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黎明
儿童青少年是祖国的花朵,是民族的希望和国家的未来。目前,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精神心理障碍在婴儿时期就可开始起病,随年龄增长,发病率日益增高。据北京安定医院、六一儿科特约专家郑毅等学者在《儿童心理学与精神病学》杂志上发表的《中国少年儿童精神疾病患病率的流调报告》中的数据显示:我国6~16岁儿童青少年精神障碍患病率高达17.5%。精神障碍对儿童青少年危害众多,给家庭带来痛苦,给学校带来负面影响,给社会造成疾病负担。因此,向公众普及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知识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儿童青少年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情绪识别、管理能力并不成熟,很多时候需要父母做好心理上的照顾。那么,父母怎样才能识别孩子的心理求助信号呢?
首先,父母需要关注孩子的心情。很多父母认为,孩子都是无忧无虑的,心理不可能有什么压力,这是一种错误的认识。在孩子成长的每一个阶段都有他需要面对的心理困难,也会有喜怒哀乐各种情绪。当孩子处于紧张、害怕、低落、愤怒等情绪中时,父母要敏感细心,尊重孩子的感受并予以悉心照顾。
其次,观察孩子的人际交往状况。几乎所有的情绪都产生在人际交往之中,如果孩子向父母说自己交不到朋友,或者和朋友相处时总是发生冲突和矛盾,这个时候父母要关注孩子的困难,教给孩子人际交往的一些技巧和方法。同时,也要注意识别是不是有被欺负、被霸凌的现象。如果有这种情况,父母要做好对孩子的保护工作,切不可一概认为是孩子之间的玩闹而不当回事。
再次,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困难多以躯体不适的形式表现出来,躯体症状表现为:头疼、头晕、胸闷、腹痛、呕吐、心慌等等。父母带孩子到临床各个科室做检查,通常查不出什么实质性器质病变。但是这种痛苦的身体感觉却是真实存在的,并不是孩子假装的。当孩子长期处于紧张、害怕、担心的环境中,而这种痛苦又没有被帮助和理解,孩子的身体常常会生病。
最后,孩子在一段时间内出现成绩下降、严重偏科、厌学等学业困难,这些也在提示父母,孩子的心理可能出现了困难。因为当孩子处于痛苦之中,他的注意力、记忆力、思维能力会被全面地抑制,因而影响学业状态和正常的社会功能。
面对孩子的心理问题,父母又该做些什么来促进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长呢?
第一,需要多陪伴孩子。这个陪伴并不是单纯指和孩子处在同一个空间的简单陪伴,而是父母的身心、注意力都放在孩子身上的高质量陪伴。父母可以通过亲子阅读、亲子游戏等方式,巩固亲子关系,提升亲密度,为孩子的心理健康打下牢固的基础。
第二,需要温和而坚定地对待孩子。这不代表父母要无条件地满足孩子的任何需求,是指父母在教导孩子遵守规则时,要避免情绪化,避免简单、粗暴地打骂孩子。要注重保护孩子的自尊心,促进孩子自信成长。
第三,学会正确的沟通方式。有的父母会说,我每天都跟孩子沟通,可他就是不听。这种教导式的、讲道理式的“沟通”通常对孩子的帮助是极其有限的。有效的沟通是要善于倾听,等孩子把他心里真实的感受和困境充分地表达出来,这个时候对他共情的理解性的回应才有可能帮助到孩子。少说多听,鼓励孩子把自己的心里话讲出来。对孩子的表达不回避、不评判、不忌讳,学会接纳、理解孩子的情绪。
第四,营造和睦友爱的家庭环境。和睦的氛围是孩子安全感、信任感和幸福感的来源。因此,在家庭里面父母要注重处理好夫妻关系、婆媳关系等,给孩子提供一个友爱的、轻松的、开放的、有趣的家庭环境,给孩子提供一个在情绪上有滋养功能的环境,同时也给孩子建立好的人际关系提供一个榜样和示范。
第五,鼓励儿童青少年晒晒太阳、适当运动、亲近大自然,这是科学研究证明了的调整情绪的小妙招。
第六,当发现孩子的困难很难调整时,不要讳疾忌医,要及时寻求专业医生的心理健康帮助和干预。
因此,正确看待孩子的心理困扰,善于解决孩子的心理困难,预防并干预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对个人、家庭、社会都非常重要。同时,对帮助儿童青少年培养健全的人格、形成自信自强的精神品质、树立理想信念和生活目标也是至关重要的。
一起为孩子的心理健康撑起一片晴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