巾帼词人李清照

2022-08-15 00:42段继红上海电机学院上海201306
名作欣赏 2022年26期
关键词:李清照词人

⊙段继红 [上海电机学院,上海 201306]

李清照在文学领域里有着多方面的建树。在同代人中,她的诗歌、散文和词学理论都卓尔不凡,而她毕生用力最勤、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则是词的创作。她的词作在艺术上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并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她不追求华丽的藻饰,而是提炼富有表现力的“寻常语度八音律”,用白描的手法来表现对周围事物的敏锐感触,善于刻画细腻微妙的心理活动,表达丰富多样的情感体验,塑造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

李清照的父亲李格非为北宋名士,神宗熙宁九年(1076)进士,才华出众,有着高标的文人士大夫品格,与廖正一、李禧和董荣三人并号“苏门后四学士”,李清照的母亲王氏亦知书善文。李清照在这样优渥的书香门第中成长,幼承父教,接受了文人士大夫式的教育,因此李清照经史子集、琴棋书画无所不精,甚至骑马狩猎、投壶打马等男性文人所应具备的学识、才华和游戏技能,她一应俱全,并养成了明快活泼、大胆张扬的个性。

李清照的成长还与她所处的自然和社会环境密不可分。她的幼年大部分时间是在风景如画、人文荟萃的家乡历城度过的。大约在她五六岁时,父亲李格非做了京官,她随父母迁居东京汴梁(今河南省开封市)。身处喧闹的京城,生长于开明的名士之家,这便陶冶了她的性情,开阔了她的眼界、增长了她的见识,丰富了她的精神世界。她有着大家闺秀的端庄和持重,又有着名士潇洒不羁的气质,还有女性独有的婉约和秀媚,她在北宋词坛上一出场就带来了明媚生动的气息,如《点绛唇》: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有人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这是李清照十六岁那年所写的一首词,上阕描绘了一个在清晨的花园独自荡秋千的女孩,额间鬓角挂着汗珠、薄衣透出香汗。下阕则描写她突遇客人,惊慌失措地逃走,却又好奇地想要探看来者何人。“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一句,把少女机智和调皮的个性鲜活地刻画出来。

《浣溪沙·闺情》也是李清照少女生活的写照,表现了她对爱情的大胆追求和向往:

秀面芙蓉一笑开,斜飞宝鸭衬香腮,眼波才动被人猜。一面风情深有韵,半盏娇恨寄幽怀。月移花影约重来。

这首词刻画了正值豆蔻年华的美丽少女渴望爱情的微妙心理,将少女可爱娇憨的形象描摹出来,这在男权思想束缚之下的封建社会,显得格外炽烈大胆,充满勃勃生机。

一、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美满的婚姻生活

李清照的前半生,仿佛是被幸运之神眷顾。少女时代,有开明并温柔呵护她的父母,即便在“理学”大盛的时代,天性也未曾受到过多的压抑,而她的婚姻,也成为封建社会令人羡慕的理想模式。赵明诚出身官宦世家,饱读诗书,喜欢收藏金石字画,也是风雅才士,与李清照是才子佳人、天作之合。婚后二人志趣相投、才调相得、琴瑟和谐,在文学上互为知己,在金石字画和饮酒的兴趣上也相得益彰。这样举案齐眉的甜蜜生活,使得女词人更加洒脱娇憨,她的词也更加大胆豪放,坦率地表达爱情的美好,如《减字木兰花》:

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怕郎猜到,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

这首词描绘了赵李新婚宴尔、你侬我侬的日常生活片段。女词人购得一枝清晨带露的春花,斜簪云鬓,以撒娇的口吻让郎君评判人美还是花娇,充分地展示了李清照在那个时代女性少有的自信和大胆。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也是诗人从日常生活中选取的一个轻松愉悦的片段,表达了词人的多情善感和惜花伤春: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这首小词只有短短六句三十三言,却写得曲折委婉,极有层次。词人因宿醉而迟起,因昨夜雨疏风骤,深恐花凋而试问,因不信 “卷帘人”的随口敷衍而再次反问,如此层层转折、步步深入,将惜花伤春之情表达得摇曳多姿,反映了李清照婚后平静无忧、充满诗意的生活状态。

