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小军 (安徽路桥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安徽 合肥 230022)
现如今,多数产业都在寻求智能化的发展,施工领域中,已经有诸多设施实现自动化,但距离智能化还是有一定距离。单就道路施工而言,需要对路面平整度、压实度等进行控制,传统施工仅能进行事后现场测量,加重人工压力的同时,还容易有误差。而借助机械成套智能化,一人便可控制整个机群,压路机及摊铺机等均是无人驾驶,并能对各项工程质量参数采取实时检测,利于提升工程质量。
常规的路面建设技术存在诸多不足。首先,施工条件上,现场作业环境不佳,而且劳动量多。其次,质量检测方面,主要是通过人工主观判断,极易出现检查不全面的问题。再次,管控模式有不足。路面施工采取事后检查的方式,使得过分强调结果,但忽略现场施工过程,同时,建设人员有较高的依赖性。最后,管理方法有缺陷,容易被人工干扰,未能实施全过程的管控,不利于锁定及追责质量问题。而运用机械成套的智能化施工方式,可使得路面项目兼顾施工与管理,一方面,在施工作业上,通过无人驾驶及机群联动、远程监控、预测维护等,实现对路面建设的全过程监管,同时还能进行预测。另一方面,在工程管理上,借助大数据与云平台等,对路面施工进行过程性的跟踪管理,对现场建设品质,实施不间断在线监测。并能基于工程的现实要求,提供个性化的服务[1]。
智能化的作业系统,综合应用路径规划与三维找平、可视化技术、无人驾驶等科技手段,构成的拥有高智能及无人化水平的成套施工机械。同时,搭配数字化的后台管理,对各机械采取数字化的全过程协同管控。在该系统中,划分出多个层次(如图1)。以应用层为例,主要功能:让各路面施工机械协同作业;在三维空间上,自动完成找平摊铺;路面现场作业中,可采取智能化的压实操作;基于施工现场条件,能迅速感知,并躲避行进障碍;结合施工现场布局情况,不断更新路径规划;将从现场采集到各类数据,生成统计报表,以供相关人员进行调整决策。其余还有平台层、网络层、感知层与设备层。其中的感知层,是借助各类雷达与GNSS定位、传感装置等,确定路面的压实度等参数,给机械人为干预操控与系统智能化动作,提供依据。成套的路机智能化系统主要构成如图1。
图1 智能化系统结构
2.1.1 摊铺机
无人驾驶的摊铺机中包含多项技术,主机中装配红外线的温度感应装置、定位天线、通信天线和激光找平装置。车载上的系统设备,可支持自动进行现场摊铺,并能对路面找平。对摊铺过程中的温度参数实施全过程检测,同时监测路径的情况,将采集到的所有信息,在成套系统中持续共享,使得操控数据能够不断更新,确保管控动作的时效性与可靠性。此外,无人驾驶技术的实现是基于施工项目的设计参数,导入到数字化平台与三维找平模块中,前者依托于计算机、数据平台及稳定的网络,形成定位基站;后者主要是利用施工机械上装设的激光发射器,生成参考数据。基于二者的数据处理,对摊铺机下达动作指令,该过程需借助无线通讯,实现信号传输。其中,通过定位基站,向摊铺机的控制装置发送信号,对无人驾驶以及正常的摊铺作业进行操控。而利用三维找平模块下的参考站,向摊铺机发送信息,由车载的激光接收器与3D控制器获得信号,操控摊铺机进行找平[2]。
摊铺机在现场找平中,借助3D自动化手段,把既定的设计参数录入相应的控制器中,生成数字化模型。依托于该模型,能支持带有多次变坡与曲线的复杂化道路工程。现场施工中。利用对空间坐标信息的不间断监测,能得到图像等资料,为全程监控提供基础条件。通过RTK技术,进行无桩化的作业,以预防人工干扰,形成施工误差。另外,此种摊铺机借助红外扫描的技术,对当前摊铺作业面的温度,实现有效感知,并不间断输出材料温度值,给之后的压实作业,提供决策依据。
图2 温度显示屏
2.1.2 压路机
现有的压路机类型有单钢轮、双钢轮与轮胎机。无人驾驶的压路机,可自行避障,并对现场路面压实情况进行实时数据采集,对行驶路径实施高精度的跟踪管控,支持信息共享。同时,为确保施工质量,对碾压过程中的材料温度,自动采取全过程监测。和摊铺机相较,其使用的车载智能化装置比较少,仅有REK定位、温度传感装置与加速度传感装置,具体安装位置如图3所示。借助图中指出多个设备,能采集到温度、位置、压实度及次数。基于智能化系统,利用设定算法,确定当前路面相对薄弱的部分,进行再次碾压。鉴于压路机自身的破坏力,所以专门对其设置多重保障。首先,电子围栏,根据道路施工路线,划定作业区域,一旦压路机超出设定范围,会立即停车报警。其次,车载的前后组合式雷达,分别是激光与毫米波。如果压路机在行驶中,行进方向有障碍物,会选择减速或者直接停车。最后,智能防撞,按照车载的GPS定位,使车辆和现场其他机械与障碍物始终维持安全的间距。
