此,本文提出假设H2a:情绪衰竭在表层扮演与教师课堂管理效能感之间起中介作用。H2b:情绪衰竭在深层扮演与教师课堂管理效能感之间起中介作用。

综上所述,本研究将根据情绪劳动理论和资源保存理论,探究情绪劳动对教师课堂管理效能感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以丰富教师课堂管理效能感的研究成果。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一线中小学教师为研究对象,通过网络问卷的形式共发放了330份调查问卷,共回收330份,回收率为100%,最终得到有效问卷292份,有效回收率为88.5%。其中,研究对象平均从教年限为9.51年,平均年龄为33.04岁;女教师221人,占比75.7%,男教师71人,占比24.3%。

(二)研究工具

本研究采用尹弘飚开发的情绪劳动量表中的表层扮演和深层表演分量表施测[18],运用李克特5级计分方法(从“1=非常不符合”到“5=非常符合”)计分。其中,表层扮演分量表共6道题,Cronbach,s α为0.95;深层表演分量表共4道题,Cronbach,s α为0.87。本研究采用李超平等人修订的中国教师职业倦怠量表中的情绪衰竭的分量表施测[19],运用李克特7级计分方法(从“0=非常不符合”到“6=非常符合”)计分。该量表共5道题,Cronbach,s α为0.95。本研究采用吴量等人修订的中文版教师自我效能感量表中的课堂管理效能感分量表施测[3],运用李克特5级计分方法(从“1=非常不符合”到“5=非常符合”)计分。该量表共4道题,Cronbach,s α为0.94。三个施测量表均具有良好的信度。

(三)数据分析

本研究运用SPSS 24.0数据分析软件对数据进行信效度检验、描述性统计分析、共同方法偏差检验以及中介效应检验。

三、研究结果

(一)共同方法偏差检验

针对可能存在的共同方法偏差问题,研究者按照Harman单因素法进行共同方法偏差检验。结果显示,在未旋转情况下,第一个因子的方差解释量为35.69%,小于40%的临界标准值。因此,本研究的数据不存在严重的共同方法偏差问题。

(二)描述性统计

如表1所示,表层扮演与教师课堂管理效能感呈显著负相关,假设H1a成立;深层扮演与教师课堂管理效能感呈显著正相关,假设H1b成立。此外,情绪衰竭与教师课堂管理效能感呈显著负相关,表层扮演与教师情绪衰竭呈显著正相关,深层扮演与教师情绪衰竭的相关性不显著。

表1 均值、标准差和相关系数(N=292)

(三)中介效应检验

由描述性统计结果可知,因为深层扮演与教师情绪衰竭的相关性不显著,假设H2b没有得到数据验证,无法验证情绪衰竭在深层扮演与教师课堂管理效能感之间的中介作用,所以本研究只需检验情绪衰竭在表层扮演与教师课堂管理效能感之间的中介作用(H2a)。

本研究运用Hayes编制的PROCESS 3.3中的模型4,以表层扮演为自变量,教师课堂管理效能感为因变量,性别为控制变量,对情绪衰竭在表层扮演与教师课堂管理效能感的中介效应进行检验。中介模型由三个线性回归方程组成,即表层扮演与教师课堂管理效能感,表层扮演与情绪衰竭,表层扮演、情绪衰竭与教师课堂管理效能感。如表2所示,表层扮演显著负向预测教师课堂管理效能感,显著正向预测教师情绪衰竭,情绪衰竭与教师课堂管理效能感呈显著负相关关系。

表2 情绪衰竭在表层扮演与教师课堂管理效能感间的中介效应检验

本研究进一步使用 Bootstrap 程序方法对情绪衰竭在表层扮演与教师课堂管理效能感之间的中介效应进行显著性检验,Bootstrap 样本重复随机抽样次数设置为 5000 次。如表3所示:表层扮演对教师课堂管理效能感的直接效应值为-0.144,95%置信区间为[-0.256,-0.028],说明直接效应显著;情绪衰竭在表层扮演与教师课堂管理效能感之间的中介效应值为-0.075,95%置信区间为[-0.123,-0.028],表明情绪衰竭在表层扮演与教师课堂管理效能感之间中介效应显著。这说明,情绪衰竭在表层扮演与教师课堂管理效能感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假设H2a成立。情绪衰竭的中介作用影响路径如图1所示。

