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陈康华
控制路桥质量、提升施工技术,就是以保障工程质量为前提条件,全面提升施工效率,为行业发展提供可靠推动力。施工质量作为工程建设效果的重要衡量标准,在严峻的交通压力下,在交通设施建设中要求更为严格。保障交通运输高效、安全运行,工程质量是基础条件,必须将施工技术和质量控制方法充分结合起来,积极发挥出工程基本功能,以维护甚至延长使用寿命。
设计是衡量路桥工程优劣的重要指标,对工程造价和质量、施工技术和工期等方面具有决定作用。但是前期的设计勘察往往因经费量少而限定规划内容于资料分析上,不能全面展开建设环境和经济性的分析研究,地质勘测资料缺乏系统性,导致设计方案所采用的技术、材料、工艺表现出明显滞后性,进而对路桥工程质量直接造成影响。而设计周期短、中标价低等因素,都会影响到设计和施工质量;工作周期和费用成本有限,也会阻碍创新激励机制的落实情况,过分注重单项技术指标,造成设计方案的不合理,进而对路桥工程产生不利影响。
施工单位领导层必须充分认识到质量管理对于工程建设的重要性,并且不能因领导人员不重视而影响到工程质量预案,更不能因项目部人员素质低下而影响到项目决策,以致于造成技术支持少、随意性强,导致项目管理只能陷入混乱状态,出现施工操作违反规范章程的不合理情况。项目管理、监理机构的设置停滞于表面,不能充分发挥出其功能作用。部分监理人员缺失职业道德和专业技能,监理工作也同样难以开展下去,造成工作质量明显下降。
施工单位领导层、技术人员从经济效益和工期进度出发,不能充分认识到工程质量的重要价值,常出现施工状况不符合设计要求、偷工减料等问题。例如,2007 年某省道提前竣工且完成验收,受到上级部门嘉奖。但是09 年部分路段出现坑槽,公司因在责任保险期内,只能自费进行挖补处理,也给公司带来负面影响。这一问题明显是施工阶段的不达标造成的。施工质量问题被发现后,一些施工单位也不能及时采取应对措施,而是简单应付,也是质量管理意识松懈、人员素质低下和缺乏责任感的具体体现。
路桥工程施工,需要在桥梁引道区域采取高填土作业方式、桥梁或道路护筒匝道采取高填、深挖、填土等方式,一旦施工阶段不能严格控制基础质量,导致施工材料的分层厚度过大,就会出现下沉等质量问题。在基础土方容量与含水量不能得出准确数据、土方压缩系数过大时,需要相应的增加塑性黏土的使用量,避免下沉。
钻孔灌注桩一般存在钢筋孔难以入孔、偏差和规定数据相差大等质量问题,与钻机位置发生偏斜、施工现场压实度不足直接相关,会造成钻进过程的不均匀沉降。
水上钻孔平台不稳固的基底座、发生偏移后,钻孔过程中所用钻机架必然处于不均匀状态。钻杆接头的松动、弯曲,都会造成钻头的大范围晃动。在对旧建筑物周围钻孔时,障碍物会挤压钻头于另一侧,加之土层存在的软硬差异,会造成钻头所受压力的差异性,孤石、探头石时常出现。如果钻机位置不恰当,就需要利用压实和平整施工场地,保持钻机的水平状态,将定期检查措施落实到位。
要全面验收水上钻机平台安装质量,确定其牢固性,以及是否保持水平状态,使钻机架保持稳定。
桥梁桥台、桥头沉降存在差异,伸缩缝的出现和搭板施工中的问题,都会成为桥梁桥台位置相似于台阶构造的重要因素,造成此处常有车辆行驶过程中的跳车现象,冲击到整个桥梁,对其产生极大的破坏力。填料固结、施工操作有误时常出现,如果桥台台背的加固处理不及时,桥头跳车问题很难彻底解决。所以,结构台背需要以透水性好优作为调料质量标准,合理选用石灰土或砂性土。
严格检查井周边分层夯实、回填密实度、填料含水量和质量等,确定这些因素的实际影响性,判定其是否会引发沉降问题。管槽回填要以确定施工条件和回填部位为前提,合理选用机械设备和调料。
