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性诗歌力量的崛起与繁盛
——以“中山诗群”为例

2022-08-15 00:47张德明
诗潮 2022年12期
关键词:诗群中山诗人

张德明

近年来,地方性诗歌力量的不断凸显和持续发展,成为当代诗坛突出的诗学现象,引起了诗界人士的普遍关注。以丘树宏、王晓波、倮倮、马拉、黄廉捷、徐向东、何中俊、洪芜、刘洪希、郑玉彬、罗筱、梁雪菊、龙威、苏华强、杨万英、马时遇、王捍红、徐秀玲(妍冰)、于芝春、章晖等为核心成员的“中山诗群”,凭借极为强势的发展态势、极为突出的群体美学力量,在当代诗坛显山露水,令诗界人士刮目相看。“中山诗群”的强势崛起和日益繁盛,自然与诗群中每个诗人个体的不懈努力分不开,但也不能忽视中山市委领导和中山市文联、中山诗歌学会在组织和引导上所发挥的巨大作用。其中,中山诗歌学会所做的重要工作大致有这样一些:

第一,邀请当代诗歌名家坐镇。2007年11月学会成立以来,聘请了吉狄马加、谢冕、叶延滨等二十余名全国著名诗人、诗评家为学会顾问。第二,举行诗歌讲座、改稿会和研讨会。学会成立以来,多次邀请知名诗人和评论家来作诗歌讲座和改稿会,还多次组织专题研讨会,邀请诗歌名家研究探讨中山诗人的创作。第三,创办自己的诗歌刊物,如《中山诗人》《香山诗刊》等。第四,推举诗群成员的作品上刊。2009年7月起,先后在《诗刊》《文艺报》《文学报》《中国作家》《诗歌月刊》《诗选刊》《诗潮》《诗林》《绿风》等国内有影响的刊物上,集体或者零星地推举过诗群成员的诗作。第五,举行多种多样的文学活动,促进诗群成员交流,丰富诗人生活,有效带动诗人的创作。

当然,“中山诗群”能在当代诗坛立足,获得诗界人士普遍认可,依靠的是他们创作出的大量艺术性较强的诗作。中山诗人们的创作,题材极度广泛,主题丰富杂多,风格异彩纷呈,精神气质各自有别,诗歌造语驳杂缤纷,体现出多元化、多样性的特征。

以丘树宏为代表的中山诗人,倾向关注现实、历史与文化的宏大主题,生动地展现当代诗人的家国情怀与担当意识,袒露以人民为中心的生命情怀,发出了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情深意浓的政治抒情。丘树宏以创作的表达政治情怀的长篇抒情诗见长,他的《以生命的名义》《共和国之恋》等,都以对历史和现实的深度审视,展示了中华民族近现代走过的坎坷与辉煌的发展之路,表现了诗人对伟大时代和民族的深情咏赞。以《共和国之恋》为例,诗人先是回顾了新中国成立之初的创业艰难,后又尽情描述了新时期以来的改革开放给中国的城市与乡村带来的巨大变化:“从此啊,/喧嚣的城市,/有了乡村的淳朴和可爱……温馨的乡村,/有了骚动的繁盛;/明净的乡村,/有了多彩的风华。/城里吃得到‘肯德基’,/乡村也吃得到‘麦当劳’;/乡村看得见车水马龙,/城里也看得见烂漫山花。/深沪的股市在城里跌跌升升,/乡村也伴随着股市时冬时夏;/乡村有那么多的城里孩子学习磨炼,/城里的学校也有那么多农民工的娃;/疯狂的摇滚乐摇啊摇摇醒了城市摇醒了乡村,/热腾腾的超女唱啊唱唱遍了海角唱遍了天涯。”丘树宏的诗歌有诗的激情,有歌的调性,更有历史的底蕴和时代的气息,体现出一定特色与价值。