表3 总效应、直接效应及中介效应分解表

图1 情绪衰竭在表层扮演与教师课堂管理效能感间中介作用的影响路径

四、讨论

(一)情绪劳动策略影响教师课堂管理效能感

从情绪劳动和资源保存的视角出发,本研究探讨了情绪劳动策略和教师课堂管理效能感之间的关系和影响机制。结果显示,不同的情绪劳动策略对教师课堂管理效能感的影响有所差别,表层扮演策略显著负向预测教师的课堂管理效能感,深层扮演策略显著正向预测教师的课堂管理效能感。本研究结果与已有的情绪劳动策略和教师课堂管理效能感的研究成果较为一致[19],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情绪劳动理论和资源保存理论对情绪劳动策略和教师课堂管理效能感关系的理论解释,教师采用表层扮演策略会消耗情绪资源,导致情绪衰竭,对教师的课堂管理效能感产生消极作用。

(二)情绪衰竭的中介作用

研究结果表明,表层扮演显著正向影响教师情绪衰竭,深层扮演则负向影响教师情绪衰竭,但这种影响并不显著,情绪衰竭在表层扮演和教师课堂管理效能感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本研究与已有的情绪劳动策略和情绪衰竭的研究成果较为一致[20],符合资源保存理论对情绪劳动策略和情绪衰竭的解释。教师在运用表层扮演策略管理班级时需要耗费大量的情绪资源,如果获得的效果与付出的资源不相匹配,教师就容易产生巨大的情绪落差,进而出现情绪衰竭,降低自身课堂管理效能感。

五、研究意义与局限

本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从理论角度看,本研究根据情绪劳动理论创新性地探讨了表层扮演、深层扮演与教师课堂管理效能感之间的关系,实证检验表层扮演与教师课堂管理效能感呈负相关,深层扮演与教师课堂管理效能感呈正相关。此外,本研究根据资源保存理论建构了表层扮演作用于教师课堂管理效能感的中介机制,实证检验情绪衰竭在表层扮演与教师课堂管理效能感间起中介作用。从实践角度看,结合实证研究结果,学校领导应重视情绪劳动对教师课堂管理效能感的消极影响,采取多种措施预防表层扮演引起的教师情绪衰竭和低效能感,以及进一步提高教师的职业使命感,如加强学校文化建设、开展教师心理培训等。在管理班级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学习和使用深层扮演策略,减少表层扮演的使用,尽量避免情绪衰竭。

本研究也存在一些不足,如基于横向研究开展相关设计,无法检验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样本量较少等。未来需要进行纵向研究,扩大样本量,检验本研究成果的可靠性。此外,针对自然表达也是一种重要的情绪劳动策略的观点,未来可开展自然表达与教师课堂管理效能感关系的研究。

猜你喜欢
深层表层效能
迁移探究 发挥效能
半潜式平台表层卡套管处理与认识
海洋石油(2021年3期)2021-11-05 07:43:10
同时多层扩散成像对胰腺病变的诊断效能
水体表层沉积物对磷的吸收及释放研究进展
充分激发“以工代赈”的最大效能
今日农业(2020年22期)2020-12-14 16:45:58
考虑各向异性渗流的重力坝深层抗滑稳定分析
SAM系统对TDCS数据的优化处理与深层应用
对“医患失去信任”的深层忧虑
中国卫生(2015年1期)2015-11-16 01:05:58
氩弧熔覆原位合成Ti(C,N)-WC增强镍基表层复合材料的研究
焊接(2015年6期)2015-07-18 11:02:25
唐代前后期交通运输效能对比分析
当代经济(2015年4期)2015-04-16 05:5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