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吉仁,吴勇,陈世瞻,张春霈
(三亚市人民医院泌尿外科,海南 三亚 572000)
泌尿系统结石中35%~55%都在输尿管,而上尿路结石患者的占比较大,是泌尿系统常见病[1]。其中嵌顿性输尿管上段结石是输尿管结石中处理难度较大的类型,结石在原位及输尿管嵌顿≥2个月,多伴有息肉及程度较为严重的肾脏积水[2]。由于输尿管所处的解剖位置缺乏结石粉碎的液体环境,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 lithotripsy,ESWL)疗效不理想,通常需要手术干预[3]。微创手术治疗具有创伤较小的优点,因此手术安全性较高,其中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minimally invasive 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omy,MPCNL)和腹膜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retroperitoneal laparoscopic ureterolithotomy,RLUL)均为有效的微创术式,但对于何种术式最为理想尚存争议[4]。本研究旨在对比MPCNL和RLUL治疗嵌顿性输尿管上段结石的疗效。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三亚市人民医院收治的72例嵌顿性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式不同分为MPCNL组(n=38)和RLUL组(n=34)。MPCNL组中,男性27例,女性11例;年龄(43.55±9.71)岁;左侧输尿管结石18例,右侧输尿管结石20例;结石直径(17.68±4.94)mm。RLUL组中,男性22例,女性12例;年龄(44.39±9.63)岁左侧输尿管结石15例,右侧输尿管结石17例;结石直径(18.21±5.08)mm。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标准:(1)符合嵌顿性输尿管上段结石诊断标准[5],并经过彩超、CT、尿路平片等检查证实者;(2)结石≥10 mm者;(3)临床资料完整者。排除标准(1)重要脏器、凝血功能、内分泌系统严重功能障碍者;(2)既往有手术史、盆腔外伤者;(3)严重活动性感染者;(4)双侧同时行手术者;(5)妊娠及哺乳期妇女;(6)严重肾盂积水继发感染或脓肾者。
(1)MPCNL组患者行MPCNL,均采用气管内全麻或腰硬联合麻醉,患侧输尿管置入输尿管导管,然后采用俯卧位,垫高腰部,注水形成人工积水肾,B超引导下穿刺,尿液流出则置入斑马导丝,使用筋膜扩张器由F8~F18扩张穿刺通道,留置剥皮撕开鞘,置入普通输尿管镜寻找结石位置,钬激光碎石,范围为1.0~2.0 J/10~20 Hz,结石随水流冲出,放置双J管。(2)RLUL组患者行RLUL,均采用气管插管全麻,取健侧90°卧位第一个穿刺点在12肋缘下竖脊肌外缘,顺着肋骨方向作2 cm的切口,分离肌层及腰背筋膜、腹膜后腔,球囊扩张器置入后腹腔间隙注入600 mL气体,2 min后放出,取出球囊扩张器。第二个穿刺点在髂嵴上方2 cm处,作2 cm切口置入腹腔镜,泵入压力为1.5~2.0 kPa,第三个穿刺点在腋前线肋缘下方,作1.5 cm的切口插入5 mmTrocar。在第一个穿刺点留置10 mmTrocar,超声刀切开侧锥和肾周筋膜,向内侧分离并找到输尿管,游离输尿管并固定结石近端部位,纵向切开输尿管壁,游离结石后取出,置入双J管,间断缝合切口。两组术后均给予抗感染等治疗,根据情况拔除引流管和导尿管,定期复查。
(1)手术情况: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结石清除率;(2)术后情况:包括术后血尿时间、术后卧床时间、住院时间;(3)肾功能:术前及术后3 d时采用分光光度法检测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水平;(4)应激反应:采用分光光度法检测丙二醛(MDA)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晚期氧化蛋白产物(AOPP)水平;(5)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发热、尿漏、继发输尿管狭窄等。
MPCNL组患者手术时间短于于RLUL组(P<0.05);术中出血量高于RLUL组(P<0.05)。两组患者结石清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术后血尿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PCNL组患者术后卧床时间及住院时间长于RLUL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术后情况比较
术前,两组患者BUN、SCr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两组患者BUN、SCr水平均下降(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肾功能水平比较
术前,两组患者MDA、AOP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两组患者MDA、AOPP水平均上升(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应激反应比较
两组患者发热、尿漏及继发性输尿管狭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
近年,泌尿系统结石发病率较高,输尿管结石的比例可高达约50%[6]。嵌顿性输尿管上段结石涉及范围较大,可造成不同程度的肾积水,解剖位置特殊,结石较难排出,临床治疗较为棘手[7]。传统开放手术创伤较大,微创手术安全有效,对患者造成的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目前已广泛应用于输尿管结石的治疗[8]。
现代医疗技术的进步,使PCNL逐渐成为泌尿系统结石的主要术式[9]。虽然PCNL手术视野大,结石清除率高,但并发症发生风险也较高,已逐渐被其他术式取代。MPCNL通过经皮肾通道扩张,并且通过输尿管镜碎石,不仅对肾脏产生的创伤较小,也能够彻底碎石取石,手术更为安全,结石若复发,还可再次使用此术式[10-11]。RLUL通过后腹膜入路,距离肾脏和输尿管距离更近,因此对机体造成的干扰较小,虽然会有漏尿可能,但不会出现大量漏尿,也不会导致腹膜严重炎症[12-13]。但RLUL要求术者操作熟练,因操作范围较小,术野相对较为不清晰。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结石清除率均较高,表明两种术式均有较好疗效。但MPCNL组手术时间较短(P<0.05),可能是因为MPCNL手术操作较RLUL简单;术后卧床时间及住院时间较高(P<0.05),可能是因为RLUL通过一次操作取出完整结石,并不会反复操作对机体造成较大损伤,因此术后恢复快,并发症风险小。而MPCNL术中出血量较高(P<0.05),可能是因为释放肾积水时肾内压快速下降,小血管出血增加出血量[14]。临床实际操作可通过术前精确B超定位结石、肾脏及穿刺位置,及时观察调整穿刺方向和深度,降低损伤和大出血风险;也可同时应用X线及B超,联合定位保证穿刺成功和结石清除,并减少术中出血;还可通过稍微摆动输尿管镜来降低撕裂肾盏颈的风险,避免大出血。本研究结果中,术后3 d,两组患者肾功能水平均较术前下降(P<0.05),应激反应水平均较术前上升(P<0.05),是因为手术操作、留置导管的牵拉等都是应激源,术后早期肾功能会有一定影响,并出现应激反应;但术前及术后3 d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种术式对患者造成的肾功能影响及应激反应程度无显著差异,治疗安全性相当。另外,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两种术式并发症均较低,且主要为发热、继发输尿管狭窄等。感染性发热可能因为术前尿路感染控制不佳,术中细菌吸收入血,导致术后感染性发热[15]。为预防感染性发热的发生,应当有效控制术前尿路感染,若肾穿刺过程中有脓液流出,留置造瘘管后引流脓液,立即停止手术,根据细菌培养结果给予对症措施,感染控制后再进行碎石。由于本研究是回顾性研究,选择样本时可能带有一定主观性,易出现偏移,并且病例数较少、病例来源单一,术后随访时间相对较短,未统计迟发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今后可对此进行改善进一步研究以验证本研究结果。
综上所述,MPCNL和RLUL均能够清除嵌顿性输尿管上段结石,并发症少。MPCNL手术损伤较大,住院时间较长;RLUL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但手术难度相对较高,临床应当根据患者结石大小、位置、自身意愿、所拥有的设备及术者技术熟练程度进行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