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洁琳 王聪荣
(集美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福建 厦门 361000)
在日常生活的城市决策和空间规划中为了实现快速有效的视觉效果,不断忽略资源相关问题,将难以面对气候变化和城市挑战,因此将社会经济组成部分整合在一个体制框架中产生能源社区,而社区与社区之间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互相促进发展、相辅相成的关系,公园则是最重要的桥梁[1]。1971年丹麦扬·盖尔在《交往与空间》提到“城市交往空间”的概念,不同社区的居民在公园中被动式接触,形成社会性活动[2]。公园、绿地等各种公共空间涉及社会、文化等多个领域,是人们通过语言、行为展示自己或者与他人共同行动的领域,人们的互动使公共空间提升活力,而文化空间不止是物理上的空间,还由人这一主体的文化活动、交流互动等要素组成的。社区文化空间融合了社区和文化2个方面,促进空间中的文化建设和价值情感发展[3]。
城市的绿化、美学以及环境利益使得人们对城市场所的审美增加,并且能够鼓励人们花更多的时间待在户外。人们越来越重视城市绿地,也出现了新的需求。公园在生态、社会、防灾、生活等各个方面都起到了完善城市功能、改善城市环境的重要作用,建立综合性专业评价体系和保护制度是城市公园可持续发展得以保证的2个重要因素[4]。公园的主要功能是满足居民的生活需求,为居民提供一个户外游览、交流、休憩以及文化娱乐的活动场所。公园的出现解决了城市中高楼林立缺乏人情味,将各空间连接起来,具有改善生态环境的功能,成为城市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代表了一座城市的精神文化和内涵[5]。将公园营造成一个具有场所感、共融感、记忆性和开放性的交往空间,基于共享理念和家理念,将室内和室外功能相融合,打造资源共享的活力场所[6]。
公园与城市的宜居性密切相关,具有多样性,是进行锻炼活动的主要场所,还起到改善情绪、减轻压力、增加社会凝聚力等作用。由表1可以看出,从19世纪的游乐场地发展成现今的可持续公园,在社会目标、活动、尺度,与城市的关联度、次序、要素、推动者、受益者等方面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人们在公园进行各种各样的社会活动,推动可持续发展对公园具有积极意义[7]。人是公园建设最优的切入点,可持续性是公园建设的一种方式,为“公园-社区”的关系提供新的视角[8]。
表1 克兰斯(1982)之后的可持续公园与之前的公园类型比较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对厦门市集美区敬贤公园使用者休闲游憩后的满意度调查,以使用者基本背景变项、休闲游憩属性变项及使用者休闲游憩满意度为调查项目,并以问卷调査方式进行资料收集,以描述性统计次数分布、百分比方式、平均数,以及方差分析,作为使用者使用后满意程度分析。影响公园使用率的因素包括可达性、面积、设施品质和数量、维护程度、文化底蕴等,本研究主要目的是了解公园使用者休闲游憩的满意程度,进而设计问卷提出研究假设:不同时间段来公园的使用者满意程度上有差异。虽然有研究表明日期、季节、天气等时间因素会对公园的使用率产生影响,且周末的使用率高于工作日,而下午和晚上的使用率高于上午和中午,较少研究不同时间段前来公园的使用者满意程度之间的关系[9]。
厦门市集美区集美学村历史悠久,其中汇集了学生、游客、居民等不同群体,人流量大,对于公园的需求量大。通过对在集美学村中的公园进行调研,最终选择敬贤公园作为研究场地,在2003年为纪念陈敬贤建成,总面积为47445m2。面积较小的邻里公园只能走400~700步,选择面积较大的邻里公园能够拥有更多的场地、功能与设施,能更好地满足使用者多样性的需求,更大概率会在公园停留更长时间,促进各种活动的发生[10]。公园中有2座灵塔和陈文确、陈六使、李光前先生的铜像。敬贤公园免费开放,促进了周围居民休闲娱乐,其地理位置、文化底蕴和可达性导致使用率高。
通过对敬贤公园的实地调研后,针对其存在的状况将问卷分为2个部分,基础信息和满意度调查。在基础信息中,了解使用者的基本情况,问卷设计如性别、年龄、学历等问题,还包括对使用者来到公园可达性的了解,以及到公园的目的和时间。通过问卷了解不同人群对于公共空间的需求,可以分为内容活动相似、动静结合、场地要求相似进行自由组合[11]。
