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晓勇,蒋 魁,洪敏娜,刘曦瑶,杨 铿,文国樑
(1.广州市欣海利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广东 广州 510300;2.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农业农村部南海渔业资源开发利用重点实验室,广东省渔业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广东 广州 510300)
近年来,牛蛙已成为我国水产养殖重要的名特水产品之一。在我国广东、广西、江西、湖南、浙江等地区均有较大规模养殖,养殖产量逐年递增,牛蛙年产量已超60 万吨。目前牛蛙养殖比较混乱,没有集成一套科学、无污染、可持续的养殖技术,且部分养殖户大量使用抗生素,造成食品安全问题。丁酸梭菌已经被广泛应用于畜禽、水产养殖中,但在牛蛙养殖中还未见报道。笔者将丁酸梭菌应用于拌料投喂牛蛙,旨在探究丁酸梭菌对牛蛙肠道结构及菌群的影响。
丁酸梭菌菌种来自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丁酸梭菌菌剂产品由广州市欣海利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产品为发酵原液直接灌装的液体菌剂,丁酸梭菌菌量≥8×108CFU/毫升。
在广东省汕头市澄海区牛蛙养殖场,选取A、B、C 组牛蛙养殖户3 个同批次四脚小牛蛙苗进行试验。
A 组:进四脚小牛蛙后,定期使用丁酸梭菌,每瓶500毫升拌料40千克,饲喂3天后停3天菌剂拌料,以此为1个周期。
B 组:进四脚小牛蛙后,不定期使用丁酸梭菌拌料投喂,察觉到牛蛙肠道较差而使用35天。
C 组:进四脚小牛蛙后,全程不使用丁酸梭菌。
(1)肠道组织上皮细胞切片分析。试验第90天,餐后1小时,在健康牛蛙饱食状态下随机网捕牛蛙。每口池随机取5只牛蛙解剖观察肠道、肝脏等。再取其肠道,置于10 毫升4%多聚甲醛中保存。取肠道组织上皮细胞,由武汉塞维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进行组织切片分析。
(2)牛蛙肠道菌群结构分析。试验第90天,餐后1 小时,在健康牛蛙饱食状态下随机网捕牛蛙。每口池随机取5 只牛蛙,再取其肠道置于10 毫升菌群测序保存液中保存,进行牛蛙肠道细菌群落结构分析。选择16S rDNA 的V4 区为扩增区间,扩增引物为515F(5'-GTGCCAGCMGCCGCGGTAA-3')和806R(5'-GGACTACHVGGGTWTCT AAT-3'),由明科生物技术(杭州)有限公司使用Illumina MiSeq 平台进行高通量测序分析。
试验90 天后结果显示,定期使用丁酸梭菌拌料投喂的A组牛蛙个体显著比不定期使用的B组和未使用的C组大,且其肝脏红润,肠道更粗(图1)。
图1 牛蛙解剖肠道观察
试验90 天后,使用显微镜观察发现,定期使用丁酸梭菌拌料投喂的A组牛蛙的肠道壁厚度比不定期使用的B组和未使用的C组明显增厚,肠黏膜更多;而不定期使用的B组牛蛙肠道比C组肠黏膜更多,肠道壁更厚;C组牛蛙肠道壁薄,内肠道黏膜很少(图2)。
图2 牛蛙肠道切片对比
试验结果显示,定期使用丁酸梭菌的A组牛蛙肠道菌群各菌所占比例分布均匀,且有益菌梭状芽孢杆菌高达24.8%,高于B 组的8.40%和C 组的1.8%;而A 组变形菌门所占比例为17.77%,低于B组的46.70%和C组的71.35%。
传统的高密度养殖牛蛙模式,牛蛙每亩产量高达3万千克,由于密度高、投料量大,养殖过程中经常出现肠道问题,养殖户通常使用抗生素处理肠炎,对食品安全带来很大的隐患。为了牛蛙养殖业的可持续性发展,养殖户必须改变观念,合理控制养殖密度,定时使用有益菌调理肠道,预防肠道疾病,保证食品安全。
牛蛙作为一种特种养殖品类,多数人在研究高密度养殖技术及病害的防治(如爱德华氏菌病、白内障病、温和气单胞菌病和嗜水气单胞菌病等)。丁酸梭菌作为肠道内定植能力强的有益菌,已经被广泛应用于畜禽及水产养殖中,能够有效地提高鸡、仔猪、对虾等的生长速率,改善肠道菌群结构,提高肠道消化吸收能力。本文通过定期使用丁酸梭菌拌牛蛙饲料投喂发现,丁酸梭菌能显著提高牛蛙的生长速率,增厚肠道壁,有效提升肠道内有益菌群的比例。
丁酸梭菌应用于牛蛙养殖,通过定期拌料、饲喂3天停3天的方法,可在牛蛙肠道内形成有益菌优势,改善肠道结构,提高牛蛙生长速率和养殖成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