图3 压路机智能装置布局
压实机的智能化系统中,结合路径规划与无人驾驶等科技,采取集中式的管控,目前最多能同时管理十五台单钢轮式的压路机,符合智能化的路面压实施工要求。如今,在机场及大坝等项目中有使用。此系统的运行程序主要分成三步,具体为:根据道路项目,设置移动控制基站,结合现场条件,连接市电或者发电机;确定工艺,测定施工区域各端的坐标,并确定机械的行进速度与次数等数据;现场施工中,采取无人作业模式,完全交给机群自动完成。
对于工地现场的各项参数进行检测中,常规人工检测仅能做到事后测量,而且操作工作量大,还容易形成误差。而在智能化施工模式下,可实现在线检测,借助相关性试验,以及对现场压实值的实时检测,自动获取施工数据。同时,利用精准定位,采集压实度和对应的位置数据,支持作业质量的全过程监管,并完成记录相关检测数据,保障信息可查。
碾压遍数与温度控制表
在智能化的施工模式下,包括工程、设备与应用三个管理中心,配置质量管理、设备管理等多项功能系统。其中,质量管理系统的处理信息是来自工地现场的数据资料,以对项目施工质量实现系统化的管理,继而辅助相关操作者,提高对道路施工项目的管控精度。通过该功能系统,可将各项质量数据,以可视化的形式输出,并支持静动态的回放追溯,查看现场施工过程中的信息资料。另外,系统操作允许的用户,能打印出纸质版的报告资料,并能进行定制化的设计,方便工程存档与管理。而设备管理系统,结合物联网技术,能取得现场施工成套机械的数据信息,为相关操控管理者,提供各机械的工作状态资料,借此可省去部分管理费用,并保障设备本身的使用效率。另外,此系统还提供各设备的详细信息,包括油耗及工作时间等,操作人员可直接查看当下某设备的资料,也能选择某时间节点,了解历史数据。通过此管理系统的应用,使相关管理者对设备有更清晰、全面的了解,利于优化管控成效[3]。
2021年4月16日,安徽路桥集团为落实新设备、新技术使用,和三一重工联合在安九二期望江县G347PPP项目组织成套摊铺机群无人驾驶施工成果展示。
该试验段位于G347项目K8+850-K9+110(左幅),施工长度为260m。道路面层是改性沥青混凝土,设置此试验段的目的是检验无人驾驶在工程中适用性。摊铺作业中,施工面宽度是10.5m,由一台摊铺机、两台胶轮压路机和三台双钢轮压路机组成,摊铺机拼装宽度是10.25m,符合项目标准。现场摊铺期间,温度区间是165.1℃~171.3℃,符合沥青作业最低温度标准。摊铺机刚启动的前行速度是每分钟0.6m,完成10m施工后,车辆速度基本稳定在每分钟1.5m。
在碾压作业中,设置三个施工阶段。一是初压,前静退振一次,使用两台双钢轮,温度条件达到150℃,车辆行驶时速是2km~3km;二是复压,两台双钢轮进行两次强振,两台胶轮共碾压四次;三是终压,用一台新的双钢轮,进行1-2次收光。整个试验段摊铺、碾压用时两小时。
试验段各项技术指标检测结果如下。
①路面平整度检测:共检测2个车道,每50m为一点,共计10点,最大值为1.200mm,最小值为0.232mm,平整度平均为0.896mm,合格率为100%。
②压实度检测:共检测4个点,芯样毛体积密度最大2.456g/cm³,最小2.447g/cm³,相对马氏密度(2.462g/cm³)压实度最大值为99.6%,最小值为99.4%,相对于最大理论相对密度(2.569g/cm³)压实度最大值为95.5%,最小值为95.2%,平均值为95.4%,空隙率最大值为4.7%,最小值为4.4%,平均值为4.5%,满足设计要求。
③厚度检测4个点,厚度实测值与设计厚度之差最大值为-0.2cm,厚度平均值为6.0cm,满足设计要求。
④渗水试验共测6个点,最大值为45ml/min,最小值为0ml/min,均符合设计要求。
整个施工摊铺、压实设备大部分是无人驾驶,在技术人员事先设定的模型中运行,但在摊铺起步和抬板收工时由设备操作手操作,施工过程中技术人员用平板电脑进行微调。从施工过程和完工后的试验数据可看出,无人驾驶施工是完全满足相关技术规范要求的,基本上实现了路面摊铺机群无人驾驶的应用。但是通过和三一重工技术人员交流得知,在路面施工的摊铺起步、路面超高段和弯度过大时还需要人工干预,如果要大规模商用还需攻克以上难题。
经过上文的探讨,可以说,机械成套智能化的实现,使得道路施工具备高质、高效、节约与可视化的特点。根据规范化的工艺需要作业,完整保留施工资料,支持全天候的协同作业,省去时间、物料、人工等成本,并利用实时监控,使得施工进度、质量受到全方位的管控。