将公园拆分成不同的场地与设施进行满意程度评价,分为环境品质、安全维护、照明设备、交通便利性这4个部分。在环境中的各个要素的优劣都会对使用者产生影响,问卷主要了解使用者对于公园整体的绿化景观、视觉美感、环境清洁、铺装品质、环境安全5个方面的满意程度。在进入公园之前使用者都会观看其地图来了解公园中的各个空间,道路引导人们更好地感受公园中的空间,设计有趣味性的小品景观引导人们与空间产生情感互动,构建环境叙事性体验,好的环境品质与体验可以提升公园的使用率与使用者对其的满意程度[12]。公园需对设施进行安全维护,才能提高使用者的体验感,从休憩设施的安全性和实用性以及运动器材的安全性和实用性来了解使用者对于公园设施的安全维护的满意程度。公园是人们休闲娱乐的公共场所,夜间出行感受是非常重要的部分,所以从公园照明设备的照明光线亮度、照明设备位置、照明设备维护方面进行满意度调查。交通便利性会影响公园的人流量,在基础信息中有对使用者来公园的可达性进行了解,满意度调查中主要针对交通便利性与周边停车空间2个部分。在道路空间中,需要有效率的交通流线,将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人行空间、停车空间、道路隔离等划分清楚;还需给人们提供可停留的交往空间,从街道交叉口、休憩空间、建筑的过渡空间、桥等空间中划分出来;为了满足人们的需求,将道路空间中的设施设计的便捷实用。
研究于2021年12月进行,选择晴天或多云较为舒适的天气适合室外活动,在公园进行数据收集,主要集中3个时间段为8∶00—12∶00、14∶00—18∶00、19∶00—22∶00。参与问卷填写必须满足条件为居住在周边、非第一次来、在公园有停留(非路过)。问卷发放中考虑对不同年龄段及不同性别使用者进行分层抽样,除儿童、老年外,青年和中年使用者分布较为平均。本次调研共发放问卷514份,收回有效问卷514份,有效率为100%。
问卷调查对不同时间段来公园活动的使用者进行抽样,于是男女比例较为平均(257份,50%)。大部分使用者受过普通高中或大专、大学教育(325份,63.23%),因主要人群以学生(358份,69.65%)为主,所以年龄20岁以下(272份,52.92%)的较多。使用者到此公园的主要方式是机动车或公交车(159份,30.93%)。因为距离学校、居住区较近,敬贤公园的使用率较高,在晨间(8∶00之前)、上午(8∶00—12∶00)、下午(12∶00—17∶00)、傍晚(17∶00—19∶00)、晚上(19∶00之后)这5个时间段都络绎不绝,以上午8∶00—12∶00(160份,31.13%)为最多。与朋友(262份,50.97%)来到公园散步(315份,61.28%)1h左右(235份,45.72%),大部分使用者下次还会愿意(431份,83.85%)再来敬贤公园。
根据对敬贤公园的实地调研,从环境品质、安全维护、照明设备、交通便利性4个方面设计共14项满意度问题,采用李克特氏量表五等距尺度量表,依使用者对题项的满意程度分为非常不满意、不满意、普通、满意及非常满意5个等级,分别给予1~5分,本部分量表的分值越高表示使用者对该项满意程度越高。在信度分析中Cronbach.α系数为0.979。
通过表2显示,在19∶00后对于整体绿化景观、视觉美感、环境清洁、道路品质、环境安全的满意度最高,这5个题项与环境品质有关,公园特征包括吸引力、安全性和维护,晚上使用者在敬贤公园中感到放松愉悦,说明该公园的使用率高,使用率低的公园可能会存在使用者对犯罪的恐惧、缺乏陪伴、健康状况不佳、与公园的距离很长[13]。
关于安全维护的题项为休憩设施的安全性、实用性和运动设施的安全性和实用性。根据表2,这4个题项的满意度较为相近,在8∶00之前的休憩设施实用性为其中最低。通过图1可以看出,在8∶00前的晨间,使用者主要在公园运动散步等动态活动,对于休憩设施的需求程度不高。由表2题项照明光线亮度、照明设备位置、照明设备维护可以看出,在晚上对于照明设备的满意度较高,因为晚间对于照明设备的感受较突出,说明使用者对敬贤公园的灯光整体氛围较满意。在交通便利性中,分为交通便利性和周边停车空间2个题项,通过沟通攀谈了解到使用者对周边停车空间较为关注,周边停车空间是全部题项中总满意度最低的部分,通过图2了解到,到公园的主要方式选择是机动车的使用者,对于周边停车空间的满意程度以2分居多(48.57%),所以对于周边停车空间的规划还有待提升。
图1 晨间活动分析图(可多选)
图2 机动车使用者对周边停车空间满意度
运用方差分析对满意度数据进行分析,首先分析p值,如果此值小于0.05,说明呈现出差异性,如p≤0.01则说明差异非常显著。根据表2显示,不同时间段来到公园的人群对14个选项的满意度呈现出显著性差异,具体通过平均值对比差异可知,相对来看,晚上(19∶00之后)来公园的人群,对于环境品质、安全维护、运动设施、交通便利性、照明设备这5方面的认可态度会越高。