“中山诗群”的不少诗人都能对生活细致观察,对生命深刻审度,从而创作出许多有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深峻的生命睿智的诗歌。马拉在《在密闭的房间》写道:“在密闭的房间,我听自己。/听忏悔如何变成歌声。//雪在窗外,簌簌下着/我爱这雪,如此安静迷人。//脚印那么深,那么软/比梦更轻盈易逝。//有一个地方便于隐藏//悲伤与欢乐,我一直在那里。//人,会因为诚实而痛苦/山中冬眠的野兽却不会。”诗人立足对自我精神世界的审视,显现了个体心灵居所这“密闭的房间”对人类存在而言所具有的重要价值。倮倮的《回声》用充满现代性艺术气质的语言叙说道:“黑暗降临,巨大的玻璃/房子里,拥挤着空荡/我倾听穿堂而过的风/蝴蝶在亚马孙河的雨林中扇动翅膀//远山,松针簌簌而下/我听到的却是自己的回声/每个人都是一间充满回声的房子/房子即墓地,回声如墓志铭//谁在黑暗中端出烛台,啜饮黑夜/谁伏在栏杆边,看硕鼠翩翩起舞/谁在回声中仰天长啸/时间将收割每一阵风/和风吹起的,每一片叶子”。不言而喻,“回声”代表着对生活的反刍与对生命的追问之声,这首诗由此孕生出某种存在哲学的深意。刘洪希、洪芜、刘建芳、徐林等诗人,则通过对于现实生活的直观体验和艺术描述,将自我对于生活的深切体味和丰富认知有效揭示出来。刘洪希的代表作《一只青蛙在城市里跳跃》以“青蛙”来折射自我生命,诗人这样写道:“一只青蛙/身上流的是乡村的血/灵魂却在城市里/戴着镣铐跳舞//水泥地 楼宇森林城市/站立在土地的沦陷之上/站立在一只青蛙痛苦的怀念之上/那微波荡漾的水呢/那草地 稻谷/和梦中的家园呢//从乡村到城市/如果注定这是一次艰难的过程/一只青蛙 千万只青蛙/情愿奉献一切/让热爱者的欢笑/建立在自己的血肉之上”。青蛙的经历代表了无数从乡村来到城市的打工者的经历,青蛙的命运也许能映照出打工者的生命轨迹。洪芜的《手掌上的泥土》也是对打工生活的生动写照:“这么多年,似乎只做了一件事/把自己埋了/埋在城市川流不息的人流、车流、物流/覆盖在我身上的还有/鳞次栉比的楼宇、鲜艳夺目的霓虹灯、呼啸而过的火车//……//似乎,一生/都被迫用诗书/洗去身上的土气//那攥在手心里的/是故土”。这些诗歌建立在诗人对现实生活的真实感受与贴身体验基础上,是充满生活气息和味道,散发着人间烟火气的作品。

古典与现代的有机结合,是中国新诗在现代化路途中必不可少的一种表现形式,这在王晓波、罗筱等人的诗中能找到成功例子。他们善借古诗中的意象来表现现代生活,通过对古典意象的挪用翻新达到对现代生活的形象书写,同时又在古典与现代的对话中展示生活的丰厚意蕴。王晓波的《五月》中,古典化的意象纷至沓来,令人目不暇接:“草色凝碧,一只蝴蝶飞临/烈日下,木棉果荚破裂/花絮满天飘舞/茫茫飞絮,恰如夏日飞雪/此时蝉唱,喧噪热闹了岭南//推舟。顺水而下/摆渡船上,回眸处/深陷,记忆里的昨天/蹉跎许多不再复返的梦想//暮色苍茫,星空下/隐隐听闻一只蟋蟀,欢快地/和由远而近的一列高铁/错落有致地唱和”,“蝴蝶”“飞絮”“蝉唱”“舟”“暮色”“蟋蟀”等古诗中常见的意象符号,在这首诗中高密度出现,使“五月”这特定的时间具有了某种历史厚度和文化韵味。同时,善于在现代诗中营构某种幽深的意境,让人沉浸和流连,这也是古典与现代有机结合在新诗创作中的具体体现。以罗筱的《我们反复提及的故乡》为例:“今夜雨水的微凉里/望乡的眼有些惆怅,有些微茫//地图上找不到名字的那个村庄/在梦里,常散发淡淡的光芒/而我的忧伤依旧/它的安静和瘦小/就像渐渐老去的爹娘//山地和丘陵间/总会有些明明灭灭的事物/在异乡的冬日/一想到它 便有了熟悉的温暖//春天的时候/我多么想有一双会飞的翅膀/鸟一样回到它的身旁//在流浪的中途从未远离的故乡/就像天上的月亮 或圆或缺/总能将我的心情照亮”,不难发现,这首诗呈现出了古典诗常见的意境之美。