蛙式人工打夯机适用于较窄沟槽的夯填施工。所用填料类型、填筑厚度,都需要以更为适宜的夯压器具作为保障。调料中的淤泥、树根、草皮、腐物等,不同程度地会影响到压实效果,造成干缩或腐烂,逐渐形成孔洞。所以,为了防避沉降,这些都不能作为填料;填料含水量要严格限定于2%,通过排水措施,保障雨水或地下水不影响施工建设,以利用分层填压方式,全面提升密实度。
路桥工程一般由施工前准备、施工建设、竣工验收三个不同阶段组成,其中施工质量属于关键性的质量控制环节,必须系统化地全面展开,需要从人力、材料、环境、技术、机械等因素全面考量。
工程项目属于开放性动态系统,要依据系统环境的变化性及时调整计划内容,全面提升其适应性。输入、反馈、分析、纠正,属于系统控制过程中的具体环节,需要对比分析施工水平后采取有力的控制措施。
定期、实时获取工程状态信息,是加强工程项目控制的重要举措。只有保障反馈、响应处于较高频率,才能使项目目标落到实处,确保项目计划与实际情况相适应。所以,遵循施工计划、根据施工状况调整和优化方案内容,都是实现工程项目总目标的重要措施。
以过程控制特点为基础,施行动态跟踪方式,依据实时获取的信息数据,调整和优化控制方式。动态优化控制,是在工程进展、不同阶段中作出过程评价,以便于及时发现其中的偏差和失误,综合考虑下一阶段至竣工的整个情况,在控制网络中充分体现出来,便于具体技术的优化,提升控制策略的合理性;在下阶段工程中提供科学指导。
桥梁结构以可靠度作为重要的质量平衡标准,要求以综合评价竣工后的工程结构为基础,对桥梁结构系统准确判断出总目标值,确保结构层质量指标计划值处于最优状态,限定在质量目标可行变动域以内,以此作为调整质量指标计划值、剩余工程量的重要依据,在实践应用中提供指导,以保证其顺利进入控制循环阶段。
1.现代质量管理原则
一是提高领导重视度,坚持质量第一的生产管理理念。项目部明确以质量为前提,尽量加快施工进度,使投资成本得到有效控制。
二是随机抽检和试验,以数理统计作为整理资料的基本方法,保障数据验证结果的准确性,同时通过提升抽检频率、通报抽检结果等方式,并且在奖惩制度的约束下保障日常管理。
三是质量会诊制度。以全方位、全过程的质量管理方式,以便于会诊分析过程中找到问题所在,才是采取应对措施,使安全事故的可能性控制在最小范围内。
四是全面提升人员专业素质,通过学习专业知识,实现质量意识的全面提升。
2.科学评定工程质量等级
竣工验收、单项工程和关键工序检验,都要给予准确评价。只有保障质量工作的合理、规范化,才能真正将质量管理落到实处。而现代化仪器、先进检测手段的应用,使钻孔灌注桩以无破损检测方式,更好地维护了隐蔽工程质量。
3.管控施工进度
施工进度,即施工项目在时间要求下的施工完成情况。加强施工进度管控,是在预定的进度计划指导下推进施工任务,也是相关措施应用状况的具体体现。进度控制以实现进度目标为要求,将施工工期控制在合理范围内。施工进度的合理推进,是工程项目计划顺利推进的重要保障。
加快施工进度,需要相应增大各项资源使用量,会造成间接费用的投入量降低;只将控制资源使用量作为唯一目标,施工进度和项目交付时间也必然会不同程度地受到影响,使工期延长之后增大了路桥工程的成本费用。
路桥工程技术的创新、进步,明显拓宽了工程领域和专业范围,促使相应技术革新,维护行业发展。基于施工过程的复杂性,企业把控路桥工程质量必须立足于实际状况,合理把控设计、质量管理、施工的影响性,以全过程管理方式,严格把控施工阶段的质量效果,维护路桥工程在后期使用时的安全稳定性,全面提升工程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