二、人比黄花瘦:两地相思的伤感

李清照和赵明诚度过了一段甜蜜美好的时光,但好景不长,一场北宋年间最大的政治风波将赵李两家都卷入了旋涡。宋徽宗崇宁元年(1102 年),王安石变法,苏轼批评新法激进,罹陷 “乌台诗案”,李格非不愿落井下石,因此受到牵连,李清照希望借助夫家的力量援救父亲,但赵家却冷眼旁观,自幼刚强自尊的李清照毅然选择了回乡,离开汴京回到原籍章丘明水。这一时期,还沉浸在新婚喜悦中的李清照被突如其来的政治巨大阴影和离别相思折磨着,写下了一系列沉郁伤感的词作,不仅有着浓郁的“伤春悲秋”“思夫怀远”的离愁别绪,更蕴含着沉重的生活隐忧,其中《醉花阴》最为杰出。崇宁二年(1103),时届重九,人逢佳节倍思亲,李清照以词代书,寄给赵明诚: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词中将李清照独坐、独睡、独自把酒的寂寞生活状态不动声色地描绘出来,令人动容。尤其是“人比黄花瘦”一句,词人巧妙地借黄花这一意象表达自己此时相思憔悴的情状。

三、枕上诗书闲处好:凄苦晚年的精神寄托

李清照的一生,可谓大起大落,早年过着锦衣玉食、无忧无虑的奢华生活,中年却遭逢国破家亡、流落他乡的悲惨境遇,在满目疮痍、困顿飘零中度日,孤独凄凉,令人唏嘘感慨。

北宋靖康二年(1127),金兵南下,灭了北宋,史称“靖康之难”。此时李清照四十四岁。战乱中,赵明诚受命北上途中病故,给她带来沉重的打击。李清照跟随朝廷和难民一起流落江南,多年搜集来的金石字画在途中几乎丧失殆尽。李清照独自在江南漂泊,居无定所、孤苦无依,恰逢当地诸军审计司官吏张汝舟对她甜言蜜语、百般示好。曾经品尝过甜蜜爱情的李清照,深知美好婚姻在生命中的重要意义,所以她甘愿冒天下之大不韪,不惜遭受世人的冷眼、亲朋故旧的非议,也要再为自己争取一份美好的姻缘。却不料所托非人,这段不到百天的恶姻缘以官司结束,让李清照因国破家亡而破碎的心遭受了更加痛切的折磨。

山河破碎、背井离乡、孤苦无依的现实处境,使得李清照的词风为之一变,再也没有了早年意气风发、妩媚清新的风致,甚至失去了伤春悲秋、思夫怀远的轻愁淡恨,取而代之的是深重的悲苦凄凉之音,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那个动乱时代的集体苦难和个人不幸的命运。她在《孤雁儿》中诉道:

藤床纸帐朝眠起,说不尽无佳思。沈香断续玉炉寒,伴我情怀如水。笛声三弄,梅心惊破,多少春情意。小风疏雨萧萧地,又催下千行泪。吹箫人去玉楼空,肠断与谁同倚?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

早年豪爽大气的女词人,如今连小风疏雨都能触动她的心事,让她潸然泪下。“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将她举目无亲、形影相吊、孤苦无依的生活状态刻画出来。

晚年的李清照,常常陷入对往昔美好时光的回忆和现实悲凉生活的对比之中,因而精神更加孤独,心绪更加烦乱,词风也更加凄恻悲怆。绍兴五年(1135年)暮春三月,内心悲苦、孤寂凄凉的李清照写下了那首著名的《武陵春》: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蚱蜢舟,载不动许多愁。

此时的她已是五十三岁的老妪,在江南漂泊了近十年,但亡国之痛、故乡之思、亲人离散之悲、岁月流逝之伤,种种感伤悲愁,依旧如影随形、拂去还来,如同巨石一般沉重,又岂是“双溪蚱蜢舟”所能载动?

《声声慢》可说是这一时期词人的代表作,是作者凄凉晚景的真实写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它、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这首词表达了女词人的身世之悲、流宕之苦、国破家亡之恨,以及岁月流逝的惊心、孤苦无依的悲慨,既是李清照坎坷人生的写照,也是那个时代变迁、家国之难的缩影。

李清照的一生特立独行,在男权社会,尤其是程朱理学盛行的宋代,她顶着“女子弄文诚可罪”的巨大压力,大胆挑战传统,潜心为词、专力创作,终于在丛生的荆棘之中,开出了艳丽的文学艺术之花,为中国文化留下了一笔丰厚的精神遗产,而她的独立坚强,也为所有女性树立了华彩的人生榜样。

猜你喜欢
李清照词人
谈李清照婉约词的艺术特色
点绛唇
如梦令
小两口的幸福生活
性格刚烈
孤馆寒窗夜无寐
林逋梅妻鹤子
词人的风骨
《天净沙.秋思》的审美魅力
女词人的“绝”情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