现代诗人对外在世界和内在自我的描述与表达大都是以视觉发现为基础的,视觉由此构成了一首诗诗意生成和情绪展开的基本内在逻辑。黄廉捷的《奇异的光照耀着我》将诗人珍奇的视觉体验形象地书写出来:“阵阵闪着的光 凝成一团的光/在旷野上飞奔/投下短暂一小段/就能满足生存的希望//这种奇异的光喜欢照亮夜/飞于屋顶之上……再多的不如意都会化成白云飘走/光是温暖的/在你最无助之时//奇异的光依旧在大地发育/仿佛是类似豆的植物/它有一颗意想不到的慈祥之心/期待下一次/奇异的光照耀我//在我孤独无助之时”,诗人凝视照耀过来的光,窥见到它的闪烁、飞奔,举手指向天空甚至在大地上发育等情形,为它的温暖和慈祥所感动,诗人不再感到孤独无助,而是充满了力量。市声喧嚣的现代社会对现代人的听觉冲击也是显在的,丰富精彩的听觉体验也常能在中山诗人的作品中找寻到。徐向东在《知了不停地尖叫》中写道:“每棵树上至少有一只知了/就像每间房子至少住着一个人//6月的知了不停地尖叫/身世卑微却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老天爷发着威/连日来大地被烤得直冒白烟”。毫无疑问,知了的“尖叫”之声,是诗人通过听觉获知的,这尖叫声如此洪亮,诗人很自然地想到,它们“身世卑微却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除了听觉呈现,诗人也调动了视觉,来呈现知了身处的炎炎夏日的酷烈情态:“老天爷发着威/连日来大地被烤得直冒白烟”,在酷热的环境下仍拼命尖叫,知了的这种生存状况着实是令人感慨的。

“中山诗群”中,以郑玉彬、于芝春、梁雪菊、章晖、杨万英、徐秀玲(妍冰)、施维、王捍红、黄金湖、张舒广、张佩兰等为代表的女性诗人,从女性视角和精神主体出发感受和领悟世界与自我,并用诗的形式呈现了女性视野中色彩斑斓的生命图谱,展现了女性细腻精微的情感天地,并将鲜明的女性意识彰显出来。郑玉彬的《莲的方式》写曰:“莲,碎成一地的理论/孤单,安静,或明或暗//偶尔在精神世界里/荡出几丝禅的水纹//莲,有一把刀/切割你与泥土的联系//莲,一棵在风中/完成自我的草”,这是对“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水中君子的形象演绎,也折射出女性追求独立和自主的现代意识。张佩兰的《一面饱含诗意的明镜》以“明镜”来喻指“充满期冀与忧伤”的女诗人,是不失恰切的:“截取八月里最明亮的一段/月光,镜子般团圆的隐喻/似伍尔夫墙上的斑点//几许雾屏云幔 千回百转/纤歌细细停在水中/变成青莲 开成一朵又一朵//楼宇和车辆一天一天/茂密而又丰盈/现实一步步臻于至善/金色的和银色的月光/已抛光研磨成金银的坯饼//诗人是一位充满期冀与忧伤的女子/一面辗转千载的明镜/亮而安详 映照着荒原/如同玫瑰园上空缭绕的香烟”。将女性窥见到的纤细和微妙的大千世界描画出来。“中山诗群”的女诗人们,还用自己手中的笔描述了两性世界的精神现象,传达出二人世界所具有的丰富情致和诸多妙味来。杨万英的《表白》抒写出对爱人的挚爱敬重之情:“我可以从柴米油盐中/取出想要的生活//我可以从月光里/取出一首诗//我甚至可以从蝴蝶身上/取出梁祝//但是我不能,从我体内/取出你//亲爱的——/我只能割下一块骨肉//让他向你而生/让他唤你:父亲”。妍冰的《用简单的手语叩响一段别离》以举重若轻的方式叙说了恋人的别离带给自己的痛楚与伤悲:“落雪时 你背起行囊踏雪而去/足音和箫声一起 渐行渐远/再见是个裹着泪珠的词/轻易就把沉睡的痛楚唤醒/柔弱的神经被它针一样刺痛/推开窗子 接一片雪花在手/融化的是思念的泪滴//走出咖啡屋 将心情刻在雪人里/雪人就灵动起来了/我伴着他 守候一世孤单//简单的手语叩响一段别离/雪化后 你留下一个孤零零的春天!”此外,于芝春《时光深处的故乡》、梁雪菊《沉香》、王捍红《夏:伤逝》、施维《一切安好》等,都是情深意浓、女性气质鲜明的诗歌。

由此可见,“中山诗群”的众多诗人,凭着对文学的钟爱和对诗的虔诚,用生动的语言将自我对生活的观察、体味与思忖书写出来。他们的诗歌创作不仅量大,而且质优,构成了一种现象级的存在,成为地方性诗歌力量崛起与繁盛的符号化标志。这个群体已向世人展示了他们不容忽视的创作才华,探索和提供了当代中国诗歌的发展道路,其美好的未来前景也值得我们期待。

猜你喜欢
诗群中山诗人
比深圳离前海更近 3年超500亿打造中山“前海”
汴京诗群
信阳诗群
许昌诗群
中山君有感于礼
中山靖王的动物园
晒娃还要看诗人
诗人猫
诗人与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