表2 不同时间段使用者满意度方差分析
本研究结果显示,不同时间段对于整体的环境清洁、步道铺面品质、设施的安全性、交通便利性及照明设备的维护情况在满意度上是有显著性差异。分析结果显示,对于厦门市集美区敬贤公园使用者休闲游憩后的满意度项目前3名分别是公园整体的绿化景观和整体视觉美感并列及公园整体环境清洁;而最不满意的项目前3名分别是周边停车空间、休憩设施安全性及照明设备位置。研究者将满意度项目分类成4大项,环境品质、安全维护、照明设备、交通便利性,所得到结果显示,使用者对公园内的环境品质为最满意,而对交通便利性为最不满意,改善建议周边停车空间为最多。
在问卷的最后,设计让使用者对目前敬贤公园需要改善的地方提出建议,为开放性问题,对建议进行整理分析,主要有蚊子较多、休憩设施材质为石材较为冰凉、夜间有的地方灯光较为昏暗等。公园的景观设计需要在文化要素和形象要素的基础之上,考虑种植薰衣草、除虫菊、迷迭香等植物防止蚊虫过多,在日常维护中也需要注意。因为地理位置关系,处在海边潮湿且雨季较多,所以采用石质座椅,不容易坏损方便养护,在冬季则使用者体验感会较差,可以使用塑木材质座椅,新型的环保材料,耐久时间、外观等领先于防腐木材质,也比石质材质体验感较好,相对舒适。在规划公园时,需要考虑半私密空间与私密空间的设置,位置较为隐秘,导致夜间灯光不够明亮,可以增加照明设备,或者改变照明设备照射的位置,让使用者有更好的体验。优秀的道路设计使人们舒适交流,需要有适宜的街道尺度和轮廓线,从街道的色彩来反映这座城市的个性,塑造出氛围温馨的“夜环境”,将道路界面布置得井然有序[14]。
本研究探讨公园规划设计的背景下,了解使用者休闲游憩的满意程度,通过问卷调查数据分析后,需要更好地理解不同时间段与环境品质、安全维护、交通便利性、照明设备4个方面的关系。研究结果可为公园的规划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促进以人为本的公园建设。本研究所涉及的使用者有限,影响使用者满意程度的因素较多,时间因素只是其中的一个部分,随着对邻里公园的研究与规划设计更深入了解,未来还应将不同季节、不同日期来的使用者纳入研究范畴,为公园的规划设计提供有效信息。在公园的规划设计中,考虑不同时间段公园所呈现出来的样子,使每个时间段的公园都具有活力与生机。公园的可持续性设计可以起到改善生态问题、资源枯竭的作用,对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15]。
现今科技飞速发展,人们生活品质提升,对于公园这类公共空间的要求也随之提高。在设计规划公园时需要具有前瞻性和前沿性,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多角度、多元化的尽最大可能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形成可持续发展公园。因此,对未来可持续性公园的规划设计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在公园营建过程中结合可持续性设计,促进公园长久发展,在具备基本的功能空间、满足人们需求的同时,也需要将资源循环利用,通过雨水管理、资源再生利用、植物选择等保护、修复人与环境的关系,促进人融入生态环境中共同可持续发展。
在公园的规划设计中,要充分了解不同人群的不同需求从而进行设计,不仅如此,还需要满足不同时间段来到公园有不同的体验,使人感官上舒适愉悦,放松心情,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在公园运行开放时,在人们使用过程以及天气情况导致不可避免的设备设施老化损坏、灌木植被退化等消极现象,需要针对公园存在的状况进行定期维护管理,形成管理系统,并对管理人员进行定期培训,了解新的技术和方法,更好地维护公园环境可持续发展。
在对公园进行规划设计时,尊重当地自然环境现状,在自然环境之上规划人的活动空间,平衡人与自然的关系,减少环境能源的消耗,形成可持续发展。
城市中废弃物总量大,处理带来极大压力。在营建公园的过程中,选择更加节能和生态的方式,利用可再生能源是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学习新型技术,通过合理调控资源使用率,实现资源可持续、可再生利用,形成永不枯竭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